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護理干預對高危產婦產后DVT的預防作用研究

2019-07-25 06:58鐘月華涂獻方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下肢血流剖宮產

鐘月華 涂獻方

(廣東省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廣州510030)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已大幅度提高,為子癇前期、產道狹窄、胎位不正和產程遲滯等高危產婦帶來了福音,但術后易出現感染、栓塞、大出血等并發癥,嚴重威脅著產婦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受到女性和社會的關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剖宮產術后較為多發的嚴重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于剖宮產手術損傷引起了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強,血液呈現高凝狀態,加之產后產婦長時間臥床,下肢肌肉處于松弛狀態,使下肢靜脈血流滯緩,深靜脈腔內的血液不正常凝結[1],從而誘發DVT。有文獻報道[2],在產婦圍術期的護理預防可降低DVT的發生率。本研究旨在研究優質護理干預對高危產婦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剖宮產的200例高危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00例。對照組年齡 17~38歲,平均年齡(29.21±3.46)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67±0.49)周。研究組患者年齡 18~40 歲,平均年齡(28.97±5.26)歲;孕周 37~41周,平均孕周(38.61±0.57)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高危產婦,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等妊娠期合并癥者;符合剖宮產手術陽性指征者;術前彩色多普勒檢查雙下肢未見異常者;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患有肺栓塞、肺水腫、血栓性靜脈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者;無法配合正常護理或相關檢查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圍術期護理干預。包括發放健康手冊、指導飲食和合理運動等。

1.3.2 研究組 給予圍術期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1)產前定期產檢,及早發現前置胎盤、羊水不足、妊娠期高血壓和妊娠期糖尿病等癥狀,并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降低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風險。(2)高危產婦及家屬大多存在焦慮、擔憂、悲觀等情緒,甚至抵觸剖宮產手術,醫護人員應安撫產婦情緒,使其保持平和的狀態,有助于手術的開展;同時詳細講解可能引發DVT的危險因素,并告知該病的發生原因、常見癥狀、預防方法及后果,引起產婦及家屬的重視,并進一步消減產婦緊張恐慌的情緒。(3)指導產婦在分娩前后清淡飲食,多食用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的食物,為手術和術后恢復提供營養支持。(4)通過醫院的藍牛隨訪系統,發送預防產后血栓的健康教育知識。(5)術后對產婦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時刻關注其子宮收縮、陰道出血及傷口恢復情況,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剖宮產術后6 h內,護理人員應鼓勵產婦在床上做抬腿、足背屈、膝踝關節伸屈等主動或被動活動,并指導家屬對產婦雙下肢肌肉做輕捏式按摩,以免影響下肢靜脈回流;鼓勵產婦及早下床活動下肢,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發生深靜脈栓塞。(6)剖宮產術后6 h,給予間歇充氣壓力泵(IPC)和壓力梯度彈力襪(GCS)護理干預,以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改善產后肢體血流淤滯狀態。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干預前和干預后1個月時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和 D-二聚體(D-D)等凝血功能指標;(2)比較兩組干預前和干預后1個月時的血流峰速和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指標;(3)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和DVT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總分100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PT、APTT、TT和D-D等凝血功能指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PT、APTT、TT和D-D等凝血功能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相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P T(s) A P T T(s) T T(s) D-D(m g/L)對照組研究組1 0 0 1 0 0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1 3.1 4±1.3 5 1 2.9 8±1.1 6*1 3.1 1±1.2 4 1 1.3 6±1.2 1*#3 9.0 1±1.7 4 3 7.2 4±2.4 5*3 8.9 5±1.2 3 3 1.5 3±2.5 1*#1 6.4 7±0.6 7 1 5.5 2±1.8 1*1 6.8 6±0.9 2 1 4.1 9±1.2 2*#0.6 1±0.2 2 0.5 3±0.3 2*0.6 0±0.2 8 0.4 7±0.4 1*#

2.2 兩組干預前后血流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血流峰速和平均血流速度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血流峰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流指標比較(ml/min,±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流指標比較(ml/min,±s)

平均血流速度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血流峰速干預前 干預后1 0 0 1 0 0 t P 3 6.1 6±3.7 2 3 6.2 4±3.6 3 0.1 5 0.8 8 4 0.1 2±3.7 8 4 5.1 4±3.5 4 9.7 0 0.0 0 1 6.1 9±2.2 2 1 6.5 2±1.8 1 1.1 5 0.2 5 3 7.5 3±6.5 1 2 5.2 4±6.4 5 1 3.4 1 0.0 0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和DVT發生率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而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和DVT發生率比較[例(%)]

3 討論

DVT是臨床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當機體受到創傷、手術、懷孕、惡性腫瘤和口服避孕藥等因素的影響時,可導致血液出現高凝狀態,從而誘發該病。妊娠期和產褥期是婦女特有的時期,在生理上和血流動力學上均有較大的改變,產婦子宮的增大會壓迫到下腔靜脈和盆腔靜脈,而孕后期身體笨重,導致活動量減少,進一步加重了靜脈淤滯癥狀,加之分娩時子宮內胎盤剝離,機體為在短期內迅速止血,胎盤可分泌產生的大量雌激素引起血液高凝,增加了血栓栓塞的發生風險。臨床研究證實[3],妊娠期靜脈血栓栓塞(VTE)的發病率為0.05%~0.18%,較正常時期高6倍,是導致妊娠婦女發病及病死的最主要原因。

近年來,隨著人們醫療安全意識的提高,DVT的預防護理措施越來越受到產婦和社會的關注[4]。藥物干預是較早以前采用的預防性措施,雖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但存在誘發大出血的風險,已逐漸被物理性預防所取代。優質護理干預是在常規干預基礎上形成的新護理理念,其宗旨是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5]。該護理模式融合了常規護理的優點,整合人力資源,提高了醫護間的配合能力,目前,已逐漸應用于臨床,具有可行性強、針對性高等優勢,能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本研究中,對研究組產婦實施優質護理干預,通過發放健康手冊來加強產婦及家屬對該病的認識;合理安排飲食以獲取手術及術后恢復的營養支持;指導產婦進行下肢鍛煉和機械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降低疾病的發作風險。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的PT、APTT、TT和D-D等凝血指標均出現明顯下降,且研究組的以上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優質護理干預可改善產婦術后高凝狀態,有利于術后恢復。IPC和GCS屬于無創性的物理性預防措施,田丹等[6]的研究表明,術后及早下床活動和開始機械運動鍛煉可加快靜脈回流速度,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避免血液淤滯而發病。干預后,兩組的血流峰速和平均流血速度均明顯增加,且研究組的血流峰速和平均流血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而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優質護理干預可降低該病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助于醫患關系的協調。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在高危產婦剖宮產術后DVT發生中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可改善血液高凝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

猜你喜歡
下肢血流剖宮產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超微血流與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腎臟病腎血流灌注中的應用
CT肺葉血流分布造影在診斷肺栓塞中的應用價值
一胎剖宮產,二胎必須剖嗎
剖宮產之父
腹膜外剖宮產術應用于二次剖宮產的療效觀察
段血流膠囊治療上環后月經過多的療效觀察
BD BACTEC 9120血培養儀聯合血清降鈣素原在血流感染診斷中的應用
鈥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觀察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