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情況及意愿研究

2019-09-10 07:22閻鵬宇翁宗源曾雪婷王雨林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9年12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培訓

閻鵬宇 翁宗源 周 嫄 曾雪婷 王雨林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農村人才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在黨中央的號召下,產生了農業職業經理人這一農村新型經營管理人才。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業職業經理人人才的培育,由于目前培訓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仍有許多待完善之處。本文通過對全國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先行地區——四川省成都市的調研,了解農業職業經理人學員目前的培訓情況,總結出其中突出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幫助提升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效能,為鄉村產業儲備更多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描述性統計

中圖分類號:F323.6;G7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12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而高素質的人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維護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對農村人才隊伍的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農業職業經理人”概念首次進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提出要“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通過中央政策號召,成都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工作,成立了負責培訓工作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遴選一批農村中的優秀人才參加集中培訓,目前已經形成一定數量規模的農業職業經理人。而如何協調培訓形式,如何精準對接培訓,如何安排培訓內容等還處在摸索階段,尚無可以遵照執行的具體意見條例。本文通過調研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工作的受訓者,從源頭出發分析其需求,從而解決農業職業經理人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2018年2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同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講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農業職業經理人正是解決鄉村振興中人才匹配問題的有效辦法,需要培養不僅具有生產經營還有管理技能的人才隊伍,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1.2.2 現實意義

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關鍵時期,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農業的各個部門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質的職業化農民。切實加強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對于進一步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成都市率先在全國開展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工作,在四川省農委的組織安排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擁有了一定規模的持證的或正在培訓中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對他們的培訓需求調查研究有利于提升培訓效能,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模式,促進成都農業發展。

2 農業職業經理人概念界定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朱啟臻等[1]闡述了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時提出新型職業農民首先是農民,相對傳統農民而言,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還要求其行為對環境、社會和后人承擔責任。對于新型職業農民而言,其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重視農業的產出和市場價值,注重資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簡而言之,新型職業農民就是以農業作為固定職業、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新一代農民,且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科學意識。

農業職業經理人作為近幾年提出的概念,相較之前的新型職業農民,在具備新型職業農民基本素質的基礎上,側重于生產經營方面,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中的“領軍人物”。董杰等[2]提出農業職業經理人是依托農業組織并代表農業組織,對農田進行精細化經營和管理,并分享最終利潤,成為職業化的農業組織經營管理群體。嚴蓉等[3]提出農業職業經理人是指運營農業生產經營所需的資源和資本,專業從事規?;?、集約化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者和領頭人,屬于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晏志謙等[4]提出農業職業經理人是指運營掌控農業生產經營所需的資源、資本,在為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或業主謀求最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從中獲得傭金或紅利的農業技能人才。他們不但熟悉農業,而且懂經營、善管理,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屬于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中的“白領”。

綜上,本文將農業職業經理人的概念界定為具備一定生產技能、懂經營、擅管理,長期受雇于農業組織并從中獲取傭金和紅利的現代農業管理人才。這要求其除了要具備一般新型職業農民的特點,還要具備經營管理等自身獨有的特質,因此對其進行分析時可參考新型職業農民,但必須考慮其特殊性[5-6]。

3 調查地區與樣本特征

3.1 調研地情況

四川省是中國的農業大省,成都作為四川的省會城市,承擔著高新農業技術與制度的研發與實踐的任務。近年來,為了有效解決“誰來種田”“誰來帶頭”“誰來服務”等問題,成都市自2012年起就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工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從環境、制度、政策等層面引導和扶持農業職業經理人,吸引了大批創業務農青年、返鄉農民工等到農業一線。到目前為止,成都市已有15 000多位持證農業職業經理人。

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自2014年正式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指導幫助涉農協會加快發展的措施,加快完善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的人才信息庫,建好農業職業經理人服務站,將成都農業職業經理人實力做強和品牌做響。

成都市溫江區、都江堰市等區市積極響應成都市的號召,開展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培養工作。各市紛紛建立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對當地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乃至對農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2 數據來源與樣本描述

3.2.1 數據來源

為了對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的培訓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本調研小組于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開展了以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培訓學員為對象的實地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在溫江區、都江堰市參加培訓的學員(包括在當地經營農地或產業和從外地趕來參加培訓的學員)。此次調查研究采取調查員分發并回收問卷、學員填寫問卷的形式搜集數據,總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50份,有效問卷214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問卷回收率分別為83.33%和71.33%。

3.2.2 樣本描述

在被調查的214位學員中,男性占67.44%,女性占32.56%。從年齡分布來看,參訓學員以41~50年齡段的中年人居多,占47.91%;而年齡在18~30歲的年輕人占11.16%;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占0.47%。從文化程度來看,學員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本科及以上的僅占8.84%,而初中及以下的占到了31.63%。從經營類別來看,占比最多的是農民合作社,占樣本總數的23.72%;其次是小種植戶,占22.33%;占比最少的是種養大戶,僅占樣本總數的10.70%。從農業經營類型來看,占比最多的是經濟作物種植,占樣本總數的60.93%;其次是休閑農業,占20.93%;占比最少的是糧食作物種植和水產養殖,均占10.70%(見表1)??梢姵啥嫉貐^,農業仍以經濟作物的種植業為主,與此同時,休閑農業在成都地區也蓬勃發展。

