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公共活動室建設與維權行為相關性分析

2019-10-17 07:30李音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市102206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活動室歸屬感維權

李音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市 102206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治理模式逐步發生了變化,以政府為唯一權利中心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式,要建立有限政府、市場調節和社區自治管理的模式。在社區自主管理的模式中,社區文化對社區治理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成為居民自覺行為的一種體現。而本文所說的社區公共活動室僅僅是體現社區文化的一小部分載體。在對城市不同產權結構小區業主的產權治權情況展開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和關聯性分析,提取問題中若干問題,驗證社區公共活動室的建設與居民維權行為之間的相關性。

1 社區文化與社區維權

社區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元,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只有扎根的到社區,才能豐富社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提高公民藝術審美能力,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有效實現意識形態的方向性引領,扎實推進國家文化治理,堅實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基礎。

社區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社區文化是指在社區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具有特色的文化現象,包括信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狹義的社區文化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社會各階層、各行各業人員綜合起來的開放的社會文化活動。社區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家園文化,具有社會性、開放性和群眾性的特點。發展社區文化可以強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居民的社區歸屬感,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社區的文化建設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它在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綜合素質、推進城市文明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社區文化功能,借以推動和促進社區管理創新和美好家園共建。

1.1 社區公共活動室

社區公共活動室是城市社區中為居民提供全面的休閑娛樂及文化活動的場所,他是社區居民的“公共客廳”,它是一個多層次、多樣性的活動空間。通過公共活動室的構建可以引導和凝聚居民公共生活,使其成為居民地緣性公共生活的社會核心。運用社區公共活動室這一載體,幫助居民快速適應共同的社區生活,從而增加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強社區居民的凝聚力,進而在權益受侵害時積極維權,這對社區實現自治具有積極作用。

1.2 社區維權

社區凝聚力在于居民共同的信念和愛好,意在培養社區居民公民精神。在此凝聚力下的社區居民代表,在侵權行為發生時與侵權主體的積極對話,是實現社區自治的前提。因此,增強凝聚力是社區居民維權在公民層面上的有效路徑。

為了了解目前城市社區業主維權的行為,如表1-1所示,受調查者在面對自己居住的房屋權益受到侵害時做出的行為選擇,主要通過參與集體維權的行動,部分個體會通過訴訟和投訴的渠道表達利益需求,不關心和冷漠的態度較少。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當房屋權益受到侵害時,社區居民通常采取集體維權行為,但是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多見,主要原因在個人和組織兩個方面。從個人來說,每個人都預想通過搭便車來達到自身維權的目的。從組織方面來看,社區組織化程度低,極大可能出現“搭便車”現象。所以,促進社區居民維權可以從提高居民的維權意識、增強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構建社群團結的組織三個方面入手。

根據以上對公共活動室作用和居民維權行為路徑的理解,我們可以提出假設:公共活動室越開放,居民組織性越高,房屋權益受到侵害時維權越積極。通過對有關數據的分析來驗證此假設是否成立。

2 社區公共活動室建設與維權行為關系數據分析

本文通過SPSS對所有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對問卷數據進行處理轉換,對預期有相關性的題目進行交叉列聯表分析,得出顯著性結論。

2.1 描述性分析

本次調查面向社會發放問卷450份,如表2-1所示,共回收415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92.2%。性別組成為202位男性,占比48.67%,213位女性,占比51.33%,性別結構比例較均勻。

以體育設施為例,如表2-3所示,持很不滿意態度的有122人,占比29.4%;持較不滿意態度的有89人,占比21.45%;持較滿意態度的有55人,占比13.25%;持非常滿意態度的只有6人,占比1.44%。數據表明絕大多數城市社區中的文體設施的建設沒有達到居民的要求,無法滿足居民在文體活動上的需求。為了驗證社區公共活動室建設與維權行為關系之間存在相關性,通過SPSS錄入問卷數據,驗證社區公共活動室建設與維權行為之間的相關性。

2.2 相關性分析

公共活動室是社區居民之間彼此了解的載體,是社區參與的外在條件,更是居民之間形成共同興趣愛好的空間。公共活動室的建立有助于促進社區居民的組織化,進而增加居民在社區中的歸屬感。為了驗證公共活動室的建設與維權行為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將問卷中相關問題進行交叉列聯表分析,驗證其是否存在相關性。根據第41題和第16題間的相關性分析,當采用肯德爾 tau_b進行相關性分析時,相關系數為-0.110,顯著相關值為0.05;采用斯皮爾曼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為-0.125,顯著相關值為0.05。因此可以得出,第41題與第16題之間呈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即社區公共活動室的開放程度與維權行為之間有顯著相關關系,公共活動室越開放,居民維權行為就越積極。社區公共活動室的建設與維權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公共活動室建設越好的社區,居民越會作出積極維權的行為,假設成立。

