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2019-08-01 01:25顏冰鄭克嶺史春媛
經濟研究導刊 2019年17期
關鍵詞:新文科公共管理人才培養

顏冰 鄭克嶺 史春媛

摘 要:培養一流人才是中國高等教育新時代內涵式發展的最核心的標準。公共管理學科在我國經歷了30余年發展,由于學科研究之目的與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成為學人的時代使命。鑒于該學科目標體系、人才建設與教學培養等方面存在分散與統一、傳統與現代、隊伍建設與專業設計、理論空洞與時代要求四個矛盾,依據“新文科”建設理念,結合公共管理整體化的時代課題,提出教學型、科研型、職業型與技術型四維度的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新文科;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7-0092-03

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勢在必行。習近平總書記2016 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苯逃扛叩冉逃舅鹃L吳巖在2018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上進一步指出:“要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逼渲?,“新文科”是相對于傳統文科進行學科重組,即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在此背景下,本身就兼具多學科特點的公共管理專業,更應該著眼于大門類、寬口徑,從而推動人才培養目標向符合學生發展需求、適應社會需要轉向。

一、公共管理學科目標與時代要求

公共管理專業前身是行政管理學科,其誕生的標志是1887年美國學者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政治學季刊》發表《行政學研究》一文,其中,威氏提出,“行政學研究的目標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夠適當地和成功地進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樣才能盡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費用和能源方面用盡可能少的成本完成這些適當的工作?!边@一觀點,為以后行政管理乃至更為成熟的公共管理專業之發展、成熟與更新提供了研究指針。中國公共管理專業經歷了1984年的行政管理學科重建、1990年代公共管理學科研究范式轉換、21世紀多元化發展理路。目前,我國公共管理專業已經成為擁有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與公共政策學等19個二級學科的門類齊全、種類健全的學科體系。與整個20世紀自然科學所經歷的從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綜合的發展趨勢相類似,步入21世紀后,人文社會科學也經歷著一場從高度分化向多元融合的發展態勢。舶來于西方的公共管理研究,范式轉換,具有公共權力重新體認、公共服務市場轉型、公共部門界限擴展、市民社會重新定位、民主治理政道革新的范式定位與公共事務亟待革新的嚴峻現實呼喚公共管理改革的雙重要求。公共管理專業內涵的多個二級學科構成了當今中國所涉公共部門與公共事務管理學科的方方面面,實踐中,這些學科及設置課程與政治職能部門基本形成對應關系。然而,復雜的世界局勢、期盼已久的行政體制改革與“三期疊加”的經濟新常態,尤其是廣大民眾熱切期盼的公共管理績效提升,這些都要求我們公共管理學人必須掌握變革時代的學科發展態勢,不僅要做好理論先導,更要服務公共管理實踐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改革的背景

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等要求,結合社會人才需求和“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等指導思想,公共管理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標準應該定位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能,能運用公共管理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公共意識、公共精神、公共責任,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公共部門從事管理、服務或科研工作的“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但現有的公共管理學科目標體系、人才建設與教學培養與現實需要嚴重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分散與統一的矛盾

森嚴壁壘的二級學科與大部制改革實踐相背離。目前,公共管理二級學科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公共關系學、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政策學、城市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航運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應急管理等19類。在專業設置上多數高校呈現出以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主的專業發展趨勢,少數985高校將上述專業分別設置在政府管理學院、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城市環境學院以及工商管理學院等,這些學科在象牙塔內部已完成精細化分割、鴿籠式分布的存在形式,人才隊伍招募與建設、科研團隊組建、學科之間關系表現為分散化、原子化態勢,簡單地說,就是各自為政。2008年啟動的大部制改革方案要求各級政府在部門設置上,將職能相近、業務趨同的事項盡量集中,避免職能交叉、多頭管理,最終實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標。如前述,提效降耗正是公共管理學科創立、研究的初衷,學科建設、團隊建設沒有為大部制改革的現實要求服務,沒有考量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節約資源,導致從根本上背離了學科創立的目標。

(二)傳統與現代的矛盾

延續傳統的課程設置與快速更新課程時代要求的沖突。1926年,美國學者懷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行政學教材:《行政學導論》。該書編寫體例在我國一直沿用,而且很多國內專業教材,諸如《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教材基本沿用國外幾十年前的教材編寫成例,教材從綱目到具體內容充斥國外教科書的話語體系、行政語言學的思維邏輯,特別是有些理論內涵在我國公共管理實務中缺乏場域,往往淪為空洞。較好的教科書一般配備國內案例或輔之以案例導讀、理論前沿等課程進行體系化配置,但是,名校的專業教育與學生管理往往依托于高智商的學子,一般學校的課程設置、教材安排因缺乏高精尖的學科人才而僅僅是借助于教材的話語體系,無法對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實踐技能提高等提供良好的助理。當代中國國情復雜多變,要求學者針對現實問題不斷推陳出新,如政府結構與公共組織理論與實際的反思、公共服務方式的創新、公共職能發展趨向與部門科學設計、城鄉管理的一體化等問題需要在課堂上有深度體現。簡而言之,現實在變,我們不能墨守成規。

