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偶像”:虛擬偶像迷群的身份認同研究

2019-10-18 02:41呂品
新媒體研究 2019年16期
關鍵詞:粉絲身份認同

呂品

摘 ?要 ?該研究是以中國虛擬偶像“洛天依”為案例的個案研究,通過虛擬民族志法,從身份認同理論為切入點,對中國虛擬偶像迷群進行研究。研究探析了該群體如何在日常傳播過程中完成身份認同的建構,試圖揭示新時代網絡原住民在面對新型偶像時所呈現出的異質粉絲心理。

關鍵詞 ?虛擬偶像;身份認同;粉絲;洛天依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6-0101-03

1 ?網絡虛擬偶像“洛天依”及其迷群

虛擬偶像是一種利用數字復制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建構的偶像形象,它和真實客觀存在的人物實體不同,也區別于小說、漫畫中構建出的具有故事敘事色彩的虛擬偶像[1]。虛擬偶像盡管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具體的物質載體,但可以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合,實現與粉絲群體的線下互動,甚至獲得可觀的經濟受益。我國虛擬偶像發展仍處發展初期,截至目前已有30余位虛擬偶像,比較知名的有:洛天依、言和、東方梔子、樂正綾、余裊裊等。

“洛天依”由中國禾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創造的,以雅馬哈的VOCALOID3語音合成引擎為基礎制作的全世界第一款VOCALOID中文聲庫和虛擬形象?!奥逄煲馈钡男蜗笫且粋€灰發、綠瞳,發飾碧玉,腰墜中國結的15歲少女,她作為虛擬偶像的代表,曾登上央視《經典詠流傳》、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金鷹節互聯盛典、湖南衛視跨年晚會、江蘇衛視跨年晚會等多個主流電視舞臺,并多次舉辦了自己的全息演唱會,完成了與人類歌手進行合作,接產品代言廣告等傳統偶像所能完成的事情。

“洛天依”作為一位出道已有7年的虛擬偶像,擁有著龐大的粉絲群體,“其所屬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她擁有的青少年粉絲已經超過1 000萬,旗下的原創歌曲超過1萬首,每年都有1萬名內容創作者在堅持為她寫歌”[2]。在二次元愛好者集聚地的B站,“洛天依”的粉絲數量達109.9萬,相關話題#洛天依#的瀏覽量為9 874.8萬,討論量為59萬;微博粉絲達5百萬,百度貼吧發帖數490萬,關注人數38萬(數據截至2019年7月15日)。

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新型概念,虛擬偶像也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其中虛擬偶像的粉絲迷群、粉絲文化仍是研究的核心之一,與傳統偶像不同,虛擬偶像的獨特性和跨次元性決定了其不被所有人所接納,故而其迷群在追星過程中也完成著社會認同和身份認同的建構。本研究將選取中國的虛擬偶像“洛天依”為研究個案,采用虛擬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過深入虛擬偶像“洛天依”的粉絲的線上交流渠道,來探析該群體如何在日常傳播中完成身份認同的建構。

2 ?虛擬偶像粉絲群體的身份認同建構

2.1 ?獨特自我:粉絲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建構

個體在建構認同時,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個體通過自我反思以及與他人的互動,逐漸形成對主體自身的身份感、確認感和認同感”[3]。這一過程往往包括自我和他人兩個層面,其中,自我層面即“我”與“我”的關系,是個人心理層面的認同。虛擬偶像的動漫人物形象給原本對二維動漫作品感興趣的群體提供了一個更為立體“真實”的形象,他們宛如從漫畫書或動漫影視中走出的角色,又通過全息技術實現了在現實舞臺的表演,從而滿足了其迷群對動畫世界的向往。在ACGN亞文化圈中,二次元的虛擬世界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虛構”之意,含有該迷群對夢想世界的美好幻想,虛擬偶像完美無差錯,他們在每位粉絲內心都是不同的“洛天依”,有粉絲在其微博評論區發表言論道:“她是一個信仰……有了靈魂和自己的信仰不一樣怎么辦,會瞬間沒有精神支柱的……”在部分虛擬偶像迷群的心中,無自我意識的虛擬偶像恰恰承載了粉絲們更多的期許與想象。

除此之外,虛擬偶像獨有的UGC生產方式也給其迷群以更為直接的身份認同。與傳統偶像與粉絲的相處模式不同,虛擬偶像與粉絲之間不再是“偶像的什么決定我都認可”,而成為“我可以決定偶像”的更為平等、眾包式的模式。以虛擬歌姬的迷群為例,除了單純喜歡該虛擬偶像的作品、形象等外,也有一群有創作欲望的粉絲群體,而平臺恰好給予了他們呈現自我的機會,粉絲可以通過自己創作曲目供虛擬偶像來演唱,這一過程讓迷群真正參與到了虛擬偶像的養成過程中。這一創作沒有門檻,其火爆與否完全交由受眾去評判,同時,當虛擬偶像的作品得到認可時,創作者也可從中得到相應的自我滿足與身份認同感。例如“洛天依”的第一首傳說曲創作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表達了這樣的心態:

