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元豐監銅錢與越南同類銅錢比較研究

2019-09-03 08:41廖林靈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中國錢幣 2019年1期
關鍵詞:通寶著錄銅錢

廖林靈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梧州宋代元豐監遺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上世紀60年代初考古調查發現以來,歷經兩次考古發掘,獲得了一批包括銅錢在內的遺物。梧州是廣西東部貨物集散中心,商品貿易中需要大量的貨幣,加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催生了元豐監,其自熙寧七年(1074)到紹興六年(1136)間,為北宋鑄造了大量銅錢。其巔峰期在宋徽宗崇寧年間,梧州元豐監年鑄造銅錢達到18萬緡,成為江南六大錢監之一。

廣西與越南相鄰相近,自古便有大量貿易往來,在越南出土了數量巨大的北宋銅錢,與廣西出土的北宋銅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借助于廣西錢幣學會《梧州宋代元豐錢監遺址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課題,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對上世紀60年代的考古資料進行了科學分析與考察,獲取了新的文物信息,本文擬就其中元豐監相關的元豐通寶及崇寧重寶銅錢進行論述,并就其與同類越南出土及征集銅錢進行比較研究。

一 樣品資料

本次共計考察北宋銅錢樣品13枚,其中元豐通寶5枚、崇寧重寶8枚。與北宋元豐監相關的銅錢7枚,其中1枚元豐通寶、5枚崇寧重寶共計6枚銅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元豐監遺址出土,另1枚元豐通寶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元豐監遺址田野采集,可以作為廣西元豐監銅錢的代表。越南地區的同類銅錢6枚,其中元豐通寶3枚、崇寧重寶3枚,可以作為越南地區流通北宋銅錢的代表。

現對這13枚銅錢分別介紹,詳細量化資料見表1、表2。

表1 元豐通寶(樣品)資料總表 (單位:mm g)

序號 銅錢 類型學參數 來源直徑 穿徑 厚度 重量NO.03 元豐通寶Ⅲ 25 7 1 3.7 越南民間征集;熊寶康先生藏NO.04 元豐通寶Ⅳ 25 9 1 3.3 越南民間征集;熊寶康先生藏NO.05 元豐通寶Ⅴ 24 5 1 3.7 越南廣治省出土;熊寶康先生藏

表2 崇寧重寶(樣品)資料總表 (單位:mm g)

二 主要化學成分分析方法與數據

以銅錢化學成分為參考依據,研究古代銅錢,是科技考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若將日本大阪造幣局造幣作業部長甲賀宜政對59枚中國銅錢進行化學分析視為開端,至今已百年有余。作為中國銅錢翹楚的北宋銅錢,在1980年代后對其化學成分研究較多,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各類已發表文獻中,對北宋銅錢的化學成分進行的分析已經達到500枚,其中:

1973年日本出版《函館志海苔錢幣——北海道中世紀窖藏錢幣的報告》,發表了119枚北宋前期銅錢的銅、鉛、錫含量[1];

1985年,戴志強對62枚北宋銅錢進行了化學成分分析,對其銅、鉛、錫含量以及銀、鋅、鉍含量進行了探討[2];

1986年,趙匡華利用193枚北宋銅錢進行了大規模的分析,發表了包括銅、鉛、錫、鐵、鋅、鉍等17種元素在內的分析結果[3];

1989年,毛振偉利用無損分析法測定了15枚宋代銅錢的銅、鉛、錫含量[4];

2009年,趙作勇等對21枚北宋銅錢的銅、鉛、錫、鐵含量進行分析,并與南宋錢幣進行了比較研究[5]。

本次對元豐監遺址出土及田野采集銅錢及越南地區出土和田野采集銅錢所做的分析,合計分析銅錢13枚,目的是在對樣品進行最小處理的前提下獲取足夠的化學成分數據,故使用X射線熒光分析法,使用儀器為美國Thermo Scientific Niton XL3t手持式X射線熒光光譜(XRF)分析儀,裝配50kV、200μA的X射線管,以及高性能硅漂移(SDD)探測器,其能量分辨率為165eV,檢測窗口的大小為直徑8mm,X射線照射直徑3mm,所用靶材為Ag,分析范圍為Mg至U元素,檢出限0.1%。

