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校文化內涵

2019-09-10 03:48黃桂福
高考·上 2019年5期
關鍵詞:實施原則學校文化舉措

摘 要: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積淀著我們的精神追求,是中國人民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機構,傳承傳播傳統文化是其“傳道”之責,也可提升學校文化內涵。將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文化建設中,是筆者在管理學校過程中所思考所努力的一個方向。本文論述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意義、實施原則及系列舉措。

關鍵詞:傳統文化;學校文化;實施原則;舉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積淀著我們的精神追求,是中國人民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妒糯髨蟾妗访鞔_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薄吧钊胪诰蛑腥A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雹侔殡S著全球化時代,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大轉變,傳統文化遭遇了大沖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之大策,教育之大計。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機構,傳承傳播傳統文化是其“傳道”之責,也可提升校園文化底蘊。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辦成學校特色與亮點,是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堅持不懈的奮斗目標。

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意義。

1、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意義在于立德樹人。以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蘊含著深刻的道德理念和民族精神的傳統文化從來不會過時,若能讓學生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崇禮尚禮,修身養性,磨煉心志,有利他們塑造健康的身心、構建完善的人格,真正實現了立德樹人的目的。

2、傳統文化進校園意義在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一所學校沒有校園文化,就沒有精神風貌,就沒有個性發展和辦學特色。傳統文化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為學生的課內外生活提供更多的精神財富,對培養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智慧、健全學生的人格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3、傳統文化進校園意義在于增強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近年來,不少青少年熱衷于過洋節,崇尚西方文化,“哈美”現象屢見不鮮。歸其因是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失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染,缺少對本民族傳統美德的信仰。年輕一代是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找回民族的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讓他們在經典浸潤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實現中國夢、中華民族復興的思想保證。

二、傳統文化進校園實施原則。

1、注重少而精原則。近年來,有國家的大力宣傳和提倡下,傳統文化進校園似乎成了一件時髦的事,各種各樣的文化進校園活動方式看似熱熱鬧鬧,但很多只是走過場,并未領會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所以把傳統文化引進校園,不能一味貪多求備,一定要精挑細選,去粗取精,指導學生深度學習,從而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達到傳承優秀文化的目的。

2、注重地方特色原則。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民。華夏大地每一塊土地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學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要守護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二要傳承和發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態,培育獨特的校園文化氣質,避免千校一面的形式主義,辦出校園文化特色。

3、注重漸進性原則。教育是一個周期漸進的過程。正如教育部通知:“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斷推進、長期積累的過程?!雹趥鹘y文化歷史悠久,與當代有一定的距離感,一蹴而就,難以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與思想領悟,讓學生從“知之”到“好之”再到“樂之”,得有一個過程。將傳統文化納入特色辦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由淺及深,層層遞進。把目光放長遠,注重整體規劃,循序漸進,又必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三、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系列舉措

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學校及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我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地方學校歷史文化引進校園,全校師生在這項文化建設工程中都是參與者、實踐者、受益者,筆者就我校在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舉措條列分享,拋磚引玉,請教方家。

首先,營造彌漫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學校設置了多個大型電子屏幕,精心設計布置校園櫥窗、校園主干道小徑旁的宣傳欄,各幢樓外墻滿是經典文化名言,教室、走廊等均有經典名家畫像、名言警句,墻報、黑板報、專欄等介紹傳統文化知識。校史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承載著一個學校應當傳承的優良傳統。我校以校內省級保護文物——萬壽觀為基地,作為校史館,參觀校史館是新生入學培訓項目之一。辦公樓的文化廣場石柱鐫刻著名校友簡介,是校園歷史文化的一大特色。學校校友眾多,成為各界精英、國之棟梁,有龔旗煌、陳宜瑜、陳森玉、劉思職四位院士,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00多人,有科學家、將軍、作家、企業家及黨政重要領導人等知名校友2000多人。校史文化激發了每位師生愛校之情,激勵著每位師生為校爭光。

