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山西地方戲的文化生態保護策略

2019-08-21 12:00李志琴
戲劇之家 2019年23期
關鍵詞:山西戲曲戲劇

李志琴

【摘 要】山西地方戲源遠流長且劇種繁多。但進入新媒體時代后,文化同質化浪潮的沖擊、鄉村生態格局的消解、媒介生態的迅速變遷等因素使得山西地方戲一時難以適應,陷入困窘。面對這種變遷,山西地方戲必須積極進行調適,以盡快融入新的文化生態環境。地方政府需盡快樹立文化生態保護意識,加強對地方戲的文化生態保護。地方戲劇團應在編創劇目時融入現代文化因素,進行文化生態整合,同時要積極利用新媒體,建立體交叉傳播生態。教育部門應強化戲劇通識教育,構建戲劇文化生態傳承帶。

【關鍵詞】新媒體;山西;地方戲;文化生態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3-0004-02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有戲曲之鄉的美譽。山西的地方戲曲藝術源遠流長且劇種繁多,據1980年普查,山西省內地方劇種尚有52個。這些地方戲的源頭可上溯至宋元時期,在山西南部的古河東地區,說唱藝術的繁榮與特定的文化生態環境促使山西戲曲走向成熟。到清代中期,隨著“花雅之爭”中雅部的衰落,花部的興起,山西地方劇種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有兩百余年歷史。從文化生態學的視角看,山西地方戲的興起與發展與山西獨特的地理文化、晉商文化、民間文化等文化生態綜合體的影響有著密切的關系。文化生態學理論是由美國人類學家朱利安?斯圖爾德提出的。 斯圖爾德認為“人類生存與其中的物質環境對其所實行的社會文化制度和習俗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因為一定環境下的居民會用一定的技術去開發自然資源,因而也會結成一定的勞動組織模式,而勞動組織模式又會影響到社會結盟的方式。越是簡單的、早期的人類社會,受環境的影響就越直接?!雹偎箞D爾德試圖用“文化生態”解釋生態環境與人類文化之間的關系,用社會科學的方法研究特定社會環境之下文化的適應與變遷過程。從文化生態學的視角來看,山西地方戲興起與傳播是三晉文化與文化生態互文的結果。

一、新媒體時代山西地方戲的文化生態困境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電視、電腦、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的興起,民眾的娛樂方式日趨多元化,地方戲也日漸式微。雖然自2006年以來,山西先后有晉劇、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秧歌戲、道情戲、二人臺、皮影戲、晉南眉戶、上黨落子、孝義木偶戲等多種地方戲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山西地方仍然面臨難以逃脫的生存窘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劇種瀕臨滅絕、生存生態艱難。據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的調查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初,山西尚有 52 個地方劇種,但目前存活在戲劇舞臺上的只有碗碗腔、眉戶、道情、武鄉秧歌、上黨梆子、大同耍孩、河曲二人臺等28個劇種。許多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戲劇劇種正瀕臨滅絕。而現存的地方戲劇團的生存現狀堪憂,有一多半劇團靠財政撥款維持生存,另一半則是停停演演,慘淡經營,生存艱難。

(二)劇目創新乏力、創作生態受窘。山西地方戲的演出生態與創作生態均面臨時代性嬗變。就演出生態來看,目前山西地方戲的演職人員工資收入普遍偏低,有些甚至連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地方戲劇團既難以進行藝術再生產,也難以改善演職員生活待遇,出現演出人才斷層、演員斷代、從業人員老化等問題,發展陷入困境。就創作生態來看,許多劇團能上演的劇目,主要是二三十本傳統劇目,真正有新鮮感人、貼近百姓生活的現代新創劇目很少。山西地方戲劇種繁多、劇目豐富,但大多數植根于農耕文化傳統,反映鄉村道德情懷,未經整理和再創作,多數題材已不能適應現代商業文明與都市文化生態。

