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語言文字教學分析

2019-09-10 07:22林振
家長 2019年12期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自主探究

林振

摘要:高中生語文素質的培養應實現語言素質與人文素質的統一,本文從闡釋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語言文字教學的重要性入手,圍繞創設自主探究情境空間、把握關鍵語句開展辨析、運用信息手段輔助教學、引入知人論世教學方法四個層面,探討了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語言文字教學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語言文字教學;自主探究;審美感受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言文字教學致力于通過深化學生語言積累、語感訓練、語用能力培養,實現對學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與文化品位的有效培育,在彰顯出學科雙重屬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語言文字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一)語文核心素養

2016年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核心素養劃分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要素,其中“語言建構與運用”即要求學生在語言學習實踐中能夠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與經驗、建立良好的語感,逐步把握語言文字的運用規律、增進對語言作品的理解,并將經驗轉化為學習方法,更好地運用在語言實踐中。整體來看,“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培養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內容,是其他三方面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將四要素進行有機整合方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二)語言文字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語言是人類進行思考、開展交際活動的基本工具,文字則是表達語言的主要手段,因此語言文字在語文課程中承擔著重要的“工具性”職能,語言文字教學的開展致力于培養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是指導學生學好語文、掌握語文學習規律的重要保障。其次,語言文字具有廣泛性、基礎性特質,通過語言文字知識學習能夠逐步培養學生掌握閱讀理解、語法語用、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等學習技能,進而激活學生的潛在語文能力,實現健全人格養成目標。

二、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語言文字教學優化策略探討

(一)創設自主探究情境空間,初步建立語言架構

語言文字教學具有情境性特征,教師在開展語言文字教學的過程中應合理創設能夠激發學生靈感的教學情境,在特定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深化其學習體驗,借此培養學生在情境中應對復雜需求的能力。

以《故都的秋》為例,教師可向學生提出“能否將‘泡一碗濃茶’改成‘捧一杯香茶’”這一問題,借助問題情境的預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間,使學生借助“濃茶”與“香茶”在味道上的對比探尋作者所品味的具體內容,挖掘出“茶”背后傳達出的生活、境遇、人生與事態寓意。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探究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尋“濃茶”與“香茶”背后蘊含的語境,由言語過渡到作者的人生際遇,有助于進一步增進學生對于作者清靜悲涼心境的理解與體會。

(二)把握關鍵語句開展辨析,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基礎性內容,教師在培養學生掌握語言規律、增強語感能力的同時,應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選取關鍵字詞、語句帶領學生探究其背后蘊含的復雜思想內涵,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深化語言文字教學的跨學科性特質。

以《赤壁賦》為例,長期以來教育界針對文中的“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這一語句的翻譯具有不同理解,人教版教材將這句話翻譯為“如果從變動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都在時刻發生變化,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曾停止”,但也有學者認為應將其翻譯為“從變動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竟不超過一瞬間”,對此教師可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立足于不同視角圍繞該矛盾點進行辯論。例如有小組通過聯系該語句所在段落的上一段內容進行討論,他們認為前段內容主要描述客為“吾生之須臾”而“哀”,因此本段所敘述的主要內容應為蘇軾寬慰客的話語,蘇軾立足于變動的角度闡釋了“蜉蝣——長江——天地——時間史”的對比,隨后站在不變的角度利用今夜與客游覽赤壁所在的時間點傳達出人與萬事萬物均是永恒存在的這一觀點,而教材中的翻譯未能兼顧到“短暫”與“永恒”間的對照,且在“天地”與“天地間萬事萬物”的概念上存在混淆問題,因此證明學者的翻譯更為恰當。通過選取關鍵語句帶領學生進行辨析,能夠有效利用矛盾問題激活學生現有認知經驗,引導其調動思維深挖語言文字背后所傳達出的真實意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哲學思辨能力,在語言文字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推動學生實現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三)運用信息手段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審美感受

語言文字教學具有開放性特質,學生在語言文字學習中不僅可以掌握字詞與基礎性知識,同時還能夠在循序漸進中增進對美的品位與鑒賞能力,在不同美感形象中品味到不同題材、體裁作品所蘊含的美學風格,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聯想想象力與審美能力,深化語言文字教學的功能與目標。以《荷塘月色》為例,這篇散文將漢語言文字蘊含的美學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作者運用了以“曲曲折折”“田田”“星星”“粒?!睘榇淼寞B詞疊音,以“裊娜”“渺?!薄皡⒉睢睘榇淼碾p聲詞,以“零星”“宛然”“酣眠”為代表的疊韻詞,刻畫出荷塘月色的優美意象;同時在“彌望”“瀉”“浮”“洗”等處運用了煉字手法,還在描繪白花、清香、光影、荷花等意象時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手法。為確保語言文字教學能夠發揮審美功效,教師可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文中描繪的明暗相間、光影相間的荷塘月色圖景直觀展現在學生眼前,運用清幽婉轉的背景音樂深化文中意境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月下荷塘景物的美感與作者所傳達的情感,進而在情景交融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與作品鑒賞能力,配合仿寫練習活動的創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四)引入知人論世教學方法,培養文化傳承意識

“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關鍵要素,當前教學改革強調推進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機滲透,因此教師應在語言文字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更多有關歷史背景、文化常識的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起整體的文學觀與歷史觀,通過尋本溯源更好地深化對語言文字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以《蘭亭集序》為例,教師可選取文中的“俯仰”一詞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引入《辭源》中的“應付,周旋”這一釋義,推翻“時間短暫”這一錯誤注解;隨即帶領學生深入探尋文章創作背景,闡明魏晉時期政權較量、門閥制度鼎盛的政治環境與仕人消極避世心態之間的因果關聯;接下來引領學生探尋阮籍、范氏父子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及其原因,由此領會王羲之對這兩類人消極避世行為的善意規勸與“死生亦大矣”等感慨背后所蘊含的復雜內涵。通過引入知人論世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對關鍵字詞的解讀能力,在語言文字知識中滲透歷史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進一步深化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三、結語

高中語文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目標推動語言文字教學的優化設計,借助探究平臺培養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基于思辨訓練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力,依托知人論世理念增進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意識,更好地深化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目標,提升語言文字教學實效。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蔣超,劉宇.核心素養的哲學分析與教學進路——從課堂導入的視角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9).

猜你喜歡
語文核心素養自主探究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基于期待視域理論確定詩歌教學內容的研究
借助自主探究式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語言建構的策略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自主探究 張揚個性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