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地區油用牡丹‘鳳丹’引種適應性研究

2019-08-30 07:08宋升治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鳳丹油用郁閉度

謝 虹 馬 駿 尹 江 宋升治 王 飛

( 昆明市林業科技推廣總站,云南 昆明 65022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為芍藥科芍藥屬重要的觀賞植物,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丹皮還可以入藥,花瓣花粉可食用,具有極高的食藥價值?!P丹’是其一個具有較強結籽能力,耐瘠薄、耐高寒、耐干旱等特點的品種[1],2011年‘鳳丹’由藥用牡丹轉變為了油、藥兼用牡丹品種[2]。隨著衛生部批準‘鳳丹’種子油作為新資源食品[1]后,為新型的油料作物,其在滇中地區栽培區域逐漸擴大。滇中地區為山地高原地形,林地資源豐富,其生境適應性仍知之甚少,缺乏生境氣候條件等的研究,影響推廣栽培效果。有研究認為,‘鳳丹’對光照生態幅度較寬,適度遮陰能促進光合作用[3],在春季、夏季午間有明顯的“午休”現象,是一種耐陰的陽生植物[4],而有研究則指出,牡丹具有較高的光補償點和較低的光飽和點,對光能的利用范圍較窄,對生境環境要求嚴苛[5]。因此,研究‘鳳丹’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林分下的栽培表現,有利于了解‘鳳丹’的適應性,促進‘鳳丹’的標準化栽培。

1 試驗地概況

選取富民縣羅免鄉試驗基地、祿勸縣中屏鄉忠平忠義核桃合作示范基地、祿勸縣翠華鄉漩渦塘林場、五華區西翥核桃示范基地、西山區??诹謭龅鹊胤N植‘鳳丹’,研究其引種適應性。各試驗地情況如表1。

表 1 5個試驗地的概況Table 1 Overview of 5 study plots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試驗用苗均為山東省菏澤購進的3年生‘鳳丹’實生苗,苗木地徑在15~20 mm,根系健壯,生長良好,無病蟲害。

2.2 試驗方法

2014年10月,在A、B、C 3個不同海拔地點種植規格一致的‘鳳丹’苗木,開展試驗,通過1 a調查發現海拔在1 900~2 600 m對其生長的影響差異小。次年,開展不同試驗研究,在數據調查中對各試驗每個試驗地塊隨機選取3個樣方,每個樣方大小為5 m×5 m,分別于3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8月中旬對各試驗樣地開展植株盛花期時的開花率、結實率、保存率地調查,此外對每個樣地內20株結實植株的果夾長度等進行測量。使用變異系數衡量各地塊數據的變異程度。

2.2.1 海拔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在海拔約為1 900~2 600 m的A、B、C 3點種植規格一致的‘鳳丹’苗木,調查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2.2.2 土壤條件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試驗點A主要為黏性土(或稱膠泥土),根據昆明地區土壤情況,通過對土壤改良,與沙子混合在表層覆蓋30~40 cm的腐殖質形成腐質層土,與沙子、紅壤混合形成紅壤。在膠泥土、腐殖土、紅壤3種土壤中栽種‘鳳丹’,調查分析研究3種土壤類型對牡丹生長情況的影響。

2.2.3 林分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在前期的試驗,在海拔約1 900~2 000 m范圍內,海拔因素對其生長影響差異不顯著,且在該海拔范圍內的試驗點C、D、E的氣溫、降水量與種源地相似[1-4],因此,在氣候條件等較一致的C、D、E試驗點中,且林分郁閉度均為0.4的核桃、云南松、油橄欖林下栽種‘鳳丹’,通過調查分析研究3種林分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2.2.4 郁閉度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研究同一種林分下郁閉度大小[6]對‘鳳丹’的影響,分別在試驗點C郁閉度為0.2、0.4、0.6、0.8的核桃林、試驗點D郁閉度為0.4、0.5、0.6的云南松林、試驗點E郁閉度為0.2、0.4、0.6的油橄欖林下,分別對不同郁閉度下栽種的‘鳳丹’調查分析,研究不同郁閉度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2.3 數據統計

使用Excel、WPS 2016版進行對試驗中‘鳳丹’的存活率、開花率、結實率、果莢生長情況、植株生長量(地徑和苗高)的調查數據進行整理,運用SPSS 17.0進行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海拔高度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海拔約為1 900~2 600 m區域內,3個試驗點植株的保存率、開花率、結實率、果實生長情況差異不顯著,通過變異系數分析,各指標變化均為正常?!P丹’生長具體表現為次年保存率均為95%以上,開花率達49%以上,結實率占種植株數的43%以上,約為開花植株數的85.9%,蓇葖果聚合數約為4.84個,其單個果莢長度可達4.11 cm。

