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校企命運共同體理念下高職設計專業雙元育人教學的思考

2019-09-10 07:43毛文青
頌雅風·下半月 2019年5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

毛文青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對于設計類人才需求的增大,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應運而生。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尤其是為地方培養高素質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畢業生是否合用是判斷專業開設得失的重要依據。其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成為現代職業院校教改的核心內容,而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也是設計專業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校企命運共同體 產教融合 雙元育人

一、概念闡釋

20世紀90年代以后,“共同體”的概念引入教育領域,發展出知識、科學、實踐、學習等共同體分支。進入21世紀以來,“共同體”思想體系又進入人類可持續發展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發展新形勢相結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性地發展了共同體思想。隨著時代進步,“共同體”的概念不斷演變,內涵與外延不盡相同,但都包含一個共性意義,即“一個基于共同目標和自主認同、能夠讓成員體驗到歸屬感的人的群體”。

職業教育校企共同體是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形成的新概念。其目標是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校企合作關系,核心在這種新型的校企合作關系中的各方合作共贏、共生發展。職教共同體更強調校企合作在責任、文化和情感因素,構成同呼吸、共命運、共發展的共存關系,形成利益、情感、文化和責任共同體,實現校企合作高度融合,深度發展,達到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必須把握好校企雙元主體教學,而非以學校一元為主體模式。中國的職業教育校企共同體與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概念并不完全一致,這是因為中國獨特國情條件與別國并不相同,但可以吸收其中一定的合理理念,尤其是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的育人作用。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教育是由政府、企業、行業、學校四方一起承擔的體制,企業和學校完成具體教學任務,企業學習占據大半,企業和學校學習時間是分別是7:3,學制有3至3.5年不等。學校教育以完成工作任務等形式進行,依據教學計劃和課時計劃實施。企業根據需求,確定用人培訓計劃并向社會公布崗位招聘學員,然后對入選的學員進行培訓,并發學徒工資?!敖虒W工廠”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施行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在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用的一種高度仿真的學習與實訓環境。教學工廠模式將學校和工廠合二為一,教學和生產高度融合,按統一的教學計劃進行開展。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與航海企業聯合創建“海上教學工廠”,解決了學校以往靠仿真實訓的局限,以及無法解決的真實環境中的實操困難。

無論是德國雙元制教育還是新加坡教學工廠,還是我國南通職院的海上教學工廠,都將真實的實訓環境一線工作體驗呈現在教學過程中,并在企業帶薪實習中檢驗成效。這正是校企合作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關鍵之處,其中學校和企業都是教學育人的主體,不再是以學校單一主體。

二、研究現狀

近年來,關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論述不斷涌現。一方面促進了政府部門在政策方面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隨著政府出臺產教融合政策后,相關課題逐步展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已經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態勢。

2015年施祝斌解釋了校企共同體,“指企業與職業院校兩個主體之間以協議形式締約建設的校企合作的新型組織形式,是從宏觀角度對校企合作的各個微觀層面進行系統化管理的一個創新型實體,是構建現代職教體系背景下校企合作的一次創新”,并對“海上教學工廠”教學模式進行了介紹,作為典型案例成為2014年職業教育國家級獲獎教學成果。2017年6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賈興東以《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 協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題,總結了多年探索獨具特色的雙元制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將學校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把學院建在產業鏈上”,并呼吁“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規,下放辦學自主權, 加快出臺有關深化校企合作的法律”。

隨著高職院校的先行改革探索成果不斷涌現,2017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政策引導,鼓勵先行先試,促進供需對接和流程再造,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在這個意見中,將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長效機制作為構建校企合作育人的關鍵點,在推動產教融合發展方面有較大進步。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即職教二十一條,《方案》提出:“厚植企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社會環境,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文中明確提出“形成命運共同體”字眼,這對職業院校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與校企合作的融合力度有著重要意義,使高職教育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面進入新階段。隨后教育部也印發《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2019年工作要點》《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等文件,均多次提及“校企命運共同體”。

此后,關于“校企命運共同體”和“產教命運共同體”的論文不斷涌現。如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的混合所有制采用“品牌高校參與、國有資本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等多種方式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建立,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有學者指出,學校和企業兩個主體合作育人,由校企“雙邊工作”變成共同體的“內部事務”。綜上所述,關于校企命運共同體的論述已經從開始的概念闡釋、理論探討、經驗總結等多方面展開了研討和實施實驗,力圖尋找一種適合于我國目前條件下的路徑。