(三)觀眾流失嚴重、觀演生態失衡。觀演是戲劇藝術最終傳播完成的方式,因而有人說觀演是戲曲的“第三度創作”,但目前山西地方戲的戲曲觀演生態失衡現象比較突出,山西地方戲戲劇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但其演出市場主要在農村,而從農村來看,觀眾以老年群體為主,年輕觀眾較少。觀演生態的失衡使得很多劇團舉步維艱。這種生存困境,從深層次考量,是其賴以生存的文化生態出了問題。

二、新媒體時代山西地方戲生存困境的文化生態成因

所謂新媒體,是傳播媒介變革后出現的新的傳播形態,“是指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得信息傳播與更新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信息量更大、傳播更便捷。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現代觀眾的文化生活與娛樂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西地方戲所依存的文化生態被深度解構,地方戲曲藝術開始日漸式微。

(一)文化同質化浪潮的沖擊。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影響,西方文化借助于新媒體技術得以迅速傳播并占據文化霸權地位,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巨大沖擊。民眾在接受媒介信息的同時也接受了其所承載的“他性”文化并被日益同化。新媒體在將信息傳播給觀眾的同時,“將不同人的思想、體驗、價值認同和心理欲望配合為同一頻道、同一觀念模式和同一價值認同,并進而形成相近相似的‘集體記憶?!雹诮洕蚧顺彪S著新媒體技術得以迅速傳播,使得山西民眾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文化模式日益同質化,導致許多獨具地域特色的山西方言音韻、鄉風民俗、地域文化正日益消失或被邊緣化。文化生態的巨大變異必然導致山西地方戲的生存陷入巨大困境。

(二)農耕文明和鄉村社會格局的消解。中國傳統社會是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山西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悠久的農耕文明傳承,造就了山西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和地域風情,也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戲劇文化資源??梢哉f山西地方戲是在農耕文明與鄉村社會格局中浸泡和成長起來的。鄉土文化是地方戲生存的文化土壤。

進入新世紀,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地方性”日益消失。特別是進入新媒體時代后,在影視廣告等新媒體的助推下,現代、時尚、前衛的都市文化大行其道。而地方戲劇作題材多取材于傳統故事,其表現手法趨于傳統,大都是農業社會的生產方式與社會文化心理的呈現,具有鮮明的農耕文明與鄉土社會的印記。這些地方戲劇未能及時調整以適應新的文化生態環境,很難得到年輕人的心理認同。

(三)媒介生態環境的改變。娛樂性是戲曲的本質屬性之一,民眾在勞動時用歌吟以自娛,休息時借戲劇以消遣。中國文化中“文以載道”的觀念由來已久。戲劇在誕生之初,被正統文人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劇作家以“書會才人”為主,他們受正統思想影響較少,一直以游戲和娛樂的態度來創作戲劇、欣賞戲劇。但到元代后期,高東嘉在《琵琶記》中鮮明提出“不關風化體、縱好也枉然”的創作理念。這可以說是戲劇在文化譜系上的“認祖歸宗”。至此之后,戲曲也承擔了中國文學一以貫之的教化使命。普通民眾通過觀看戲劇明別善惡是非、接受道德洗禮。

進入新媒體時代,媒介生態環境發生巨大改變。首先是觀眾的娛樂方式日趨多元化,綜藝節目、網絡游戲、音樂、微博、電影、電視劇、動漫等新的傳播形式和新的娛樂方式,以及新的文化產品以快節奏的方式、現代化娛樂化的內容引起了青年觀眾的關注?,F代時尚的娛樂文化迅速擠壓了地方戲的生存生態?!皞鹘y的娛樂文化的生產方式被新興的、單一快樂為目的的文化生產方式所替代?!雹鄣胤綉蛏钪灿谔囟ǖ奈幕鷳B語境,受儒家文化影響,其道德教化意味深厚。而進入新媒體時代,中國社會處于深刻的轉型期,傳統的儒家價值規范處在失衡的邊緣。戲劇濃厚的說教色彩,娛樂元素的相對匱乏,使其相對于現代觀眾而言成為了一種過于沉重的負荷,很難獲得現代觀眾的文化認同。

三、文化生態保護策略

地方戲是山西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進入新媒體時代,山西地方戲的生存陷入困境,究其成因主要是在文化生態發生變化時地方戲缺乏自我調適的能力。為此,我們因加強對地方戲文化生態保護,關注地方戲的創新,使之能在新媒體時代生成的新的文化生態中實現傳承與發展。

