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
——基于AGIL框架分析

2019-10-14 03:46
福建質量管理 2019年18期
關鍵詞:會計專業重構課程體系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 浙江 臺州 318020)

一、引言

隨著大數據理念和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滲透,大數據的發展也為專業改革與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方向。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指明推進教育文化大數據建設,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對教育變革的支撐作用。2017年9 月22 日,德勤財務機器人投入運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會計、財務、稅務、審計工作中,由機器完成數據錄入、合并及匯總統計,實現財務流程管理與監控的自動化運行。財務機器人的面世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備大數據思維、數據挖掘和深度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將受到市場認可。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亦從傳統會計賬簿處理、技能應用型向復合型應用技能人才培養方向轉變,課程體系也將迎來新的變革和調整。目前會計學科課程體系設置仍舊沿用學科思維模式,開設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學生在學習會計學原理之后進入財務會計等傳統理論課程學習,尤以會計分錄的教學占據主導地位。在大數據的沖擊下,會計逐漸向提供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監管、輔助戰略發展為方向,如若墨守成規會計專業學生勢必將與財務機器人一爭高下,因而建設與市場需求相接軌的課程體系迫在眉睫。

二、研究綜述

(一)大數據的內涵

舍恩伯格與庫克合著的《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首次將大數據推入公眾視野。大數據即為海量數據,全新數據處理手段及方法的應用,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對思維的徹底洗禮:以全樣本分析替代隨機樣本抽樣,放棄精確性接受混雜性,接受相關關系不執著于因果關系,是對思維和資源的重塑。

(二)大數據對教育的影響

學術界對大數據研究主要以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展開,定量研究以CiteSpace可視化軟件進行科學圖譜分析展開,以探索研究的趨勢、熱點。崔曉鸞等(2016)利用共詞可視化分析研究發現,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熱點集中分布為:基礎理論研究、促進教育改革和創新發展、教育應用和技術支持學習四個大類共23個方面,并指出教育和技術一體化的發展為大勢所趨。裴瑩等(2017)梳理知網1408篇文獻,認為我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領域熱點集中分布于基礎理論研究、教育大數據技術、學習行為分析、學習方式探索、教育資源管理、個性化教學改革和教育政策7各方面,但目前行業標準尚未確定、數據隱私保護、實證研究文獻缺乏。定性研究則從會計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定位、課程內容建設、發展趨勢探究等視角展開。

現有研究還表明,大數據可以改善質量監控體系,為實時、全面、動態的質量管理奠定基礎?;趯W習行為數據的分析、追蹤學習者學習軌跡在新興技術下可行,教師和管理人員可利用用戶數據優化教學考核方式,在更為深入教學分析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干預(魏順平等,2013)?;诖?,大數據思維接受相關關系不執著于因果關系將得以運用,海量教學問題描述、教學問題解決方案將替代傳統教師經驗摸索,在掌握每位學生學習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實現分層化教學,由過程預測學習效果的差異,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大數據對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影響

學者們對于會計教育的探討圍繞會計人才培養、會計專業建設發展、教學改革、新興技術與專業融合等視角展開。在市場化、國際化背景下,迎合會計教育層次化、會計人才市場需求,改革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重構會計課程體系,利用新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優化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評價體系,融入思政化教學思想,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會計復合應用型人才。劉慧鳳等(2015)整理分析我國2009-2013 年核心期刊發表的213 篇會計教育研究文獻,認為我國會計教育研究主題詞為會計教育改革,研究文獻數量多但精品少;規范研究文獻多,調查研究、實證研究、實驗研究文獻少。會計系統頂層設計及國際化生源競爭是未來研究方向。王雄(2017)選取CNKI核心期刊所發表的165篇會計教育研究文獻為對象,總結歸納我國會計教育研究主要領域為會計教育的發展與人才培養、專業與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與改革、專業課教學、學生、教師與教學技術。劉學文等(2011)等以美國教育改革過程探究世界會計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認為改革主要是應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及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郝桂巖等(2016)以沈陽城市學院為例闡述了PST-CCE,即“以崗位能力形成為核心的職業情境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倒逼課程體系重塑。在設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分解任務,確定專業核心能力,并基于此構建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三、AGIL模型與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契合性分析

AGIL模型用于衡量社會結構和相關功能的問題,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帕森斯提出,1953年帕森斯將其完善為“四功能模型”,該模型由適應功能(Adaption)、實現目標功能(Goal attainment)、整合功能(Integration)、潛在模式維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組成。大數據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AGIL模型保障其順利實施有者天然的契合性。

四、基于AGIL框架的大數據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模型

綜合現有文獻,以培養適應市場化需求的復合型應用技能人才是教育的最終產物,人才培養目標倒逼課程體系重塑?,F有文獻對大數據發展、教育領域應用、會計教育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但就大數據背景下如何完成會計課程體系建設仍有進一步探究空間,本文以為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為例,引入AGIL框架構建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模型,為后續研究拋磚引玉。

在大數據背景下,復合型應用技能人才培養需嵌入數據處理與分析、互聯網技術、數據挖掘等課程,以適應傳統會計向財務云發展,實現業財融合,為經營管理需求提供決策支持。這就要求高校以市場、社會發展需求設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學習傳統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基礎上再增設跨專業選修課程,拓展學生“互聯網+”思維,重構課程體系內容。同時整合校內外資源,實現人力資源、平臺資源、課程資源的相互整合,多方促進培養目標的實現,最后通過計劃、實施、反饋、調整的閉環鏈條保障該體系的有效運作?;诖?,本文重構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AGIL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

