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2017-01-03 21:01黃華偉
關鍵詞:思辨學習任務群語文核心素養

黃華偉

摘 要:“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出現,有助于解決語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的“少思辨不思辨”的弊端。語文教學中的“思辨”可能是個“四面體”,它以“求真”為目標,以“理性”為基本特征,以“獨到”“確切”“嚴密”為實踐路徑。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群;思辨

學生“思辨”方面的不足是什么?學生應該要有怎樣的“思辨”?從這個角度認知“思辨”教學內容,對一線教師來說,可能是比較適切的。雖然,我們并不確信它能被廣大教師認同,因為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及其“學情實際”應該并不都相同但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批判對象。

一、“思辨”是什么

《中庸·二十》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币馑紴椋骸皬V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踏實地執行?!盵1]由此觀之,“思辨”即“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冬F代漢語詞典》對“思辨”的解釋是:“①哲學上指運用邏輯推導而進行純理論、純概念的思考。②思考辨析?!钡谝粋€義項很重要,即“思辨”對象不是“真實世界”而是“真實世界的抽象內容”。

這種具有“思考辨析”或“慎重思考、清楚辨別”意義的思維,另有近似的“熱門”稱呼。比如“批判性思維”,布魯克·諾埃爾·摩爾解釋為:“是對思維展開的思維,我們進行批判性思維是為了考量我們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維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好的標準?!盵2]2又如“審辨性思維”,謝小慶解釋為:“不懈質疑,包容異見,力行擔責?!盵3]筆者尤其認同前四字。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尤其缺乏如杜威所說的那種有教育意義的思維:“人們則是用心搜尋證據,確信證據充足,才形成信念。這一思維過程就叫作思考,思索。只有這種思維才有教育意義……”[4]4這種“用心搜尋證據”“確信證據充足”的思維過程,與我們所說的“思辨”內涵相近。我們也許無法給“思辨”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可能并不妨礙我們較準確地使用它。

二、為什么會出現“思辨”

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成為獨立的“學習任務群”之前,語文教學并非沒有“思辨”行為,我們只能說之前沒有明確提出這個概念。它的出現,應是為解決語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的“少思辨不思辨”的弊端。

孫紹振先生在這方面的觀察細致而深刻,具有代表性。他說的是課堂教學,但可視作語文教學中思辨缺席的“具體而微”者:“缺乏微觀基礎的空話、套話、大話、胡話乃至黑話,本是由來已久的頑癥……所問膚淺,所答弱智,滔滔者天下皆是。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空空洞洞,糊里糊涂?!?,對于文本內涵的分析卻有時如蜻蜓點水,有時如木偶探海?!盵5]“膚淺”“弱智”“空洞”“糊涂”等病象,在語文教學中并不鮮見,更非“初病”,甚至就是痼疾。這種弊端的解決難以依賴“審美鑒賞”,難以依賴“語言積累”,難以依賴“文化傳承”,而更多地只能依賴“思維發展”,依賴“思辨”的介入——“為什么會這樣?”“問題出在哪里?”“有內涵有深度的教學內容如何創生?”只有“不懈質疑”,在不斷“去假”中,才能一步步“求真”。

從修訂中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要求(“發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來看,相比需要情感投入、講求個性感受的語言、文學的“審美”,“不懈質疑”的“思辨”更側重于指向“批判與發現”之“求真”。即從現實需求看,在“審美”“實用”之外,應再樹起“求真”一極,——“三極”世界會比“兩極”世界會穩定得多。事實上,語文長期搖擺于“人文性”與“工具性”之間,是否也與“科學性”一極過于弱小相關呢?筆者認為,“科學性”能讓“人文性”變得“有理可說”,能讓“工具性”變得“有章可循”,它是打通兩者隔閡的媒介。之前有句耳熟能詳的話“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語文的一體兩面”,那么“科學性”就是可以把“兩面”融為一體的“黏合材料”。如下的“三極表”(表1)是否能更全面地反映語文課程價值取向與其學習內容之間的關系呢?——退一步說,或者“求真”是我們希望“思辨”承擔的一種語文價值取向。

三、“思辨”是什么樣的

首先,我們只能說“思辨”不是這樣的。它不是幻想和想象:“不能是自娛自樂的幻想……不是對莫須有的東西進行隨心所欲的想象?!盵4]7它不是“快的心智處理進程”:“調用的認知資源非常少,常常情緒化,依賴直覺,見多識廣又很會聯想,擅長編故事,經常下意識作出反應……以為親眼所見就是事情全貌?!盵6]它也不是“魯莽地得出結論或者不規范地、不假思索地任憑下意識作出決定”:“不是盲目的行動或反應……不是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不是輕易受情感、貪欲、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干擾?!盵2]1~2這就是說,它不是“幻想的”“想象的”“情緒化的”“直覺的”“編故事的”“下意識的”“輕信的”?!缓車乐數卣f,它不是“感性的”。

其次,“思辨”應該是這樣的。它應該是“運用各種方法探尋新的材料,以證實自己最初的見解正確無誤,或是將它否定。保持懷疑心態,進行系統的和持續的探索……”[4]7它應該是“慢的心智處理進程”:“我們想得多一些,調用的認知資源也更多,動作比較慢、擅長邏輯分析……”[6]它應該“與寫論文非常相似”:“你總是先完成初稿,然后,為了盡可能地完善你的論文,你會不斷地修改、提高……為了讓你的思維盡可能正確,需要你多次檢視當初的思考?!盵2]11這就是說,它是“邏輯分析的”“調用更多認知資源的”“保持懷疑心態的”“終統的持續的探索的”“不斷地修改的”“檢視當初思考的”?!恰袄硇缘摹?。

