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轉健康失衡態

2019-09-10 07:22洪忠新
祝您健康·養生堂 2019年5期
關鍵詞:營養素抗氧化脂肪酸

如果說現代人最害怕、最擔憂哪種疾病,那答案多半就是癌癥了,談癌色變更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由于癌癥的發病率與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性與日俱增,這些年來,癌癥也一直是醫學界研究的熱門、重點,無數的專家學者前赴后繼地投入到治愈、攻克癌癥的研究、探索中。很多療法、新藥物被發明、發現,患者的生存期、生存質量也在逐漸改善,在現代醫學的視角中,癌癥已經從“不治之癥”轉變為一種“可控、可防、可改善”的慢性病。

盡管研究日漸深入,但惡性腫瘤的具體病因尚未被完全闡明。目前較為明確的與癌癥有關的因素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

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生活習慣:吸煙、不潔飲食等;②環境污染與職業性因素:空氣、飲水污染與職業暴露等;③天然及生物因素:一定條件下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生物因素如病毒、細菌、寄生蟲、真菌等在一定條件下均可致癌;④慢性刺激與創傷:創傷和局部慢性刺激、皮膚慢性潰瘍均可能發生癌變等;⑤醫源性因素:電離輻射等可引起皮膚癌、白血病等;細胞毒性藥物、激素、砷劑、免疫抑制劑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內源性因素包括以下幾點:①遺傳因素:真正直接遺傳的腫瘤相對罕見,但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過程中增加了機體發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即所謂的遺傳易感性;②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如丙種蛋白缺乏癥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艾滋病患者惡性腫瘤發生率明顯增高;③內分泌因素:體內激素水平異常是腫瘤誘發因素之一。

不健康的飲食會造成身體長期處于一種失衡狀態,這便容易引起嚴重的惡性疾病。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主任洪忠新向我們分享了一個奇怪的病例,通過這個病例,我們不難發現飲食狀況與身體失衡的相關性。

病例:紀女士生活規律,不存在任何不良嗜好和腫瘤危險因素,卻被兇險的胃癌盯上,這種胃癌做內鏡檢查都很難發現,而且它的發展速度特別快,一經發現,基本都是晚期,即使手術,成功率也很低,這個胃癌的種類叫印戒細胞癌。

專家也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讓紀女士患上了這種非常嚴重的胃癌,最后發現是飲食不合理,導致身體失衡,最終引發了癌癥。分析發現,紀女士的飲食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的“無肉不歡”型,中期的“清淡養生”型,后期的“量大管飽”型。專家分析認為,多年的“無肉不歡”為疾病打下基礎,接下來突然忌口,過于清淡,則為疾病推波助瀾,而患病期間積極合理的營養支持則幫助免疫系統壓制了腫瘤。

1.“無肉不歡”型飲食

“無肉不歡”類似于現在的“生酮飲食”,它是目前比較時髦的減肥方法,但是這種飲食方法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問題。攝入的肉增多便會攝入過多的嘌呤,進而引起尿酸水平的增高,這就可能誘發痛風。另外,如果攝入的蛋白質遠遠超過機體的正常需要,這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引起腎功能的異常。

2.“清淡養生”型飲食

其實,過于清淡的飲食同樣會損害我們的健康。與很多人的認識不同,其實清淡飲食可能造成一個十分嚴重但又相對隱蔽的問題:營養不良。這種隱性的營養不良通常不會有明顯的消瘦或是其他體征,多為一種或數種營養素的缺乏,長期如此可能會引發多種疾病并加重原有疾病的嚴重程度與控制病情的難度,亦會增加機體對于多種疾病的易感性,包括癌癥。這種情況多見于長期節食者或老年人,很多老年人飲食過于清湯寡水導致身體長期處于營養失衡的狀態,進而導致慢性疾病控制不佳而反復就診。專家的臨床實踐和統計數據印證了這一觀點,很多營養學試驗也證實:通過飲食的調節,可以糾正失衡的身體狀態,地區癌癥發病率與相關疾病的控制情況均可得到改善。

清淡飲食不是清湯寡水,是指飲食口味上不經過太多調味,保持食物的本來特色,飲食仍要注意多種食材科學搭配并保持膳食營養的均衡。如果混淆概念,長期飲食過于單一,疾病就可能找上門來。

