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分析

2019-10-18 02:40劉水
新媒體研究 2019年17期
關鍵詞:公信力輿情公眾

劉水

摘 ?要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特性對地方政府公信力形成了新的挑戰。網絡環境的復雜性與不可控性、政府本身的管理和制度缺陷、公眾的非理性參與以及媒體的負面宣傳都是新時期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重要原因。政府提高危機預警能力、規范政務信息公開平臺、提高公務人員的媒介素養和網民的道德意識等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新媒體;地方政府;公信力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7-0111-03

地方政府是中央各項政策出臺后的具體執行者,他們直接面向社會公眾,與社會基層緊密聯系,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其執政效力往往直接影響到政府整體的公信力和形象建設。在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政府所面臨的監督更加直接、多樣、全面,特別是在處理公共危機時,政府任何一個不當舉措都有可能成為引爆公眾情緒的“導火索”。地方政府作為社會規范的表率,其公信力的下降勢必會影響到公共政策的貫徹執行?,F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攻堅期,只有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才能保證社會整體穩定有序,和諧發展。

1 ?新媒體時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的現狀

2012至2015年間,雖然《小康》雜志中“中國信用小康指數”的調查數據顯示民眾對于政府信用的不信任度已有所改善,但在“政府信用、人際信用、網絡誠信、企業信用、誠信教育”這五大信用問題中,政府信用問題排在第一位。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曾在2013年度發展報告中指出:政府層級越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越高;層級越低,信任度越低。調查顯示,中央政府在公眾中信任度最高為95分,省市級政府緊隨其后信任度為93分,而縣區級政府的信任程度最低為72分。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使公眾與政府間的穩定機制受到挑戰,推動政府的權力結構向扁平化方向發展,對政府的回應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媒體時代,網絡營造了一個無所不在的“5A”傳播環境。通過網絡媒體,“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通過聲音、文字、圖像等“任何媒體(Any media)”傳播“任何信息(Any message)”。網絡社會在新媒體時代下呈現的是扁平化結構,而地方政府的執政方式和治理思路卻仍然保持著一種傳統的垂直化模式,這必然會導致政府在進行事件的回應與社會治理時產生無法避免的矛盾與沖突。據數據顯示,地方政府公信力指數雖然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是民眾對于地方行政機構的不信任感相較于其他各級政府仍然偏高,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

2 ?新媒體時代地方政府公信力產生問題的原因

2.1 ?對新媒體的重視程度不足,危機管理意識薄弱

公共危機作為一種突發事件或緊急狀況,往往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危機的處理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政府公信力產生影響。地方政府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由于平時較少主動學習、運用新媒體以及對新媒體的輕視態度,都致使其在危機發生時不能及時應對各類新媒體上的各種突發狀況,從而在對事實真相的引導上缺位,顯得政府對網絡輿情“放任自由”,讓地方政府處于被動的不利地位。此外,面對復雜的網絡輿情,政府未能主動分析在輿情事件背后公眾的訴求,致使信息公開徒做無用功,不能直擊謠言中心,甚至被民眾誤解為刻意回避。公眾僅能依據主觀判斷可獲得的一些模糊的、碎片化信息,這就給了部分不法人士編造、散布謠言的機會,致使公共輿論走偏,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2.2 ?政務信息不透明,政府與民眾信息溝通不暢

踐行責任政府的理念,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是新媒體環境下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應當主動把握新媒體時代的契機,充分學習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實現陽光、健康政務。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政務公開要么疲于應付,要么弄虛作假,對民意重視程度不足,而民眾對政府能力的判斷和對政府信用的評價往往建立在政府的日常工作表現和信息公開情況上,這就使得地方政府公信力不斷下降。此外,在面對網絡突發事件時,又因現行體制機制的原因,各單位收集信息不全,彼此之間溝通不到位,在信息披露時有一定的偏差,導致地方政府在全局把握上有所欠缺,政府與民眾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群眾需求未能真正解決,人民利益不能良好實現。

2.3 ?社會整體存在信任危機

縱觀時代背景,當下社會正處于一個信任危機的時代,人與人在不知不覺間喪失了“他信力”,懷疑與猜忌彌漫,社會信任度低。而政府作為社會的指明燈,理應帶領大家沖破禁錮。政府的公信力是建立在社會信任的基礎上的,倘若社會信任度持續下降,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也隨之會降低。政府部門作為社會秩序的維持者,理當做好表率,因此,一旦公務人員卷入輿情事件之中,政府便容易成為網絡新聞炒作的焦點。而由于存在已久的官民之間的“宿怨”便會在此時爆發,形成輿論一邊倒的態勢,網友往往會同情所謂“弱者”,未必能對政府行為做出理性判斷。媒體的負面宣傳效應極易在這個時代引起軒然大波,給政府的“傷口”撒鹽,在公民對政府的負面情緒上推波助瀾,讓地方政府公信力處于不利地位。