對于此類無損分析法,周衛榮先生在《中國古代錢幣化學成分研究》中認為,“X射線熒光分析法測定范圍大,相對來說測定結果的代表性也就最好……因此,在不得不選用無損方法來測定古錢幣成分的情況下,應當最先考慮使用X射線熒光”[6];毛振偉(1989年)對北宋銅錢,趙作勇等(2009年)對兩宋銅錢的分析使用的均為X射線熒光分析法。

為保證X射線熒光分析法對文物分析的準確性,分析測試中,優先選擇銅錢銹蝕、泥土覆蓋輕微的部位。在征得余天佑先生、熊寶康先生兩位藏家的許可后,對部分銅錢使用超聲波潔牙機去除表面3mm×3mm大小的銹蝕,并在此部位依次使用150、300、800、1000目金相砂紙進行打磨并拋光,使其光滑、平坦,以利于獲取分析數據。

本次13枚錢幣分析結果羅列如下(表3、表4):

表3 元豐通寶(樣品)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總表

表4 崇寧重寶(樣品)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總表

序號 銅錢 主要化學成分XRF分析結果 來源Cu % Pb % Sn % Fe %NO.8 崇寧重寶Ⅲ 46.89 33.91 9.81 0.30 元豐監遺址出;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NO.9 崇寧重寶Ⅳ 62.05 28.40 5.60 0.06 元豐監遺址出;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NO.10 崇寧重寶Ⅴ 58.93 26.29 8.86 0.18 元豐監遺址出;梧州市博物館藏NO.11 崇寧重寶Ⅵ 54.79 29.38 8.55 1.48 越南廣南省出水;熊寶康先生藏NO.12 崇寧重寶Ⅶ 42.47 43.89 5.84 0.28 越南民間征集;廣西錢幣博物館藏NO.13 崇寧重寶Ⅷ 40.19 43.44 7.95 0.79 越南民間征集;廣西錢幣博物館藏

三 結果與統計

利用現有的文獻報道,構建北宋錢幣化學成分數據庫。此數據庫包含北宋錢幣521枚,類型幾乎涵蓋北宋各類銅錢,參考文獻從1973年至2009年,分析方法從化學分析法到X射線熒光分析法不一而足。相比周衛榮先生使用的數據庫,本次數據庫增補了2006年后的文獻報道資料。

下面依元豐通寶與崇寧重寶主要化學成分進行分述。

1.元豐通寶

元豐監依文獻記載與考證,于北宋熙寧七年(1074)建立,后廢棄[7]。則元豐通寶當是其早期制造的錢幣,對元豐通寶的考察,可以窺探元豐監建立之初的鑄幣工藝及其料例。

在元豐監的2枚元豐通寶中,梧州博物館舊藏元豐通寶Ⅰ銅錢表面鉛偏析現象較為嚴重,使得其銅含量大幅下降。

北宋錢幣化學成分數據庫中,有“元豐通寶” 銅錢數量23枚,提供了充分的數據,由于數據量較大,篇幅所限,在此不進行引述。

根據表3及北宋銅錢化學成分數據庫的數據,利用三元組分圖來描述“元豐通寶”主要化學成分Cu、Pb、Sn的分布(圖1)。

從圖1中可以看到,在主要化學成分Cu、Pb、Sn的組成上,元豐監田野采集到的元豐通寶Ⅱ銅錢與文獻報道中的同類銅錢幾乎毫無區別。表明元豐監在設立之初,遵循了中央政府的鑄錢料例。

圖1 元豐通寶Cu-Pb-Sn三元組分圖

將3枚越南地區出土及征集到的元豐通寶主要化學成分置入Cu-Pb-Sn三元組分圖中,此3枚錢幣與北宋錢幣化學成分數據庫、元豐監元豐通寶主要化學成分相近甚至重合(圖2)。

從圖2來看,這3枚銅錢在主要化學成分Cu-Pb-Sn的組成上接近元豐通寶Ⅱ的主要化學成分,亦與北宋通行的元豐通寶主要化學成分相當,但是3枚銅錢在形制上均小于元豐通寶Ⅱ:

