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動機性訪談式延續性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2019-07-25 06:58王志芬柴曉燕邢紅霞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
關鍵詞:延續性負性動機

王志芬 柴曉燕 邢紅霞

(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五病區 河南新鄉453100)

腦卒中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急性腦循環功能障礙,患者往往會出現吞咽困難、肢體偏癱等嚴重功能障礙,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還增加了患者家人經濟與心理負擔[1]。隨著城市化及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腦卒中已成為危害公眾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加強對腦卒中的治療與護理顯得尤為重要[2]。本研究探討基于動機性訪談式的延續性護理用于腦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對患者負性情緒、希望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28例,女 32例;年齡 26~67歲,平均(42.5±3.4)歲。研究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27~65歲,平均(43.6±3.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者;(2)能進行正常交流者;(3)對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標準:(1)存在認知障礙者;(2)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3)對此次研究不知情或家屬不同意參與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的出院護理,包括健康教育、電話隨訪等。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接受基于動機性訪談式的延續性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小組。組建由神經內科護士為中心的延續性護理小組,成員包括醫師、責任護士、心理醫生等,小組成員間各自分工又相互合作,共同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小組成員均經過動機性訪談式護理培訓,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小組成員間還定期開展研討會,相互交流學習,進而更加完善護理過程。(2)動機性訪談的實施。訪談由責任護士在心理醫生的參與下執行,采取個性化訪談,具體包括與患者進行深入交談,盡量消除他們對護士的距離感,建立相互信任的橋梁,并對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進行糾正;根據患者個人情況采用不同方式幫助他們增強改變行為的動機;讓患者參與行為改變計劃的制定,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的差異制定個性化方案,并以鼓勵性語言敦促他們進行行為改變;訪談時,持續時間以30~40 min適宜,下次預約時間應與患者商量后再做決定;動機性訪談過程中若發現患者產生負性情緒,應及時讓心理咨詢師介入。(3)動機性訪談延續護理的具體運用。第1次訪談,出院前1天,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宣傳健康知識,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和注意事項,叮囑按時服藥,交待營養宜忌及提醒按時回院復查等,同時向患者及家屬發放健康手冊。第2次訪談,出院當天,責任護士對患者經過第1次訪談后的效果進行評估并進行強化,根據評估效果制定下一次的康復目標,康復目標制訂要合理,需在家屬的陪同下執行;責任護士與患者共同分析第1次訪談后取得的成效,首先肯定患者的努力與成效,再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討論,增強患者改變行為的信心。第3次訪談在出院后兩周實施。責任護士和其他護士共同完成隨訪,評估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情況,給予適當鼓勵與糾正指導;認真傾聽患者在康復訓練中的困惑及障礙,并及時給出科學的建議;隨訪過程中以他人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責任護士與患者一起總結前兩次訪談的效果,并與出院時的情況進行對比,讓患者感受到康復訓練的成效,以增強他們堅持改變行為的動機。繼續訪談,社區護士根據責任護士提供的患者個人資料繼續進行訪談,通過電話或家庭訪視在患者出院后1~6個月內對患者進行鞏固指導,為患者碰到的疑惑做出解答并給出科學建議。

1.4 觀察指標 (1)神經功能恢復評分:采用神經功能恢復評分(MRS)量表評定,分為0~5級,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障礙癥狀越嚴重。(2)負性情緒: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定患者焦慮狀態,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患者抑郁狀態,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或抑郁越嚴重。(3)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評定,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4)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WHOQOL-BREF)評定患者生活質量,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神經功能恢復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神經功能恢復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恢復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神經功能恢復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6 0 6 0 t P 4.3 0±0.2 5 4.2 6±0.3 4 0.7 3>0.0 5 3.1 6±0.1 6*2.7 6±0.4 2*#6.8 9<0.0 5

2.2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 干預后,兩組HAMA評分,HAMD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且研究組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分,±s)

表2 兩組負性情緒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H A M D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H A M A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6 0 6 0 t P 5 6.4 5±2.4 6 5 7.1 3±3.2 7 1.2 8>0.0 5 4 2.1 3±6.4 5*3 0.7 6±7.4 3*#8.9 5<0.0 5 5 8.1 3±6.4 1 5 7.6 2±4.2 1 0.5 1>0.0 5 4 5.3 1±4.5 6*3 0.1 7±5.4 2*#1 6.5 6<0.0 5

2.3 兩組希望水平比較 干預后,兩組希望水平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且研究組提高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希望水平比較(分,±s)

表3 兩組希望水平比較(分,±s)