2.4 ?社會公眾的群體性效應

社會通常由一個個群體組成,而群體間極易出現羊群效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是發現了先機,引領了時代的發展潮流,而其追隨者們則很有可能只是迫于群體影響和壓力,就會無條件的追隨,羊群效應就此產生。這雖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政府把握群眾心理,更好的管理社會和提供公共服務,但是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一句話就容易引起軒然大波的新媒體時代,政府倘若未及時引導、控制輿論走向,群體效應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極易造成嚴重的后果。同時,由于網絡所具有的“匿名性”,網民往往不需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這就更易造成一些辨別是非能力不高的群體盲目跟風,降低地方政府的社會公信度。

3 ?新媒體時代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對策

3.1 ?積極回應輿情危機,提升危機預警能力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公眾通過網絡參與社會治理、公共決策的熱情日漸高漲,因此一旦發生網絡輿情事件,其不利影響就會呈爆炸式迅速擴散,從而產生連鎖效應,對地方政府公信力造成損害。這就要求地方政府既要能夠讓民眾充分表達意見,也要提升自身的輿論管控能力。對此地方政府應主動提升危機預警能力,積極關注網絡熱點事件,利用大數據系統科學分析、預測輿論走向,在輿情事件爆發前,如果不能將輿論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中,至少也要能控制住輿論走向,將網絡輿情給地方政府公信力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小化。此外,政府要分析輿情事件背后民眾的真正訴求,有所甄別的聽取、采納具有建設性、針對性的意見,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地方政府要加強引導,掌握輿論主動權,避免羊群效應為不法人員所利用,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及時發聲,引導輿情事件趨于理性、公正、透明。

3.2 ?提升公務人員媒介素養,實現官民對話順暢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通過各類媒介所獲取的信息的解讀、判斷、分析、運用能力的集合。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發展,地方政府對于利用新媒體平臺傳遞信息、引導輿情的需求與日俱增。作為人民的公仆,公務人員理應自我要求、與時俱進,跟上新時代“互聯網+政務”的步伐,提高與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積極維護地方政府公信力。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培訓、儲備專業人才,為“互聯網+政務”模式提供人才保障。對此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公開招聘、考試錄用等途徑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也可以與培訓機構合作,通過從部門內部挑選、互薦已具備一定計算機能力的公務人員對其進行培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設置專門機構,為“互聯網+政務”模式提供組織保障。通過設置專業機構,政府各部門可以共享信息資源,及時了解彼此工作進展,有的放矢,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有效的推進政務實施。

3.3 ?規范政務信息公開平臺,保障公眾知情權

政府與民眾之間信息不對稱,是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重要原因。規范政務信息公開,建設陽光透明政府,是每一級政府的職責。在“互聯網+政務”模式下,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積極把握時代機遇,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建設與管理,保證信息公開的全面性、主動性和及時性。對于政府網站、政府微博中的“僵尸網站”“僵尸微博”,要及時徹查、關閉整改。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加強信息共享機制建設,協調整合政府各部門信息資源,不斷提高部門間信息共享水平。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打造包攬民眾生活方方面面的“一條龍”信息服務平臺,及時發布公眾所需獲知的信息,提高地方政府政務服務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加強政府與公眾之間良好溝通關系的建立,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同時,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優化政府服務流程,實現政務的公開化和透明化,保障公眾知情權,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

3.4 ?擴大公眾政治參與,加強網絡倫理建設

按照Sherry Arnsein的公眾參與階梯理論,當前我國公眾參與多數屬于象征性的公眾參與,難以對公共決策產生實質性影響。這就要求地方政府除了要保障公眾的知情權,還應增加公眾政治參與方式、暢通公眾參與渠道,讓公眾的利益訴求通過正常渠道得到理性表達。地方政府可以首先通過網絡民意調查,了解公眾偏好,然后加強相關網絡平臺上的政務建設,舉辦各類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引導公眾更加積極的參與政治生活的討論,提出對社會治理的更多建設性意見。通過擴大公眾參與,政府與民眾之間彼此更加了解,地方政府公信力自然也會隨之提升。此外,保持綠色有序的網絡環境對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也有不言而喻的作用。針對網絡環境下由于個人素質的不可控性以及傳播主體匿名性給網絡環境帶來的挑戰,地方政府應當引導網民對其所要發表的言論的真實性、社會影響力進行思考,同時進行知識普及,增強社會公眾的是非觀和道德感,不斷凈化新媒體網絡生態環境。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在政務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開設專欄,弘揚社會正能量,加強網絡倫理建設。

新媒體時代,地方政府在轉型期遇到公信力建設瓶頸是在所難免的。對此,政府部門要主動回應,提升預警能力、完善輿情管理機制、擴大公眾參與,將提升政府軟實力作為各級地方政府在任何時代、任何階段都應為之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慶怡.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世紀橋,2017(10):75-76.

[2]黃莉培.新媒體時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對策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2(26):99-102.

[3]李天恩,李寶華.新媒體時代的政府公信力“弱化”問題研究[J].管理觀察,2014(25).

[4]楊雪.網絡自媒體時代政府公信力建設的新問題及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

[5]李世榮.新媒體時代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8(3).

猜你喜歡
公信力輿情公眾
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機構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顯仲裁公信力
古代詩人玩轉公眾號
追蹤潮流前線,一定不能錯過這幾個公眾號
消費輿情
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建設路徑淺析
大數據時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管理輿情
魔鏡告訴我,你缺少時髦的APP公眾號
月度最熱輿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熱輿情事件榜9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