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共享單車停放點選址研究
——以深圳市高新園區為例

2019-08-24 12:17黃伊萍
城市交通 2019年4期
關鍵詞:服務質量單車園區

黃伊萍,楊 雯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廣東深圳518060)

0 引言

2016年,共享單車迅速普及,大量出現在城市街頭。截至2017年1 月22 日,共有四家互聯網自行車企業(摩拜、ofo、小藍、小鳴)在深圳市運營,累積投放自行車約30 萬輛[1]。相對于傳統的有樁公共自行車系統,共享單車因隨借隨還、隨停隨走、自由方便的特點更受大眾喜愛。無樁共享單車的面世打通了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極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但共享單車隨意停放的優勢,也成了運維管理的一大癥結。

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加,亂停放的問題日益凸顯,給城市運營、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2]。亂停放的共享單車不僅影響市容,還阻礙行人和非機動車的正常通行。調度成本也成為共享單車運營中的最大成本。為了規范共享單車的停放,需要推進道路兩側共享單車停放區域的規劃和建設[3]。對共享單車停放點進行合理選址,有利于引導市民規范有序地停放自行車,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調度成本高的問題。

共享單車停放點選址跟一般設施選址問題一樣,其目的是確定一個或多個設施點能夠滿足一定的標準和需求。文獻[4]針對工廠選址問題建立多目標規劃模型,以最小化總成本及未被覆蓋的需求點。除了成本和覆蓋范圍,文獻[5]在海嘯多發地帶的公共設施選址問題里還考慮風險因素。文獻[6]以成本、客戶服務水平及客戶響應水平為目標,對分銷網絡的選址問題進行了研究。

有關自行車停放點的研究多數聚焦于有樁公共自行車。文獻[7]以巴黎市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為例,通過預測出行需求量來確定租賃點的規模,并且闡述了設置租賃點的影響因素、定位方法以及布設原則。一些學者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如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等)評估選擇公共自行車租賃點[8-10]。由于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的選址具有較多的量化指標,如步行距離、建設成本等,因此很多學者采用定量方法進行研究。文獻[11]通過建立雙層規劃模型以使出行成本和設施建設成本最小化,并用遺傳算法求解模型,得到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的最優布局。文獻[12]針對柳州市公共自行車租賃點選址現狀、影響因素及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并運用基于集合覆蓋方法的公共自行車租賃點選址模型進行案例分析。

對于覆蓋選址問題,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覆蓋模型。傳統的覆蓋選址模型中需求點的覆蓋只分為兩種情況,要么在設施點服務半徑內被視為完全覆蓋,要么在設施點服務半徑外被視為完全不覆蓋。然而,設置嚴格覆蓋半徑并不切合實際情況,假設覆蓋半徑為100 m,在99.9~100.1 m 之間不一定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覆蓋情況?;诖?,文獻[13]最早提出了逐漸覆蓋模型的概念,并描述了需求線性遞減的逐漸覆蓋模型。文獻[14]提出非凸非凹的漸進覆蓋模型來描述距離和覆蓋水平之間的變化關系。文獻[15]最早建立了基于服務質量的漸進覆蓋模型,提出可接受的最小服務水平的概念和不同的覆蓋函數。文獻[16]從服務質量的視角出發,建立了最大化總覆蓋、最大化最小覆蓋和最小化未覆蓋的服務需求水平的多目標逐漸覆蓋模型。文獻[17]建立了以總需求服務質量最大化為目標的體驗店選址模型?;跐u進覆蓋和服務質量的多目標選址模型中,使用者在覆蓋距離內完全覆蓋,服務質量可以得到保證,中間部分服務質量隨著距離的增大而不斷下降,當距離值超過某個范圍以后完全不覆蓋,服務質量變為零。因此漸進覆蓋模型更貼近共享單車停放點選址的實際情況。

共享單車停放點選址問題與公共自行車租賃點選址問題不同,其特點是可以任意地點無樁停放,即不用考慮建樁數量。本文將基于漸進覆蓋方法建立共享單車選址問題的0-1 混合整數規劃選址模型,并以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園區為例,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利用該模型為該區域共享單車停放點的布局提供科學依據。

