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脫垂患者圍手術期整體

2019-09-10 16:56趙靜白云霞
健康科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外科學圍手術期

趙靜 白云霞

摘要:目的: 探討子宮脫垂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 回顧性分析子宮脫垂病例100例。對子宮脫垂患者術前進行有針對性心理護理,做好陰道和腸道準備;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預防術后并發癥,指導患者下床活動,加強排便護理和飲食指導。結果: 子宮脫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方式,表現為下墜感和腰骶部酸痛 ,陰道腫物脫出,大小便異常等,術后可出現許多護理問題。因此,通過對子宮脫垂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可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結論: 通過對子宮脫垂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實施有效地護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手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子宮脫垂;外科學;圍手術期

1 引言

子宮脫垂是嚴重威脅更年期婦女身心健康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與發病機理較為復雜,治療效果亦較難鞏固,因此子宮脫垂的護理非常重要。通過周密細致的觀察和護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2舒適護理

2.1術前舒適護理

2.1.1心理護理心理治療是一種自主調節,它可以調節人的心理狀態,使之處于一種良好的狀態,從而調動各種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產生良好的內環境,一定程度增加細胞免疫水平,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本組病人以農村老年婦女居多,此類病人普遍存在心理障礙,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對手術安全的擔心容易造成病人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影響。首先主動與家屬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與他們溝通,利用肢體語言,通過握手、撫摸病人雙手、輕拍病人雙手等形式,使病人感受到護士的關愛,獲得安全感,形成可依賴的護患關系。傾聽病人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講解疾病知識和注意事項,細心郁、恐懼心理,增加治療信心。

2.1.2??撇僮髯o理①會陰、陰道準備:術前3d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坐浴時,讓病人自我感溫,溫度范圍40℃~45℃,根據病人身高準備適當的坐浴高度,座椅高度準備標準為身高140cm~150cm采用35cm、150cm~160cm采用40cm、160cm~170cm采用45cm,以腳掌剛好貼地為宜,不過度屈曲下肢,避免病人因血液循環不良所造成的肢體麻木,同時也降低了體位性血壓改變引起的不適癥狀。②陰道擦洗: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協助病人安全擺放兩腿間的角度為90°舒適的截石臥位。角度過大病人容易疲勞,角度過小操作用具難以擺放,同時做好保暖措施,使用的消毒溶液溫度與體溫相宜,最佳溫度35.5℃~36.5℃。操作過程動作輕柔,邊做邊作相關配合的說明,使病人處于最松弛的狀態,配合操作程序,減輕痛苦。

2.1.3腸道準備近年麻醉肌肉松弛效果明顯提高且陰式手術對腸道清潔要求嚴格,我科采用術前1d指導病人低脂肪、低纖維半流飲食,根據病人的年齡及一般情況予不同劑量的番瀉葉焗服加電解質溶液口服,65歲以下、一般情況好的病人予番瀉葉9g焗服,65歲以上或一般情況較差的病人予番瀉葉6g焗服,全部均需在中午12:00前服完,電解質溶液在下午15:00開始分3次口服,每次間隔1h服500mL,采用此種方法導瀉效果好,減少灌腸次數,無發生因導瀉所致的虛脫現象。術前晚或術日晨予清潔灌腸。灌腸方法:根據病人情況采用16號~20號單腔尿管替代一次性肛管,左側臥位抬高臀部20cm或平臥臀下放便盆,插入深度15cm~20cm,灌腸袋液面距肛門40cm~50cm,此種操作方法減少灌腸次數、減輕病人因插管或液體刺激所致的痛苦,也不會因年老病人括約肌松弛在灌腸過程中出現大便噴出造成的尷尬場面,保護了病人的尊嚴。術前腸道清潔準備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手術操作及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本組病人手術過程未出現腸管鼓脹及糞便排出的現象,減少手術時間。

2.1.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做好術前教育是使病人順利度過手術關的一個重要環節。

2.2術后舒適護理

2.2.1??谱o理術畢陰道填塞碘紡紗布48h,膀胱或直腸區有墜脹痛和排便感,排除陰道后壁血腫后指導病人深呼吸放松,轉移注意力,如與病人拉家常、聽輕音樂等。術后保持局部清潔、干燥,臀下墊無菌墊,如有污染及時更換,常規給予會陰護理,用碘伏溶液擦洗外陰,每日2次,排便后做外陰擦洗,擦洗時應注意徹底清潔大小陰唇皺褶的分泌物,觀察陰道有無流血或異常分泌物。本組病人老年人占68%,為增加陰道壁彈性,使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含量增加,避免陰道壁粘連,術后48h后可使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局部涂抹,促進陰道壁傷口愈合。

2.2.2并發癥預防術后病人取平臥位以降低外陰及陰道張力,促進傷口愈合,但老年人是壓瘡易發人群,術后返回病房開始鼓勵病人上肢做抬舉、屈曲、關節旋轉活動,每隔30min1次,每次雙側肢體合共5min,麻醉藥效常在術后2h~4h消失,鼓勵病人雙下肢也做抬舉、屈曲、關節旋轉活動,腰硬聯合麻醉的病人術后6h內,對受壓部位及骨突處予翻身小枕每隔2h協助改變受壓部位,6h后及臥床期間鼓勵及幫助病人經常更換體位,有利于促進腸蠕動,減少腸脹氣,同時四肢活動有利于血液循環,避免靜脈栓塞的出現和避免壓瘡的發生。下床活動前逐步抬高床頭30°,維持20min,再調整致60°,維持20min,床邊坐3min,地上站立1min后開步活動,活動時間以病人不感疲勞為原則,上述姿勢均是上一步驟無不適方可進入下一步,有利于減少病人開始下床活動時的身體虛浮感。

2.2.3促進腸道恢復護理陰式手術對腹腔內臟干擾少,術后腸蠕動恢復快。術后6h予砂仁焗水及指導病人進避免甜食與牛奶的流質飲食,進食時少量多餐,術后1d可進半流飲食,肛門排便后普通飲食,盡量選擇適合老人口味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譜,以保證足夠營養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尤其是有老年性便秘習慣的病人,術后要給予緩瀉劑,避免腹壓增加,防止殘端出血。

4 總結

護理工作是一項細致的工作,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癥狀要求護理人員千方百計地尋求解決患者疾苦的辦法,滿足特殊患者的需求,在子宮脫垂圍手術期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和正確的健康指導,積極做好各項術前準備,術后嚴密觀察并發癥及排尿狀況,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為手術成功提供保證。同時做好子宮脫垂的預防宣教工作,可為全面提高婦女健康素質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桂香.探析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 A[C].中華護理慧第 1 5 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2016.

[2]曹娟.圍術期死亡的回顧性分析田].中南大學,2015

猜你喜歡
外科學圍手術期
關于“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外科見習教學的探討
淺析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的中醫外科學實訓課程
“翻轉課堂"在高職高專外科學教學的初探
臨床多站點考試法在全科醫學生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談外科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