4 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培訓現狀

4.1 培訓情況概述

目前,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所開設的培訓主要分為新增培訓、更新培訓、基地培訓和項目培訓這四種類型。新增培訓針對還未成為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學員,使其能夠在新增培訓中學到相關農業生產、經營與銷售的方法,了解國家相關政策方針[7-8]。更新培訓針對的是已經成為農業職業經紀人的學員,在新增培訓考核通過后,培訓者將取得經市農委和農林局年審合格后發放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合格證。農業職業經理人可進一步參加協會組織的更新培訓,進一步學習,提升各方面知識技能。當達到一定的收入、經營規模后,可向成都市農委提交申請,通過評審得到中級或高級證書?;嘏嘤栔饕墙M織培訓者到大戶的種植基地觀摩學習,由大戶們分享各自創業歷程并相互交流,為培訓者解疑釋惑。項目培訓主要來源于協會爭取各個地方政府部門定期開展培訓課的組織權,開展農業雙創、扶貧、產業發展、農業技術等方面的培訓課程。

4.2 培訓課程滿意度

從現有培訓課程的滿意情況來看(見表2),參訓學員對培訓課程的組織安排、講師態度的滿意程度較高,在214份有效問卷中,其非常滿意的占比分別為70.23%、71.63%。而對講課水平、時間安排的滿足程度相對較低,認為一般的占比分別為5.12%、4.65%。滿意程度較高說明了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在培訓課程的安排、培訓師資,以及相應的配套服務等方面做得較好,能夠基本滿足參訓學員培訓、提升的需要。而不滿意的部分主要反映了協會在講課方式、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培訓學員或者培訓單位的溝通。

4.3 對培訓地點的看法

從圖1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學員都表示愿意接受本縣內或成都市其他區縣的培訓,然而能接受到外市參加培訓的學員較少,僅有7人。這體現出農業職業經理人因財力、精力有限等原因,對培訓地點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4.4 對培訓方式的看法

表3顯示了不同性別、年齡和學歷的人對培訓方式的偏好。從總體上來看,被調查學員最偏好的是“生產現場教學”的模式,達67.64%,其次是“面對面授課”,占47.91%。對“單獨個別輔導”和“網絡遠程教育”的偏好程度較低,這兩項分別占7.44%和6.51%,遠小于另外兩項所占的比重。

從性別的角度來看,男女對培訓方式的偏好差別不大,差距最大的是“遠程網絡教育”,男女之間相差5.51%。從年齡的角度看,隨年齡遞增“生產現場教學”的受歡迎程度遞減。

從學歷的角度看,中專及以下的人群更偏好“面對面教學”,而隨著學歷的增加,“生產現場教學”和“遠程網絡教學”的受歡迎程度有一定的上升,體現出高學歷人群更偏好信息化、便捷化的培訓方式。

4.5 學員參與培訓的收獲

學員參與協會培訓的收獲與培訓內容和經營類別相關。從培訓的收獲來看(見表4),本次調查的參訓學員主要認為在人脈資源、信息交流平臺方面有收獲,其中男性參訓學員認為在人脈資源上的收獲最大,占比70.42%,而女性參訓學員主要認為在信息平臺方面有較大的收獲,占比66.67%。通過協會培訓,參訓學員在農業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對于政策的解讀和理解方面也有一定的收獲。進一步深入分析,不同經營類別的參培學員所獲得的參培收獲也不相同,其中小種植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認為在人脈資源方面的收獲較多,而經營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生產公司的參訓學員認為在信息交流平臺方面的收獲較多。經營農業公司的學員在信息化平臺和人脈資源方面的收獲較多。

該結果表明:一方面,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經營主體,比如小種植戶、家庭農場的主要勞動力以家庭成員為主,經營模式單一,對其他的農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依賴程度較低。其注重通過人脈資源了解市場行情,幫助其擴大銷售渠道和門路,占領市場先機,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另一方面,農村生產合作社的內部經營主體較多,合作社經營規模相對較大,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內部的協作功能,獲取和學習農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渠道較多。加上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于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不斷推出了利于農村生產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的制度和相關政策,迫切需要農村生產合作社負責人提高相關農業專業技能,加強對農業政策的解讀;而農業公司的規模較大,其內部有一套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和制度保障,對于農業產品市場銷售的敏感程度較高,對國家和地方的惠農政策的掌握程度也較高。這導致農業公司對市場資源的需求程度較高,而協會的培訓課程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5 存在的問題

綜合調研數據,調研團隊分析總結得出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的培訓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5.1 培訓時間地點安排不合理

學員對協會培訓的時間安排滿意度相對較低,很多學員認為應當增加協會培訓的次數和時長,培訓地點也應盡量集中在成都市內,以便于集中參訓,使協會培訓的組織安排更有規律性和連續性。