1 共享單車停放點選址模型

在共享單車停放點布局優化問題中,一方面,要考慮用戶滿意度。共享單車作為公共交通的補充以及短距離出行的代步工具,其特點是可以任意地點無樁停放。如果設置固定的共享單車集中停放點,其服務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用戶出發地或目的地與停放點之間的距離,即用戶獲得服務需要消耗的時間。將用戶出發地或目的地與停放點的距離轉化反映為用戶時間滿意度,采用余弦分布時間滿意度函數作為服務質量水平函數,建立基于服務質量的漸進覆蓋模型,并以停放點的總體服務質量最大化為目標。另一方面,需要考慮設置停放點給運營部門帶來的管理成本。隨著停放點選址數量的增加,相應的管理成本(如調度成本)也隨之提高,而運營部門是以成本最小化為目標。該問題包含了兩種不同的目標,為多目標決策問題。因此,建立如下共享單車選址模型:

式中:Q為共享單車停放點的總體服務質量;A為共享單車停放點的選址數量/個;N為需求點集合;M為共享單車停放點集合;wi為需求點i的需求量/個;dij為需求點i到停放點j的距離/m;qij為停放點j對需求點i的服務質量;Capj為停放點j的規模容量/個;xj表示當在j∈M設停放點時為1,否則為0;yij表示當需求點i∈N由停放點j∈M提供服務時為1,否則為0。

其中,式(1)、式(2)是目標函數,表示停放點的總體服務質量最大化和選址數量最??;式(3)確保每個需求點都能被停放點滿足;式(4)表明只有設立的停放點才能為需求點提供服務;式(5)保證每個需求點對應的停放點的規模容量之和能夠滿足其需求量;式(6)保證設立的所有共享單車停放點的總規模容量能夠滿足所有需求點的總需求量;式(7)、式(8)是0-1約束。

式(1)中的服務質量函數qij選取余弦分布時間滿意度函數,見式(9)。該函數曲線是截取余弦函數曲線的π/2 到3π/2 的部分。該曲線在閾值-D1和----D2附近的服務質量變化較小,曲線中間部分的斜率較大,也說明了這個范圍的服務質量變化較大。但距離值一旦超過某個范圍以后,服務質量變為0,即該停放點不為需求點提供服務。

2 實例分析

以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園區為例,規劃區域北至深南大道,南接白石路,西臨科技南路,東抵沙河西路,面積約為0.56 km2。軌道交通1 號線在深南大道設有高新園站。該規劃區主要為辦公功能區,高新園區內共享單車的使用者多為上班族,用途主要是短距離通勤或者換乘公共汽車與地鐵。

圖1a是高新園區內共享單車集中停放需求點的分布情況。上班族由于趕時間,一般會選擇將單車就近停放在人行道邊和綠化帶旁,影響到行人的通行和路面交通的安全。

通過實地收集、整理高峰期高新園區連續一周五個工作日共享單車的需求數量(見增強出版網絡文件附表1①),將需求數量的均值作為每個需求點的需求量wi(見表1)。

高新園區是開發比較成熟的區域,并不能在任意位置進行停放點選址。因此,該案例屬于離散型選址問題。需要先結合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原則方法選取備選停放點,然后再根據所選的停放點能否滿足需求量以及停放點與需求點之間的距離遠近,對共享單車停放點進行優化調整。

圖1 高新園區共享單車需求點及停放點位置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bike sharing demand points and parking sites in High-Tech Park

表1 高新園共享單車各需求點的需求量Tab.1 Amount of bike sharing demand points in High-Tech Park輛

共享單車停放點的選址主要考慮以下原則[18]:1)停放點在辦公樓、公共汽車站等區域內的出行起終點附近進行選取,盡可能減少停放點與自行車使用者出行OD點(出發地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2)停放點不能對附近的交通環境以及行人出行造成影響,盡量避免主干路、辦公樓停車場入口與空閑面積較小的綠化帶旁;3)停放點選址時還需要考慮土地的經濟適用性,應該充分利用空閑的土地,盡量減少開發新土地的費用,節約土地資源;4)停放點應該根據規劃區域的規模形態特點,以均勻分布的模式進行選擇。

根據該備選停放點的選址原則,在高新園區內初選的共享單車停放點的分布情況如圖1b所示。

共享單車停放點的規模和可容納的自行車數量Capj如表2所示。對于有樁停放的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使用者可以接受的步行距離上限一般為500 m,但是因為共享單車無樁停放的特點,使用者可容忍的距離范圍有所減小。根據問卷調查統計,超過65%的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停放點與出發地或目的地的距離僅為200 m。因此,在漸進覆蓋模型中取D1=0 m,D2=200 m,此時,qij的計算值表現為0~1之間的值,并且測得共享單車停放需求點i與停放點j之間的步行距離dij(見表3)。

