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化媒體中高校教學價值共創的影響因素研究

2019-08-09 06:32焦勇兵高靜
教學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價值共創社會化媒體心理契約

焦勇兵 高靜

[摘 要]社會化媒體中的高校教學價值共創是一種創新教學方式,以寧波高校師生為配對樣本,對基于社會化媒體的高校教學價值共創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論顯示,師生參與對實用價值、社交價值和內容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而心理契約和感知匹配對實用價值、娛樂價值、社交價值和內容價值共創均產生積極的影響。高校在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教學價值共創時,識別價值共創的維度及其影響因素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社會化媒體;師生參與;心理契約;感知匹配;價值共創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9)02-0091-05

基于社會化媒體的社會化教學模式已經在高等教育界廣受歡迎[1]。高校都在踴躍地利用社會化媒體對教學方法和過程進行變革,以期創建競爭新優勢。比如,國內有些高校通過開設微課堂、慕課等進行教學方式創新,使傳統的線下教學方式徹底轉變為當代的“互聯網+”教學方式(具體而言,就是社會化媒體+教學方式),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通過社會化媒體來提高教學效果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的核心議題[1]。目前,國家在十三五計劃中已經實施“互聯網+”戰略,這意味著國內高校必須憑借“互聯網+”優勢進行教學創新。高校教學如何與時俱進,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新常態經濟是高等教育界面臨的新課題。社會化媒體的廣泛運用是“互聯網+”時代最為顯著的特征。在社會化媒體中,用戶之間通過合作進行價值共創已經成為業界典型的議題。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社會化媒體中的高校教學價值共創的影響因素”這一研究議題并進行探討。這不僅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制定相關的社會化媒體教學政策,還有利于高校工作者更好地運用社會化媒體和學生一起創造價值。

1 文獻綜述與關系假設

社會化媒體 (social media)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廣泛系列的應用,這些應用使用戶能夠創造和交換其生成內容[2]。社會化媒體中的用戶行為更加具有參與性、主動性、互動性、共享性、貫通性、合作性和創造性等特征[2-5],所以社會化媒體徹底改變了高校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校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一種新興模式[6]。在社會化媒體中,師生通過共同的參與和互動來進行教學價值共創活動。當師生感知到教學活動給其帶來的獲得感,超過其為教學活動的付出感時,教學價值便產生了[2]。本文中的價值是指個體在所從事的活動中所感知到的利益收獲同其所感知到的成本付出之間的權衡[2]。所以,本文在此將教學價值定義為師生對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活動帶來的利益感知同從事社會化媒體教學活動時的付出(如成本、精力、時間等)感知之間的權衡[2]??梢?,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活動中,一旦師生感知到其收獲超越付出時,便產生了教學價值共創,即教學價值由師生之間通過參與互動所共同創造的。價值共創本來是指價值在企業員工和顧客之間被共同創造的活動過程,也就是說,企業的價值不是通過企業員工單獨的活動來創造的,而是企業的顧客和企業員工通過有效互動而一起共同創造的[7]。根據研究目的需要,本文在此將價值共創的情景由企業轉化為高校,將企業員工和顧客兩個行為主體置換為高校教師和學生,這樣本文就將高校教學價值共創定義為教學價值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之間被共同創造的活動過程,即高校教學價值并非由教師或學生單方面創造的,而是由師生互動合作產生的。由于社會化媒體具有利益屬性、娛樂屬性、社交屬性和內容屬性[2],本文在此將社會化媒體中的高校教學價值共創分為實用價值共創、娛樂價值共創、社交價值共創和內容價值共創4個維度。首先,社會化媒體具有利益屬性,師生在社會化媒體中可以體驗到諸如交友、閱讀評論、搜索文獻等實用價值;其次,社會化媒體具有娛樂屬性,師生在社會化媒體中可以體驗到由娛樂視頻、益智文章等帶來的娛樂價值;再次,社會化媒體具有社交屬性,師生在社會化媒體中可以體驗到聯絡親朋好友、分享信息等社交價值;最后,社會化媒體具有內容屬性,師生在社會化媒體中可以體驗到觀看視頻、閱讀文章、分享解決方案等內容價值[2]。

