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法律糾紛風險防范和應對

2019-08-07 10:02申鑫鑫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關鍵詞:訴訟預防法律

申鑫鑫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法律糾紛的概率也在逐漸增加,有些爭議事項在訴訟之前就應該著手預防訴訟事件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占據主動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所以,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是減少企業法律糾紛風險的關鍵。

關鍵詞:法律 預防 訴訟

企業在開展具體經營活動前,就應該著手預防訴訟事件的發生,有效的降低法律風險。因此,事前防范是企業法律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它從某種意義上體現了一個企業的法治水平與風險防范的能力。

一、分析風險

(一)分析、評估法律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即將面臨的法律風險進行有效分析與評估。企業進行法律風險分析是針對所屬行業法律風險評估與分析、企業發展外部環境的法律風險評估分析、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法律風險評估三個方面的分析,其重要的工作的應放在對具體企業法律風險評估上。通過對企業法律風險的有效評估,依據國家憲法和法律制定適用于企業發展的有效的法律風險控制管理策略。企業法律風險控制主要包括法律風險控制原則和企業承受能力兩方面。通過不同手段和方式對企業法律風險進行預警、降低、轉移直至化解,實現法律事務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事后補救的管理方式。

(二)建立相關法務機構。為減少企業法律糾紛風險,企業應該確立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并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法務機構,確保法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專業性和較高職業素養,引導企業法律顧問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面開展法律風險控制工作。同時,企業應加強對全體員工的法律風險意識培訓工作,使各崗位員工明確其在法律風險防范工作中的權利與義務,依法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工作任務。

二、建立企業法律制度

(一)建立企業法律文件審查制度。法律文件審查制度主要是指法律專業人員對各部門、各企業的法律文件(特別是經濟合同)依據現有的法律、政策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并對其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履行合同的法律后果等進行分析、預測,并提出指導性的法律意見,以作為合同談判、簽訂的參考。

(二)建立企業法律咨詢和指導制度。企業法律咨詢和指導制度主要是指法律顧問通過咨詢的指導方式,協調處理集團企業和其他部門涉及的法律事務,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安全性。集團企業和其他部門對于在經營管理活動中遇到的需要咨詢的事項,應當主動向法律顧問提出咨詢,法律顧問依據法律的規定并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的咨詢意見,咨詢單位以此作為決策的參考。

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與處理要點

將重點放在如何預防企業法律風險的工作上面,讓法律風險防控辦法真正起到風險預警的作用。具體措施如下:

(一)參與企業經營決策,保證合法經營。企業的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決定企業的興衰成敗,如出現重大的經營決策失誤必然會對企業帶來嚴重的后果。當前市場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國家的經濟立法時常都在頒布、更新,在此過程中,企業領導不僅要為企業的自主創新、發展生產經營,為職工謀福利,為國有資產增值的同時,又要對國家法律法規精通熟悉,有所了解,只有這樣,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才能有效避免法律風險,因此為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措施應當做好企業領導政策方面的參謀和助手,在企業重大決策未形成決定前將對該項決策的法律意見充分的陳述和說明,及時提出法律方面的意見,便于領導決策時作參考。

(二)預測決策風險。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做出很多決策,而企業決策本身就包含風險,毫無風險的決策是不存在的。因此,對企業法律風險有效防控,就是要對各種決策方案的風險因素進行預測和分析,使企業選擇風險最小,以此獲利最大的方案,并提出法律上的建議和意見,使風險能得以避免或者減少到最低限度。

(三)建立內部規章制度。建立企業的內部規章制度,不僅僅尊重國家法律的體現,同時也是依法管理企業的依據。堅持以預防風險的原則,充分利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規范性、科學性和超前性,約束和指導各項管理工作關系,使企業的經濟活動沿著法治的軌道有條不紊的良性有序的發展,以避免或防止一切不必要的偏差和失誤的發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強化合同監控

合同是企業實現經濟目標的基本手段,貫穿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物資各個環節的紐帶,合同的談判、鑒定、履行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要內容。因此,合同訂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合同能否正常履行,關系到企業的經濟利益的實現。為避免企業經濟糾紛的發生,加強經濟合同的管理,成為依法管理企業的重要內容,這有利于解決合同糾紛,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的順利實現。

特別是一些重大經濟合同,一旦出現問題,直接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為了保證合同的順利履行,必須強化合同監控,這樣能夠大大減少企業法律風險。一是實行合同集中管理。特別是大型集團企業,要重點加強所屬成員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企業的合同管理,由集團按規定程序進行審批,從源頭上防止經濟糾紛產生。二是實行合同網上監控。將涉及合同的各種數據錄入計算機,并對錄入數據進行網絡實時維護、審核、監控。三是實行合同文本標準化。推行合同標準示范文本和招投標示范文本格式,規范常用的合同文本,減少并逐漸杜絕簽訂合同過程中出現的經營漏洞。

(五)代理企業參加經濟糾紛的解決,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企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經濟糾紛,當糾紛出現時企業需要通過法律程序,代理企業解決經濟糾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在此過程中,企業也應將案件處理與改進管理有機結合,把側重點轉移到防范和控制上來,以案說法,把案例教育作為訴訟后的重要工作,避免同一性質、類型案件再次發生。一是搞好個案自我過錯分析。加強對新發案件和可能引發案件的事項進行分析研究。對因企業違約、侵權導致的糾紛,認真分析企業自身出錯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二是重視日常證據的收集歸檔管理。正確使用合同擔保制度,預防、規避合同項目風險,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結 語

因此,企業在開展具體經營活動之前,首先就是要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進行評估和分析,這是避免企業法律糾紛的有效途徑,之后通過依法論證與決策,再有效的降低法律風險。事前防范是企業法律工作中不僅僅成為預防企業法律糾紛最為重要的一環,而且它在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這個企業的法治水平與風險防范的能力。

猜你喜歡
訴訟預防法律
職業道德與法律 教案
涉及網絡募捐的現有法律規定
“訴訟”與“證據”的關聯性解析
探究在訴訟中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職權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和預防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人民網:探索媒體版權保護的應對之道
政治法律
“人世”與我國法律觀的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