表2 共享單車停放點規模與容量Tab.2 Scale and capacity of bike sharing parking sites

3 問題求解及結果分析

為求解該多目標模型,將選址數量的目標函數式(2)轉化為約束條件即改變最大停放點數量A,分析服務質量的變化。將上述調查得來的數據代入建立的選址模型,并利用LINGO 軟件進行求解。當設定的選址數量上限A變化時,得到選擇的停放點j(見表4)、目標函數值Q(見圖2),以及需求點與停放點之間的對應關系(i,j)都有所變化。

當選址數量上限A<10 時,該模型無解,即當共享單車停放點小于10 個時,無法滿足該區域內的出行需求。因此,求解結果中,將選址數量上限A從10 個依次增加到24 個,依次增加較優的選址停放點xj,當A=24 時,所有停放點都被選上。其中,需求點2與停放點②,⑧,需求點12與停放點⑥,⑦,需求點17 與停放點?,需求點18與停放點 ? ,需求點20與停放點 ? 之 間的距離都接近200 m的上限,即qij的值趨近于0。因此,需求點與停放點沒有形成對應關系。

在目標函數中需求點的需求量作為權重影響著總體服務質量,因此用來滿足需求量較少需求點的停放點不太容易被選上。由于高新園區的自行車使用者多數目的地是高新園地鐵站,其中需求點6 離高新園地鐵站步行距離僅350 m,這個需求點的需求量較少,因此停放點9在選址數量上限到達20個時才會被選上。同樣,由于停放點1 和2 距離高新園地鐵站約300 m,因此對應的需求數量為0,因此停放點1和2的增加對用戶滿意度幾乎沒有影響。該模型建議的選址結果與實際情況較為接近,具有現實意義。

由于選址數量越多,用戶的時間滿意度越高,但是會相應增加管理成本。據統計,每輛共享單車的調度成本為3元·輛-1·d-1,約300元可建設一個可以停放30輛共享單車的用于確定停車位置的電子圍欄。根據以上成本信息,可以分析選址數量上限對時間滿意度及管理成本的影響。

從圖2 可以看出,隨著選址數量上限的不斷放松,用戶的時間滿意度隨之增加,即共享單車停放點的總體服務水平不斷增大。選址數量上限A從10 個依次增長到15 個時,滿意度增加的速度較快;中間部分選址數量上限A大于15 個小于21 個時,滿意度增加的速度放緩;當選址數量上限A增長到21 個及以上時,滿意度增加的幅度極小。管理費用則隨著停放點數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因此,政府和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總體服務質量與共享單車停放點的管理成本,設置一個合理的選址數量上限值,選取合適的停放點,以獲取長久的效益。

表3 共享單車停放需求點與備選停放點之間的距離Tab.3 Distance between demand points and parking sites

4 結語

本文在對深圳市高新園區出行調查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城市共享單車停放點的選址進行了研究??紤]到需求點到停放點的距離對服務質量的影響,及停放點數目的增多帶來的管理成本增加,結合更貼近實際情況的部分覆蓋模型和余弦分布時間滿意度函數,以停放點的總體服務質量最大化和選址數量最小為目標,建立基于漸進覆蓋的多目標選址模型,采用LINGO 軟件求解,得到建議的共享單車停放點。結果顯示,采用文中所述模型建議的停放點選址結果與實際情況較為接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模型選址數量上限的敏感度分析,顯示了最大選址數量對服務質量和管理成本的影響,可以幫助決策者根據實際情況在停放點管理成本和總體服務質量之間權衡,為共享單車選址提供參考。

表4 共享單車停放點 j 隨選址數量上限A 的變化Tab.4 Change of bike sharing parking sites j with the upper limit of the location number A

圖2 選址數量上限變化對滿意度和管理成本的影響Fig.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upper limit of the location number on the customers'satisfa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st

本文對于共享單車選址仍然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如本文考慮的是確定需求,但在實際情況中,需求往往存在不確定性,需建立隨機規劃模型,模型求解變得更為復雜,但更有實際應用價值。

注釋:

Notes:

①增強出版網絡文件可在中國知網在線閱讀。

猜你喜歡
服務質量單車園區
共享單車為什么在國外火不起來
飛吧,單車
新媒體環境下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質量的提高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論如何提升博物館人性化公共服務質量
園區的開放樣本
基于傳感器數據采集的快遞服務質量分析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對惡意破壞共享單車行為要“零容忍”
共享單車(外四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