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水泥型假體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頸骨折

2019-07-25 06:58秦旭召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髖臼優良率假體

秦旭召

(河南省郟縣第二人民醫院 郟縣467100)

股骨頸骨折為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好發于老年人,臨床上多認為與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等因素相關[1]。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高齡已不再是手術治療的禁忌證,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尤其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及感染[2]。目前髖關節置換術為治療GardenⅣ型及GardenⅢ型老年股骨頸骨折的常見術式,但術中選取生物型假體還是骨水泥型假體臨床仍然存在較大爭議[3]。本研究旨在觀察骨水泥型假體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觀察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62~87歲,平均(75.83±5.52)歲;受傷至手術時間4~7 d,平均(5.13±0.33)d。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63~88歲,平均(76.06±5.64)歲;受傷至手術時間3~6 d,平均(5.03±0.47)d。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協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研究對象均經X線檢查證實為股骨頸骨折,且為GardenⅢ型或Ⅳ型;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認知、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標準:截肢或偏癱者;股骨頸病理性骨折者;存在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者。

1.3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取健側臥位,實施全身麻醉,根據手術要求及時調整膝關節、髖關節屈曲程度;從前外側入路分離臀中肌、外旋肌群,完全暴露髖關節囊,分離關節囊外粘連,暴露股骨頭、關節囊、滑膜,用擴髓器緩慢擴大髓腔,清理髖臼碎屑,處理關節圓韌帶、盂唇、髖臼內軟組織,向外傾斜45°,方便安裝人工假體。此時觀察組給予骨水泥型假體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磋磨骨水泥型髖臼假體、髖臼,用髓腔鉆擴鉆股骨髓腔,置入骨髓塞,用骨水泥槍緩慢從髓腔塞頂部灌入骨水泥,置入骨水泥型髖臼假體。對照組行生物型假體髖關節置換術,磨磋髖臼,放入生物型髖臼假體,用鉅骨刀在股骨近端髓腔開口區磋磨一長方形開口,植入大小合適的生物型股骨假體柄。兩組均隨訪半年。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手術用時、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臥床時間、術后開始負重時間等手術情況。(2)比較術后兩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及疼痛程度,其中采用Harris評分法[4]從功能狀態、疼痛程度、畸形程度、活動度等方面評估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優(≥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9分),優良率=(優 +良)/總例數×100%;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量表(VAS)評估兩組髖關節疼痛程度,0分無疼痛感,10分疼痛劇烈。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觀察組對照組3 7 3 7 t P 8.0 8±1.2 5 7.9 6±1.1 4 0.4 3 2 0.6 6 7 5.1 6±1.0 8 6.7 9±1.5 7 5.2 0 3 0.0 0 0 3.7 4±1.1 2 4.5 8±0.9 6 3.4 6 4 0.0 0 1 2.3 8±0.8 1 2.9 4±0.9 5 2.7 2 9 0.0 0 8

2.2 兩組恢復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91.89%)明顯高于對照組(70.27%),P<0.05。見表2。

表2 兩組恢復優良率比較[例(%)]

2.3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手術用時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臥床時間及術后開始負重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 n 手術用時(m i n) 術中失血量(m l) 術后引流量(m l) 術后臥床時間(d) 術后開始負重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3 7 3 7 t P 7 8.3 8±1 0.9 5 7 5.0 6±1 1.1 3 1.2 9 3 0.2 0 0 3 1 7.1 6±3 8.2 8 4 4 6.7 9±8 4.5 7 8.4 9 4 0.0 0 0 1 5 7.7 4±2 7.1 2 2 2 0.6 8±4 3.5 4 7.4 6 4 0.0 0 0 4.4 8±1.7 5 2 1.5 7±3.4 6 2 6.8 1 1 0.0 0 0 5.5 7±1.8 6 2 2.7 3±3.4 1 2 6.8 7 2 0.0 0 0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明顯上升。因老年人多伴有骨質疏松,髖周肌群退化,且股骨頭60%血供由旋股內動脈提供,故股骨頸骨折容易并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增加臨床治療難度[5]。目前人工假體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但在選取假體方面還存在一定爭議。常見的假體有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其中生物型假體經過初始階段機械固定后,后期主要依靠骨組織的生長能力使人體骨組織與生物型假體之間形成緊密的生物學固定,在治療股骨頸骨折方面取得一定療效[6]。但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對手術技術及假體安裝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假體安裝時與骨組織之間的間隙應≤2 mm,否則容易發生骨組織長入困難,出現假體松動、移位等現象,導致預后不良。而骨水泥假體通過在骨髓腔與假體之間的空隙填充骨水泥,使骨組織、假體之間交錯咬合、緊密結合,牢牢固定假體,更合適不穩定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汪松等[7]提出,骨水泥型股骨頭置換術與生物型股骨頭置換術相比,可減少假體脫位、松動及周圍骨折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二次手術風險,促進患者較快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臥床時間、術后開始負重時間及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老年不穩定型股骨頸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假體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創傷相對較小,可有效促進髖關節功能的恢復。綜上所述,骨水泥型假體髖關節置換術應用于老年不穩定型股骨頸骨折,術后功能恢復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療效相對較優,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髖臼優良率假體
人工髖關節翻修術中髖臼骨缺損的重建方法
當歸六黃湯治療假體周圍骨折術后低熱疑似感染1例
豆粕:美豆產區干旱威脅仍未解除,大豆優良率持續偏低
組配式與一體式股骨假體聯合轉子下短縮截骨治療Crowe Ⅳ型DDH的療效比較
外固定架在開放性脛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及療效分析
保留假體的清創術治療急性人工關節感染
改良髖臼橫韌帶定位法植入髖臼假體的準確性研究
髖關節翻修術Gross型髖臼骨缺損重建的研究進展
多孔鉭杯及鉭金屬墊塊在Paprosky Ⅲ、Ⅳ型髖臼缺損翻修中的應用研究
口內縱型“川”字切口假體隆頦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