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德森行為模型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中的應用研究

2019-10-17 07:30景茜青海民族大學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安德森學者衛生

景茜 青海民族大學

一、安德森行為模型簡介

安德森行為模型(Andersen’s behavioral model)是研究醫療衛生服務利用行為重要的理論模型。該模型創建以來就不斷地修正和完善,從一開始的“傾向特征——能力資源——需要”的簡單模型逐漸成為“環境因素——個人特征——醫療行為——醫療結果”的復雜模型。有學者通過對國外研究成果的歸納和分析,分析出該模型在結構、變量和變量間關系的演變過程,結果顯示安德森行為模型不僅可以研究不同人群的衛生服務利用行為,亦可通過這一理論模型研究慢病患者、老年人群、孕產婦等亞人群的護理服務、自我醫療等行為,為分析不同人群的就診行為提供了具有較高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的分析框架。該模型不僅闡釋了家庭是怎樣利用衛生服務的,還可以解釋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因素,因此這一模型近年來也被很多學者用來分析老年人在養老模式選擇意愿的影響因素??梢?,我國在很多社會研究上將安德森行為模型作為研究的理論模型框架,不僅挑選、測量和不同人群健康行為相關的影響因素,也可以用來研究分析人們不同需求的影響因素。

二、安德森行為模型的發展與修正

(一)安德森行為模型的創建初期

安德森初始模型的創建是以傾向特征、能力資源和需要因素三個影響因素為基礎的:

1.傾向特征:這種影響因素表示衛生服務利用傾向的被訪人的特征,其中包括了人口特征、社會結構和健康信念。其中,人口特征主要指被訪人的年齡、性別等基本情況;社會結構是被訪人的民族、職業、教育和文化等特征;健康信念則是被訪人對衛生服務行為的價值觀和認知。

2.能力資源:這種影響因素是被訪人所擁有衛生服務的能力和其衛生資源在社區和家庭中的可獲得性,是間接影響衛生服務利用的因素,包括被訪人或其家庭資源(收入等)和社區資源(社區診所等)。

3.需要因素:是被訪人基于健康需要的特征,表示被訪人對衛生服務的認知需要(對自身疾病狀態和健康狀況的主觀判斷)和評估需要(醫生對患者健康狀況的客觀測量和專業評估)兩個方面。需要是被訪人是否最終利用衛生服務最直接的原因,而認知是被訪人能否更好地了解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和治療方案。

圖1是安德森行為模型初始模型中三個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是“傾向特征”通過對“能力資源”和“需要因素”的影響來影響“衛生服務利用”。安德森行為模型表明被訪人在衛生服務利用時是通過個人傾向特征來促進或妨礙能力資源這一因素,以此對衛生服務的需要進行影響。安德森行為模型從最初是以家庭為分析單位,但是考慮到家庭成員在尋求醫療服務過程中存在差異性,所以最終決定修改為以個人為研究單位進行分析。

圖1 安德森初始模型

(二)安德森行為模型的修正

隨著模型的不斷修正和調整,安德森行為模型逐漸趨于成熟和完善。首先,有學者發現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服務體系會對被訪者的衛生服務利用行為產生影響。隨后安德森認識到衛生政策的決策與實施、外部環境(自然、經濟與政治環境)應當成為安德森模型的首要前提要素。從而他將醫療服務體系、衛生政策和外部環境加入了初始模型中,并將其三中影響因素統稱為“環境因素”。然而,安德森認為環境因素與個人特征因素可呈并列關系共同影響被訪人的衛生服務利用行為,所以就將從初始模型的結構“傾向特征——能力資源——需要”修正為“環境因素”和“傾向特征——能力資源——需要”。其中,傾向特征和需要兩種因素內容不變,將能力資源修改為“資源”和“組織”。因為安德森認為,資源是一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組織是否能擁有足夠的人力財力,能否有效地對這些資源的分配以及分配方式是影響被訪人最終能否利用衛生服務的重要因素。