元豐通寶Ⅲ的直徑只有元豐通寶Ⅱ的86%,重量僅有元豐通寶Ⅱ的50%;

元豐通寶Ⅳ的直徑只有元豐通寶Ⅱ的85%,重量僅有元豐通寶Ⅱ的44%;

元豐通寶Ⅴ的直徑只有元豐通寶Ⅱ的86%,重量僅有元豐通寶Ⅱ的50%;

這是使用減小錢幣體積來減少銅料消耗量的辦法,是自兩漢剪輪五銖以來一貫的私鑄銅錢技術思路,是“寬竊薄之禁”的后遺癥,目的是在有限的銅料用量這個大前提下,按照標準銅錢形制,鑄造出最多數量的銅錢,充分利用了北宋行錢制度的漏洞。

2.崇寧重寶

崇寧重寶銅錢,料例于史多有記載:

據《宋史·食貨志》載“崇寧監以所鑄御書當十錢來上,緡用銅九斤七兩有奇,鉛半之,錫居三分之一。詔頒其式于諸路,令赤仄烏背,書畫分明”,據此折算,“崇寧重寶(御書)”化學成分當為Cu60%、Pb30%、Sn10%;

《宋史紀事本末》則以崇寧四年(1105)四月五日癸酉所載為“每貫重一十四斤十兩,用銅九斤七兩二錢,鉛四斤一十一兩六錢,錫一斤九兩二錢,除火耗一斤五兩,每錢重三錢,十錢重三兩”,據此折算,若火耗均勻分布在三組分上,“崇寧重寶(1105)”化學成分當為Cu65%,Pb33%,Sn11%;

《文獻通考·錢幣考二》中則略有區別,載“每貫重一十四斤十兩,用銅九斤七兩二錢,鉛四斤一十二兩六錢,錫一斤九兩二錢,除火耗一斤五兩,每錢重三錢,十錢重三兩”,據此折算,“崇寧重寶(錢幣考二)”化學成分當為Cu65%,Pb33%,Sn11%;

梁太濟等的觀點認為“《本末》、《考索》二書各自銅、鉛、錫用料數合計所得每貫錢斤重數皆與其所言法定斤數微異,當有刊誤”[8]。

北宋錢幣化學成分數據庫中,抽取全部10枚“崇寧重寶”的化學成分數據中的Cu、Pb、Sn及Fe含量進行比較所引用數據列入表5中。

圖2 元豐通寶Cu-Pb-Sn三元組分圖

表5 崇寧重寶(數據庫)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總表

序號 銅錢 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來源Cu % Pb % Sn % Fe %NO.15 崇寧重寶 66.63 22.86 8.86 0.11 周衛榮著錄NO.16 崇寧重寶 72.65 20.40 7.71 0.14 趙匡華著錄NO.17 崇寧重寶 63.35 25.06 7.92 0.08 趙匡華著錄NO.18 崇寧重寶 62.84 28.50 9.47 0.01 趙匡華著錄NO.19 崇寧重寶 68.93 23.28 8.09 0.01 趙匡華著錄NO.20 崇寧重寶 65.25 26.63 8.40 0.16 趙匡華著錄NO.21 崇寧重寶 65.33 22.71 11.10 —— 戴志強著錄NO.22 崇寧重寶 71.02 13.00 9.06 —— 戴志強著錄NO.23 崇寧重寶 65.90 26.73 6.98 tr. 甲賀宜政著錄

其中,戴志強先生著錄2枚,趙匡華先生著錄5枚,周衛榮先生著錄2枚,甲賀宜政著錄1枚,均未有明確的出土地點,僅周衛榮先生著錄1枚有直徑穿徑厚度測量數據(表 6)。

表6 崇寧重寶(數據庫)資料總表 (單位:mm g)

集合文獻記載與數據庫,整合本次分析數據,所得各組數值見表7。

表7 崇寧重寶主要化學成分比例

就平均值而論,本次所分析的元豐監遺址出土“崇寧重寶”錢幣,其化學成分更接近《宋史·食貨志》中記載的化學成分,但由于以前處理較為簡單,導致測定結果中Cu含量偏低,與數據庫中的數據略有出入。