5.2 實踐教學不足

在調查中了解到,課程內容以理論學習為主,主要涉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產品銷售等相關的理論知識,對于生產實際的指導性和實用性不足。由于參訓人員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有一定困難,實踐教學本應是促使其迅速理解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和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徑,而由于資金的限制和組織的難度大,協會在設置課程時對這方面內容考慮較少,占培訓學時的比例極少。訪談及問卷調查顯示,產業實用技術仍是學員關注的重點之一,而在職業經理人培訓課程設置中,實用技術實踐類的課程偏少。

5.3 培訓內容與方式不合理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發現,不同經營類別的參訓學員對于培訓內容的需求不同,而協會培訓內容多為統一安排且較為單一,對參與培訓主體的明確性不足,致使培訓的針對性不強,欠缺針對不同參訓學員需求的專業化培訓,學員對講課方式的滿意度較低。

5.4 培訓之后的跟蹤反饋及評價缺失

通過對協會的調查了解到,在培訓課程結束之后,協會欠缺對培訓的評價、意見及建議的收集。成都市相關負責單位也未制定相關規則,要求培訓機構主動收集學員的反饋意見,缺少培訓對象對培訓實施的評價環節。該環節的缺失,不利于培訓組織者和實施者了解培訓對象的需求,必然會導致供給與需求不平衡,從而降低培訓效果。

6 對策建議

6.1 優化培訓對象

通過調查發現參訓學員情況差距很大,部分學員培養潛質不高。建議在選擇培訓對象時應有所取舍。按照“自愿+ 推薦+審查”原則,重點將村組干部、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領辦人、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等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除此之外,要廣泛吸納返鄉農民工、畢業大學生等非本地人群參加培訓,以期將本地學員在傳統生產上的優勢與非本地學員在智慧農業、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優勢有機結合,提高培訓工作的資源利用效率,使不同來源的學員能夠優勢互補。

6.2 創新課程內容

根據調查發現,不同學員對于培訓課程的需求各不相同,為了改善培訓效果,必須堅持因材施教,采取模塊化培訓教學,重點涉及農業法規、生產技術、規模經營等課程;結合從業背景,增加特色農業、電子商務、品牌創建等模塊。根據市場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內容,更加注重職業素養和經營管理能力提升,開展農業開發(基地管理、合同管理)、財務會計、營銷策劃、人資管理、領導素質等培訓,及時傳達惠農政策、相關法律法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以及農業發展趨勢等培訓內容。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相結合,以各級各類農業園區、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為實訓教學基地,提高參與性和針對性。延伸培訓工作鏈條,建立起由單純技術培訓服務提升到人員選擇、培訓管理、推薦使用的培養管理體系[9-10]。

6.3 改進培訓方法

改進培訓的硬件與軟件,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培訓效能;使培訓更加靈活便捷。同時改進培訓大班授課的形式,推行小班課、師徒制等更有針對性的培訓形式,以滿足學員多層次的培訓需求。優化培訓師資隊伍,聘請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知名專家和有突出業績的農技推廣人員組建培訓團隊,滿足學員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經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訓需求。

6.4 加強培訓的評價跟蹤

據調查發現部分參訓學員在培訓后不能完全掌握所學內容,沒有將所學內容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無法對促進收入的提高產生顯著作用。為此,協會在培訓過程中要加強反饋機制,培養參訓學員的積極主動意識,實行分級評級、動態管理的方法。政府將所轄地區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按照高、中、初三個等級進行評價,對已取得證書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每兩年由市和區(市)縣農業部門分別組織對其進行職業素養、業績、誠信等情況的考核,考核合格和業績突出的繼續維持或提升農業職業經理人等級,考核不合格的降低農業職業經理人等級或取消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通過評價機制有效地追蹤評價培訓效果,保證經過培訓學員的能力有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啟臻,胡方萌.新型職業農民生成環境的幾個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2016(10):61-69.

[2] 董杰,張社梅.農業職業經理人發展現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基于崇州市的調查[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5, 40(2):24-27.

[3] 嚴蓉,楊潔.基于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實踐——以成都模式為例[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7,42(5):12-15.

[4] 晏志謙,姚利梅,王瑾瑜.現代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路徑探索——以成都市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8(24):281-283.

[5] 金瑾.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機制改革——以四川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8, 39(21):31-35.

[6] 韓文龍,謝璐.農業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形成機制與工資合約——基于崇州市農業“共營制”的現實觀察[J].財經科學,2017 (6):58-69.

[7] 楊建宏,趙嬋娟,熊澤明.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下農業職業經理人職業標準探索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2):196-19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Z]. 2018-01-12.

[9] 成都市農委辦公室.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價管理辦法[Z].2015-09-17.

[10]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的意見[Z].2018-05-11.

收稿日期:2019-10-29

作者簡介:閻鵬宇,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新型職業農民。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培訓
教師培訓
讓農民工培訓與就業“無縫對接”
會議·培訓
廣東省校外培訓風險防范提示
會議·培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教師培訓還需“精準滴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