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下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患者的療效比較*

2019-07-25 06:58黃思輝李榮江楊永剛胡鳳龍許慶文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開腹根治術生存率

黃思輝 李榮江 楊永剛 胡鳳龍 許慶文

(1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普外科 深圳518102;2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人民醫院普外科 深圳518109;3廣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胃腸外科 湛江524000)

胃癌是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胃癌以病理分型為依據分為兩種,即進展期胃癌與早期胃癌[1]。早期胃癌指處于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的胃癌,該階段癌細胞并未入侵至深層,可采取手術治療,將病灶及其累及組織切除,并將胃周圍淋巴結全部清除[2]?,F階段,早期胃癌治療方法以根治術為主,但是常規開腹手術使患者痛苦增加,切口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3]。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的應用日益普及。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技術,深受廣大患者青睞[4]。本研究探討開腹胃癌根治術與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患者對患者預后及生存率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8例早期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19例。對照組男10例,女9 例;年齡 32~74 歲,平均(46.85±5.32)歲;腫瘤位置:胃竇幽門7例,胃角8例,胃竇體交界4例。研究組男11例,女8例;年齡33~71歲,平均(45.93±5.28)歲;腫瘤位置:胃竇幽門6例,胃角7例,胃竇體交界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經活組織病理檢查提示胃癌;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意識、認知及言語溝通障礙;伴有心臟、腎及肝等器官功能異常;存在嚴重精神系統及心理障礙;因個人因素選擇退出。

1.3 治療方法

1.3.1 研究組 采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D2根治術治療。全身麻醉后單腔氣管插管,仰臥體位,常規消毒并鋪放消毒濕巾;于臍下方作一長約1 cm弧形切口,建立 CO2氣腹,將壓力調控在 12~15 mm Hg;1cm Trocar穿刺建立觀察孔,1.2 cm Trocar左側腋前肋緣下2~3 cm穿刺建立操作孔,0.5 cm Trocar左右鎖骨中線肋緣下方5~6 cm穿刺建立輔助操作孔;在確定無腹腔轉移與淋巴結轉移后,徹底清掃周圍淋巴;撤除腹腔鏡手術儀器,并將氣腹撤除;于上腹正中位置作一手術切口,長度約7 cm,行遠端胃切除術,畢Ⅱ式吻合術;術后沖洗手術視野,放置引流管;術后予抗生素抗感染,合理調節酸堿與水、電解質平衡。

1.3.2 對照組 行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開腹后充分暴露病灶;以胃癌治療指南為依據對腫瘤浸潤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結腫大、病理類型及腫瘤大小等進行詳細探查,并記錄清掃淋巴結數量;D1術治療黏膜內小胃癌與黏膜下癌,超過50%早期胃癌處于竇部小彎側,需注意適量擴大癌變切除范圍,避免漏診現象發生;D2術治療多發癌和切除2~4 cm的病灶。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生存率及手術各項指標。手術指標包括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進食時間、手術時間及腸蠕動恢復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住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手術時間及腸蠕動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分組 n 住院時間(d)腸蠕動恢復時間(d)對照組研究組術中出血量(m l)術后進食時間(d)手術時間(m i n)1 9 1 9 t P 1 4.1 5±1.2 3 9.5 2±1.0 6 1 2.4 2 9 0.0 0 0 1 8 7.6 5±6 5.2 1 1 0 2.3 1±6 9.7 4 3.8 9 6 0.0 0 0 6.7 5±1.2 4 3.9 7±1.1 5 7.1 6 5 0.0 0 0 1 9 9.7 4±4 8.5 1 1 7 1.5 2±2 8.4 1 2.1 8 8 0.0 3 5 3.8 7±0.5 4 2.5 4±0.4 8 8.0 2 4 0.0 0 0

2.2 兩組術后生存率比較 兩組術后6、12及18個月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生存率比較[例(%)]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胃癌患病人數呈上升趨勢。胃癌屬惡性腫瘤,誘發因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環境因素、癌前病變及生活飲食習慣等[5]。有關資料顯示,胃癌預后與患者腫瘤位置、生物學行為、病理分子及組織類型等有關[6]。通常情況下,及早開展胃癌手術治療,有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可提高患者術后3~5年生存率。但常規開腹手術時間長、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7]。同時,常規開腹手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如何有效治療和改善胃癌患者預后已經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腹腔鏡微創外科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受到廣大患者青睞。上個世紀90年代,腹腔鏡輔助遠端D2根治術被提出[8],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腹腔鏡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而且在治療效果方面占有一定優勢。大量研究表明,開腹手術與腹腔鏡輔助遠端D2根治術治療的基本原則相同[9],兩者均需將局部胃組織及胃大部切除,全面清掃淋巴結,而且要想防止癌細胞擴散或癌細胞轉移,腹腔鏡手術操作期間須避免與腫瘤直接接觸,切除時需將胃部置于體外操作,與此同時,將保護圈放置在切口位置保護[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進食時間、手術時間及腸蠕動恢復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腹腔鏡輔助遠端胃癌D2根治術治療有助于縮短胃癌患者恢復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可縮短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兩組術后6、12及18個月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均具有較高的術后生存率。綜上可知,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腫瘤大小、病灶位置選擇合理的手術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效果優于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猜你喜歡
開腹根治術生存率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預測
日本首次公布本國居民癌癥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腹腔鏡下肝切除術中轉開腹的相關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11例治療體會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腹腔鏡與開腹術治療膽囊息肉的對比分析
腹腔鏡脾切除術與開腹脾切除術治療脾臟占位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