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工筆人物畫的線型語言釋義

2019-09-10 12:55鐘貽琳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線條

鐘貽琳

摘要:工筆人物畫的表現語言由造型 、線條、色彩、構圖、肌理等組成,其中線條是傳統工筆人物畫的造型手段 ,線條可以不附著于其它繪畫元素 ,其本身就有獨立、獨特的美感,中國畫中傳統的“十八描法”就是中國人物畫的線描技法和分類的大匯集 。畫家可以通過線條的布白、搭接、彎直來表現出豐富的層次,通過運筆的快慢、緩急、起收、頓挫來表現所繪畫面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同時畫家還將自身的情緒、情感寄予線條中。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線條;語言釋義

中國工筆人物畫的重要特點是以線造型 ,提到傳統工筆人物畫便可想到它是先用線勾勒,而后進行顏色的渲染 ,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發展也可以說是“線”的藝術的發展,線不僅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 ,而且還蘊含著客觀物象的內部特征;不僅呈現著線條的節奏、韻律美,而且也是畫家情感、個性和素養的真實寫照。我國著名學者童書業先生對于線條和人物畫的關系有過這樣的表述 :“中國人物畫最重要的是線條描法 ,去掉線條描法,就很難作成人物畫 ,人物畫的衣紋描法與山水畫的皴法有同等的作用 。但描法需清晰可見 ,而皴法可以比較模糊。自古代以來,直到近代,人物畫的通常畫法,都主要由線條構成 ;水墨粗筆(近乎‘沒骨’)和‘沒骨’等畫法,只是變格。所以說:‘人物畫重筆線’?!边@段話對于我們理解線在中國工筆人物畫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線型語言的發展一直貫穿于工筆人物畫的發展過程中 ,線是藝術家對客觀物象的一種主觀認識。南齊謝赫在 “六法論”中提出了“骨法用筆”,由于當時的物象造型全以線條勾勒,只能靠線條的變化來表現物象的形態、結構 、表情,所以他用“骨法”來說明用筆的方法,即用筆要自然、生動且筆法有力 ,才能表現出物象的內在精神以及繪畫者的氣質 、個性。例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畫面以山水為背景,畫中的人物均以單線進行勾勒,線條自然、細密且精細,畫面展現出一種節奏感和韻律美 ;唐代的吳道子把線條發展到有濃淡、粗細、轉折的變化,并能準確生動地體現出衣紋的穿插關系及動感 ;北宋畫家李公麟又汲取前人之所長而將線條進一步發展 ,他把剛勁有力的鐵線描融入游絲描中,形成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即“掃去粉黛”、“不施丹青而光彩動人 ”的白描技法,這對后世人物畫中線型語言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線條在工筆人物中起到骨架的作用,它不僅將主客觀的精神合二為一 ,還可以準確概括人物形象的結構形態 ,并能強化人物的內部精神特征 。如在工筆人物畫中,可通過線條的輕重緩急、濃淡干濕表達畫面的虛實關系和空間感 ;通過用筆的抑揚頓挫 、轉折關系表現出物象的質感和量感 ;同時,畫家又將情感寄予線條之中,從而體現出他們的個性和藝術修養 。線成為畫家表達藝術思想或情感的媒介,服從畫家主觀情感的需要,并隨著畫家感受的變化而變化 。如流暢的“線”常用來表達歡樂、愉悅、振奮;干澀的 “線”則暗示哀傷,表達憂愁、抑郁;直線給人正直、理性的感覺;曲線則有感性、柔和的感受 ;豎線使人產生莊嚴、正直、穩定之感;平滑的線會有平靜 、安祥的感覺;紊亂無序的線則會給人一種隨意活潑的視覺感受 。呂鳳子也曾表述過線條形態與情感的關系:“凡屬表示愉快情感的線條,無論其狀是方、圓、粗、細,其跡是燥、濕、濃、淡,總是一往流利,不作頓挫,轉折也不露圭角。凡屬表示不愉快情感的線條,就一往停頓,呈現一種艱澀狀態 ,停頓過甚就顯示焦灼和憂郁感 ?!?/p>

我們可以由此得知,作品中線的曲折、往復、 盤旋、頓挫的過程與畫家繪畫

時的心境是相符合的 ,畫家通過對客觀物象的描繪 ,可表達其主觀的審美情趣和內心的情感、精神世界。如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 》,畫家試圖通過對人物外貌特征的描繪,來把握每個帝王不同的個性和心態 ,畫面人物形象以健勁的線描勾勒 ,恰當地刻畫出每位帝王的性情特征 ,如司馬炎的氣宇非凡 ,陳后主昏庸暴戾的鄙俗相貌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洪綬的代表作《水滸葉子》中表現形體的結構線條雖有許多重復,但線條的排列卻很有條理 ,并有較強的秩序感 ,畫面人物造型怪誕,表達出畫家胸中的奇氣;當代工筆人物畫家何家英的作品《心語》,對于女孩典雅寧靜的描繪沒有過多地進行修飾,而是真實自然地進行處理,濃密的發絲排列有序卻不顯得刻板 ,將女孩溫婉恬靜的外形特征表現的更加突出,同時也體現出了女孩特有的細膩心思 ,描繪女孩上衣的線條更是抒發了畫者在繪畫過程中所注入的情感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 ,線條的情感表達不單是如何去組織線條以及概括物象的外部輪廓,更重要的是畫家內心情緒 、情感的表達。

繪畫作品中的線條能夠表達畫家的審美情趣,也反映出畫家自身的品格 ,比如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作品,線條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反應出畫家深思 、內向的性格;盛唐畫家吳道子作品中的線條遒勁 、奔放且富有運動感 ,點劃之間,時見缺落,有筆不周而意周之妙 ,反映了畫家雄渾、奔放的氣質;元代畫家倪瓚的線條,“枯澀中見豐潤,疏蕩中見遒勁”,表達出畫家內心精神世界的空靈 、飄逸。每個畫家的性情、審美和經歷都有所差別,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有不同之處,這些差異造就了每個畫家獨有的氣質 、素養。線條則將畫家的氣質 、個性與素養很好地呈現在畫紙上 ,它不僅代表了畫家對客觀物象的審美感受 ,而且

這些線條同畫家的個性是一致的 ,畫家的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線條的表現形態和情感意蘊。

參考文獻:

[1] 陳龍海,《中國線性藝術論》[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年.

[2] 吳長江,《全國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作品集》[M] ,河南美術出版社,2008 年.

猜你喜歡
工筆人物畫線條
空中翱翔
精致線條
線條歷險記
線條國趣事
淺析當代工筆人物畫工作室教學模式
中國工筆人物畫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下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新唯美主義工筆人物畫創作技法探析
腰帶勾勒最美線條
燒腦的線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