“任何人都可以去試一試。洛天依不會介意為操作最生疏的玩家唱歌,對每一個玩家來說,她都是專屬的唯一……《普通Disco》被悄悄上傳到網上,帶著那么點玩世不恭的味道,卻一炮而紅。

‘ilem事后分析,除了運氣,大概是:‘這首歌突然給人一種門檻很低的感覺。在寫不了很精美的編曲、華麗的編劇、文采斐然的歌詞,我還可以寫這樣的東西,這給了大家希望,我來我也行?!盵2]

創作者ilem向更多的粉絲證實,非專業的自創內容也可以由虛擬偶像演唱,也可以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可,且在這一過程中也讓這一原本的素人創作者受到了高關注度,他的這一作品《普通disco》在B站點擊量已達834.9萬,其本人在該平臺的粉絲也超過100萬,同時,ilem也被邀請參加“洛天依”的線下萬人演唱會,會上亦有為他慕名而來的粉絲??巳R舍基的“認知盈余”理論認為,人們對某些事情感興趣并愿意自主地來完成它分享它時,其背后也有無酬的內在動機的促使。虛擬偶像的創作粉絲背后便是出于這一無酬動機,他們曾坦誠“為洛天依寫歌的非典型音樂人很難因此獲得足夠的收入。他們的成就感,往往來源于個人表達和粉絲們的共情?!盵2]

2.2 ?他者化:粉絲群體與圈外群體的區隔

除去自我的層面外,便是通過“我”與“他”來建立認同,與群體內的認同不同,特定群體往往會對群體外成員進行他者化?!八摺笔呛汀白晕摇毕鄬Φ囊唤M概念,法國哲學家列維納斯認為“他者絕對地存在于自我之外,二者之間存在隔絕的關系,自我的主體性受到了他者的絕對無限性和異質性的威脅和挑戰,從而對他者加以排斥”[4]。在虛擬偶像迷群中,忠實粉絲群更注重維護粉絲圈的團結,他們在粉絲群內設定規則,相較于完全對虛擬偶像沒有關系的人群,他們更排斥一些所謂的“偽粉絲”。例如在半次元App中某位洛天依的忠實粉絲所發表的一段言論如下:

“簡單來說,很多人只是單純的知道洛天依,只是‘知道,表面上看起來‘這是洛天依誒,你不認識嗎?事實上她們自己都不是很懂,我很討厭這種人,一問三不知還要裝作很懂的樣子。對話如下:看見一群人圍在那里,我去湊個熱鬧,她們:‘這是洛天依誒,你知道嗎?中國的初音未來誒。我:‘我當然知道,你知道初音未來是誰嗎?她唱過什么歌?她們:‘不就是那首甩蔥歌嗎。我:‘還有呢?她唱過那么多歌,你就知道甩蔥歌。她們:‘……我:‘那你們接著說,洛天依唱過什么歌?她們:‘花兒納吉唄,湖南臺都播了。我:‘好啊好啊,再說幾首歌出來啊。她們:‘這就生氣啦,好小氣的人。呵呵,這就是為什么天依有腦殘粉的原因,什么都不知道還要說 :‘這是我二次元女神。以上,我5月份在學校的經歷,我是女孩子,當時初二。順便一說,她們只認識初音未來和洛天依?!?/p>

在這段文本中,該粉絲將自身與其他并不徹底了解、喜愛洛天依的人們進行了區隔,并在話語中表達出這些群體與本身以及洛天依忠實粉絲的不同之處,在該評論下方,其他洛天依的粉絲也對該網友表達了認同,對所指稱的非忠實粉絲群體表達了排斥與不認同,從而實現了對這些人群的他者化。在這一他者化的過程中,忠實迷群不僅實現了對非忠實粉絲群的排斥,也在這一過程中加深了群體內成員對自我身份以及群體身份的認同感,凝聚群體成員的情感。

2.3 ?群內互動:個體建立對群體的認同感

“個體認識到他或她屬于特定的社會群體,同時也認識到作為群體成員帶給他的情感和價值意義?!盵3]在虛擬偶像“洛天依”的迷群中,粉絲往往通過與其相關的網站、社區等尋找有共同志趣的群體,而當個體進入某一個群體時,會從群體中找到對自我熱愛事物的認可,找到志同道合的共鳴感,從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維系群內關系和對偶像的熱愛。例如一位洛天依的創作型粉絲所表達的在自己的作品得到其他粉絲認同時的心情:

