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效率

2019-10-16 02:06楊璐
考試與評價 2019年7期
關鍵詞:古詩教學思考策略

楊璐

【摘 ?要】 學習中國古詩,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因此,小學的古詩教學是極為重要的。然而,當前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效果仍然需要提高。文章中,作者針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效果提高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策略 ?思考

中國古詩在表達上充滿了東方的含蓄之美,寥寥幾語便能構造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古詩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學習古詩,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

一、提升學習興趣,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效果的提高。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在傳統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在課堂上以講述與板書為主,這就導致課堂氛圍十分枯燥乏味,學生很難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從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造成了阻礙??紤]到這一點,我認為,要想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效果,就必須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中國古詩無論是在形式、意境還是抒情上都充滿了美感與藝術感,但是依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可能無法深刻理解詩詞的美,這樣一來,就會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也會讓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失去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讓學生對古詩有充分的理解。教師可以先以客觀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含義,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喜愛之情,這樣一來,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教授學生古詩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古詩內容,通過巧妙設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并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訓。例如在對《春曉》這篇古詩進行總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春天的景色進行描繪。這時,語文教師展現給學生一幅幅帶有春天景色的圖片,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對春天的景色進行語言描述。學生通過對春天景色進行語言描述,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反復背誦,感悟詩情

古詩一般具有生動形象、短小精辟、內涵深遠、節奏優美的特點,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讓學生反復背誦古詩,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進而使學生的藝術涵養得到提升。書中有云:“書讀百遍而意自現,”由此可見反復背誦對學習古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古詩時,通讀是基礎,然后在知曉每句的大致含義后讀出古詩中蘊藏的感情,這才是關鍵,是學習古詩的重要環節。例如在學習《梅花》時,通過讓學生反復背誦,學生很快從詩句中的“梅花”聯想到品行高潔、身處逆境的有志青年,同時將“凌寒怒放”看做頑強的斗爭精神。由此,生活中的堅強意志教育以一種形象的狀態展現在學生面前,很容易就可以達到教學目的。

四、創新課程教學方式,實現基礎性教學突破

學生能夠正確、規范理解教材詩詞的主旨大意,并能準確的說明詩中的意境,小學生可以自己講解自己對詩詞的理解和腦海中形成的意境。這對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的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第一,古詩教學的授課引入方式,學生應該是提前對詩詞有所閱讀,但詩中的意義需要授課教師的講解。第二,詩詞閱讀教學要讓小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體會詩詞所表達的含義。第三,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要體現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上教學方式的改變,才能實現基礎性教學模式的突破。另外,詩詞閱讀教學要有創造性,學生閱讀的方式可以是跳躍式、自主式、探究式等。舉一個相對簡單的例子:學習李白的《靜夜思》的詩詞,首先讓學生能夠順利的背下來,接著教師描述一幅深夜人思考的圖景,授課教師要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并理解詩中或者是詩人所處的情景,體會思念故鄉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準確找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關鍵詞,再通過教師向“故鄉”“親人”等方向闡述,就能是學生明白詩句的意義。

五、加強實踐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

要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效果,還需要加強實踐教學。我發現,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當中,只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較為枯燥,同時也讓學生難以理解古詩的含義,對學生的古詩學習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特點,通過更加直觀地方式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古詩的含義。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通過聲音、影像、圖像等方式,讓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古詩中的意象和景致。若是有條件,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戶外中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象。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

六、引領入境,培養學生審美的情趣

針對古詩文來說,詩人對客觀事物的描寫,常常將自己的愿望及感情寄托其中,使人的感情好像在自然的事物當中,從而將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創造出來。隨著人情感的變化,事物情感也在變化。教師在進行古詩文的教學中,需要將學生引入詩文意境中去,將詩人的感情進行體驗,對于古詩進行詩情畫意地教學,學生也在詩情畫意中學習古詩。所以,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古詩文進行指導,能夠將意境再現是關鍵。例如,楊萬里的《小池》,小池是詩人的著眼點,用活潑而清新的語言,將樹蔭、小荷、泉眼及蜻蜓等景物描繪了一幅靜謐而富有生機的圖畫。教師讓學生將詩中的景物畫出來,使學生仿佛進入到圖畫的情景之中,形象的思維得到發展,同時,能夠使學生對于詩意的理解和記憶進行加深,審美的情趣得到了培養。

總之,對古詩等文言詩詞的學習,小學生難免會有問題,但是只要把握住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就能從根本上掌握教會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方式。當然,一定要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并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得學生對古詩的鑒賞與自我審美結合,在高效課堂中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 常蘭香.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2(05).

[2] 徐毅.小學古詩詞“五步教學法”探究[J].學周刊,2010(08).

猜你喜歡
古詩教學思考策略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古詩教學如何激發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研究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