綜上所述,本文構建了一個概念模型 (圖1),認為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師生參與、心理契約和感知匹配對價值共創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文選取師生參與、心理契約和感知匹配作為價值共創的影響因素,原因在于:(1)社會化媒體成為連接師生的平臺,要實現基于社會化媒體的價值共創,首要的前提是教師和學生必須參與到社會化媒體中,所以本文選取師生參與作為價值共創的前置因素。(2)在社會化媒體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著寄予對方的一整套期望,當師生之間的期望相互默契時,就形成了師生之間的心理契約,心理契約在價值共創中也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本文也將其作為價值共創的前置因素。(3)在社會化媒體中,教師和學生都有其獨自的價值觀,當師生任何一方感知到自己的價值觀和對方的價值觀相互一致或補充時,就產生了師生之間的感知匹配,感知匹配在價值共創中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本文也將其作為價值共創的前置因素。

用戶參與是指用戶對共同興趣的活動所涉入的程度,通過物質投入、情感投入或智力投入,用戶參與到其感興趣的活動中。用戶參與會對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8]。用戶參與是社會化媒體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征[3-6]。要進行價值共創的話,讓用戶參與進來才是問題所在[8]。Yim等認為價值只能和用戶一起決定和共同創造[9]。根據以上分析,本文在此將師生參與界定為教師和學生對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所感興趣的活動進行的物質投入、情感投入或智力投入??梢?,在參與到社會化媒體時,一旦師生雙方都沉浸于共同感興趣的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都會體驗到雙方所創造的價值,諸如獲取問題答案、心理愉悅、同學點贊、共享課件等等。因此,本文假設:H1: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參與對實用價值共創(a)、娛樂價值共創(b)、社交價值共創(c)和內容價值共創 (d)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契約是指組織中每個成員在任何時候都存在的、沒有明文規定的一整套期望[10]。當組織中的成員之間存在心理契約時,即組織中成員的期望相互之間產生默契時,這些成員就能產生較強的參與感、歸屬感和認同感[10],從而積極地投身于價值共創活動中。根據以上分析,本文在此將心理契約界定為教學過程中,師生每個成員都存在的、沒有明文規定的一整套期望。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不斷互動而使相互之間的期望產生默契,這樣就會使師生產生較強的參與感、歸屬感和認同感,進而獲取價值共創[10]。鑒于此,本文假設:H2: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契約對實用價值共創(a)、娛樂價值共創(b)、社交價值共創(c) 和內容價值共創 (d)產生積極的影響。

感知匹配是指互動過程中是個體頭腦中所感知的個人和組織價值觀的一致性程度,具體表現為個體與組織之間的相互感知相同或相似[11]。根據以上分析,本文在此將感知匹配界定為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所感知的雙方價值觀的一致性程度,一旦學生和教師都相互感知到雙方的價值能夠相互匹配,他們就會積極投身于共同的教學價值創造活動中。因此,本文假設:H3: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感知匹配對實用價值共創(a)、娛樂價值共創(b)、社交價值共創 (c)和內容價值共創(d)產生積極的影響。

2 研究設計

筆者將調查對象鎖定為在社會化媒體(如微信、QQ等)注冊賬號的所有寧波高校的在校學生和教師?;诖?,通過微信、QQ等社會化媒體,對這些使用社會化媒體的寧波高校的在校學生和教師進行了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時間階段為2017年4月至10月。共收集到315對匹配的、針對學生及其上課教師的問卷,即問卷為一式二份,分別由學生和教師來回答。就概念模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變量進行了操作化測量,所有變量的問項根據李克特7分量表而設計,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師生參與(TSP)的量表根據Yim等[9]的研究而改編,包括“我花大量時間同學生/教師共享我的需求信息和意見”等4個問項;心理契約(PC)的量表根據Rousseau[10]的研究而設計,包括“我關心學生/教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3個問項;感知匹配(PF)的量表根據Edwards 與 Cable[11]的研究而設計,包含“我感到學生/教師的價值觀和個性反映了我自己的價值觀和個性”等4個問項;價值共創 (CV)的量表根據Heinonen[7]的研究而自行編制,其中實用價值共創 (UVCC)包括“我的參與幫助我提高我的授課效果/學習效果”等5個問項,社交價值共創(SVCC)的量表包括“我通過交往該教師/學生而獲取價值”等5個問項,娛樂價值共創(HVCC)的量表包括“我參與的教學過程非常令人愉快”等4個問項,內容價值共創(CVCC)的量表包括“我通過張貼我感興趣的課程信息而獲取價值”等3個問項。

