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內在機理與實證檢驗

2019-08-20 05:28張倩肖馮雷錢偉
人文雜志 2019年8期
關鍵詞:子系統產業結構協同

張倩肖 馮雷 錢偉

內容提要本文在對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內在機理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1996-2016年我國宏觀經濟數據,基于協同理論,構建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演進的評價模型,測算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協同度,并采用TVP-VAR模型進一步檢驗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動態特征。研究結論顯示:(1)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存在協同關系,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協同度不斷提高。(2)技術創新推動了產業結構高度化,其推動作用呈現由弱趨強的演化軌跡;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綜合指數的影響作用也不斷強化,但作用方向呈現正向和負向交替出現的態勢。(3)產業升級促進了技術創新,其促進作用呈現由弱趨強的動態變動趨勢,特別是產業升級對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的促進作用在整個樣本期均非常明顯。本文研究對于更好地理解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層機理,以至于有效解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困境、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協同關系內在機理TVP-VAR模型

〔中圖分類號〕F124.3;F1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19)08-0065-11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往主要依靠勞動和資本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必須轉向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發展的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然而,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技術創新能力和效率低下、產業發展滯后和結構矛盾突出、經濟增長速度下行和動力不足等嚴峻挑戰。如何有效地解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困境,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是重中之重。世界經濟發展歷史證明,技術創新在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能夠有效地推動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而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也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經濟保障。

有關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關系的研究,現有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技術創新影響產業升級的研究。熊彼特通過分析企業規模、市場結構與創新的關系,論述了技術創新與產業演變的相互關系。①20世紀70年代,有關技術創新與產業演變關系的研究受到經濟學家的廣泛關注。Tolentino通過對第三世界國家產業升級過程的分析發現,技術創新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②Klepper在分析產業生命周期與技術創新關系時指出,技術創新促進了產品創新,推動了新興產業的擴張,加劇了新舊市場間的競爭,進而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Steven?Klepper,?“Firm?Survival?and?the?Evolution?of?Oligopoly,”?RAND?Journal?of?Economics,?vol.33,?no.1,?2002,?pp.37~61.近年來國內學者利用省級和企業水平數據實證檢驗技術創新影響產業升級的文獻也非常豐富。付宏等、紀玉俊和李超、陶長琪和彭永樟、時樂樂和趙軍等使用不同樣本區間的省級面板數據、付宏、毛蘊詩、宋來勝:《創新對產業結構高級化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2000-2011年的省際面板數據》,《中國工業經濟》2013年第9期;紀玉俊、李超:《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基于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的空間計量檢驗》,《科學學研究》2015年第11期;陶長琪、彭永樟:《經濟集聚下技術創新強度對產業結構升級的空間效應分析》,《產業經濟研究》2017年第3期;時樂樂、趙軍:《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科研管理》2018年第1期。許樹輝和谷人旭采用韶關制造業的經驗數據、許樹輝、谷人旭:《欠發達地區技術創新的產業升級效應研究——以韶關制造業為例》,《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2期。?龔軼等、李勝文等和徐珊等使用企業水平數據龔軼、顧高翔、劉昌新、王錚:《技術創新推動下的中國產業結構進化》,《科學學研究》2013年第8期;李勝文、楊學儒、檀宏斌:《技術創新、技術創業和產業升級——基于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業交互效應的視角》,《經濟問題探索》2016?年第1期;徐珊、劉篤池、梁彤纓:《大企業創新投入驅動區域產業升級效應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年第10期。皆證實技術創新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2)產業升級影響技術創新的研究。Schmookler認為產業升級能夠擴大市場空間、增加市場需求,從而提出了對新技術的潛在要求。Jacob?Schmookler,?Invention?and?Economic?Growth,?Camb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6.Azadegan和Wagner認為產業升級使企業更有利于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新的概念、開發相關技能、接受新的思想,從而促進技術創新的產生。Arash?Azadegan?and?Stephan?M.?Wagner,?“Industrial?Upgrading,?Exploitative?Innovations?and?Explorative?Innova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vol.130,?no.1,?2011,?pp.54~65.吳豐華和劉瑞明利用1997-2011年我國30個省份面板數據分析證實,產業升級通過微觀需求拉動效應、中觀地區協同效應、宏觀國際貿易效應有效地帶動了企業、地區、國家三個層面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吳豐華、劉瑞明:《產業升級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13年第5期。李偉慶和聶獻忠、崔慶安等利用我國省級面板數據也證實產業結構升級對技術創新有正向的促進作用。李偉慶、聶獻忠:《產業升級與自主創新:機理分析與實證研究》,《科學學研究》2015年第7期;崔慶安、王文坡、張水娟:《金融深化、產業結構升級與技術創新——基于空間杜賓模型的實證分析》,《工業技術經濟》2018年第2期。(3)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互動關系的研究。Antonelli認為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技術創新帶來產業結構變革,產業轉型升級又反過來誘導技術變革。Cristiano?Antonelli,?“Localized?Technological?Change?and?Factor?Markets:?Constraints?and?Inducements?to?Innovation,”?Structural?Change?and?Economic?Dynamics,?vol.17,?no.2,?2006,?pp.224~247.王桂月等利用我國1987-2013年的宏觀經濟數據,李文龍和章羊以我國稀土產業為例,李政和楊思瑩選擇2007-2014年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畢克新等應用2010-2014年28個制造業行業經驗數據的研究皆表明,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技術創新是產業升級的前提條件和重要推動力,產業升級能夠有效促進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王桂月、徐瑤玉、王圓圓:《我國科技創新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分析》,《華東經濟管理》2016年第3期;李文龍、章羊:《技術創新與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的耦合機理分析》,《科學管理研究》2016年第6期;李政、楊思瑩:《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互動機理與實證檢驗》,《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年第3期;畢克新、付珊娜、楊朝均:《制造業產業升級與低碳技術突破性創新互動關系研究》,《中國軟科學》2017年第12期。束金明和洪功翔利用我國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分析發現,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的相互影響在地區間存在著差異性,技術創新對所有地區的產業升級均具有正向影響,而產業升級對東部地區的技術創新產生正向影響,對中西部地區的技術創新卻存在著負向影響。束金明、洪功翔:《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互動關系——基于中國30個省級面板數據分析》,《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曹博和趙芝俊利用1985-2014年的相關數據分析進一步證實,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但產業結構調整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誘致性作用尚未體現。曹博、趙芝?。骸痘诋a業結構升級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研究》,《農村經濟》2017年第1期。楊兵等運用1986-2015年我國宏觀經濟數據的研究結果則顯示,產業結構優化對技術創新具有短期的正向沖擊效應,而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長期的負向沖擊效應。楊兵、戴淑芬、葛澤慧:《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的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21期。