表2 -3 第41題與第16題列聯交叉表

3.結論與建議

公共活動室的建設有助于社區內形成文體娛樂類組織,他以居民集體心理需求為產生動因,以利益偏好和價值共識的一致性為主要目的,有作為社區居民組織化載體、社區公共議題產生,社區歸屬感建立等方面的作用,而社區歸屬感的建立正是居民參與維權的前提,所以,加大社區公共活動室的建設對增強居民的維權意識十分重要。運用SPSS對調查問卷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結論:

1、城市社區的公共活動室仍然匱乏

在415份有效問卷中,有超過一半的調查者所在的社區沒有建設公共活動室,而公共活動室是能為社區提供多種服務功能的載體,它可以“幫助人們用一種現代的眼光重新認識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人們,去審視他們共存于間的社會,已使他們能夠盡快地適應變化?!鄙鐓^利用公共活動室可以為區域內居民提供一個“公共場域”,讓人們走出狹隘的自我,融入更真實的社會生活,對公民意識和公民精神的養成無疑大有裨益。其中社交、歸屬感乃至自我價值的實現等需求,在富有成果的社區文化活動中也都將有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

2、城市社區現有的公共活動設施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

社區中的公共活動設施是為了滿足居民需求的空間載體,但是數據表明,居民對已有的設施滿意程度并不高。這是因為部分居民由于受到時間、網絡媒體等多方面的影響,無法享受公共活動設施帶給自己的滿足感,并且,各個年齡階段居民的需求也是大相徑庭的,不同文化設施和場所的服務人群各有側重和指向,而在現有的公共活動設施中,主要針對人群則是已退休的老人,面對中青們的需求則顯得相形見絀。

3、城市商品房小區業主主要通過集體維權表達利益需求。

城市商品房小區的購買者以大學本科學歷的80后為主體,他們大多擁有清晰的產權意識和維權意識,并且有相當的組織力和表達能力。但是大部分的研究表明,青年群體參與的意愿往往最弱,并傾向于通過互聯網進行自我表達?!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為構建新型的公共活動室提供了新思路,通過網絡公共活動室這一載體可以將這些青年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更為強大的維權組織。

綜上所述,社區公共活動室的建設與居民維權行為是以一個逐漸遞進的關系,即(1)加大社區的公共活動室建設可以構建和諧的文體娛樂組織 例如社區公共圖書室的建設就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從而達到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培養維權意識的目的,知識水平越高的人,維權意識會越強烈。擁有高文化水平成員的文體娛樂組織組織化程度越高,基于共同目標的社區傳播活動就越多,這對提升居民公民意識、促進居民之間的互動和凝聚力有一定的效果。[[]](2)和諧的文體娛樂組織能增強社區認同 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人們通過對生活中的某種文化產生觀念和心理上的認可和接受,進而在多方面達到統一,建立起基于文化的身份認同,形成強大群體凝聚力和向心力。身份認同是社群團結的手段,通過社區中的社群團結,居民更容易在房屋權益收到侵害時進行維權。而社群團結正是通過和諧的文體娛樂組織來體現的。因此,在社區治理過程中,通過構建公共活動室來形成和諧的文體娛樂組織可以很好達到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目的。(3)社區認同能夠增強居民維權的行動力 社區居民在社區維權過程中具有更強的集體行動傾向,正向著理性化和組織化維權的方向發展。亨利·塔弗爾社會認同理論將社區認同理解為:居民基于共同生活區域上的互動交往而對其生活單位產生的共同情感和行為傾向,即居民對其居住社區在情感上的積極或消極認知以及由此情感認知而促發的對社區事務積極或消極的行為傾向。由此理論我們可以看出,社區認同能夠促進居民參加社區事務的積極傾向,即可以增強居民維權的行動力。

猜你喜歡
活動室歸屬感維權
維權解難題,英烈歸陵園
地板滑雪
要補齊農村消費維權短板
學校教育中歸屬感培養的思考
歸屬感:班級建設的紐帶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又來了個打算維權的
心靈雞湯活動室
圍坐在圓桌旁開會,氣氛更和諧?
“黨員活動室”因何灰塵厚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