(三)隊伍建設與專業設計的矛盾

公共管理專業在我國僅有30余年的發展史,歷史短、積淀淺、研究能力薄弱、缺乏適應當今國內亟需的實務型與理論前瞻型人才。自1980年代初,我們一直延續西方理論在國內高校傳播,如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理論,這些前沿理論與中國實際相距較遠,我們的人才隊伍缺乏對本土化問題的理論化、系統化挖掘。此外,普通高等院校因師資隊伍缺乏專業化,往往所學與所授脫離。當前的專業課程設計上,與實際脫鉤、與應用分離、理論重于實踐的問題相當突出,甚至有人提出“公共管理專業的特殊性,無法到政府機關實習”的困惑,我們要深思課程設置要符合時代要求、符合學生需要、符合學科發展規律。專業師資隊伍必須思考專業問題,必須鉆研專業設計的科學化、理性化、系統化與應用化問題。簡言之,南轅北轍的師資隊伍與亟需改進的專業課程之間到了必須革新的地步。

(四)空談道理與經時濟世的矛盾

公共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道理過多、講抽象問題過多的問題,在概念、性質、特征、意義的陳述上往往耗費過多時間,尤其很多高校在公共管理二級學科設置上更喜歡哲學化的教育思維,在研究上更是偏好行政哲學、政治哲學的學術用語,這樣將實務性學科帶入形而上學的抽象空間。我國公共部門從改革開放至今一直進行變化、革新、重塑與創新的現代化過程,公共組織、行政流程、行政法規、人力資源、管理心理等方面都需要公共管理學科高屋建瓴地思考如何以培養創新型公共管理學科隊伍人才、專業學生培養為方向,為創建和諧的現代社會培養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總之,分散的、碎片化的、僵化的、落后的公共管理學科設置,缺乏足夠專業的師資隊伍,需要高效能地整合公共管理學科向大類方向發展,起重工,大類人才隊伍建設是核心。

三、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調研對象的定性分析,我們提出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的四類模式。

(一)教學型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以公共管理“元理論”的建立、拓展作為學科整理、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霸碚摗笔侵竿ㄓ糜谒泄补芾韺I二級學科的公共管理哲學、公共倫理學、公共關系學等的指導性的純理論。應用前景體現在對國內現有公共管理院(系)的教學課程安排、教學內容精煉作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基礎性保障。課程安排既要體現公共管理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等相關相近專業的基礎課與專業主干課程的前輕后重的一般規律,又要在縮小基礎課課時安排與增加主干課課時之間尋求規律性平衡。教學型大類人才培養模式適合在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的重點高校設置,其目的在于培養優秀師資、推展特色理論、建立理論高地,形成統攝全局的公共管理專業整合性學科體系。專業學生培養以純學理性、學術性作為培養方向。

(二)科研型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該類人才培養模式具體體現為自然科學的研究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理路兩個維度。從公共管理專業的自然科學研究出發,主要體現在為地方政府、政府各類職能部門,尤其是建構公共事業單位、公營單位提供管理調查與預測、公共管理軟件設計等研究和橫向課題類服務研究與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出發,主要表現在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研究、產業結構政策研究(公營產業結構安排與調整)、行政法學研究等,以及上述的系統化研究等。專業學生的培養基于自身興趣,可以自主決定與學校導向結合,走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兩條科研型培養路徑。

(三)職業型大類人才培養模式

該類模式基本思路是仿效法國巴黎國家行政學院,組合培養公共管理師資隊伍,專門應用于公務員在職培訓,以及服務于為公共管理門類專業人才與公共部門招聘錄用需求相互銜接,培養本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團隊精神等能力,在推進公共部門(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等)與學校、二級院系的產學研協同創新中,提升教師的職業化培養水平和學生的職業化學習意識。學生培養對象既可以在職培訓學員為主,也可以培養優秀的公務員后備隊伍為主。

(四)專業化或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前景體現為公共管理門類專業人才在相關就業市場的專業化水平和競爭力,具體的專業化、技能型培養一般表現為公共政策與相應產業政策的創新制定能力,公共事業民營化的招投標與次級市場融資能力、公共服務的智能化管理能力,公共事業管理中公共設施設備的維修維護、保養的技能培訓能力等。

在高校立德樹人過程中,文科旨在幫助學生自覺、主動地形成對人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從而正確處理人與社會、與自然界的關系。因此,在“新文科”建設扎實推進的今天,更應當注重公共管理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向大類培養轉向,并逐步優化這一模式,在傳統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上,創造適合學生成長需求、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伍德羅·威爾遜.行政學研究[J].政治學季刊,1887,(2).

[2] ?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第4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 ?吳巖.一流本科 一流專業一流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7,(11).

[4] ?王銘玉,張濤.高?!靶挛目啤苯ㄔO:概念與行動[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3).

[5] ?王小春.公共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2).

[責任編輯 興 華]

猜你喜歡
新文科公共管理人才培養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春節聯歡晚會的思想導向性增強對于公共管理的影響
我國政務微博參與公共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談我國非政府組織的公共管理功能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