通過對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發現,大多數文獻從多種視角和使用多種方法集中探討了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較為透徹且研究結論基本一致;有關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互動關系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研究結論存在較大差異,甚至相互矛盾;實證研究中評價指標過于單一,且大多數是在不變參數估計框架下開展研究,沒有體現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相互影響的動態關系?;诖?,本文利用我國1996-2016年宏觀經濟數據,基于協同理論,通過構建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發展的評價模型,測算了我國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的協同度,并采用時變參數的向量自回歸模型即TVP-VAR模型進一步檢驗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動態特征。

二、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內在機理分析

協同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多學科研究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運用于經濟管理的協同理論主要強調復合經濟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相互作用、雙向因果、正反饋以達到有序和協同演化的狀態。圖1顯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構成的復合系統主要包括技術創新子系統和產業升級子系統,技術創新子系統有序度提升表現為技術創新投入、技術創新產出、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的提升;產業升級子系統有序度提升表現為產業結構高度化、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發展兩型化和產業發展轉方式的提升。技術創新子系統的演進主要通過生產要素配置和市場需求環境變化等推動產業升級進程,產業升級子系統演進反過來也通過生產要素配置、市場需求環境變化等促進技術創新,兩個子系統在自組織演化機制和他組織演化機制的共同作用下,相互作用、雙向因果、正反饋而形成協同關系。

