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與實踐

2019-09-10 18:09張潔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問題

【摘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為依托,通過第一課堂主渠道、第二課堂專題教育和精品活動兩大平臺,運用“手機+網絡”的新媒體傳播手段,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教材、引入校園、引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關鍵詞】:高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問題 對策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年,教育部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要求,我們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強調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這就把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落實好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六個下功夫”,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獨特記憶和精神聚集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源源不斷、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積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體現在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中,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傳統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資源,有利于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幫助學生自律自省,“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 班墨工匠精神代表著專注執著的敬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完美精神和超越自我的創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文化發展是高職院校建設的軟實力,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相結合,在教會學生學好技術技能的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健康的人格、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長遠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來源,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土壤,是做好高校文化育人的價值基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資源意義和倫理價值。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與實踐,以課堂教學、文化活動、社會實踐和網絡傳媒為依托,不斷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育人實踐,為新時代培養德技兼修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高職院校認識不夠到位,投入不充足。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等的專業技能型人才,不僅要具備堅實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而當下,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過于強調高職教育的“職業性”以及學生的職業生存和就業目標,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培養,對人文教育重視不足,普遍沒有建立起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機制和保障機制,導致部分學生雖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但缺乏應有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感,不能完全德才兼備,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師資隊伍普遍缺乏,未建立起完備的課程體系。

在高職院校中,年輕教師、專業型和技能型教師居多,能擔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授課任務的教師鳳毛麟角,學校對教師也缺乏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系統性專門培訓,相當一部分高校沒有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選修課程,沒有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統、多層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和理論體系。

(三)當今世界文化多元的沖擊。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溝通交流日益密切,西方文化通過各種渠道滲透進我國,如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等西方傳統節日及西方普世價值觀。再加上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中西方各種文化互相交融和碰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大學生,極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誤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夙夜在公”的優秀育人資源,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正能量的生活態度。

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教育的實施方法與過程

(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實行實名制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高中/中職就讀經歷、大學就讀期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認知程度、認同感等方面內容,做到精準思政,對癥下藥,充分契合學生的發展需求。

(二)充分發揮第一課堂的教學主渠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教材,體現出教材的思想性、政治性、歷史性、文化性以及通俗性,并列為大一新生的必修課程,在中國歷史中挖掘中國人的智慧與對世界的貢獻,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培育打造一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和傳播骨干隊伍組成“傳統文化宣講團”,定期開展“文化周課”,學生帶著學生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和責任擔當,做到新生全覆蓋、學生骨干全覆蓋、支部全覆蓋。

(四)以主題教育和精品活動為依托,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需求相結合。一是利用早晚自習和主題班會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通過品讀傳統文化經典讀物,引導高職院校學生熱愛傳統文化 二是結合歷史事件和春節、端午、中秋等中華傳統文化節日,開展座談交流、實踐體驗、知識競賽、手抄報及繪畫、書法比賽等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三是結合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鐵路行業特點,重視和加強對學生企業文化素質的培養,培養吃苦精神,引入優秀的企業文化理念,邀請企業名人或優秀校友來校做企業文化專題講座。

(五)以社會實踐為載體,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一方面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參觀考察活動,走出課堂,走進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實踐場所,在照片、文物、故事、影像中更加直觀的感受傳統文化 參觀歷史名勝古跡,走訪考察民間工藝、民族文化等,真正走進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領域 充分利用校團委“三下鄉”平臺,深入社區、企業、鄉村、中小學等社會基層,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宣講、展演和幫扶活動。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如萌昕志愿服務隊幫扶殘障兒童、曦軒志愿服務隊慰問孤寡老人等,身體力行傳統文化中“幫困助弱”精神,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六)運用“互聯網+優秀傳統文化”的模式,吸引師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欄、教室墻面、校園板報等線下宣傳方式,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積極利用“手機+網絡”的新媒體信息手段,一是利用微信公眾號、QQ空間官網等新媒體平臺,策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欄,定期推送歷史典故、詩詞歌賦、小說傳記、中國奇趣民俗等,雅俗共賞、深淺結合,讓學生們能夠看得進去、學得明白。二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教學、交流互動、社會實踐等環節滲透進網絡平臺,把握好網絡宣傳的“時、度、效”。

【參考文獻】:

【1】 宋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討[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19,(3).

【2】 張棟棟,王衛.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性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3】 韓彥芳.淺析傳統文化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影響[J].文人才培養,2019,(2).

【4】 劉世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6).

作者簡介:張潔(1990-),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歷史學碩士,單位: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問題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