表 2 不同海拔‘鳳丹’的開花結實情況Table 2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f P. suffruticosa cv. 'Fengdan' at different altitude

3.2 土壤條件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由表3可知,將‘鳳丹’分別栽植到膠泥土、腐殖土、紅壤3種類型土壤的試驗地,次年保存率均為95%以上,開花率達46%以上,結實率占種植株數的42%以上,約為開花植株數的91.5%,蓇葖果聚合數約為4.86個,其單個蓇葖果的長度達3.89 cm。在3種土壤條件下種植‘鳳丹’,第1年均能結實開花,且植株的保存率、開花率、結實率差異不顯著,在腐殖土中,‘鳳丹’的果實生長最好。

表 3 不同土壤類型‘鳳丹’開花結實情況Table 3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f P. suffruticosa cv. 'Fengdan' of different soil types

3.3 林分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由表4可知,在郁閉度為0.4的云南松、核桃、油橄欖林下種植‘鳳丹’,其次年保存率、開花率、結實率、果實生長情況差異不顯著。

表 4 不同林分‘鳳丹’開花結實情況Table 4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f P. suffruticosa cv. 'Fengdan' in the different forest

3.4 郁閉度對‘鳳丹’生長的影響

由表5可知,在不同郁閉度油橄欖林下種植‘鳳丹’的次年保存率差異不顯著。在郁閉度為0.4、0.5的云南松林下的‘鳳丹’的開花率、結實率及果莢生長情況差異不顯著,但是當郁閉度為0.6時,‘鳳丹’的開花率、結實率及果莢生長情況與郁閉度為0.4、0.5的‘鳳丹’的對應指標相比差異顯著(P<0.05)。同時,分別在云南松林、核桃林下開展的郁閉度試驗,其結果與油橄欖林的郁閉度試驗具有相類似的結果。因此,通過在云南松、核桃、油橄欖3種林分下開展郁閉度試驗得出,在不同郁閉度下‘鳳丹’次年保存率均差異不顯著。當林分郁閉度小于0.5時,不同郁閉下‘鳳丹’開花率、結實率及果莢生長情況差異不顯著,但當林分郁閉大于0.5時,‘鳳丹’的開花率、結實率及果莢生長情況與林分郁閉度小于0.5的‘鳳丹’的對應指標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 5 不同郁閉度下‘鳳丹’開花結實情況Table 5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f P. suffruticosa cv. 'Fengdan' under different canopy density

由表6可知,油橄欖郁閉度為0.2、0.4時‘鳳丹’的生長量差異不顯著,但當郁閉度為0.6時,新枝直徑、苗高、冠幅與郁閉度為0.2、0.4‘鳳丹’的對應指標相比差異顯著(P<0.05)。當云南松林郁閉度為0.4、0.5時,‘鳳丹’的生長量差異不顯著,然而當郁閉度為0.6時,新枝生長量、冠幅與郁閉度為0.4、0.5時‘鳳丹’的對應指標相比差異顯著(P<0.05)。核桃林郁閉度為0.2、0.4時,‘鳳丹’的生長量差異不顯著,然而當郁閉為0.6、0.8時,‘鳳丹’的新枝直徑、苗高、冠幅與郁閉度為0.2、0.4時‘鳳丹’的對應指標相比差異顯著(P<0.05)。

表 6 不同郁閉下‘鳳丹’植株生長量Table 6 The growth of P. suffruticosa cv. 'Fengdan' under different canopy density

因此,在云南松、核桃、油橄欖3種不同林分下均得到相類似的結果,郁閉度小于0.5時,‘鳳丹’牡丹生長量差異不顯著,但當郁閉度大于0.5時,‘鳳丹’生長量與郁閉度小于0.5時‘鳳丹’的對應指標相比差異顯著(P<0.05)。

3.5 郁閉度與‘鳳丹’生長情況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7可知,‘鳳丹’的生長情況與林分的郁閉度存在負相關性,具體表現為開花率,結實率,果莢數,果莢長,新枝直徑,新枝苗高,冠幅與所在林分的郁閉度呈顯著性負相關(P<0.05),尤其植株的開花率、結實率的相關性最高,相關性系數為-0.91。