1.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主要通過生產要素配置和市場需求環境變化機理實現。

(1)技術創新通過生產要素配置推動產業升級。首先,技術創新通過原材料影響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使新材料、新工藝不斷出現,生產過程中舊的原材料被新的、質量更高的原材料所替代,原材料利用效率提高,降低了生產產品的相對成本;技術創新也可以改變原材料的投入比例,使原材料配置更加合理,企業獲得要素配置紅利,促進企業再生產過程??梢?,技術創新通過原材料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大了生產規模,吸引其他產業的原材料向該產業轉移,從而影響產業結構和產業的發展。其次,技術創新通過人力資本推動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使自動化、智能化的機器設備替代簡單重復的勞動力,使企業在大幅削減人力資本使用數量的同時,提高了單位勞動力投入的產出比例;技術創新帶來的知識溢出效應不僅提高了本產業人力資本素質,也促進了全社會人力資本素質的提升,提高了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技術創新使產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化、專業化,出現了諸多新興產業,對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并吸引人力資本向新興產業轉移,促進了這些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產業升級。最后,技術創新通過資金投入推動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使生產要素配置比例更加合理,一方面減少了該產業資金要素的投入數量,提高了資本回報率,降低了資金使用的成本;另一方面釋放出來的資金將投入到新產業,促進新產業的發展。

(2)技術創新通過市場需求環境變化推動產業升級。首先,技術創新通過消費需求引導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使新產品、新工藝不斷涌現,改變了消費者的需求偏好,為滿足消費者對新工藝、新產品的需求,企業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從而推動產業升級過程;其次,技術創新通過投資需求引導產業升級。企業技術創新過程改善了資本的投資結構,增加了對新興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了產業升級進程。最后,技術創新通過進出口需求引導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產品出口需求擴大,刺激產業結構向附加值更高的產業演化;同時企業對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進出口需求的增加也有利于技術創新要素在國際間轉移,通過引進、消化、再吸收,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升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2.產業升級促進技術創新

產業升級也通過生產要素配置和市場需求環境的變化引導、促進技術創新。

(1)產業升級通過生產要素配置引導技術創新。技術創新離不開持續的原材料投入、資本支持及科技人員的勞動。首先,產業升級通過原材料供給引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引起產品質量提高,改良舊的原材料,同時也出現許多新材料。舊的原材料的改良,可以改變技術創新初始要素投入結構,提升技術創新的投入產出效率,加快創新的進程;新材料的出現還可替代很多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的原材料,減少資源的消耗,改善環境,也降低技術創新原材料的相對價格,提高技術創新的成本收益比,促進技術創新過程。其次,產業升級通過人力資本供給引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使一國經濟結構優化,綜合國力提升,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加大,為技術創新初始階段的基礎研究提供大量人才儲備;同時產業升級也提高對科研人員的需求,不僅吸引新的科研人員加入,而且原有科研人員的素質也得到提升,從而促進技術創新過程。最后,產業升級通過資本投入供給引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使資本向經濟效益更高的產業流動,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得到更多資本的青睞,刺激低效益的企業為避免被淘汰,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升產品競爭力;而效益好的企業有更雄厚的資本和良好的意愿繼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此外,產業升級使一國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實力增強、財政收入增長,政策、財政支出進一步向高技術產業傾斜,間接促進了技術創新。

(2)產業升級通過市場環境變化促進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通過消費需求、投資需求、進出口需求的變化引導和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引發社會對質量好、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需求增加,倒逼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技術創新進程;產業升級也引致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和差異化,為滿足市場需求,企業需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推出滿足市場個性化、多元化需求的新產品和新工藝;產業升級還會提升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使其面臨著更激烈的國際競爭,為提高國際競爭力,刺激企業強化研發投入力度、提升技術創新效率。

綜上所述,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協同演進主要通過原材料、人力資本、資金投入等生產要素的供給以及消費、投資、進出口需求的引導等機制發揮作用。此外,政府通過財政、稅收、人才等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的改進等也促進了技術創新過程,又通過產業、出口貿易等政策以及環境質量的改善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間接作用于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演進的過程,影響了二者之間的協同關系。

