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命作為媒介的新藝術樣態

2019-09-10 12:55王程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樣態造物媒介

王程

無論古今中外,人類都對生命充滿著敬畏和無限的幻想。早在古埃及就一件相傳著一個擁有五百年生命的神鳥,當科技不斷地進步,我們對生命的形態進行著更多的可能性的猜想,從而通過科學技術進行實現。而在領域領域,藝術家們更是通過生物的實驗加上藝術的猜想進行創作。

在藝術領域,由于一只名叫“阿爾巴”的兔子出現,開啟了藝術的一種全新的樣態——生物藝術?!鞍柊汀笔且恢粺晒馔米?,當它在博物館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它實現了人類對于神話的幻想,開創了藝術與生物結合的新篇章。我們最早接觸的單細胞生物就是草履蟲,在顯微鏡下,我們看到的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圓球,這就是我們最早理解的生物。其實,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機體。人作為生物為一個生物對象, 在提及“生物”時, 通常會缺席在它們的隊列之中。動物、植物、微生物、單細胞植株、腔腸動物… …各具生命體征, 它們以各自獨特的存在方式與人類保持著不同的距離。

當生命作為媒介的藝術在中國被人所所熟知的時候,是當代藝術家:李山。李山稱:我是一個解放者,給予生命解碼。哲學家們認為上帝死了,李山卻認為,人類和上帝一樣傲慢,他們都是在俯視自己之外的一切,以神性或是人性的名義。當克隆羊多利的誕生,藝術家李山更加鑒定了自己的想法,認為:DNA給藝術帶來了全新的春天。全新的媒介的介入,讓藝術沖破了倫理的界限,在倫理方面不能完成的幻想,產生在藝術實驗室中,讓藝術擺脫了人的作用,平等的去看待“萬物”。所以,李山采用基因技術,沒有人為干預還原自然本身的樣態,讓其“自由生長”。 因此,與其說李山是藝術化地呈現了生命藝術對于生物的改變,毋寧說是生物藝術更多地賦予了藝術家一個新的思考“生命”與“自由”的工具,一個俯下身來,平等對待萬物的機會。李山的《南瓜計劃》、《涂抹》系列作品。但看到這類藝術作品卻比科學研究的理論數據更讓我們感到恐慌,但小麥的DNA不斷被提取,不斷的往“祖先輩”還原,我們看到的到底是改變后的生物還是改變前的生物?科學的數據在我們看來只是數字,而藝術的形式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對“自由”的無限向往和思考。

從生命走進藝術,我們開始關注生命,關注我們原本忽略的小事。在李山的采訪中,關于《南瓜計劃》,他自己有一句評價:“一個生命總算擁有了自己的存在方式,南瓜最終擺脫了上帝的制約和人類的壓迫。從始至終,李山把“生物藝術”和“轉基因”都分的很明確,一個是功利性的,另一個是關注生命的本身。李山畫的蜻蜓人,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現象的魅力,也帶領藝術走向了,造物的圖像時代。

生物藝術從傳統的視覺方面來看,和藝術的關系并不大,是由生物科技與生物工程引導和制約的藝術創意,不是某一個流派與風格的延續與發展,也不是天馬行空的自由暢想,它是一種新的生命樣式,它是被改變了傳統生物性狀的新生物。作為新型的藝術,藝術家們的方案和最后呈現的樣態有差異,但是他們更是在尋找一種機遇,讓這它和視覺形態相結合。

而合成生物學是生物藝術最重要的理論依據,在基因合成階段,生物藝術只能對原生態的物種進行某種形式上的改變,它不能脫離“這一個”的屬性,他最多是“這一”或“這二”原生態屬性的變體,但是到了合成生命的階段,在實驗室人工合成細胞,一個不依附原生態物種的原創細胞的時候,即我把它視為創造生命時候,人類才能真正地行使造物主的權力。

生命作為新的藝術媒介產生的生物藝術,可以說是“造物藝術”,藝術家們將他們天馬星空的想法畫成草圖,并使用生物技術進行可能性的探索,這使藝術在更高的領域上尋求更大的突破,也是當代藝術家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反思:我們擁有的技術極大的提高了我們生活的質量和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放大了“生命科學”對人類帶來的恐慌。蘇迪所言: 藝術本來就是嘗試性和探索性的, 藝術家的主要職責是提出問題,讓社會思考。因此創造生物的同時,要打破生物自身的局限,提出全新的態度和思考,這才是生命應有的思考方式。

生物藝術依靠兩方面:一個是生物技術,另一個就是藝術的大膽猜想。在生物藝術方面,藝術家們并不是真正的掌握這門技術,而是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在特有的實驗室里進行“藝術造物”,此時的“造物”就不僅僅是藝術的創作過程,還是藝術的實驗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會產生無限的可能性。在生物藝術的環境下,藝術領域還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叫做—異存。本是相同的存在,確實不同的樣態。這就是藝術家對其的解讀。相同的生物,它們求同存異,彼此熟悉也彼此陌生。

在不斷產生的新的概念、新的樣態的環境下,我們的知識體系在不斷地被沖擊、替換。任何文化、生態都存在一個發展與消亡過程,新的物種是否會淘汰陳舊的物種?新生物體的身份如何定位?前衛的觀念是否又要有新的內涵?這都是生物藝術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和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事情。每一個新鮮的事物的產生必定會帶來相對應的影響,以生命作為媒介的生物藝術也是如此。它讓我們重新審視的生命,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行為,也讓我們看到“無線自由”之后要承擔的后果和生命本無價的真諦。

猜你喜歡
樣態造物媒介
虛擬社會化與批判缺失:代際媒介觀演進與媒介素養研究
初心引航,構建“雙減”新樣態
以校園足球打造育人新樣態
探索評價新策略,營造課堂新樣態
汲古懷遠造物歸真
構建指向“五要素”的鄉村初中教學樣態
物物與共,美美與共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以木造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