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乃教育之本

2019-10-16 02:06錢霞輝
考試與評價 2019年7期
關鍵詞:家校結合德育模式情感教育

錢霞輝

【摘 ?要】 教育是建立在德育的基礎之上,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戰略任務,居于重要的地位、起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是兒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觸社會、了解生活,學習知識的新階段,同時也是他們的基本道德觀念和基礎心理素質開始形成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兒童的身心發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強,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會對兒童今后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需要學生自身的長期努力和教師不斷的督促引導及家長的積極配合。

【關鍵詞】 德育模式 ?家校結合 ?情感教育

一個人從小的思想品德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作為教師,要引導好、培養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應該率先垂范,為人師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諧的語言、規范的行為和真摯的情感去影響、啟迪、塑造每一位學生,那我們的學生將沐浴在師德無限魅力的陽光雨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創建 “11366” 德育模式

學校為了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創建了“11366” 德育模式,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圍繞“1”個核心理念(“博——博學、雅——文雅、樂——樂觀”),達成“1”個目標(好習慣在此養成,幸福人生從此起步),圍繞“3”個教育重點(中小學生守則及行為規范、奉節縣中小學生文明禮儀規范十條、奉節縣中小學生道德規范十條),堅持“6”個結合(集中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自律與監督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整體推進與班級聯動相結合、自我評價與學校評價相結合),養成“6”種好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安全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習慣和勞動習慣)。

(一)集中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學校通過班會進行文明禮儀、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集中教育,各個班級在每周三進行教育,政教處按時督查。對少數學生還要進行個別教育,使他們不良行為能得到及時糾正。

(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他們終身的教授,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處于初始和基礎的地位?,F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學校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科學引導,舉辦知識講座。并與家長相互之間及時溝通信息,交換意見,形成協調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體現教育的整體性。通過學校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并搭建好家校聯系平臺,經常與家長聯系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發揚家長對學生行為的指導和監督的作用。

(三)自律與監督相結合

要求學生自律,自己約束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還要互相監督,學校還設置了文明監督崗和值周監督崗,以便監督學生的行為習慣。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通過學校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各班級學生結合實際進行一些實踐活動。

(五)整體推進與班級聯動相結合

在學生養成教育形成的基礎上,各班根據教育主題活動,每月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更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六)自我評價與學校評價相結合

學生對自己的養成教育進行自我評價,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各班主任不定期對學生養成教育進行檢查,學校每一學期進行檢查評價,并將檢查情況納入班級評比,構建養成教育的評價體系,不斷地進行總結,努力把良好習慣養成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幫助學生養成規范的行為和勇于負責的品格。

二、對學生進行愛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人間”。從小培養愛的情感,可使同學之間、家庭之間、師生之間充滿愛的氛圍,增強親情、友情,增強凝聚力和團結精神。平時可以從一件小事做起:讓學生做件讓父母高興的事、讓學生親手為老師、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學之間的真誠,師生之間的融洽和諧,使他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三、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習慣教育

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習慣則能埋沒人才、毀人一生。為了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正確的行為習慣教育,平時要求學生自覺按照《小學生手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具體做法是:一要禮貌待人;二要團結同學;三要尊敬師長;四要助人為樂。一爭做好人好事;二爭說真話;三爭做三好全優。及時開展“四要三爭”的行為教育活動,在學生中間引進競爭激勵機制,相互監督,互評互學,短期內可使學生行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美好的道德風尚蔚然成風,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為習慣,有益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四、在生活中用行為魅力影響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永遠是教師的主題。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教師應為人師表,言談舉止、衣著住行,都應起到表率作用。因為在小學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教師的舉止經常滲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師平時面對學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時教師走進學校、教室,一發現地面有廢紙、垃圾就自覺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學生弄歪的課桌椅等,久而久之,學生受到的影響也都會自覺堅持學習。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內涵,大道理小行為?!币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光動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格觀念。

總之,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需要學生自身的長期努力和教師不斷的督促引導及家長的積極配合。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猜你喜歡
家校結合德育模式情感教育
創新德育模式提升學生素質
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研
家校結合:美國家庭體育作業的案例介紹與分析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