再次,安德森修正模型增加了“醫療行為”這一影響因素。除了加入醫療服務利用行為因素和個人自我醫療行為(被訪者自我控制飲食、鍛煉身體、戒煙戒酒等方式)之外,還加入了“醫療服務過程”,即被訪人在就醫過程中醫患之間的溝通過程。因此,醫療行為這一影響因素就包括“個人自我醫療”、“醫療服務過程”和“醫療服務利用”三種不同的衛生服務利用方式。

最后,安德森修正模型得出了醫療行為決定醫療結果的結論。醫療結果的評價最開始只包含了“認知健康狀況”和“評估健康狀況”,即被訪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及認識和醫生對被訪者疾病的專業評估。其后又增加了患者滿意度影響因素,因此,醫療結果則就包括了“認知健康狀況”、“評估健康狀況”和“患者滿意度”三個評價指標。

安德森修正模型與2013年修訂完成(圖2),該模型以“個人”為分析單位,由環境因素(environment)、個人特征(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醫療行為(health behavior)和醫療結果(health outcome)構成了最新的安德森行為模型。除了在影響因素和變量方面增加之外,安德森模型還包括反饋分析路徑,圖2箭頭說明各影響因素指向醫療結果,以及醫療結果反作用于各影響因素部分,反饋分析路徑的存在直接解釋了環境因素和個人特征影響著醫療行為,而醫療行為又影響著醫療結果,環境因素與個人特征直接作用于個人醫療結果,醫療行為和醫療結果又反向作用于個人特征。

圖2 安德森修正模型

三、安德森行為模型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中的應用與局限性

(一)安德森行為模型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中的應用

安德森行為模型獨特的優勢在于其具備完善的指標體系及理論分析框架,能對實證分析起到引導性作用,不僅在醫療衛生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中也能提供很好的分析效果。因此,根據近幾年來學者們將安德森行為模型應用于老年人養老問題的成果中,研究分析出安德森行為模型在老年人養老問題的應用過程及其應用價值。

王振振、李敏和雍嵐三位學者從服務供給視角出發利用安德森(Andersen)行為模型研究了哪些因素對老年人參與互助養老意愿有影響,且是如何產生了影響。他們依據安德森行為模型,構建了有關參與社區互助養老意愿影響因素的理論框架圖(圖3),其中包括四部分:一是環境,即養老服務的政策環境;二是主體特征,其包含傾向因素(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人口學因素)、使能因素(家庭、社區、收人水平等外界因素)、需求(物質、精神文化等因素)三方面因素;三是過程,即參與社區互助;四是結果,即參與社區互助的老年人自評的滿意程度。本文認為三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對我國探索養老新模式、激發老年勞動力、緩解老齡化問題有著理論性和指導性,為今后的學者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上運用安德森行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圖3 參與社區互助養老意愿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框架

李長遠和張會萍兩位學者為研究民族地區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選擇意愿及影響因素時,也借鑒了安德森行為模型且修改后構建了相應的分析框架。他們根據我國文化背景及醫養結合領域特征,在傾向特征、能力資源和需要三種影響因素基礎上,增加了文化傳統、家庭照料資源、社區醫療護理及照料資源供給狀況等因素,以致該指標體系和理論分析框架更加完善。

彭希哲、宋靚珺和黃劍焜三位學者基于安德森行為模型對我國的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使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他們在自變量的選取上總結了前人研究成果,從而在安德森能力資源這一影響因素中加入了照料者意愿、社區服務供給等變量。根據安德森行為模型的分類,三位學者將2014年中國健康長壽調查(CLHLS)、數據中可能影響失能老人對長期照護服務使用的因素分為前傾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三類。通過實證研究,三位學者得出了與其他學者不同的結論,據此,嘗試用安德森行為模型跨學科應用這一途徑,可從不同方法和角度看待所研究問題,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與建議。