注注::與與本本組組干干預預前前比比較較,,**PP<<00..0055;;與與研研究究組組干干預預后后比比較較,,##PP<<00..0055。。

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積極行動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 n 積極行動治療前 治療后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治療前 治療后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治療前 治療后對目前及未來的態度治療前 治療后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對目前及未來的態度治療前 治療后6 0 6 0 6 0 6 0 t P t P 7.9 4±1.0 3 8.0 2±1.0 1 0.4 3>0.0 5 7.9 4±1.0 3 8.0 2±1.0 1 0.4 3>0.0 5 8.5 6±1.2 4*#1 2.3 4±1.1 5*1 7.3 3 1<0.0 5 8.5 6±1.2 4*#1 2.3 4±1.1 5*1 7.3 3 1<0.0 5 8.0 3±2.0 1 8.1 2±1.3 4 0.2 9>0.0 5 8.0 3±2.0 1 8.1 2±1.3 4 0.2 9>0.0 5 9.4 5±3.1 4*#1 2.3 5±3.0 6*5.1 2<0.0 5 9.4 5±3.1 4*#1 2.3 5±3.0 6*5.1 2<0.0 5 8.3 2±4.1 1 8.2 9±4.1 0 0.0 4>0.0 5 8.3 2±4.1 1 8.2 9±4.1 0 0.0 4>0.0 5 9.6 4±3.4 5*#1 2.6 3±2.3 1*5.5 8<0.0 5 9.6 4±3.4 5*#1 2.6 3±2.3 1*5.5 8<0.0 5 2 4.3 6±1.3 5 2 4.6 7±1.5 6 1.1 6>0.0 5 2 4.3 6±1.3 5 2 4.6 7±1.5 6 1.1 6>0.0 5 2 8.7 5±3.8 4*#3 9.4 3±4.0 2*1 4.8 8<0.0 5 2 8.7 5±3.8 4*#3 9.4 3±4.0 2*1 4.8 8<0.0 5

2.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后,兩組WHOQOL-BREF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且研究組提高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 4。

表4 兩組WHOQOL-BREF比較(分,±s)

表4 兩組WHOQOL-BREF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6 0 6 0 t P 3 8.4 3±5.3 1 3 8.6 5±5.5 6 0.2 2>0.0 5 5 9.3 4±5.6 4*6 8.4 6±6.1 2*#8.4 9<0.0 5

3 討論

動機性訪談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個性化、人性化訪談方式,旨在幫助患者思考、分析與解決各種健康問題,促使患者改變行為,進而達到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3]。有資料顯示,動機性訪談通過強調患者思想觀念與行為之間的矛盾,改變他們對不良行為的認知,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不良行為帶來的后果及改變不良行為的重要性,從而加強患者改變不良行為的動機[4]。

本研究通過對研究組實施基于動機性訪談式的延續性護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經功能,顯著減輕了患者負性情緒,同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希望水平,證實了基于動機性訪談式的延續性護理的有效性與可操作性。研究組的神經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原因可能是動機性訪談護理不僅使患者在出院后能得到醫護人員的科學指導,還在護理措施執行過程中增強了患者對自身行為改變的信心和動機,同時責任護士與其他護士進行的家庭隨訪讓患者態度及觀念走向積極,讓患者及家屬充分認識到了康復訓練在恢復患者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調動了患者積極進行康復訓練的主觀能動性。有資料顯示,腦卒中發病后3~6個月為最佳康復時期,越往后恢復速度越慢[5]。研究組神經恢復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這說明動機性訪談式延伸護理可有效增強患者的康復動機,對患者康復起著重要作用。研究組的心理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原因可能是心理干預貫穿于整個動機性訪談式延伸護理,科學的心理指導使患者意識到負性情緒對自身的傷害及改善心理狀態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患者心理康復的動機。此外,責任護士及其他護士在隨訪過程中經常鼓勵患者,使患者治療信心得到大大增強。有資料顯示,希望水平的高低影響到患者能否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及積極配合治療[6]。研究組希望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原因可能是在動機訪談式護理過程中,責任護士及心理咨詢師經常鼓勵患者,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同時以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幫助他們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他們的生活自信心得到顯著增強,同時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經上述優質護理后,研究組的神經功能和心理狀態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希望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高,這進一步證實了動機性訪談式延伸護理的科學性與實用性,這一結果也與劉玲等[7]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綜上所述,采用基于動機性訪談式的延續性護理護理腦卒中患者,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減輕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延續性負性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動機比能力重要
共患難, 更同盟:共同經歷相同負性情緒事件促進合作行為*
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用法解讀
非負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子宮全切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
希望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
動機不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