3 數據分析結果

3.1 測量模型檢驗

通過ɑ系數值、CR值、AVE值來檢驗測量模型的信度,表1顯示,所有變量的ɑ系數值均≥0.70,CR值均≥0.60,AVE值均≥0.50,說明測量模型的信度良好。通過χ2/df、RMSEA、CFI、GFI、AGFI、IFI、NFI、RFI等值來驗證測量模型的擬合度,表1顯示,χ2/df=2.17,RMSEA=0.09,CFI=0.94,GFI=0.92,AGFI=0.95,IFI=0.92,NFI=0.93,RFI=0.91,表明測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通過SFL值和SMC值來評估測量模型的收斂效度,從表1可以看出,SFL值和SMC值均≥0.50(p<0.001),表明測量模型的收斂效度很好。

3.2 結構模型和假設關系檢驗

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整個結構模型具有很好的擬合度:χ2/df=2.04,符合2≤χ2/df≤5的標準;RMSEA=0.06,符合≤0.10好的標準或接近于≤0.05的非常好的標準;CFI=0.94、GFI=0.95、AGFI=0.91、IFI=0.94、NFI=0.92、NNFI=0.94、RFI=0.92,也符合≥0.90的標準。

通過標準化回歸系數β值,檢驗結構模型中的假設關系,β值越大,假設關系越顯著。表2顯示所有的假設關系中,除了H1b的β值為0.007,因未達到顯著性水平(ρ=0.901)而被拒絕外,其余所有的假設關系的β值,都因達到顯著性水平(ρ≤0.001, ρ≤0.01或ρ≤0.05)而被支持。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H1a(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參與對實用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H1a的β值是0.225,該假設關系在ρ≤0.01水平上顯著,說明對H1a的支持成立。

數據分析結果還顯示,H1b(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參與對娛樂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的標準化系數β值是0.007,顯著性水平ρ值為0.901,說明H1b不被支持,這不符合本文的預期。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師生在參與到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活動時,學生們只顧關注交換解決方案等而帶來的實用價值、社交價值和內容價值的共同創造,而不太計較交換解決方案等而帶來的娛樂價值的共同創造。

數據分析結果還顯示,H1c(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參與對社交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和H1d(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參與對內容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H1c和H1d的β值分別是0.492和0.659,兩個關系假設在ρ≤0.001水平上顯著,說明對H1c和H1d的支持成立。

數據分析結果表明,H2a(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契約對實用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H2b(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契約對娛樂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H2c(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契約對社交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和H2d(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契約對內容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H2a、H2b、H2c和H2d的β值分別是0.269,0.332,0.694和0.729,其中H2a和H2b這兩個關系假設在ρ≤0.01水平上顯著,H2c和H2d這兩個關系假設在ρ≤0.001水平上顯著,說明對H2a、H2b、H2c和H2d的支持均成立。

數據分析結果還表明,H3a(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感知匹配對實用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H3b(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感知匹配對娛樂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H3c(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感知匹配對社交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和H3d(在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感知匹配對內容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這4個關系假設也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H3a、H3b、H3c和H3d的β值分別是0.279,0.301,0.328和0.471,其中H3a、H3b和H3c這三個關系假設在ρ≤0.01水平上顯著, H3d這一關系假設在ρ≤0.001水平上顯著,說明對H3a、H3b、H3c和H3d的支持亦均成立。