(一)樹立文化生態保護意識,維護文化生態多樣性。以文化生態學的視閾觀之,某種文藝形態之所以在某一地區產生、繁衍和衰亡,必然是與其所處的地域環境生態、經濟生態、人文生態相互作用的結果?!白匀坏?、經濟的、社會的諸生態層面主要不是各自單線影響文化生成,而是通過組成生態綜合體, 共同提供文化發展的基礎,決定文化的大略格局和走向?!雹艿胤綉蛑员环Q為地方戲,是因其植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態中,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風貌。因此,保護山西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使其不被“他性”文化同質化,山西的地方劇種才能有良好的文化生態生存空間。在地域文化生態保護方面,政府應該發揮“主導”功能。近年來,山西省已不斷加強文化生態保護意識,建立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除此之外,還有磧口、河曲、上黨(晉城)三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保護地方戲賴以生存的原生性的地域文化風貌,建設地方戲的傳承基地。

(二)融入現代文化因素,進行文化生態整合。新媒體時代,新的時尚文化元素已流入千家萬戶,現代觀眾已不再滿足于地方戲陳舊的題材、一成不變的表演風格與藝術韻味。地方戲曲要想贏得觀眾的認可,必須適應文化生態的變遷,不斷創新、融入現代時尚元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性”傳承其本身就是在不斷吸收其他文學藝術因素的基礎上實現傳承并發展。新媒體時代,戲劇的文化生態在變,戲劇不能一成不變,無論是創作或表演,都要進行傳承創新。所謂傳承主要是指在地方戲獨有的唱腔、伴奏、服飾、舞美、道具等方面基本保持不變,這樣才能保證地方戲的“原汁原味”。但在“原生性”傳承的同時地方戲又必須積極進行創新。

媒介生態的變遷,催生了新一代的觀眾群體。地方戲不論在劇本題材還是在表演形式上,都要迅速適應新的文化生態環境,進行大膽創新。所謂創新是指在劇本創作時依據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性的審美訴求,編創反映現代生活內容的新劇目,適當將現代音樂元素融入地方戲的唱腔,提升舞臺演出效果,等等。目前,山西現有的地方戲劇作大多言辭老套、唱腔冗長、娛樂元素匱乏,難以迎合新媒體時代觀眾的審美訴求。此時,山西地方戲如果還是一成不變,自然無法與快速發展的外部生態保持一致,就會陷入窘境。戲劇史上戲劇的兩次生存困境——雜劇的衰落、傳奇的式微,都是在該藝術形式高度規范化、難以適應文化生態變遷的時候出現的。而傳奇的興盛、京劇的興起則都是不斷創新、與外部文化生態融合發展的結果。

進入新媒體時代,隨著娛樂方式的日益多元化,山西地方戲曲要應對生存困境,必須進行“文化整合”。當然,在融入現代時尚元素的同時,必須堅持以傳統元素為核心,保證傳統元素的主體性地位,這樣才能保證地方戲的“原生性”,才能保持戲劇旺盛的生命力。怎樣創作兼具時代性與原生性的戲劇內容,怎樣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努力創作出現代觀眾喜聞樂見的地方劇作品,是地方戲文化生態整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創地方戲劇品牌,建立體交叉傳播生態。山西地方戲要擺脫生存困境必須了解“微時代”傳播特點,充分運用傳媒手段,加強宣傳力度。劇團應積極編排能反映時代精神的好劇目大力推廣,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向青年一代普及戲曲文化。同時,通過媒體的宣傳、包裝,打造山西的地方戲劇品牌,樹立品牌效應。政府應努力為地方戲開拓演出市場,如以政策引導企業家從事地方戲文化經營,將山西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民俗資源與地方戲演出深度融合,發展文化民俗旅游,宣傳山西地方戲劇品牌。