當然,之所以是“理性”的另一原因,還是語文教學長期“缺憾”下的需求。

孫紹振先生在《理性分析:立論的基礎——2012年高考作文題目縱橫談》一文中,從高校選拔人才角度指出:“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在功能上是選拔性的,著重理性思維的考核,是由高等教育的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性、突破性的目標決定的?!蓖挠终f:“過度側重抒情,造成理性思維的窒息?!盵7]有學生回憶、反思自己的高中語文學習,也有相近感悟:“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大誤區在于重視文采遠勝于理據。語文老師當然應該引導學生欣賞文字的美感,但除了抒情和審美,學生更應該掌握如何用文章求知、思考和論辯?!盵8]

不過,類似的證據再多,恐怕也難斷言“理性”就是“思辨”唯一的根本的特征;準確地說,由于它是我們語文教學當下特別需要的思維特點,然后,我們選擇了它。再用“三極表”(表2)示意如下:

四、“思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該怎么做

不是所有的思維都是“思辨”,也不是有了理性精神就能走上“求真”的道路,我們還需要一定的途徑,來保證“思辨”質量。

首先是思考得“獨到”。無論是閱讀理解還是寫作表達,“人云亦云”“所見膚淺”和“千人一面”“平庸無奇”恐怕最讓語文教師感到悲哀而無奈?!盀槭裁磿@樣呢?”“我們需要怎樣的思維呢?”——我們需要的是能發現、提出與他人不同的“異見”和“新見”,即不是“先驗而正確”的“觀點”,而是“后驗而可靠”的“結論”。只有這樣,思想才有價值,才不會被淹沒于“廣大的平庸”中,才有可能趨向“求真”。但是這樣可能嗎?世上有那么多的“與眾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之所以會覺得“都一樣”,只是因為我們缺少發現“不一樣”的思維?!敖嵌茸儞Q除了逆向思維以外,還有側向思維……有無數個創新思維的自由空間……”[9]178

其次是思考得“確切”?!八急妗北仨毩⒆阌凇按_切”的“可查證的事實”和“可驗證的道理”。學生文章中“我有一位同學”“有一天”“有個故事”等難以“求證”的材料比較常見,想當然、憑主觀的“道理”也是隨便使用。這可能是我們民族思維中較薄弱的一環。19世紀著名數學家W.K.克利福德說:“對于任何人,無論何時何地,在缺乏充分證據的時候貿然相信都是不明智的?!盵2]20

再次是思考得“嚴密”。就當前學生的閱讀、寫作思維看,較大程度上恐怕還不是“分析和推理嚴密不嚴密”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分析、推理”的問題。比如學生理解課文,在較多情況下,他們希望獲得的只是“是什么”“怎么樣”,而不是“為什么”。比如學生寫論述文時常用“簡單歸納”的“事例+結論”模式:A是這樣的,B是這樣的,C是這樣的,所以所有英文字母都是這樣的?!霸谒急嫘宰h論文(論辯文)中,當我們分別運用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影響分析進行分析時,可以產生這篇議論文的三個分論點……我們對每一個分論點進行再分析(遞進分析、多角度分析、多層次分析)……對總論點而言他們又是穩住總論點的‘材料?!?[9]181——即在“思辨”中,事實之外,更依賴的是“分析”。只有“基于事實的因果推斷”和“基于道理的科學推導”,才能保證從論據到結論的論證過程的“嚴密”性,才能保證推論的“保真性”。

五、語文教學中的“思辨”或可作如是觀

基于以上論述,我們所理解的語文教學中的“思辨”是個“四面體”,它以“求真”為目標——雖然永遠也達不到“真”的頂點,以“理性”為基本特征,以“獨到”“確切”“嚴密”為實踐路徑,如圖1所示。

從“思辨”進入語文教學的價值來看,或可如表3所示。

“思辨”地說,即使是在語文教學中,以上的論述也存在較多疑問,比如憑什么判斷語文教學中缺乏“求真”取向、理性精神,以及獨到、確切、嚴密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其他什么更重要的內容呢?……任何的“建構”都有缺漏,都欠全面;只愿它們比較“典型”,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比較重要的“思辨”內容。參考文獻:

[1]齊豫生,夏于全.文白對照四庫全書[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99:29.

[2][美]布魯克·諾埃爾·摩爾,理查德·帕克. 批判性思維[M].朱素梅,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3]謝小慶.審辨式思維[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6:13.

[4][美]約翰·杜威.我們如何思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

[5]孫紹振.名作細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自序.

[6][加]斯坦諾維奇.超越智商: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蠢事[M].張斌,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導讀(XIV).

[7]孫紹振.理性分析:立論的基礎——2012年高考作文題目縱橫談[J],語文學習,2012(7-8):4-7頁碼.

[8]田禾.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實驗失敗了嗎?[OB/EL].( 2015-12-17)[2016-10-20].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5314?page=2.

[9]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方龍云)

猜你喜歡
思辨學習任務群語文核心素養
關于“學習任務群”的幾點憂思與期盼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作文教學初探
表述與實現:從“語文課程目標”到“語文課堂目標”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
基于期待視域理論確定詩歌教學內容的研究
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基礎研究
淺析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
讓閱讀對話更靈動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