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歷史中的有效應用

2019-08-14 02:23朱生文
讀天下 2019年21期
關鍵詞:知識理解集中精力任務型教學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有了更多誘惑干擾著學生。對初中生來說,自控能力比較欠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又過于單調,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上課時提不起興趣,不能集中注意力,從而使教學質量偏低。但任務教學法,讓學生變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能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其從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地學習知識,這對學生的理解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初中歷史;集中精力;自學能力;知識理解

初入中學的學生對如何學好一個學科還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背”的方式,容易讓學生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死記硬背,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會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任務教學法則不同,不再是單純地由教師講解,而是讓教師和學生都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質量。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任務型教學在初中歷史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師與學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 集中學生課堂精力

初中歷史相對其他學科來講更簡單易懂,但如果教師講解時間過長而沒有與學生互動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其次,有些學生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很容易出現走神的現象。這時候,如果教師向學生拋出幾個與教學目標相符的問題并讓他們限時解決,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師把課堂提問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不斷提出任務,學生不斷解決任務”的方式,學生的課堂精力就會顯著集中。

例如,在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課時,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就向學生提問:“你去過圓明園嗎?你知道它的斷壁殘垣是怎么造成的嗎?你知道它的哪些故事呢?”在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后,我就正式開始了本堂課的講解。首先,我在講解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部分時,讓學生帶著“為什么叫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問題閱讀教材,帶著這個疑惑,學生很快進入狀態,在快速閱讀教材的同時認真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之后,我又提出了“為了掩蓋戰爭的侵略性,英法兩國找了什么借口”和“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和結果”兩個問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認真的閱讀教材并很好地回答了問題。通過我在課堂上布置給學生的任務,課堂精力得到了一定的集中,教學效率也明顯提高。

二、 鍛煉學生自學能力

任務型教學是以學生完成某項任務為手段而進行的,此項任務的目的便可以是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查資料、和別人討論等方法得到問題的答案,通常情況下,教師布置的任務應當不能太難,以能讓學生自主解決為宜,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養成凡是先自己動腦動手解決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也有好處。

例如,在教授“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這一課時,在我針對性的講解完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特征和生產生活狀況之后,我向學生提出了“對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別?”和“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兩個問題。學生為了找到答案,仔細觀察,反復對比。在第一個問題中,雖然一開始回答問題的學生總結的并不是很全面,但綜合了幾個學生的回答后的答案還是很全面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協作,沒有通過教師的幫助就解決了問題,同時也提高了比較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同樣的,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學生認真查看筆記,回憶課堂細節,仔細對比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特征及生產生活方式,最終列出表格展示出他們的不同之處,由此解決了問題。通過任務型教學,學生不再對教師有過強的依賴性,嘗試先自己分析,自己解決疑惑,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 深化學生知識理解

要想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就需要對知識點反復的記憶,但單純的記憶是不夠的,學生還要做到對一個歷史現象有系統的了解,對相似的事件對比記憶,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任務型教學法,教師提出的問題其實就是課程的重難點,通過師生問答,學生不僅可以完成知識點的反復記憶,還能在理解時更有側重點。

例如,在教授“百家爭鳴”這一課時,因為知識點比較小,比較多,所以我在教學時就采用了分學派提問的方法,在學生閱讀教材之前,我就提出了:“找一找百家爭鳴時有哪些主要學派?”和“每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時期、著作及主要思想分別是什么?”等問題。學生在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就會清楚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并且不會遺漏知識點。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后,讓學生以列表格的形式總結問題和答案,這樣不僅讓學生清楚具體的知道本堂課的重點,更給了學生一個強化記憶的機會。在學生填寫表格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把課堂上記住的問題直接填寫,沒有記住的翻看課本之后再默寫,這樣一來,通過完成教師的任務,學生就可以把知識點編制成知識框架,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任務型教學更適用于當下的教學,在完成教學活動的同時,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教師在采用任務型教學法時也要懂得因材施教,要針對所教授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提問方法。所以,當代教師應利用好任務型教學法,善于抓住學生的思維,正確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初中歷史的課堂變得有趣高效。

參考文獻:

[1]孫勝利.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與改進措施[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

[2]梁瑜君.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科教文匯,2018(11).

作者簡介:

朱生文,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實驗中學。

猜你喜歡
知識理解集中精力任務型教學
小學科學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利用實驗教學優化物理高效課堂
讓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高中英語閱讀課中任務型教學的應用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閱讀量對初中生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理解為本,提升思維
加強對政府官員“兩學一做”的教育
犯傻游戲
高中化學課堂中通過化學史創設教學情境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