目前,山西地方戲的傳播渠道仍然比較單一,電視、電腦、網絡的新型媒介的傳播力度仍然有待加強。而在新媒體時代,地方戲要想發展,必須依靠大眾傳媒形成立體交叉的傳播效應。例如在地方衛視開通地方戲曲頻道,將地方戲經典劇目改編為電視劇,建設地方戲專業網站與網上資料庫,開通地方戲微信公眾號。通過大眾媒體的立體交叉傳播,可以讓青年一代了解更多的山西地方戲,這對地方戲與新的媒介生態的融合發展有重大作用。

(四)強化戲劇通識教育,構建戲劇文化生態傳承帶。目前,山西地方戲的演出市場主要在農村,且以老年觀眾群體為主,中青年觀眾較少。中青年觀眾群的缺失對于山西地方戲的生存與發展是一個致命傷,它阻斷了地方戲劇藝術傳承的紐帶。這種戲曲觀演生態的失衡,其主要原因在于年輕觀眾對傳統戲曲不夠熟稔,缺少“前理解”。傳統戲劇是中華文化瑰寶,但其于國民教育中卻處于“失語”狀態。中小學課程中均未設置有關傳統戲曲的通識教育課程。只有大學階段中文專業的《古代文學史》課程中才有關于元雜劇和明清傳奇的一些介紹。這使得即使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都不太了解戲劇文化,沒有賞析戲劇的能力,更遑論普通青年觀眾了。這是戲劇觀演生態失衡和戲劇文化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

要構建地方戲的文化傳承帶,必須注意培養青年一代的戲劇鑒賞能力,應把戲曲藝術等民間文學納入到國民教育中,將代表性的劇種劇作編入教材。這樣可使青年一代知曉劇作所蘊含的主題內涵及人文意蘊;領略戲曲藝術的民族風貌和表達方式;增強其藝術修養與鑒賞能力。比如在中小學美術課程中,增加對地方戲臉譜、面具的介紹,在音樂課程中,適當加入地方戲音樂賞析、地方戲表演觀摩內容,在大學教育階段可開設地方戲選修課、興趣班,開展地方戲進校園等文化活動。通過這些方式,可以為山西地方戲培養大量中青年觀眾群體,構建地方戲的文化傳承帶。

綜上所述,山西地方戲歷史悠久、文化意蘊深厚,在中國戲曲史上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與文化價值。但進入新媒體時代后陷入生存困境?!爸袊鴳騽≡庥龅絹児盼从兄兙帧偈顾l展變化的核心動力,也從其內部轉移到它與外部世界的交往與沖突?!雹莸胤綉虼嬖谟谝粋€綜合性的文化生態系統中,任何自然的、經濟的、社會的、人文的生態出現變化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因而,進入新媒體時代后,文化同質化浪潮的沖擊、鄉村生態格局的消解、媒介生態的迅速變遷使得山西地方戲一時難以適應,陷入困窘。面對這種變遷,山西地方戲必須積極進行調適,以盡快融入新的文化生態環境。這是一項系統的工程, 需要社會各界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戲劇在新媒體時代重新擁有話語權。

注釋:

①宋蜀華,白振聲.民族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67.

②王岳川.現代性話語與后殖民文化[J].求是學刊,1998(1).

③周志強.從“娛樂”到“傻樂”——論中國大眾文化的去政治化[ 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0(4).

④馮天瑜.中華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65.

⑤傅謹.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J].中國社會科學,2003,(7):155.

參考文獻:

[1]魯樞元.生態文藝學[M].西安:陜西人教育出版社,2000.

[2]王諾.生態批評:發展與淵源[J].文藝研究,2002(03).

[3]謝艷春.二十一世紀戲曲生態形式[J].當代戲劇,2010(05).

[4]劉文峰.戲曲的生存現狀和應對措施——“全國劇種劇團現狀調查”綜述[J].中國戲劇,2006(01).

[5]黃育馥.20世紀興起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文化生態學[J].國外社會科學,1999(06).

[6][美]朱利安·H·斯圖爾特.文化生態學[J].潘艷,陳洪波譯.南方文物,2007(02).

猜你喜歡
山西戲曲戲劇
我在山西等你
有趣的戲劇課
山西老陳醋保護有法可依
山西:抓緊抓實春耕生產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山西嘆五更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