4 研究結論和管理啟示

4.1 研究結論

聚焦于社會化媒體中高校教學價值共創的影響因素,由此構建了一個概念模型,并實施了問卷調查及相關的數據分析。研究結論顯示,師生參與對實用價值共創、社交價值共創和內容價值共創產生積極的影響,而心理契約和感知匹配對實用價值共創、娛樂價值共創、社交價值共創和內容價值共創均產生積極的影響。

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首先,創造性地提出了教學價值共創概念,將教學價值共創分為實用價值共創、娛樂價值共創、社交價值共創和內容價值共創等4個維度,并對價值共創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檢驗,這為未來更加深入地研究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其次,將心理契約引進概念模型,并檢驗了其對價值共創的作用,這表明心理契約在實現師生之間教學價值共創方面扮演著非常積極的角色,為未來基于心理契約的、更加深入的師生之間的教學活動研究奠定了基礎。再次,在概念模型中,引進了感知匹配這一變量,并檢驗了其對價值共創的作用,這表明感知匹配在促進師生之間教學價值共創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為未來基于感知匹配的、更加深入的師生之間教學活動研究提供了參考。最后,依據具體的社會化媒體教學環境,修正并編制了概念模型中的相關量表,為未來進一步地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研究提供了借鑒。

本文亦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首先,可以為高校教學管理者就如何通過教學價值共創、提升教學效果提供教學政策決策依據。其次,可以為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就如何通過教學價值共創提升教學效果提供教學實踐行動指南。再次,可以為高校大學生就如何通過教學價值共創,提升學習成績而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提供綱領性的指南。

4.2 管理啟示

本文對高校教學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管理啟示。在“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學工作者已經在利用社會化媒體的高效互動優勢來實現教學價值共創。然而在現實中,大多數高校教學工作者并不清楚如何通過社會化媒體來進行教學價值共創。本文結論會幫助他們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基于社會媒體的教學方案。首先,高校教學工作者可以將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教學活動設置得更加富有實用性、娛樂性、社交性和內容豐富性,以使師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的實用價值共創、娛樂價值共創、社交價值共創和內容價值共創。其次,鑒于師生參與是教學價值共創的前提,以及心理契約和感知匹配在基于社會化媒體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角色,高校教學工作者必須關注師生參與、心理契約和感知匹配通過教學價值共創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價值共創,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Zaidieh A.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in educat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2012,2( 1):18-21.

[2]Jiao Y,Jo M-S,Sarigllü E.Social value and content value in social media:two paths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2017,27( 1):3-24.

[3]Jiao Y,Gao J,Yang J.Social value and content value in social media:two ways to flow[J].Journal of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2015,3( 4):299-306.

[4]焦勇兵,高靜.社會化媒體中消費者的自我建構、顧客價值與沉浸體驗 [J].財經論叢,2017( 5):89-101.

[5]焦勇兵,高靜,楊健.顧客采納社會化媒體的影響因素——一個理論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 7):43-55.

[6]Ratneswary R,Rasiah V.Transformativ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using social media in a team-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2( 3):369-379.

[7]Heinonen K.Consumer activity in social media:managerial approaches to consumers′ social media behavior[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11( 10):356-364.

[8]Rodie R,Kleine S.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s production and delivery [C]//Teresa A,Dawn L.Handbook of services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Beverley Hill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0:111-125.

[9]Chi K Y,Kimmy W C,Simon S L.Do customers and employees enjoy service participation?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elf-?and other-efficacy[J].Journal of Marketing,2012,76( 11):121-140.

[10]Rousseau D M.Schema,promise and mutuality:the building block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1( 74):511-541.

[11]Edwards J R,Cable D M.The value of value congrue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94( 3):654-677.

猜你喜歡
價值共創社會化媒體心理契約
心理契約破裂與酒店員工離職意向的相關研究
嵌入心理契約的館員知識服務能力建設研究
社會化媒體的傳播模式分析
基于心理契約的高校學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養研究
從通道過剩走向品牌價值
價值共創理論下的小米手機數字營銷模式分析
湖北采花毛尖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模式研究
社會化媒體下的事件營銷問題及對策研究
價值共創活動對顧客價值的影響研究
價值共創活動對顧客價值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