三、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評價

1.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評價體系的構建

(1)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指標體系設計

根據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理論分析,本文建立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評價體系。表1顯示,技術創新包括技術創新投入、技術創新產出、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3個一級指標,具體使用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有效專利數占比、能源加工轉化效率等15個二級指標來刻畫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包括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發展兩型化和產業發展轉方式4個一級指標,使用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產業結構協調性、單位?GDP能耗、科技貢獻率等13個二級指標來衡量產業升級狀況。整個指標體系由28個二級指標組成。

表1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指標體系

維度一級指標二級指標

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投入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萬人年)、R&D經費內部支出占GDP比重(%)、高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科技撥款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技術創新產出有效專利數占比(%)、國際三大期刊收錄的科技論文數占國內發表科技論文數比重(%)、全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增長率(%)、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比(%)、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高技術產業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人)、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占GDP比重(%)、金融發展指數、能源加工轉化效率(%)

產業升級產業結構高級化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霍夫曼比例、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協調性、產業有序度、資源合理配置系數產業發展兩型化單位GDP能耗、單位GDP工業廢氣排放、單位GDP工業廢水排放、單位GDP工業廢渣排放產業發展轉方式科技貢獻率(%)、消費貢獻率(%)、勞動貢獻率(%)

(2)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采用我國1996-2016年宏觀經濟數據評價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其中,衡量技術創新的15個二級指標的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衡量產業升級的13個二級指標的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其他相關網站。7個一級指標的綜合評價指數通過加權綜合方式進行定量測算獲得。囿于篇幅有限,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評價指標的數據處理過程及處理結果未予報告,備索。

2.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測算

本文基于協同理論構建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復合系統,測算二者復合系統的協同度,分析1996-2016年間我國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變化趨勢。

(2)協同度測算結果

依據表1中構建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指標體系,以技術創新投入指數、技術創新產出指數、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指數作為技術創新子系統的3個序參量,以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產業發展兩型化指數和產業發展轉方式指數作為產業升級子系統的4個序參量。測算結果如表2和圖2所示。

由表2可知,技術創新子系統三個序參量的權重均達到0.3以上,其中技術創新投入指數序參量的權重最高,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指數序參量的權重最低,反映出在技術創新子系統中,技術創新投入對系統有序度的作用最大,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的作用最小。產業升級子系統四個序參量的權重差異較大,產業發展轉方式所占的權重最大(0.346),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權重最?。?.152)??梢?,在產業升級的評價體系中,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并不是很大,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才是衡量產業升級最重要的指標,產業發展方式直接體現了科技進步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

圖2顯示,1996-2016年我國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兩個子系統的有序度均呈上升態勢,表明技術創新子系統和產業升級子系統一直向有序化方向發展,逐漸形成規模;復合系統協同度也逐年提高,表明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兩個子系統協同發展呈穩態上升趨勢。產業升級子系統的有序度一直低于技術創新子系統的有序度,這與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發展現狀相符合。1996-2002年我國技術創新子系統有序度相對較低,技術創新發展緩慢,沒有形成有序的發展態勢。2005年以后隨著各級政府和企業科研投入的加大、科研效率的提高,技術創新子系統有序度呈現加快上升趨勢,特別是近幾年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推動下,我國技術創新子系統快速向規?;?、有序化方向發展。而產業升級子系統的有序度在1996-2005年始終維持較低水平,產業發展主要依賴廉價勞動力優勢,2005年以后,伴隨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作用上升,產業升級子系統有序度不斷提高,尤其是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使產業升級子系統的有序度快速提升。復合系統的協同度在1996-2005年由于技術創新子系統與產業升級子系統的有序度較低,二者均沒有形成有序的發展態勢,系統之間的協同發展關系較差;2009年以后復合系統的協同度迅速提高,說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產業升級引領技術創新過程的發展,二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累積效應”日益明顯。

2.數據說明和相關檢驗

本文利用TVP-VAR模型對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進行動態分析時,所用數據來源于第三部分所測算的1996-2016年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綜合評價指數,即技術創新投入指數(TII)、技術創新產出指數(TIO)、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指數(TIEE)、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ISO)、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ISR)、產業發展兩型化指數(IDTO)和產業發展轉方式指數(IDCM),并利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出1996-2016年技術創新綜合指數(TICI)和產業升級綜合指數(IUCI)。