其次,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仙游縣孔子文化學會每年在我校舉辦一次研究會,學校有部分孔子文化研究的骨干分子。莆仙戲《春草闖堂》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全國優秀保留劇目”;《白兔記》一舉囊獲福建省第24屆戲劇會演五項大獎,并在2011年第五屆巴黎中國戲曲節上,獲得最佳傳統劇目獎。為了讓全校師生欣賞古老劇種與方言活化石,我校特地舉辦鯉聲進校園活動,學生在校園藝術節上演出了莆仙戲經典曲目《春草闖堂》。我校教師編導、學生舞蹈隊的《情歸木雕村》榮獲“福建省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節藝術表演類甲組一等獎”。作為“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的仙游已是全國最重要的紅木集散地之一,仿古紅木家具凝聚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我校也把紅木展引進校園,讓零距離感受古典家具紅木文化的魅力。我校每年都在文化廣場舉辦學生書畫展,其中國畫油畫佳作層出不窮,我校學生工筆畫作品入選了“全國首屆少兒美術作品展”。中華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我校體育組開設武術選修課,讓學生領悟傳統的武德武道。同時,我校還邀請了有老校友來校作傳統愛國主義情感教育講座,如北大常務副校長龔旗煌院士、清華大學博導鄭毓煌、“兩彈一星”研制參與者陳棟標等。③

第三,利用節日文化開展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教育。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傳統節日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在春節期間召開校友會、退休老教師座談會,向“做壽”教師拜年,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的美德。清明節,學校組織學生向烈士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藉以紀念革命烈士,這是傳統文化中敬先祖先烈敬天地的情感寄托。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學校會相應舉辦節日文化講座與節日文化展。學校開展了班主任節、讀書節活動,有效地融入傳統文化的感恩報恩思想教育,同時設置了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經典誦讀、漢字聽寫活動,漢字承載、積淀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第四、多渠道推進傳統文化教育。(1)網絡媒體能夠便捷地傳播傳統文化知識。我校積極創建校園傳統文化網站,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將傳統文化以音頻、視頻的形式傳播。(2)倡導在課堂中融入傳播傳統文化,如將地方文化遺產融入歷史課,將傳統戲曲融入音樂課,將傳統國畫融入美術課,將中國武術融入體育課。鼓勵語文教師結合校本教材和傳統經典,把中華傳統文化納入校本課程開設中。(3)在活動中安排傳統文化教育。在晨讀晚誦活動中安排經典誦讀,每一位學生都能養成讀經典、愛經典的習慣。在“書香班級”“書香校園”創建活動,校舉圖書展,班設圖書角。辦講座、開沙龍活,經典為主題講座沙龍帶動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引領全校師生共讀經典。(4)通過學校社團傳播傳統文化是切實可行的途徑。我校設有文學社、書法社、誦讀社、戲劇社、漢服社等,各社團都有一股中堅力量,在傳承傳統文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我校入選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之后,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聚集核心素養,把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校文化建設的一大亮色。當然,將傳統文化與學校的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任重而道遠,還要不斷學習,積極探索。

(福建省中小學校長專項課題,項目編號GZS180212)

參考文獻

[1]《十九大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01版)

[2]《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 教育部教基[2006]5號2006年4月25日

[3]有關仙游地方特色文化,參閱仙游鄉土文獻資料。

作者簡介:黃桂福,1965年7月,男,漢族,莆田仙游,大學本科,中學高級,學校管理,郵編351200,福建仙游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實施原則學校文化舉措
小學英語有效教學情境對促進學校文化建設的教學研究
學校優質特色發展需要校園文化的浸潤*
“多元教育”視閾下的學校文化建設探索
提高大學生學校認同感的策略研究
中俄聯合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實施策略與路徑研究
高職選修課《演講與口才》訓練策略與原則探析
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
探究中學英語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