?

益氣清熱降濁方輔助治療慢性腎臟病3期的效果觀察

2019-07-25 06:58李小玉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癥候腎臟病益氣

李小玉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腎內科 信陽464000)

慢性腎臟病近年來受到世界公共衛生的重點關注,該病由多種原發疾病遷延惡化,隨著疾病進展可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調查發現[1],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為10%~15%,其中糖尿病致終末期腎臟病患病率為36.7%、高血壓腎病患病率為28.1%。西醫治療慢性腎臟病尚無特效手段,多選擇積極處理原發病,同時保護腎臟功能的治療方案。中醫認為該病歸屬“水腫、癃閉”范疇,病機主要為脾虛腎虧、濁毒滯留,故清熱解毒、降濁益氣為治療原則[2]。本研究旨在觀察益氣清熱降濁方輔助治療慢性腎臟病3期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治療計劃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腎病內科收治的90例慢性腎臟病3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8.29±4.15)歲;病程1~10年,平均(5.41±1.05)年;慢性腎小球腎炎23例、糖尿病腎病15例、高血壓腎病6例、狼瘡性腎炎1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8.42±4.21)歲;病程 1~10 年,平均(5.38±1.12)年;慢性腎小球腎炎24例、糖尿病腎病13例、高血壓腎病6例、狼瘡性腎炎2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明確診斷為慢性腎臟病3期者[3];腎小球濾過率<60 ml/(min·1.73m2)者;患者精神正常,未接受透析治療;患者對研究目的、方法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藥物性腎損害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惡性腫瘤者;造血系統及臟器功能損害者;精神疾病、認知異常者;對研究用藥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醫治療。針對患者原發疾病進行降糖、控制血壓等治療,指導低磷、優質低蛋白、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飲食,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糾正機體高磷血癥、低鈣血癥及血脂紊亂,抗感染、利尿等;同時給予依那普利(國藥準字H20143383)口服,10 mg/次,1 次 /d,連續治療 3 個月。

1.3.2 觀察組 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益氣清熱降濁方輔助。益氣清熱降濁方:黃芪30 g,黨參、土茯苓各25 g,丹參、山藥、山茱萸、白術、黃精各15g,桃仁、蒲公英、川芎各12 g,蠶砂、白花蛇舌草各10 g,1 劑 /d,加水煎煮,取藥汁 500 ml,分早晚溫服。連續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腎功能、營養學指標及中醫癥候積分。(1)腎功能指標主要為計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營養學指標主要觀察血紅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變化。(2)中醫癥候積分參照慢性腎臟病中醫體質分型與論治研究[4]進行中醫辨證,屬“脾腎虧虛、濁瘀蘊毒證”,主癥為腰酸膝軟、倦怠乏力、食少納呆、夜尿清長,根據癥狀輕、重程度記為 0、2、4、6 分;次癥為口淡不渴、面色晦暗、大便不實、舌質紫暗,根據癥狀輕、重程度記為0、1、2、3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eGFR、Hb、Alb比較 治療前兩組eGFR、Hb、Alb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eGFR、Hb、Alb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各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 eGFR、Hb、Alb比較(±s)

表1 兩組 eGFR、Hb、Alb比較(±s)

組別 n A l b(g/L)治療前 治療后e G F R[m l/(m i n·1.7 3 m 2)]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H b(g/L)治療前 治療后4 5 4 5 t P 3 1.2 8±4.3 6 3 1.3 0±4.3 8 0.0 2 2 0.4 9 1 4 1.8 5±3.1 5 3 5.7 9±3.2 1 9.0 3 9 0.0 0 0 9 1.7 5±1 1.2 5 9 2.0 1±1 1.3 1 0.1 0 9 0.4 5 7 1 2 0.5 8±1 2.3 9 1 0 8.4 8±1 2.2 5 4.6 5 9 0.0 0 0 4 1.9 8±5.2 5 4 2.0 1±5.2 6 0.0 2 7 0.4 8 9 7 9.8 4±6.1 7 6 8.4 2±6.0 8 3.4 2 3 0.0 0 0

2.2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癥候積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4 5 4 5 t P 2 6.5 7±1.3 1 2 6.5 8±1.2 8 0.0 3 7 0.4 8 5 8.6 7±0.8 6 1 4.4 5±1.0 3 2 8.8 9 5 0.0 0 0

3 討論

慢性腎臟病病因及病情進程較為復雜,早期癥狀較隱匿,病情多呈進行性發展,至慢性腎臟病3期,患者出現明顯的血尿、水腫、蛋白尿以及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癥、貧血等營養不良狀態,嚴重者有惡化至終末期腎病的風險,故該階段是預防終末期腎衰竭、降低替代治療風險的關鍵時刻[5]。目前臨床治療慢性腎臟病3期時多給予原發病針對治療,如降糖、控制血壓、抗感染等,同時給予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功能,降低腎小球濾過壓,抑制基質增生,改善蛋白尿等臨床癥狀。但長期給予西醫治療不良反應較多,難以達到有效治療目的。近些年來在西醫治療慢性腎臟病基礎上,聯合中醫輔助治療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

中醫學認為,慢性腎臟病為本虛標實之證,因飲食不節、勞倦體虛、外邪入侵致脾腎虧虛,瘀滯濕聚、三焦氣化不利,導致水腫、腎風。故該病根本為脾腎虛,瘀、濁、濕、毒為標,貫穿慢性腎臟病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因此中醫治療宜健脾益腎、清熱解毒、降濁化瘀、固本益氣。益氣清熱降濁方中,黃芪可健脾補氣、溫肺祛痰,黨參補中益氣、和胃生津、祛痰止咳,土茯苓清熱解毒,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癰,山藥健脾益胃、滋腎益精,山茱萸補益肝腎、調氣補虛,白術補中益氣、除濕清熱、健脾溫中,黃精補中補脾、潤肺生津,桃仁活血祛瘀,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蠶砂祛風除濕、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尿除濕。全方共奏清熱解毒、健脾益腎、補中益氣、除濕降濁之功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6~9],土茯苓中茯苓提取物可降低蛋白尿水平,減輕腎間質纖維化程度,利于腎臟功能的改善;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緩解腎臟免疫復合物對腎臟的損傷,改善腎臟微循環的作用;丹參可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腎動脈血管;白術利尿功效持久,可減少蛋白尿水平,緩解機體水腫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Hb、Alb、eGFR明顯高于對照組,中醫癥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慢性腎臟病3期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時,采取益氣清熱降濁方輔助治療,可明顯增加療效。綜上所述,益氣清熱降濁方輔助治療慢性腎臟?、笃?,可明顯改善患者腎臟功能,緩解臨床癥狀,臨床效果顯著。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較短,故臨床仍需進行進一步的大樣本、多中心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癥候腎臟病益氣
更正說明
參苓白術散對初治肺結核患者中醫癥候積分與不良反應的影響
討論每天短時連續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合并心衰
益腎清利和絡泄濁法治療慢性腎臟病4期的臨床觀察
慢性腎臟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士的傳統、他者效應和日常審美——作為文化癥候的“羅懷臻創作現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益氣溫陽通便方治療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氣化瘀解毒湯治療冠心病PCI術后再狹窄30例
慢性腎臟病圍透析期的治療及中醫藥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