“作為粉絲,來自上海的‘Poker總想著能為偶像做點什么。最直接的,就是為她寫歌……Poker寫下那些從他生活里冒出來的情緒……洛天依替他唱:‘我一個人獨自隔開了親密的空氣。在二次元網站‘嗶哩嗶哩的彈幕里,有粉絲說:‘聽了四遍,哭了四遍。這些共情讓Poker仿佛找到知音?!盵2]

相較于零散的熱愛者,通過社區聚集的粉絲群具有更強的規范意識,群體內為了維系良好且在管控內的秩序,往往也會對個體產生一定的規范性約束。例如在加入“洛天依”的粉絲群時,便會出現與之相關的問題來驗證入群者是否為粉絲,只有回答正確才可入群,如“天依的花語手辦代表花”“樂正集團是怎么垮的”“天依色是什么顏色”“洛天依的出道時間”“中V南北組指的是”“說出三首中V的傳說曲”等,在粉絲進入群聊后,也會看到群內成員對粉絲活躍度,應援偶像,“不給偶像招黑”等各方面的要求,以此來規范群體內成員的行為,助使個體為群體做出貢獻,從而獲得更高的群體認同感。

2.4 ?符號互動:獨特文化語境下的符碼互動

符碼的使用建立在使用者的共識以及共同的文化背景這一基礎之上,只有在這一語境中,“符碼才能對符號文本的意義行使轉換功能”[5]。國內已有的虛擬偶像形象接近于動漫中的人物形象,也因此奠定了二次元粉絲群與虛擬偶像迷群的范圍交疊。這一交叉領域決定著他們擁有相似的文化基礎、語境和背景,在圈層內使用二次元獨有符碼進行交流時也更為相通,且這種符號的獨特性也賦予了群體內成員以身份認同,以及對群體外成員的排斥,共同的符碼賦予了虛擬偶像迷群以獨特的認同感。

費斯克將傳播過程中的符碼分為強符碼和弱符碼,他認為“符號表意的首要環節是將有意義的符號進行符碼化,使符號有了攜帶意義的文本進入傳播過程”,受眾擁有自主的辨識力和創造力,他們會對接收到的符碼進行解釋[5]。在虛擬偶像迷群交流的過程中,更多出現的是強符碼,且需要了解特定文化語境才能順利完成解碼,例如“V家”這一詞語在該群體中的含義是VOCALOID產品家族成員的統稱,也即“虛擬歌姬”的家族,“洛殿、洛神、吃貨大人”都是“洛天依”的代稱,“錦依衛”指“洛天依”的粉絲,在這些文本中,虛擬偶像迷群一般都可順利得知這些符號的意義,但對群體外成員而言,解碼便存在障礙,對共同符碼的闡釋也是該群體獲得身份認同的方式之一。

3 ?結束語

互聯網為解構與建構并行的流行文化提供了生長的沃土,在其中,互聯網原住民們提供著各方面的新型方式與行為,在偶像與粉絲這一對傳統關系中,新時代也提供了諸如虛擬偶像這類新型偶像群體,由此衍生出的粉絲群體也有著不同以往的處事范式。在面對尚未得到所有人肯定的虛擬偶像時,其迷群也在建構著自我與群體的身份認同,他們在這其中肯定了自我,尋找著志同道合的同類群體,或是在無酬動機的驅使下成為生產者,這一過程中,他們也得到了來自自我、群內成員以及所設想的虛擬偶像所給予的認同感、滿足感。作為一類新型文化,我們應避免一味的拒斥,而應給予這個多元星狀社會格局下所相異個體以更多的包容度。

參考文獻

[1]戰泓瑋.網絡虛擬偶像及粉絲群體認同建構[J].青年記者,2019(11):7-8.

[2]勞駿晶.你們普通人類不懂,完美偶像洛天依[EB/OL].[2019-04-19].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135133.

[3]鄧惟佳.能動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認同建構[D].上海:復旦大學,2009.

[4]張琪.“他者”的眼光——迪斯尼動畫電影《花木蘭》中國元素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9.

[5]馮月季.符碼與元語言:媒介文本意義生成的符號學闡釋[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4):110-114,128.

猜你喜歡
粉絲身份認同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國黑人女性戲劇的文化批評研究
布爾加科夫戲劇創作與身份認同
在性愛中找尋自我
馮小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
真我與偶像:新媒體語境下的明星與粉絲
從后殖民主義解讀《藻海無邊》中安托瓦內特的身份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