采用TVP-VAR模型實證檢驗之前,需要對數據的平穩性和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ADF檢驗結果顯示,模型所涉及的九個變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均是平穩的,為?TVP-VAR模型估計結果的有效性提供了保證。格蘭杰因果檢驗顯示,即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技術創新綜合指數(TICI)是產業升級綜合指數(IUCI)的格蘭杰原因,同時,產業升級綜合指數(IUCI)也是技術創新綜合指數(TICI)的格蘭杰原因。這說明技術創新綜合指數(TICI)和產業升級綜合指數(IUCI)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因果關系。受篇幅所限,ADF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未詳細列出。

3.估計結果

TVP-VAR模型一般需要有足夠多的樣本數據才能保證其結果的精確性和有效性。本文實證檢驗使用1996-2016年時間序列數據,樣本容量相對不足且變量數量較多,降低了模型估計的自由度。為克服這一影響,可采用降維的方式減少變量個數,提高模型估計的準確度?;诖?,本文擬構建三個TVP-VAR模型:模型1由技術創新綜合指數和產業升級綜合指數構成,分析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相互沖擊的時變脈沖影響;模型2由產業升級的四個分指標指數與技術創新綜合指數構成,分析技術創新沖擊對產業升級分指標的動態影響;模型3由技術創新的三個分指標指數與產業升級綜合指數構成,分析產業升級沖擊對技術創新分指標的動態影響。

TVP-VAR模型的估計方法是利用貝葉斯方法對模型進行馬爾科夫蒙特卡羅(MCMC)估計。綜合考慮滯后階數的判定準則以及模型的穩定性,三個模型的滯后階數均為一階。利用MCMC方法進行模擬前需要對參數賦初始值和設定參數的先驗分布,借鑒Nakajima的做法,Jouchi?Nakajima,?“Time-Varying?Parameter?VAR?Model?with?Stochastic?Volatility:?An?Overview?of?Methodology?and?Empirical?Applications,”?Monetary?and?Economic?Studies,?vol.29,?2011,?pp.107~142.參數的初始狀態設定為μβ0=μα0=μh0=0、β0=α0=h0=10×I,協方差矩陣第i個對角元素服從下列分布:

(β)-2i~Gamma(40,0.02)(α)-2i~Gamma(4,0.02)(h)-2i~Gamma(4,0.02)

(1)參數估計

為了計算TVP-VAR模型待估參數的后驗分布,將MCMC方法迭代1000次。表3給出了TVP-VAR模型1~模型3參數的估計結果,包括后驗分布均值、標準差、95%置信區間、Geweke?收斂值和無效影響因子值。表3顯示,三個模型參數的Geweke值均未超過5%水平的臨界值1.96,參數收斂于后驗正態分布的原假設無法被拒絕;無效影響因子相對較低(最大值僅為34.62),至少可以得到約29個有效樣本數,說明三個模型中所有參數采用MCMC方法模擬的結果非常有效。

(2)時變脈沖響應分析

在模型參數估計的基礎上,本文采用TVP-VAR模型估計時變脈沖響應函數,描述1996-2016年我國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滯后2期(短期)、滯后3期(中期)、滯后4期(長期)脈沖響應結果隨時間的動態演化情況,刻畫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協同關系隨時間推移所發生的結構性變化。

①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時變脈沖影響

圖3描繪了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時變影響,給出滯后2期、3期和4期的時變脈沖響應圖。如圖3所示,技術創新變動對產業升級(εTICI→IUCI)滯后2期的脈沖影響在整個樣本期間均呈現出較為穩定的、趨近0的影響;滯后3期和4期的脈沖影響則呈現趨勢性增強,它們分別在2011年和2009年之前呈現較為穩定的、趨近0的沖擊,此后均呈現正負交替的波動型沖擊,且滯后3期的脈沖影響最明顯。這說明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產生影響,但影響方向存在著不確定性。

