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對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時間的影響

2019-07-25 06:58焦國英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意外事件對沖急診科

焦國英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 平頂山467000)

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是臨床常見顱腦損傷類型之一,由暴力間接或直接作用于頭部而致,通常具有病情嚴重、進展較快等特點,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救治,否則可危及生命[1]。常規院前、院內急救模式應用于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通常無法有效縮短搶救時間,對治療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還可能影響預后改善。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是一種新型急診救治模式,在急診疾病救治中應用取得了一定臨床效果,受到廣泛關注。本研究選取我院96例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分組對照研究方法探討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對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時間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女22例,男 26例;年齡 24~67歲,平均(44.90±9.23)歲;鈍器打擊傷15例,高空墜落傷13例,交通事故傷20例。觀察組女20例,男28例;年齡23~66歲,平均(45.77±10.05)歲;鈍器打擊傷13例,高空墜落傷14例,交通事故傷21例。兩組年齡、性別、致傷原因等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會赫爾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均證實為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心、肺、肝、腎等臟器嚴重疾病者。

1.3 救治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院前、院內急救模式:(1)按照急診科固有輪班制度輪流值班,并保障急診救護車可隨時出動。(2)急診醫護人員參照醫院固有急救流程進行急救工作。

1.3.2 觀察組 采用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1)組建急救小組:由院長、主任醫師、護士長等根據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相關疾病知識(如致傷原因、病情特點)制定急救流程及標準,成立全方位工作崗位小組,組內成員需熟練掌握針對性救護技能,并服從小組組長安排。(2)院前急救:遵循“四邊原則”,邊詢問、邊檢查、邊急救、邊快速轉運;轉運過程中及時向醫院反饋患者情況;急救成員抵達現場后,需迅速判斷患者受傷情況、出血部位及病情程度,并立即采用簡易固定支具固定顱腦;開放傷口進行包扎止血,清理呼吸道,建立靜脈通路,給予吸氧,若必要可現場進行心肺復蘇;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盡可能避免氣管插管等相對復雜性操作;若患者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則立即采取限制性擴容救治措施;若患者頻繁嘔吐、頭痛劇烈,則立即采取降顱壓、脫水等措施治療,以防止顱內壓上升而致腦疝。(3)院內急救:開放綠色通道,做到無縫銜接,入院后立即行輔助呼吸,吸痰、吸氧等,若休克,立即采取抗休克措施治療,并探查、分析、明確休克原因,進行補液治療,保障血壓快速恢復,探查腹腔臟器受傷情況;若患者出現腦疝、瞳孔放大癥狀,立即通知手術醫師及手術室,并快速靜滴250 ml甘露醇,靜脈推注40 mg呋塞米,待生命體征穩定后行頭顱CT或MRI檢查,明確顱腦具體損傷情況;若急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腫明顯,則立即采取相關救治措施(快速鉆顱);若具備手術指征,且無手術禁忌,則立即采取開顱手術救治。

1.4 觀察指標 (1)搶救時間,包括院前急救時間、急診科搶救時間、輔助檢查時間、受傷至手術時間。(2)意外事件發生情況。(3)患者對急救模式滿意度,采用我院自擬量表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0~59分為不滿意,60~69 分為尚可,70~89 分為滿意,90~100分為十分滿意??倽M意度=十分滿意度+滿意度。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搶救時間比較 觀察組院前急救時間、急診科搶救時間、輔助檢查時間、受傷至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搶救時間比較(min,±s)

表1 兩組搶救時間比較(min,±s)

組別 n 院前急救 急診科搶救 輔助檢查 受傷至手術觀察組對照組4 8 4 8 t P 1 8.5 0±3.4 6 2 7.8 4±4.0 2 1 2.2 0 0 0.0 0 0 1 8.0 2±4.0 3 2 3.7 9±3.6 8 7.3 2 5 0.0 0 0 3 2.9 6±3.2 5 5 5.2 8±4.9 5 2 6.1 1 4 0.0 0 0 6 8.8 7±6.4 1 9 2.0 5±8.1 2 1 5.5 2 4 0.0 0 0

2.2 兩組意外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轉送過程中發生意外事件2例,發生率為4.17%(2/48),對照組轉送過程中發生意外事件8例,發生率為16.67%(8/48)。觀察組意外事件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19,P=0.045)。

2.3 兩組急救模式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急救模式滿意度93.75%較對照組79.17%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救模式滿意度比較[例(%)]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建筑業、交通業不斷發展,重型顱腦損傷發生率呈現不斷增長趨勢,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發生率隨之增加[2]。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通常病情兇險,變化極快,若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可導致不可逆轉腦疝發生,顯著增加死亡風險[3]。因此,盡可能縮短搶救時間,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對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院前、院內急救模式雖具有普適性,但應用于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缺乏針對性,難以全面有效處理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各項癥狀,極易延誤治療時機,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改善[4]。本研究針對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用取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模式救治,結果顯示觀察組院前急救時間、急診科搶救時間、輔助檢查時間、受傷至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意外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該急救模式可縮短急救時間,減少意外事件發生。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模式組建急診搶救小組、制定針對性急救流程及標準、成立全方位工作崗位小組等措施有助于保障急診搶救質量與效果。以組內成員熟練掌握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相關救治知識為前提,保障出診設備、藥物等準備工作準確性,有利于加快出診速度,保障搶救工作順利進行[5~6]。院前急救遵循“四邊原則”,做到急救反應迅速、信息快速反饋、任務執行完善等,有助于縮短轉運時間,便于院內及時作出相應救治安排[7]。同時,開放醫院急診綠色通道,做到院前-院內無縫銜接,及時進行院內救治,從而有效縮短受傷至手術時間,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8]。本研究中觀察組急救模式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應用于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的救治,可明顯提高患者對急救模式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采用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模式救治重癥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可明顯縮短院前、院內急救時間,減少意外事件發生,還可顯著提高患者對急救模式滿意度。

猜你喜歡
意外事件對沖急診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繞行急診科直達導管室的應用與探討
腦筋急轉彎
急診科護士分層培訓的實踐與探索
急診科搶救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應用
全程管理護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檢查中的應用研究
淺析過失犯罪與意外事件的界限
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在對沖性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觀察
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