三、關鍵問題

職教校企合作命運共同體理論體系的構建,是解決目前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兩張皮”問題。職業教育仍以“學校本位”為主要模式,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與產業需求不匹配,缺失校企共生關系。校企融合不緊密,產教雙方在合作中存在形式主義,缺乏實質性融合。學校服務產業不緊密、教學內容與市場職業崗位需求脫節、專業調整存在滯后性等問題。為了培養更加接近社會職業需求的人才,可以采用更加密切的合作方式,以“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的方式,一方面在學校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企業真實環境中,檢驗學習成果。這種學用結合的職教校企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基于嚴格的辦學辦廠觀念認同,價值觀一致的基礎上締結了契約的合作。它為所有的高職院校各專業找到一個比學校為主體的一元主體更加恰當的校企合作途徑。

企業基于現實的原因或者長遠發展的考量,想培養更加優秀的、高品質的員工為其服務,這些員工將來極有可能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或者能夠相對穩定地服務;學?;谄髽I獨特的實訓環境、企業文化及管理模式,無法在單一的學校實訓環境中替代。因而雙方認同合作育人的價值意義達成一致,并通過簽訂協議保證任務實施和完成。這種合作在于企業想得到培育的人才是不是真正立刻能用,學校通過與企業的實訓、合作能否達到優化學校資源,保障實訓順利進行,并調整人才培養計劃、課程大綱或標準、實訓方案和計劃,培育更好的高水平人才。

四、應用思考

針對高職設計類專業開展基于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教學模式問題,主要有三個關鍵環節:一是確定企業選擇的標準;二是要以合約為基礎,構建更深的合作關系;三是學校、企業進行相應的配套改革,保證長期貫徹改善。首先,選擇好適合于設計專業合作的企業非常重要。什么樣的企業適合于高職院校的設計類專業呢?在合作之前要弄清楚三個問題:一是企業從事的工作內容是否與設計專業有關?二是企業是否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發展潛力?三是企業是不是基于解決內需而進行的合作?例如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設計類專業在與企業合作時,通過了反復的考察論證。2019年9月與北京火星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和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合作對象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與火星時代科技的合作,基于其國內一流的設計教育培訓理念和成效,強大的設計師團隊和超高水平的專業培訓模式,以期能夠為其設計專業帶來更新的、前沿的以及與市場緊密聯系的人才培訓觀念和技術,使學生接觸高水平團隊的教育和學習成長歷程,成為高水平人才。學校根據學生志愿,選擇了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和影視動漫專業部分學生作為首批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的班級,并作為實驗班,逐年開展。學院還選擇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協同育人的企業,基于該公司屬于地方名企,又在日用陶瓷界享譽很高知名度,屬于國內日用陶瓷的最主要產區之一,具有一流的管理經驗和實訓環境、陶瓷設計技師,以及準備構建民辦院校嶺南陶瓷學院,已經擁有學習和食宿環境,有為本公司培育后備力量的強烈愿望,各種基礎設施和實訓環境好,公司發展前景好,因而成為設計專業合作的主要企業之一。

以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為宗旨,雙方商定合作的條款,締結校企合約,根據雙方的優勢資源相互改進和不斷完善人才培養的教育方案和措施,有利于高職院校雙元合作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旻,趙世奎,任之光,等.共同體的界定、內涵及其生成——共同體研究綜述[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31(10).

[2]劉江華.中德“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差異淺析[J].職業,2018(22).

[3]魏小琴,姜東.新加坡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在我國中職專業群建設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17(23).

[4]施祝斌,王琪,喬紅宇等.校企共同體的實現路徑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7).

[5]賈興東. 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協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J].中國高??萍?,2017(6).

[6]張紹秋,臧智強,婁曉靜,呼明環,李蕊.公辦高職院校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模式——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混合所有制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4).

[7]田紅磊,王建立.校企命運共同體視角下職業院校的主體責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年(08).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廣西職業教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桂教職成〔2019〕63號)

作者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視角下我國養老產業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對接研究
“產教融合,三進三出”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
教學做一體化改革與產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產教融合之路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