根據數據,利用三元組分圖來描述“崇寧重寶”主要化學成分Cu、Pb、Sn的分布(圖3)。

使用表4分析結果,以Cu、Pb、Sn為主要化學成份,在三元組分圖上與數據庫中10枚崇寧重寶的主要化學成分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元豐監遺址出土及田野采集的崇寧重寶在主要化學成份與文獻著錄數據庫重合。這個情況表明,至少在崇寧重寶的鑄造上,元豐監在鑄幣料例上保持了與其他地區錢監的統一。

圖3 崇寧重寶Cu-Pb-Sn三元組分圖

將崇寧重寶Ⅵ、崇寧重寶Ⅶ、崇寧重寶Ⅷ的主要化學成分置入Cu-Pb-Sn三元組分圖中,其中崇寧重寶Ⅶ和崇寧重寶Ⅷ所處位置相近,而崇寧重寶Ⅵ則與元豐監遺址出土及田野采集到的崇寧重寶相近(圖4)。

從圖4中得知,崇寧重寶Ⅶ、崇寧重寶Ⅷ的Cu含量較元豐監遺址出土及田野采集的崇寧重寶、北宋錢幣化學成分數據庫著錄的崇寧重寶Cu含量少約20%;而Pb含量較元豐監遺址出土及田野采集的崇寧重寶、北宋錢幣化學成分數據庫著錄的崇寧重寶Pb含量高約20%。此現象類似在鑄造過程中,人為加入鉛料作為銅料的代替品,進而節約鑄幣用銅。

可以發現,以直徑、穿徑及厚度為參照,崇寧重寶Ⅵ、崇寧重寶Ⅶ、崇寧重寶Ⅷ都能在元豐監遺址出土及田野采集的崇寧重寶及崇寧重寶Ⅸ上找到相當的形制。

從上述現象來看,崇寧重寶Ⅶ、崇寧重寶Ⅷ,在形制上模仿北宋的崇寧重寶,卻在鑄造過程中使用鉛料代替銅料以達到節約銅料的目的,由于是用鉛料代替銅料的緣故,崇寧重寶Ⅶ、崇寧重寶Ⅷ在形制不變的情況下,重量較其他崇寧重寶重量要重。同時,崇寧重寶Ⅶ、崇寧重寶Ⅷ與現有文獻記載中的崇寧重寶主要化學成分區別很大。

而從形制與主要化學成分來看,崇寧重寶Ⅵ應當是北宋時期中國制造的錢幣。

圖4 崇寧重寶Cu-Pb-Sn三元組分圖

四 討論

在文獻記載中,北宋政府對銅錢實施嚴厲的管制,禁止銅錢流出中國境內,違者“廣南、兩浙、福建人配陜西”等為常例;慶歷元年的就有敕條“將銅錢出中國界者,河北、陜西、河東不滿一百文,杖一百;一百文,徙一年……”。這是一個貴金屬貧乏但由是貿易入超國的無奈之舉。

而今,越南范圍內依舊能獲取數量巨大的北宋銅錢,以北宋政府對銅錢管制的前提下,出現此種現象,合理的解釋恐怕只有中國輸入及越南私鑄兩種可能了。

在中國輸入的情況下,銅錢自北宋開始就是周邊國家與北宋貿易的爭奪對象[9],由于北宋在經濟文化上居于當時世界文明的最前列,因而在中越貿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北宋銅錢成為越南的流通幣,甚至于“得中國錢,分庫貯藏,成為鎮國之寶”,或者“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這就使得部分北宋銅錢流落至越南,崇寧重寶Ⅵ便是文物實證。