(一)外部適應性分析

適應功能(Adaption)要求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發展,是社會系統與周圍環節之間的互動,通過互動獲取外部發展的可支配資源,獲得自身發展。復合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要不僅要融入信息化技術,更要滲透大數據智能發展趨勢思維的形成,幫助學生開拓“互聯網+”思維,培養與時俱進會計人才。為實現培養目標,需制定與時俱進的培養計劃重構課程體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上引入如慕課、SPOC等移動教學資源,開展校際合作豐富學生知識結構、內涵;引入如藍墨云、云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增強師生互動,促進目標從傳統單項學習向雙向互動學習的轉變與升級,同時完善過程考核機制,通過學習過程、學習行為等用戶數據分析更好展開分層教育,實現因材施教;引入校外專家,幫助學生更多的了解企業,緊跟實務發展。在校內課程之外,引入校企合作,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強化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綜上所述,筆者將其概括為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資源配置和維持模式四個方面,其中后三者均圍繞培養目標展開。

(二)課程體系重構定位及內容

目標達成功能(Goal attainment)分為明確目標和實現目標兩個方面,要求系統在確立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這一目標。高職教育目標是滿足技能型需求人才,目前高職會計課程設置雖然嘗試與市場接軌,但系統性、完整性尚有待完善。受制于師資、生源影響,大數據相關課程有開設需求,但全面普為時尚早。為明確課程體系設置目標,本文選取2008年-2019年4月間所有發布4058篇文獻,運用CiteSpace軟件進行追蹤分析(其中2019年僅19篇,影響可忽略不計)。

1.課程體系重構定位

本文CiteSpace軟件探究在會計教育領域發展趨勢和動向,為課程體系構建提供思路。本文以“會計教育”、“大數據”為關鍵詞在CNKI進行檢索,共得文獻36篇,文獻多從“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能視角探討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創新,難以形成系統化脈絡梳理會計教育研究熱點變化方向。因此本文修改關鍵詞為“會計教育”拓展文獻至4058篇進行梳理分析。

十年間會計教育的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分布于教學改革、會計教育、法務會計、會計教學、會計、培養模式、人工智能七個領域,其中人工智能為新興探究領域(詳見下圖2),文獻集中產生于2018年間。

圖2 會計教育CITESPACE可視化分析

此外,本文利用Network Summary Table提取關鍵詞頻數和中心度列表,選取每年中心度集中、頻數較高的詞匯整理如表1所示,以此判斷每年研究熱點及研究趨勢(count、centrality值均為keywords第一個關鍵詞,排名二、三的關鍵詞直接列入)。除2008年研究集中分布于會計人才、會計專業和會計教育,其余年份研究熱點較為分散,這或許與2008年會計國際化進程加速,對會計專業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引發集中探討相關。其他年份研究熱點雖未呈現集中化,但大致分布于人才培養、新常態發展及變革應對,彰顯了市場經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背景下會計學科不斷發展帶來教育目標、人才培養方向及方式的轉變。

表1 會計教育研究熱點及發展方向

2.課程體系重構內容

基于外部適應性研究成果,結合會計專業學科特點,確定大數據背景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內容如下圖3。劃分課程體系為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增設跨學科選修課。專業核心課以傳統會計理論課程為主,專業選修課引入專業必備數據處理技能課程,如數據庫原理與財務運用??鐚W科選修課程則主要以數據處理與分析、數據挖掘等順應時代發展的技能型課程為主,內容涵蓋新興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甚或條件允許考慮網絡爬蟲技術的使用)等。

圖3 大數據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

同時注重實踐訓練,強化校外實踐教學。增加會計技能實訓,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助力學生實習實訓。熟悉業務模式、緊跟行業發展,如我院目前與正保集團合作,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為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提供資源保障;與正譽集團合作開展財務云共享中心實訓,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完成學生理論知識向實踐運用的轉化,保證知識的時效性、及時性;與國地稅、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展開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掌握最新前沿稅務、會計理論與實踐知識。

(三)學科資源整合

整合功能(Integration)是將不同資源根據發展需求協調統籌,使各要素協同發展。在大數據技術下,發揮人力資源、課程資源、平臺資源、師資資源的疊加效應,在資源整合和融合的基礎上保障各維度有效運作,推動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以SPOC、慕課等平臺引入校際合作,整合校際師資資源,跨團隊備課、研討,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充分和及時。以校企合作形式引入客座教授,不斷豐富核心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調動校內教師、校外導師、學生的能動性,將各自所擁有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充分整合、轉化和提升。以跨學科整合豐富課程資源,在傳統學科基礎上引入計算機、數據挖掘與分析、數據處理等方面教師、專家,深入挖掘“互聯網+”會計業務,加強教學的時效性和聚焦性。

(四)課程體系重構的維持與實施

潛在模式維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要求系統內各部分按照一定秩序運作,保留原有模式,發生阻斷重新開始運作時能恢復固定運作模式。本文所指課程體系重構模型維持功能可通過計劃、實施、反饋和調整來開展。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展開,首先是在人才培養方案指引下針對重構建課程設定授課編排,其中包含大一、大二課程安排、選修課程學分設置、資源協調等。其次是實施階段,根據構建課程體系、整合的相關校內外資源開展日常教學工作,期間通過學習委員座談會、教師座談會等形式了解最新進展及學習反饋,并就出現問題及時調整,形成完整閉環鏈條,保障機制的有效運行。

猜你喜歡
會計專業重構課程體系
視頻壓縮感知采樣率自適應的幀間片匹配重構
長城敘事的重構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1+X證書”制度的思考
北方大陸 重構未來
高職會計專業英語教學中ESP理論的應用研究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北京的重構與再造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會計專業稅法課程教學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