4 結論與討論

在昆明地區開展‘鳳丹’栽培試驗結果表明‘鳳丹’在海拔1 900~2 600 m區域內對開花率、結實率、果莢生長情況影響小,表明‘鳳丹’適宜在中高度海拔地區生長[7],隨著海拔升高,環境條件會更嚴峻,往往具有溫度降低,紫外線增強[8],‘鳳丹’飽和脂肪酸含量呈現遞減趨勢,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呈遞增趨勢且差異顯著[9]。在昆明地區海拔1 900~2 600 m能正常開花結實,隨著海拔的升高還有可能利于種子內不飽和脂肪酸的積累,但具體情況需進一步研究。在昆明5個試驗區對‘鳳丹’開展的海拔試驗、土壤試驗、林分試驗、及郁閉度試驗中保存率均在90%以上,開花結實率均在30%以上,開花結實正常[10]并且與黔東南州[11]引種2 、4 a油用牡丹栽培的開花結實率成活率,與福建壽寧[12]等地成活率等情況相比,可看出在昆明地區‘鳳丹’的成活情況、開花結實情況較好?!P丹’的適應生態幅相對較寬,自身較強適應性的特點[1,13]。因此,‘鳳丹’在昆明地區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在膠泥土、腐殖土、紅壤3種類型土壤中栽培‘鳳丹’,其次年保存率均較高,開花,結實正常,蓇葖果生長良好,反應出‘鳳丹’耐瘠薄特性[1],再次證實‘鳳丹’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腐殖土中,‘鳳丹’果夾生長情況相對較好。有研究表明牡丹在干旱脅迫下葉片的光合潛力受到顯著抑制,而光合速率與結實率顯著正相關且相關性高[14],因此,土壤水分過低,當其對‘鳳丹’造成脅迫后才會對其生長、結實形成影響,這解釋了本試驗中不同土壤類型中種植的‘鳳丹’開花結實影響小。但有研究則指出不同土壤類型中除水分因子有區別外,礦物質、微生物等綜合因素的均有差異性[15],這則解釋‘鳳丹’在腐殖土中果莢生長較好。此外,根際促生菌(PGPR)定殖于植物根際土壤中,通過產生植物激素[16]、提高營養成分等[17]促進植物的生長。有研究指出,‘鳳丹’根土壤中變形菌門和酸桿菌門為文庫中的主要菌群[18],變形菌屬(Pseudomonas sp.)、伯克氏菌屬(Burkholderia sp.)和節桿菌屬(Arthrobacter sp.)為優勢菌屬,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19]。多年連作‘鳳丹’有利于PGPR群落,特別是特異性強的優勢菌群的增加[20],實際中通過連作‘鳳丹’是否利于種植區域內其他林分的生長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周科等人的研究也指出,隨‘鳳丹’連作,土壤中積累的跟系分泌物對4種土壤酶活性表現出抑制作用,可能影響了土壤理化性質[21],今后可以通過研究土壤中PGPR的差異及變化,試圖探究腐殖土利于果莢生長的原因,同時可以通過對PGPR的研究探究‘鳳丹’與不同林分間的共生關系。

適當遮陰的林緣生境和林窗是植株生長的最適合環境[22],適當的復合群落種植方式能夠營造適宜牡丹生長的小氣候,30%遮光最合適牡丹生長[23],50%遮光減輕了牡丹中午的光抑制,改變了葉片的光合功能[24],林下生境中,‘鳳丹’的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及水分利用率均比空曠生境中好[25]。這些均可證實本試驗結果,林分郁閉度對‘鳳丹’的生長情況有影響,林分郁閉度小于0.5時‘鳳丹’的生長結實情況優于郁閉大于0.5的生長情況。太陽方位與高度角度的變化,與及林木密度和冠幅的作用,可以改變種林分內的小氣候因子,其中光合有效輻射強度的變化尤為明顯[26],適當遮光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可改善油用牡丹的光合午休現象[25],而光合午休現象減弱,有利于提高光合日同化量。至此,本試驗研究指出林分郁閉度逐漸升高,尤其當郁閉度超過0.5以后對‘鳳丹’生長造成負面影響,這些影響是否與光合有效輻射強度等相關因素直接相關,而這些因素又是以何種方式影響植株生長等還需進一步研究。此外,昆明地區過度遮陰(自然強光15%~25%)時,嚴重抑制油用牡丹的凈光合速率,且與產量直接相關的花朵數量和種子數量也顯著下降[5],這間接證實了在云南松、核桃、油橄欖郁閉度小于0.5時適宜‘鳳丹’生長,即適當遮陰利于‘鳳丹’的生長。

‘鳳丹’是一種新型的油料木本植物,本研究為從植物生長情況的角度探討了‘鳳丹’在昆明地區引種栽培提供案例,‘鳳丹’在昆明地區海拔約為1 900~2 600 m具有較好的適應性,生態幅較寬,耐瘠薄,適應性較強且適當遮陰利于生長,本研究結果可以作為‘鳳丹’在昆明地區引種栽培的參考依據。

[ 參 考 文 獻 ]

[1]朱恒星, 唐佳佳, 戴前莉, 等. 油用牡丹良種‘鳳丹’引種栽培觀察 [J]. 南方農業, 2016, 10(1): 10-12.

[2]張濤, 高天姝, 白瑞英, 等. 油用牡丹利用與研究進展 [J].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32(2):143-149.