綜上,能夠將安德森行為模型應用到養老研究領域作為理論框架,分析被訪人養老方式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不僅可以得出與數學模型不同的結論,還能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議。安德森行為模型之所以能夠應用于養老研究領域中,是因為養老方式選擇行為與醫療服務利用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共同點的,如被訪人在進行養老方式選擇時,其實也是對自身被護理、被照料這些醫療服務上的選擇,簡而言之,選擇醫療服務方式的過程就是被訪人對養老方式選擇的過程。而且從前人的研究成果中不難看出,我國關于養老方式選擇影響因素的研究大多都是以定量研究方式為主,這就說明是缺乏了理論分析框架作為支撐,但到如今都沒有形成一個學者們都承認統一的理論范式。據此,可嘗試根據具體應用領域及文化背景對安德森行為模型的指標體系進行修訂,為我國養老領域養老方式選擇行為影響因素研究構建本土化的理論模型。

(二)安德森行為模型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中的局限性

目前,國內只有10余篇關于安德森模型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相關文獻,而且大多主要是利用安德森初始模型分析某一人群的醫療服務利用行為,只有1/3的學者運用了安德森修正模型對我國的養老領域進行應用和研究。

不論是我國國內還是國外的不同研究領域和學科,學者們再利用安德森這一行為模型時對此也出現了質疑,因此安德森行為模型至今也是飽受挑戰的。陳鳴聲認為:有學者質疑安德森模型難以有效控制細微的行為因素,導致模型結果存在重大差異;有學者認為安德森模型中的傾向特征缺少人群的生物學要素;有學者提出模型結構和模型維度間對應性與現實世界存在較大差別。但以上局限性僅僅是就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提出的,所以養老研究領域作為安德森行為模型涉及的新興領域更是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和挑戰。

首先,安德森行為模型是醫療領域中很重要的理論模型,其盡管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也與養老領域的研究上有一定的有共通性,但是想要有效地將這一模型應用于養老研究領域中,在指標體系的轉變上就會有很大的難度,從而在結論上產生差異。

其次,安德森行為模型自1968年創建至今期間有過多次修正和完善,但我國最早于2003年介紹安德森行為模式從創建至20世紀90年代經歷了三次修正,2014年起才有學者在養老研究領域中應用了這一模型,且對其中的反饋路徑分析和結構方程在很多時候都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況,所以在選取指標和變量時較為隨意和不全面,便會導致了研究結果互不統一。

四、安德森行為模型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中的啟示

安德森行為模型能夠為我國學者系統探究老年人在養老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提供完善的理論分析框架。本文認為安德森行為模型能夠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中可以應用的原因在于(以老年人選擇養老方式的影響因素為例):

第三,安德森行為模型從創建起至今,一直在修正和改善,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不同領域,我國也有少數學者在應用這一模型基礎上進行了相關養老領域的探討,張文娟(2014)和李長遠(2018)都根據安德森行為模型分別對城市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及影響因素和民族地區勞您熱對社區居家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選擇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

第一,安德森行為模型最初是被應用與醫療領域,從環境因素、個人特征、醫療行為和醫療結果四個影響因素完整地研究衛生服務的利用,分析能夠影響衛生服務利用的因素,而在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上雖有其意愿的影響,但與衛生服務利用同樣為主觀選擇行為,所以兩者之間是有共通性的。

第二,安德森行為模型是一個可以將能夠影響老年人選擇養老方式的多種影響因素都放入的理論模型,這一相對成熟和完善的分析模型,可以避免在選取指標的過程中過于隨意和忽略重要的指標。也可以利用現有的反饋路徑分析出多種影響因素之間孰輕孰重。

由于我國與國外的文化背景差異較大,所面臨的養老問題也是大相徑庭,所以在我國獨特的“養兒防老”觀念背景下,哪一因素是對我國老年人養老問題起著關鍵性作用,還有待我國相關領域的學者們更深層地去研究,以為我國養老體系的完善提供更有價值的借鑒。

猜你喜歡
安德森學者衛生
電影界的“強迫癥之王”——韋斯·安德森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智取紅領巾
學者介紹
好兄弟,別哭,我沒事
衛生歌
講衛生
醫治頭痛的秘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