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負“怪圈”如何破

2019-09-10 21:04劉潔
教育家 2019年46期
關鍵詞:怪圈評價學校

劉潔

多年來,“減負”話題在我國一直備受關注。近來,伴隨著各地減負政策的陸續出臺,減負再次引發熱議。其中,很多人認為減負是一個“怪圈”,越減越負,根本無解。事實果真如此嗎?減負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對此,我們采訪了一些一線校長。

“負”是主觀感受,也是客觀壓力

減負,顧名思義,就是“減掉負擔”。那么,所謂的“負擔”究竟指的是什么?我們希望通過減負達成什么樣的目的?

在湖北文理學院附屬中學校長劉漢青看來,所有的“負”其實都是一種主觀感受。如果你喜歡,再累都不是“負擔”;而如果你討厭,再輕松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減負實際上要減掉的就是學生的“不喜歡”“不愿意”,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山東省肥城市儀陽街道中心小學校長紀成濤對此有著相同的看法。他認為,當前需要減掉的不僅僅是“過重的課業負擔”,還有“學習興趣壓抑感”——如果在小學六年里,學生幾乎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和幸福,甚至感到郁悶、壓抑,那么,他們之后的學習將面臨怎樣的狀況可想而知。

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校長袁衛星把學生的負擔歸結為“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他認為減負就是要減去這兩類負擔“過重”的部分,讓教學回到培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上,讓學生回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上,讓教育回到“立德樹人”上。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圣菲小學副校長黃平的看法則有些不同。他認為,中小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層層轉嫁:教育主管部門和業務部門將壓力轉給學校,學校轉給老師,老師再轉給學生。因此,減負應該從減少層層壓力開始:減少教育主管部門和業務部門為了所謂的區域教育質量調研和大數據分析對學生所進行的各種測試、測評;減少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師的考試和測評,不把測評數據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指標;減少終結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更加注重過程性、綜合性;減少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彰顯學校特色,開展所謂的“一校一品一特色”,盲目地拓展無效課程,增加教師負擔,擠占正常教學時間和空間。

減負就是回歸教育規律

目前,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聲音:“減負=制造學渣”。這實質上是從知識習得的角度去否定減負,而沒能深刻地理解減負的意義。

袁衛星認為,所謂的“學渣”與“學霸”,是僅就文化基礎而言的。而一個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文化基礎,還有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在他看來,對文化基礎的要求降低些,對每個學段應該學到什么程度明確些,反而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杭州市明德小學校長周國麗亦反對“學渣論”。她認為,減負并不是降低課程標準,而是要求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把握好教學目標;并不是簡單地縮短學習時間,而是杜絕盲目學習,提高效率;并不是降低課業難度,而是豐富知識體系;并不是讓學生沒有任何學習負擔,而是減去機械刷題以及超前、超標培訓等。她主張避免無差別的全體減負、無目的的盲目減負、不顧實際的強制減負,用合理的方式幫學生開發智力、激發潛力、鍛煉能力,而不是揠苗助長。

與周國麗的觀點類似,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體育路中學校長曾文秀也從“規律”方面強調了減負的意義。她認為,減負的實質就是回歸規律,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她指出,當前,教育比較關注考試分數而忽視核心素養。學生之所以感覺負擔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自主發展”不夠,沒有“學會學習”,也做不到“健康生活”。他們不會管理自己,包括對時間的管理、對情緒的管理、對欲望的管理等,因此,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疲于奔命,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壓力自然變大。為此,她提出,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人文底蘊”“科學精神”方面多下功夫。

黃平引用法國教育家盧梭的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盧梭曾表示,如果要在塑造人和塑造公民之間作出選擇,他選擇塑造人的目標,“他既不是文官,又不是武將,也不是僧侶,他首先是人”。黃平認為,現階段的減負主要是針對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的問題,他認為要遵循自然原則進行教育,尊重兒童的自由和自我活動,反對對兒童的壓制、束縛和干涉,把兒童培養成為自由、完善的人。

減負需要統籌考慮

有人認為,在當前的高考評價體系和社會競爭機制之下,減負就是一道“偽命題”,和升學、就業有著天然的矛盾。那么,減負問題是否真的無解呢?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校長曹保義認為,減負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涉及學生、家長等各個方面,僅僅依靠學校是無法解決的。在競爭性、選拔性的升學評價機制下,我們可以嘗試以升學通道的“多元化”來減輕學生擠“獨木橋”的壓力。例如,適當擴大大學自主招生的比例。在他看來,學習一定會有痛苦的一面,而減負就是要讓學生“苦中有樂”。自主招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去奮斗,而這種“喜歡”會沖淡“累”的感覺,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

袁衛星也認為,減負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用人制度不改變,評價制度就很難改變;如果評價制度不改變,考試制度就很難改變;如果考試制度不改變,學生的負擔就很難減下去。由此,他提出,減負要從用人制度改革開始,同時要重新構建基于學生個性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而既然高考是“指揮棒”,那就要在高考改革上加大力度,賦予高校更大的綜合評價錄取的招生自主權。

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遄臺小學副校長胡廣榮看來,“減負”必須標本兼治。既要制定嚴格的減負規定,明令堅持什么、取消什么、禁止什么,也要立足治“本”,即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使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成為大家的共識。要轉變教育只為升學服務的觀念,樹立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質量觀,樹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充分發展個性特長的教育質量觀;轉變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重知識灌輸而輕能力培養的教育觀,樹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實踐 : 減負的校園嘗試

在減負方面,保定師范附屬學校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從分層走班、課程難度可選、作業量可調、考試次數、考試的難度、綜合素質評價方式等方面尋求改變。該校校長王淑英認為,要真正實現減負,就需要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一個人、適合每一個人、更加開放的教育服務體系。一是契合+減負。要把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面向未來,讓培養方式、評價方式更加契合“接班人”的目標。要建立科學評價指標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思想品德和學生潛能的發展,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關鍵能力的評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引導社會、家庭、學校轉變綜合素質培養的觀念,讓評價契合人才的培養方向。二是融合+減負。減掉急功近利、違背教育規律、不符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唯分數的負擔,增加實用性、解決真實問題的融合多學科的創新性學習。通過主題性學習、超學科學習、社會實踐學習培養能力,錘煉品格;采用分層教學、分層作業、教師集備、精選練習、定制學習等形式解決孩子“吃不飽”“消化不了”需求多樣的問題。三是聯合+減負。家庭、學校、社會科學減負是教育治理的重點。尤其要引導家長理性設置對孩子的期望值,尊重孩子的差異和天性,和學校形成合力,共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品質。

山東省濟南市德興街小學也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在該校校長楊瑩看來,減負的最終目標是提質。在當前的高考評價體系和社會競爭機制之下,要真正實現減負,必須從學科教學抓起。該校以心理健康學科為切入點,切實做好學校整體教學“減負提質”工作。首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因為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教師自身的身體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會以自身的幸福感影響和照耀孩子們,從而使減負提質真正落到實處。其次,開設心理課程,開展個體輔導工作,舒緩學生心理壓力。最后,開展家長培訓,幫助家長建立、完善家庭教育理念,家校攜手,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總體而言,在當下的中國,減負可謂是大勢所趨。目前關于減負的種種爭議,更多的并非聚焦于減負本身,而是指向“一刀切”的減負手段和方式,以及由此引發的教育焦慮。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背后所牽涉的諸多問題決定了減負的實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依靠“單打獨斗”。減負,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怪圈評價學校
麥田怪圈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學校推介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15麥田怪圈(下)
2015麥田怪圈(中)
奇特的麥田怪圈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