在越南,北宋銅錢即為流通幣,在與中國地理環境類似的貴金屬貧乏國度,流通貨幣中的銅含量幾乎可以視為貨幣保值的依據,但市場上,由于行錢制度的存在,交易中依舊會使用北宋銅錢個體來作為計量單位而非銅含量,鑒于此,在北宋銅錢大體不貶值(含銅量無明顯減少,即行錢制度在北宋不被破壞,北宋不忽然實行稱錢制度)的大環境下,加上短陌制度與行錢制度的漏洞,只要能造出更多的北宋銅錢,便可以提升越南對中國商品的購買力,這種購買力帶來的利潤之巨大,將促使越南仿制北宋銅錢。

但是,作為貴金屬貧乏國度,銅料的獲取本就困難,在銅料存有量一定的情況下,越南為了獲取更多的北宋銅錢個體,能使用的手段無外乎兩種:在參考中國銅錢配方的基礎上減小北宋銅錢的形制體積;在參考中國銅錢形制的基礎上以賤金屬代替貴金屬。前者主導會鑄造出鑄文與北宋銅錢一致、化學成分與北宋銅錢相似但形制小一號甚至更多的越南銅錢,元豐通寶Ⅲ、元豐通寶Ⅳ及元豐通寶Ⅴ便是文物實證;后者主導則會鑄造出鑄文與北宋銅錢一致、形制與北宋銅錢相仿但化學成分截然不同的越南銅錢,崇寧重寶Ⅶ、崇寧重寶Ⅷ便是文物實證。

五 結論

第一、廣西梧州元豐監作為北宋時期重要的鑄錢監,在元豐通寶和崇寧重寶的鑄幣料例上使用了北宋政府的標準料例,其與文獻記載及國內大量銅錢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相吻合,表明北宋鑄幣工藝與制度的高度成熟。廣西梧州元豐監所鑄造的銅錢體現了北宋時期我國主流銅錢形制與料例;

第二、廣西梧州元豐監出土的錢幣在性質上與越南地區流通錢幣有相當大的關聯性;

第三、以崇寧重寶為代表,在越南有相當數量的北宋鑄幣作為流通幣使用;

第四、越南流通幣有部分銅錢雖為北宋年號錢,但卻與廣西梧州元豐監為代表的北宋鑄銅錢有顯著區別,這種區別體現在形制(直徑、穿徑、厚度及重量)與主要化學成分(銅、鉛、錫含量)上,應當是越南仿制的銅錢;

第五、越南仿制的銅錢,其技術思路有兩種:一是保持鑄文與北宋銅錢一致、化學成分與北宋銅錢相似但形制小一號甚至更多,以減少銅錢重量換得數量的技術思路;一是鑄造鑄文與北宋銅錢一致、形制與北宋銅錢相仿但化學成分截然不同,以減少含銅量換得數量的技術思路。

注釋:

[1] 水上正勝,阿祥:《志海苔出土古錢的金屬成份》《中國錢幣》,1985年,第3期:17-27頁。

[2] 戴志強,王體鴻:《北宋銅錢金屬成份試析》《中國錢幣》,1985年,第3期:7-16頁。

[3] 趙匡華,華覺明,張宏禮:《北宋銅錢化學成分剖析及夾錫錢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1986年,第3期:229-246頁。

[4] 毛振偉:《X射線熒光光譜單標樣無損法測定古錢主要成分》《中國錢幣》,1989年,第4期:32-36頁。

[5] 趙作勇,王紀潔,張曉梅:《北宋和南宋青銅錢幣對比分析研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9年,第1期:50-58頁。

[6] 周衛榮:《中國古代錢幣化學成分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 492-493頁。

[7] 徐東升:《北宋鑄錢諸問題考辨》《中國史研究》,2006年,第4期:91-100頁。

[8] 梁太濟:《宋史食貨志補正》.北京,中華書局,2008. 447-448頁。

[9] 喬幼梅:《宋遼夏金經濟史研究(增訂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01-217頁。

猜你喜歡
通寶著錄銅錢
著錄格式執行GB/T7714-2015《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西沙群島考古發現的銅錢
著錄格式執行GB/T7714-2015《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花喜鵲的銅錢
銅錢為什么中間有方孔
銅錢草
通寶錢制與兩宋錢法及特點
錄附:《石渠寶笈》著錄的圓明園舊藏書畫目錄
試析協同應用國際檔案理事會系列檔案著錄標準
銅錢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