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天工匠王曙群:從擰緊每一顆螺絲開始

2019-10-18 05:29劉錕
職業 2019年10期
關鍵詞:班組航天機構

劉錕

王曙群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的特級技師,載人總裝組組長。他是一名技校畢業的技工,秉承“擰緊每一顆螺釘、裝好每一個產品”的工作原則,堅守一線崗位30年,一路成長為“大國工匠”。

最初的選擇

2011年11月3日,王曙群帶領團隊在浩瀚的宇宙中書寫了中國的一個傳奇: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太空上演了一場完美的“太空之吻”,順利完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為我國空間站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如今,從神舟八號至神舟十一號以及天宮、天舟,對接機構經歷7次飛行試驗考核,圓滿完成了13次交會對接試驗任務。對于王曙群總裝的對接機構,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給出了“能夠讓航天員放心地去執行任務”的高度評價。

獲得這樣的評價,源于堅守,成于奮進。

回想起30年前的那個夏天,王曙群感慨當初的選擇。

1989年,從新中華廠技校畢業的王曙群,面臨著很多選擇,當時身處閔行的“四大金剛”(上海電機廠、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鍋爐廠、上海重型機器廠)名聞遐邇,進到這樣的企業是不少人的愿望。但面對抉擇,他卻甘愿邁進上海新中華機器廠(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的前身)成為一名拿著低工資的普通工人。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我出身軍人家庭,從小就有一個軍人夢,沒能去部隊當兵,去造火箭也算是沾點邊吧?!蓖跏锶赫f。

沒有高學歷,剛進廠也不可能去總裝火箭?!皬臄Q緊每一個螺釘開始,我為火箭組裝任務從事了7年的后勤保障?!?年的堅守,王曙群沒有一刻停止學習,經他手的工裝產品每次都圓滿保障了火箭的成功發射。

機會來了。1996年廠里舉辦高級工培訓班,由于他中級工考試全廠第二,王曙群獲得破格參加培訓的機會,而這次培訓正好趕上了對接機構產品的研制?!靶碌娜蝿?、新的技術,一下子激發了我的激情,我想學,想好好學,恨不得想在培訓班里把對接機構研制初期遇到的問題統統解決掉。另外,學到的新知識點,我也想趕緊在生產過程中實踐起來?!蓖跏锶夯叵肫甬敵醯那榫?,仍十分興奮。

然而,當對接機構進入初樣產品研制階段,問題越來越多,有的甚至無解?!坝袝r出了問題都不知從何入手,感覺越來越難,甚至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懷疑:這個東西太難了,到底能不能做出來?”王曙群坦言,當初的困難差點把自己打倒了。

到底有多難?對接機構上面有100多個測量動作、位置、溫度的傳感器,近300個傳遞力的齒輪,750多個軸承組合,1.1萬多個緊固件,數以萬計的導線、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擊能量的材料等。各種各樣的接插件、密密麻麻的電纜線,看著都讓人眼花繚亂,更不要說進行完美裝配了。如今,這些都已經成為王曙群和團隊的掌中之物了。

執著的堅守

在廠房的展示廳里,王曙群指著第一個對接機構樣機深情地說:“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在萬米高空要實現兩個重達8噸多的飛行器的對接,最主要的部件就是對接機構中的12把對接鎖,這12把鎖的鎖鉤必須同步鎖緊、同步分離,對接、分離時不但相關各艙室的氣體不能泄漏,艙與艙之間要“天衣無縫”,而且結合時須保持平穩,不能劇烈晃動。

這就好比在太空中“擰螺絲”,為了做到這兩個同步,王曙群帶領團隊在裝配中必須邊裝配、邊調整、邊試驗?!捌鸪?,經過多次試驗還是發現,分離姿態與設計要求產生較大偏差,而且這種偏差沒有規律,我們一下子陷入迷惘?!痹O計人員經過反復核算、反復評審,確定設計原理和方案都沒有問題?!斑@樣的話,問題肯定出在裝配過程了。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中國人的交會對接夢想就無法實現,我國航天科研人員多年付出的心血就會白費?!?/p>