[3]宋華, 趙世偉, 王蓮英, 等. 遮蔭對牡丹光合特性及觀賞品質的影響 [J]. 西北植物學報, 2012, 32(4):731-738.

[4]畢玉偉, 秦俊, 王奎玲, 等. 不同季節鳳丹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J]. 天津農業科學, 2011, 17(1): 18-21.

[5]蔡艷飛, 李世峰, 王繼華, 等. 遮蔭對油用牡丹植株生長和光合特性的影響 [J]. 西北植物學報, 2016, 36(8):1623-1631.

[6]余付蓉, 高峻, 付晶. 基于騰訊街景的林地郁閉度提取方法研究 [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18,38(5): 139-144.

[7]陳慧玲, 李洪喜, 張建華, 等. ‘??底习摺档どL適應性及結籽性狀 [J]. 林業科技開發, 2014, 28(4):43-46.

[8]馮春慧, 何照棚, 田昆, 等. 不同海拔生長的水蔥功能適應性對比研究 [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9, 39(1): 166-171.

[9]王文文, 吳三林, 廖鴻, 等. 海拔和栽培密度對油用牡丹產量品質的影響 [J]. 南方農業, 2017, 11(34):73-76.

[10]謝虹, 馬駿. 昆明地區‘鳳丹’牡丹植株開花相關的生物學特性 [J]. 西部林業科學, 2017, 46(5): 99-105.

[11]王勇, 劉蓉蓉, 龍安燕, 等. 黔東南州引種油用牡丹栽培研究初報 [J]. 種子, 2015, 34(2): 105-106.

[12]金蘇華. ‘鳳丹’牡丹在福建壽寧的引種試驗初報 [J].福建林業, 2017(3): 22-24, 28.

[13]董兆磊. ‘鳳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生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D]. 北京: 北京林業大學, 2010.

[14]郭麗麗, 郭大龍, 趙威, 等. 不同品種油用型牡丹的光合與生理特性及其與結實率的相關性分析 [J]. 上海農業學報, 2017, 33(3): 54-59.

[15]阿日文. 土壤水分對牡丹生長及生理特性影響的研究[D]. 長春: 吉林農業大學, 2015.

[16]Davies P. J The plant hormones: Their nature, occurrence, and functions. [J]. Plant Hormones: Biosynthesis, Signal Transduction, 2010(3): 1-15.

[17]Berg G.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promoting plant growth and health: Perspectives for controlled use of microorganisms in agriculture [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9, 84(1): 11-18.

[18]張永敢, 趙娟, 張玉潔, 等. 藥用植物鳳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際土壤細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ARDRA 分 析 [J]. 生 態 學 報, 2016, 36(17): 5564-5574.

[19]Jorquera M A, Crowley D E, Marschner P,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β-propeller phytase-encoding genes in culturable Paenibacillus and Bacillus spp. from the rhizosphere of pasture plants on volcanic soils [J].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2011, 75(1): 163-172.

[20]李昱瑩, 劉曙光, 廉小芳, 等. 油用牡丹‘鳳丹’不同種植年限根際真菌群落多樣性變化研究 [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9(4): 47-59.

[21]周科, 劉欣, 聶劉旺, 等. 鳳丹連作對土壤理化性質和酶活性影響的研究 [J]. 生物學雜志, 2011, 28(2):17-20.

[22]陳劍, 原曉龍, 譚芮, 等. 基于MaxEnt滇牡丹潛在適生區研究 [J]. 西部林業科學, 2018, 47(3): 24-29.

[23]周曙光, 孔祥生, 張妙霞, 等. 遮光對牡丹光合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 [J]. 林業科學, 2010, 46(2):56-60.

[24]張衷華, 唐中華, 楊逢建, 等. 2種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環境影響因子分析 [J]. 植物研究, 2014,34(6): 770-775.

[25]戴前莉, 黃小輝, 黃馨, 等. 不同生境條件下鳳丹生長及光合特性比較 [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 40(9): 54-58.

[26]程鵬, 馬永春, 肖正東, 等. 不同林分內茶樹光合特性及其影響因子和小氣候因子分析 [J].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 2012, 21(2): 79-83.

猜你喜歡
鳳丹油用郁閉度
不同種源地鳳丹后代種子在蘇州萌發試驗研究
不同間作模式對田間小氣候特征及鳳丹光合特性和種實性狀的影響
油用牡丹助農增收
不同郁閉度馬尾松林下種植射干的生長效果分析
油用牡丹助農增收
郁閉度與七指毛桃生長的相關性分析
鳳丹籽油對小鼠H22腫瘤的抑制作用
鳳丹愈傷組織中丹皮酚含量的測定
油用牡丹在園林中的運用
河北省張家口市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前景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