3.“量大管飽”型飲食

飲食過量是現代人常見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出現在紀女士身上。飲食過量會導致攝入過多的熱量與營養素,很多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均與飲食過量有關。如果之前處于少食甚至禁食的狀態,短時間內開始暴飲暴食可能會造成胃腸道出現應激性的損傷,亦會嚴重擾亂人體代謝狀況,增加對多種疾病的易感性,嚴重損害健康。眾所周知,節食減肥后的暴飲暴食會直接導致減肥者發生“復胖”,這對健康的損害非常大。

專家給紀女士搭配的食譜有:1千克的蔬菜、0.4千克水果、0.1千克肉、雞蛋1個、0.1千克魚、紅薯1個、脫脂牛奶1杯、0.21千克五谷雜糧粉。堅持吃了8個月,現在紀女士身體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

一少兩多一調整

專家向我們推薦了一個飲食訣竅:一少兩多一調整,通過這個訣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保持飲食的均衡,從而逆轉失衡的飲食與機體狀態,幫助我們遠離癌癥。

一類食物要減少:減少精白米面、點心、甜飲料,用五谷雜糧粉來代替部分主食。

兩類食物要增加:蔬菜和水果要增加,它們是提供抗氧化營養素最主要的兩類,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吃熱帶水果,但是可以吃藍莓、草莓、西紅柿等抗氧化素較高,含糖量還低的水果。

一類比例要調整:吃油方式要調整。這里專家給大家推薦一種均衡配比脂肪酸比例的“料油”制作方法,一般一次制備1升~2升備用。

【材料】花生油、橄欖油、亞麻油、蔥、生姜、大蒜、花椒、大料、桂皮、香葉、小茴香、八角

【做法】

1. 將蔥洗凈并切為蔥段備用;將鮮姜洗凈并切為姜片備用;取一頭大蒜將其剝為蒜瓣備用。

2. 以2∶1∶1的比例將花生油、橄欖油、亞麻油充分混合。

3. 加入蔥段、鮮姜片、蒜瓣、一小把花椒、8個大料、1~2塊桂皮、6片香葉、一小把小茴香、7個八角,開小火燒制30~40分鐘。

4. 關火,待鍋中油料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盛出,濾去固體取油汁即為“料油”。

【用法】每人每天炒菜或者涼拌菜使用3湯匙,共45毫升。

科學飲食,四種營養素要均衡

碳水化合物、抗氧化營養素、可溶性纖維素、脂肪酸,如果這四種營養素攝入不均衡,就會導致身體營養失衡,嚴重時可能引發疾病。

1.精制碳水化合物多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經過腸道消化,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入血,引起血糖的增高。并且,它還可以合成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引起血脂升高。另外,碳水較多還會引起腸道菌群的異常,從而影響腸道黏膜功能,導致腸道免疫力降低,誘發全身低級別的炎癥反應。

2.抗氧化營養素少了:抗氧化營養素大致包括:抗氧化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參與抗氧化酶合成的微量元素,比如銅、鋅、硒;特殊的抗氧化物質,比如類黃酮和類胡蘿卜素。如果這些抗氧化營養素減少,就會增加氧化應激反應,引發或加重體內的無菌性炎癥,久而久之就會引發多種代謝性疾病甚至誘發癌癥。

3.可溶性纖維素少了:可溶性纖維素主要作用是調節腸道菌群,在腸道產生短鏈脂肪酸,維護腸黏膜功能正常。因此,它能幫助身體抗炎、抗癌。攝入過少會對消化道健康造成損害。

4.脂肪酸比例不對:現在普遍認為吃素油好,吃葷油不好,但是如果長期過于單一地攝入素油,就會造成N6脂肪酸(如亞油酸)攝入過多,對身體有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脂肪酸攝入過少。

如果想要做到均衡攝入四種營養素,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到每日攝入食材的多樣化,盡量避免偏好某一類或幾類食材?!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16版)》推薦,平均每天應至少攝入12種食物,每周至少攝入25種食物,并推薦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克至4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克至150克,薯類50克至100克。日常用油應注意多用調和類油脂,葷油素油經常換著用,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油烹飪。

(編輯 ? ?車 ? ?翀)

猜你喜歡
營養素抗氧化脂肪酸
慧眼識油 吃出健康
巧手烹制 多蒸煮少煎炸
Task 1
跟蹤導練(一)
薯片吃了剎不???警惕美食背后的健康殺手!
慧眼識油 吃出健康
不建議用橄欖油炒菜
調和油對健康更有優勢
留住容顏之抗氧化
別被食物的“神奇作用”忽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