就是從那天起,他和這個問題較上了勁,走路時想、睡覺時想,有時甚至在飯桌上也會不自覺地用手比劃,老婆孩子都以為他中了“邪”。記得有一個周日,在車間里加班,外面下著暴雨。這時手機響了,是愛人讓他加班結束后去接一下正在補課的兒子,王曙群手里拿著電話,腦子里卻在想著裝配的事,心不在焉地對著手機說:“知道了!”說完又忙起了手里的活,把接孩子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當他加完班時,孩子早已自己冒著暴雨回到了家。

回憶起那段日子,企業效益不景氣,加班加點特別多,“錢掙得不多,家里也照顧不了”成了家人抱怨的話。不善言談的王曙群總是對家人說:“這是國家任務,我的責任?!?/p>

一邊是家人的抱怨,一邊是內心的執著,王曙群還是選擇了堅守。他堅信,前進的路雖然艱辛、曲折,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通過近一年的反復試驗、摸索,王曙群終于發現鋼索在大載荷傳動下會變長,其張力也就下降,這就導致了鎖鉤無法實現同步解鎖。找到問題的癥結,他馬上提出了改變鋼索旋向以及對鋼索進行預拉伸處理的工藝方案,同時調整工藝方法,一舉解決了長時間困擾對接鎖系同步性協調的難題,為中國制造的對接機構注入了創新元素。

在對接機構研制中,為了提高裝配的可靠性,王曙群還牽頭研發了50多臺套專用裝備,撰寫論文15篇,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用事實證明了中國工人的智慧。

使命的傳承

“我只是在本職崗位上,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主要是趕上了好時代,因為這個時代才有了展示自己的舞臺?!蓖跏锶阂惨恢卑阉臉s譽歸功于他的團隊,“沒有對接機構就沒有我今天的成長,沒有團隊的一起努力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成就?!?/p>

作為對接機構總裝班組的組長,王曙群覺得自己有責任帶領大家一起進步。這幾年,廠里為王曙群建立了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他看來這絕不是“榮譽機構”,而是一個引領同事和徒弟們共同前進的創新平臺。他和徒弟們講,這個工作室24小時開放,隨時歡迎來切磋。

“每一個螺絲,每一個單品都可能決定我們的產品在天上能不能正常運轉,而事關載人航天器的產品,更是決定著航天員的生命和安全?!蓖跏锶旱耐降苴w杰說,自打進廠的第一天起,師傅就讓他感知承擔的這份工作責任之大。正是師傅的言傳身教,讓徒弟們始終把“嚴慎細實”四個字深深烙在腦海,嵌入自己經手的每一個產品?!皫煾狄惨恢备覀冋f,我們的工作最終是要出產品的,絕不能只一味地聽指令,而是要多動腦筋、多思考,想方設法在崗位上體現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p>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這八個字已經成為王曙群班組的價值觀。近年來,結合宇航產品高質量、高可靠性的要求與單件、手工、技術新的裝調難點,王曙群帶領班組完善崗位依據目錄百余項,重修專項操作規程5篇,完善考評獎懲條例,全面推進“星級現場”的管理。

如今,王曙群帶領的這支平均年齡38歲的17人班組,已然成為中國航天領域的一個標桿,先后榮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金牌班組”“上海航天金牌班組”等稱號,而組員們更是多次斬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2018年,王曙群班組還成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唯一一個技師比例突破80%、雙師比例達18%的技能型班組。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是王曙群寫在工作室墻上的一句話,更是他作為一名航天一線工人的錚錚誓言:傳承弘揚航天精神,腳踏實地不斷創新,以匠人之心鑄航天重器。

星空浩瀚無垠,探索永無止境。預計2022年前后,我國的空間站將建成運營?,F在,王曙群和他的組員們又投入到緊張的研制生產中。人們期待著王曙群團隊打造的對接機構在浩瀚宇宙完成一次次美妙的“太空之吻”,打造屬于中國人的太空家園。

(來源:《解放日報》2019年04月08日01版)

猜你喜歡
班組航天機構
航天夢,我的夢
“黨員進班組”促進班組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4+1”班組運行見實效
逐夢航天日
航天股為何遭爆炒
創建“放心滿意班組” 打造精品班組品牌
卓越績效班組管理體系構建與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