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金盆嶺出土西晉青瓷對書俑

2019-09-28 04:41張馳
大眾考古 2019年4期
關鍵詞:墓室青瓷墓葬

文 圖/張馳

20世紀60年代,長沙市郊發現一批古墓,其中最有研究價值的是南郊金盆嶺9號墓。該墓出土了西晉永寧二年(302年)的紀年磚和以青瓷對書俑為代表的一批瓷俑。青瓷對書俑是迄今為止所見唯一一件,一般認為它反映了古人校對書籍的具體形象。姜生以宗教學的視角審視對書俑,認為9號墓的空間結構與北斗形狀吻合,隨葬俑群都為墓主人“煉形”服務,青瓷對書俑可能是鬼官北斗。姜生的研究方法比較獨特,觀點較為新穎,將考古材料與宗教學聯系到一起。但該墓葬發掘之前就遭到擾亂,且僅以墓葬平面形制作為論據,使得該觀點未必令人信服。

出土情況

金盆嶺9號墓是一座“凸”字形磚室墓,券頂,坐東朝西,由甬道、墓室等構成。券頂已塌陷。在墓室四角各有一個燈臺,發掘報告稱之為“懸空磚”。隨葬器物大多出土于墓室四周,沿墻壁擺放。紀年磚刻“永寧二年五月十日作”字樣。發掘報告未對隨葬品擺放的規律作過多說明。

青瓷對書俑,俑高17.2厘米

該墓出土了大量隨葬俑,均為手制,頭、身、足、手分別制成后再捏合成一體。俑體都施綠釉,開有冰裂紋,但多已剝落。對書俑二人對坐,均高冠長衣,一人手執筆及簡作書寫狀,另一人手執一案,案上置簡冊,若有所言;兩人之間置一長方形案,案上放一長方形硯和一有四個叉口的筆架,架上置筆二支;案的一端置一長方形箱,箱側有提手。其他隨葬瓷俑還有騎俑、樂俑、立俑、坐俑等,其中有一個坐俑造型較為接近對書俑,發掘報告稱之為“寫字坐俑”。該俑執筆及簡,作書寫狀,戴高冠,長衣遮足,身體前傾。

冠飾及桌上用具

青瓷寫字坐俑,高13.6厘米(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兩晉南朝隋墓發掘報告》)

金盆嶺9號墓出土人物俑(右一為青瓷寫字坐俑)

在古代,冠飾能夠代表人的身份和地位。研究對書俑的冠飾是我們探索其背后歷史文化信息的關鍵?!逗鬂h書志·輿服志》載:“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學弟子,皆一梁?!边M賢冠為古時文職人員所戴,自漢代始歷代相襲,其下襯以介幘組合成為整體,是為有幘之冠。它的底部是一圈“顏題”,顏題在腦后突起兩尖“耳”,頭上是屋頂狀的介幘。介幘之上有“梁”,梁的數量代表了身份等級。對書俑所戴進賢冠皆只有一道梁,說明二人的身份均屬“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學弟子”一類,一般為侍從、書童或弟子。大概從東漢時期開始,校對已經正式成為一種官職。

寫字坐俑在外觀形象上與對書俑幾乎無異,且身體前傾,仿佛對面坐著一個人。該俑可能也用于組成對書俑,因某些原因而另一半缺失。當然,也不排除其單獨使用或者作為替換品的可能。

長沙沙湖橋漢墓出土多格石水盂(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長沙沙湖橋一帶古墓發掘報告》)

另外,對書俑桌子上的物品也值得我們關注。根據發掘報告的描述,除桌案上的一端放置了毛筆、硯臺和筆架外,在另一端還有一長方形箱,箱側有提手。該物品可能有兩種功用:一是作為箱子,二是作為水盂。若其為箱,則應用于收納文房工具,包括筆、簡等在內;如其為水盂,則供洗筆之用。長沙沙湖橋漢墓出土有多格石水盂,無蓋,外觀與對書俑桌上所見之物相似,故對書俑使用的“箱”可能系水盂。

從對書俑看墓主身份

金盆嶺9號墓是迄今為止唯一出土有對書俑的墓葬,這不禁令人產生這樣的疑惑:為什么這座墓葬中會隨葬對書俑,為何這樣的墓葬僅在湖南地區發現?這應該與墓主人的身份有關。

金盆嶺9號墓隨葬器物分布示意(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兩晉南朝隋墓發掘報告》)

我們先來看另一座墓葬,湖南安鄉西晉劉弘墓。該墓不論在地域還是年代方面都與9號墓基本一致,出土有“劉弘”和“鎮南將軍章”印。據《晉書·劉弘傳》載,墓主人劉弘,沛國人,“少家洛陽”。太安年間(302—304年),平定荊州叛亂,“轉使持節、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后累遷車騎將軍。永興三年(306年),劉弘在襄陽去世,“士女嗟痛,若喪所親矣”。劉弘墓的平面形制與9號墓別無二致,但隨葬品卻大不相同,出土器物多為金、銀、玉飾品,銅、鐵制兵器,瓷制生活器等,不見人俑。透過這些隨葬的兵器,我們可以把劉弘與武將的身份聯系在一起。同樣的,9號墓出土了眾多人物俑,且多與禮樂、書簡有關,這說明墓主人生前很可能是文官。另外,劉弘墓和9號墓的形制都與長江中游地區同時期常見的墓葬形制不太一樣。究其原因,還是與劉弘的生平經歷有關。劉弘是北方人,長期在長江中游地區活動,死后埋葬在湖南,卻保留了北方地區的喪葬習俗。金盆嶺9號墓的主人可能亦是如此,他雖然埋葬在長沙,但墓葬形制等方面卻受到北方地區葬俗的影響。

隨葬品分布規律

金盆嶺9號墓的形制比較特殊,隨葬品的分布規律爭議較大,姜生認為二者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響。他認為墓室四角的四塊懸空磚可能代表了北斗斗魁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星,甬道表示北斗的斗柄,整座墓葬的空間結構是按照北斗形狀設計而成。至于隨葬器物群,姜生認為器物的朝向、擺放位置都是特意而為,與墓主人“煉形”有關。

姜生的觀點雖具一定道理,但筆者不敢完全茍同。墓葬甬道開口于西壁略偏南的位置,這可能是建造者的無意之舉,不能僅因墓葬的形狀與北斗相似而下結論。另外,墓室內出現的所謂的“懸空磚”,現在學界基本確認為燈臺,這在六朝時期磚室墓中是十分常見的現象,故不宜過于特殊化該墓葬。另外,考慮到9號墓券頂被毀,墓室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以這樣的保存情況來研究隨葬器物群的分布邏輯,難免會有牽強附會之嫌。

至于隨葬品的擺放位置是特意而為的觀點,筆者非常認可。淤泥可能改變了器物的原始擺放位置,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整體擺放位置規律的判斷。這些隨葬器物基本都沿著墓室四周分布,大多緊貼墓壁。墓室的四角自然地分割出四面墻壁,四面墻壁下的俑群各自組成了一幅“壁畫”,包括出行、禮樂、文房等場面。這些俑群應該與古代墓葬壁畫的表達方式一致,反映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

猜你喜歡
墓室青瓷墓葬
六朝青瓷工藝的革新與影響
奪得千峰翠色來——王瑋的青瓷藝術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紋圖飾的表里漫談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龍泉青瓷
墓室探秘
河南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