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2019-06-14 08:19白貴楊強
出版廣角 2019年9期
關鍵詞:新文科傳播學文科

白貴 楊強

【摘要】 在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革的雙重背景下,教育部提出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是著眼時代之“變”的適時之舉。新聞傳播教育的“新文科”之路,應當立足于自身專業特性的時代呼喚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之需,從意識形態、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技能訓練、師資隊伍結構、人文基礎培養等角度確立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的新進路。

【關? 鍵? 詞】新文科;新聞傳播教育;新形勢;新進路

【作者單位】白貴,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楊強,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9.007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盵1]新時代、新形勢,呼喚著教育的新方針、新定位、新轉型。2019年4月4日,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也是在“推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提出的[2]。因此,“新文科”的建設,是新時代教育的重大部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強大引擎,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更是社會變革之下中國教育的必然選擇。

一、文科之“新”是對時代之“變”的回應

當今世界,唯變不變??茖W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社會各方面的嬗變,“新文科”之“新”,正是適應社會現實之“變”?!氨鵁o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3],“新文科”建設的提出,正是適時應變之舉,也是勢在必行之策。

1.世界格局之變

當下,隨著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域間的人文交往日益密切,人類的相互依存更為緊密,“地球村”的各個成員彼此相連,牽一發而動全身,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文化的邊界正在淡化,人類社會的發展呈現出更多的融合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響應,并被寫入聯合國相關文件。作為世界多極化發展中的重要一極,中國在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所取得的成果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2.社會需求之變

隨著社會變遷,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改變。5G、AI、AR等新技術越來越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萍寂c生活的結合,必將帶來更為深刻的變革。體力勞動將更多地被機器所取代,生活變得更加智能。正如互聯網經濟的興起催生了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一大批新興行業一樣,新技術的應用也必將帶來更多新機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將隨之改變。單一知識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顯露出木桶效應,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青睞,智能化、融媒體,使得新聞傳播類學生不得不向復合型人才轉型。

3.大學功能之變

中世紀以來,大學的職能一直在不斷拓展。最早的大學,如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之類,主要的功能是培養通才,注重各種古典知識的教育,面對的是精英群體。到了19世紀,德國學者洪堡提出了大學要進行專業化學術研究的理念,由此,德國的大學逐漸成為學術研究的重鎮,培養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促進了德國在19世紀末的崛起。20世紀初,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校長范海斯正式提出大學具有社會服務功能,即所謂的威斯康星理念,該理念指出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如今,大學的職能不斷分化,功能不斷拓展和延伸,大學與社會的關聯日益緊密,服務社會的功能體現得愈加明顯。例如,大學建立的智庫,發揮了大學思想高地的優勢,起到了匯集人才智慧、服務國家建設的作用;大學建設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和科技的孵化器,利用高??蒲泻图夹g資源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助推了社會發展。

4.學科關系之變

如果說過去學科之間是“并聯”的關系,那么現在學科之間的關系則可以用“串聯”或“并聯+串聯”來形容。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高校要打通一級學科或專業類下相近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4]。學科間的藩籬被打破,邊界日漸淡化,各個學科已不再各自為營,而是相互借鑒、融通發展?,F在,很多國內一流大學,如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已經在開展“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就是為了打破學科專業的藩籬,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建立比較健全的知識體系,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5.知識體系之變

與學科關系之變相伴相生的是知識體系之變。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帶來的是知識體系的優化重組,極大地激發了各學科的創新活力,新學科、新領域層出不窮,大數據、云計算、量子通信,這些正在改變世界的先進科技無一不是學科交叉與跨界融合的產物??梢院敛豢鋸埖卣f,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知識體系的變更帶來的。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在加速:文化學、交際學與傳播學的交叉,催生了“跨文化傳播學”;影視學與人類學的交叉,催生了“影視人類學”;輿論學、信息學、傳播學、人工智能的交叉,催生了“輿情研究”;傳播學與計算機技術的交叉,催生了計算傳播學;新聞學與人工智能等的結合,催生了“數據新聞學”;等等。

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社會科學,人們的知識體系正在發生改變。知識的交叉、嫁接、重構,不斷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孕育著無限可能。20世紀,被稱為“第二哲學”的傳播學之誕生就是相關知識體系相互交融的結果。

6.思維方式之變

“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深受科技進步的影響。遠古巫術、神話、原始宗教孕育了行動性思維方式,古代的實用科學培育了經驗性思維方式,近代前期的經典力學導致了機械性思維方式,近代后期科學的全面發展引致了辯證性思維方式,20世紀系統科學的創立產生了系統性思維方式,今天信息科技的發展催生了信息性思維方式?!盵5]人們的思維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如今人們所倡導的思維方式是帶有鮮明時代色彩的思維方式,只有有利于融通發展的思維方式才符合時代的要求。

猜你喜歡
新文科傳播學文科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豆文科作品
孫文科
2016央視春晚“咻一咻”的傳播學解析
傳播學視閾下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培養研究
相遇中的“傳播”:傳播學研究反思
大數據的傳播學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