圖4描繪了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分指標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發展兩型化和產業發展轉方式的時變影響。技術創新變動對產業結構高級化(εTICI→ISO)的脈沖影響在1996-2009年間呈現穩定的、趨近0的沖擊,之后基本上呈現波動型正向影響。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國經濟進入新經濟時代,新產業不斷涌現、傳統產業日益得到改造,加之金融危機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強,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作用不斷強化。技術創新變動對產業結構合理化(εTICI→ISR)、產業發展兩型化(εTICI→IDTO)和產業發展轉方式(εTICI→IDCM)不同滯后期的脈沖影響在1996-2009年間均呈現較為穩定的、趨近0的正向影響,之后呈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型、正向和負向影響交替出現的態勢??梢?,我國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分指標的影響在1996-2009年間較小,此后影響強度較大,但除產業結構高度化外,對其他分指標的影響方向不確定。

②產業升級對技術創新的時變脈沖影響

圖5描繪了產業升級對技術創新的時變影響。如圖5所示,產業升級變動對技術創新(εIUCI→TICI)滯后2期的脈沖影響在整個樣本期間均呈現趨近0的影響;滯后3期和4期的脈沖影響在2011年之前也趨近于0,之后呈現較強的正向影響??梢?,我國產業升級在短期對技術創新并沒有明顯影響,中長期在2011年之前的影響也非常小,但之后產業升級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

圖6描繪了產業升級對技術創新分指標技術創新投入、技術創新產出、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的時變影響。產業升級變動對技術創新投入(εIUCI→TII)不同滯后期的脈沖影響在2006年之前呈現逐漸弱化的正向影響,之后呈現波動型、正向和負向影響交替出現的態勢;產業升級變動對技術創新產出(εIUCI→TIO)滯后2期的脈沖影響在2006年之前呈現持續增強的負向影響,之后呈現波動型、正向和負向影響交替出現的態勢,滯后3期和4期的影響基本呈現趨強的負向影響;產業升級對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εIUCI→TIEE)滯后2期和3期的脈沖影響基本上為正向影響,而滯后4期在2012年后出現負向影響的趨勢。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首先對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內在機理進行了深入闡述,進而利用1996-2016年我國宏觀經濟數據,基于協同理論,構建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發展的評價模型,測算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協同度,在此基礎上采用TVP-VAR模型進一步檢驗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協同關系的動態特征。研究發現:(1)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之間存在協同關系,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協同度不斷提高。(2)技術創新推動了產業結構高度化,其推動作用呈現由弱趨強的演化軌跡;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綜合指數的影響作用也不斷強化,但作用方向呈現正向和負向交替出現的態勢。(3)產業升級促進了技術創新,其促進作用呈現由弱趨強的動態變動趨勢,特別是產業升級對技術創新環境與效率的促進作用在整個樣本期均非常明顯。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大力發展產學研一體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升新技術從孵化到走向市場、最終引導產業升級的效率,有效縮短技術創新到產業升級的周期。各級政府要結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產學研一體化總體規劃,完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制度,制定具體的稅收減免政策、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切實扶持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2)處于產學研一體化中心地位的企業,可通過建立技術財產管理部門和技術、專利轉移部門,保護好產學研相關研究成果,加快技術創新從研發階段到成果轉化的進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部門通過建立定期的人才流動機制和信息交流的平臺,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最新科技成果及時分享給企業,同時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最新的市場動態和企業需求,引導技術創新的方向。(3)打破高技術行業進入壁壘,促進要素自由流動,通過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提升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逐步取消形成高技術產業進入壁壘的政策和法規,加強反壟斷立法與執法力度,強化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加大知識產權領域違法犯罪的處罰力度,健全和完善要素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4)克服路徑依賴,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和效率。政府要不斷強化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政策,及時引導和發現新興產業,培育重點產業發展,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良好外部環境和機遇;企業應樹立危機意識,不斷強化研發投入力度,積極有效地進行技術創新和創新成果轉化。

作者單位:張倩肖,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馮雷,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錢偉,正奇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牛澤東

猜你喜歡
子系統產業結構協同
私募股權投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西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融合創新 協同發展
城鎮化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網絡空間供應鏈中入侵檢測及防御子系統的投資機制研究
網絡空間供應鏈中入侵檢測及防御子系統的投資機制研究
京津冀協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