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非物質客家音樂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2019-10-18 09:18鄭慕婷溫梅琴黃曉曼嘉應學院
藝術評鑒 2019年17期
關鍵詞:傳承高校發展

鄭慕婷 溫梅琴 黃曉曼 嘉應學院

摘要: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主席提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笨梢娢幕且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基石,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優秀的地域音樂文化不僅是我國社會發展的記憶與國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更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優秀文化在傳承過程中,校園傳播作為主要的傳遞路徑之一,能夠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延展,進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本文著重以嘉應學院為例探析文化自信視域下非物質客家音樂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關鍵詞:客家音樂文化 ? 高校 ? 傳承 ? 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7-0092-02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文化的高度和立場系統展開對“中國特色”的文化建構,深刻彰顯“中國特色”文化自信的本質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图乙魳肺幕强图覄趧尤嗣裨跉v史長河中的精神食糧,客家廉潔文化、客家風情、客家歷史等均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失的文化教育內涵。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以多樣的教育與體驗方式繼承傳統文化、創新新文化、新思想,充分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導向作用。

一、文化自信視域下客家音樂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的意義

客家音樂文化是勤勞勇敢的客家人民在歷史發展歷程中生產、勞動、生活中創作的,經過歷時的洗禮,具有豐富生動形象的地域文化素養,借助音樂的藝術形式記錄流傳下來的。而隨著多元文化的沖擊,優秀的傳統文化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高校作為育人的主要載體,肩負樹人的同時,更需要承擔起地域非物質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任,順應時代與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守舊的觀念與傳承方式已經嚴重阻礙了客家音樂文化的發展,所以我們繼續尋求多樣的方式,去接納與傳承客家音樂文化??图乙魳肺幕敲分莸赜蛭幕l展的精神砥石,借助文化視域下國家對“軟實力”發展力度的加強與扶持政策的落實,高校應結合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營造傳承·傳遞·傳播客家音樂文化的氛圍,因材施教的助推客家音樂文化的發展,豐富國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從而達到有效地推動滿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图乙魳肺幕M校園對學生思政教育有助推的作用,用地域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綜合文化素養等,實現文化的蛻變與文化自信的培養。

二、嘉應學院客家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狀

作為梅州唯一一所高校,嘉應學院高度重視客家音樂文化的發展進程,不僅調研了地域客家音樂文化發展的需求,更借助“產學研”教學、實踐過程科學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學院緊跟新時代,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成人,滋養學生心靈、涵育學生品行,緊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加強對非遺文化、漢劇傳統文化、客家文化的挖掘、傳承和推廣工作,守住文化之根。學院依托高校文化戰略要地,聯合地方漢劇院、文化館組建優秀教師團隊制定非遺文化人才培育計劃,面向全體學生開設非遺文化課程、講座、藝術觀摩等,提高非遺進校園的普及面,借助大學生藝術實踐基地系列學習教育活動、創建學院的非遺文化學習資源平臺、與廣東漢劇院聯合承辦廣東漢樂培訓基地、聘請國家級非遺音樂文化傳人成立育人工作室等,引導師生從“校園講堂”走到“社會實踐”,變“枯味講解”為“趣味體驗”,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讓師生有更多的“參與感”、“責任感”等,通過全覆蓋、常態化、主題鮮明的系列教育活動,增強了師生學習傳承非遺文化的意識與專業技能。

(一)打造客家廉潔文化品牌意識,每年組織開展客家廉潔文化主題活動,落實活動實施情況,大力開展活動宣傳,提升活動影響力與傳播性。(二)借助高校高學歷人群針對客家地域非物質文化發展的需求,開展實踐調研,形成課題深入研究,更好的探究其發展的路徑。引導鼓勵師生進行調研實踐,借助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互聯網+”的平臺與科研經費,更深入探究。(三)組建課程群,擬定較為完善的師資團隊。根據學生的學習年級開展循序漸進的課程學習,一年級的民族民間音樂、二年級非遺音樂文化、三年級客家音樂研究等。學院還邀請了梅州地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客家山歌湯明哲教授作為客座教授,成立育人工作室,開展客家山歌的教學,并且組建了學院內山歌班、院系外的山歌協會,每學期會進行客家山歌展演匯報。將“育人與成長”相結合,給學生提供實踐空間,在豐富的第二課堂文體活動中,加入客家山歌文體展演,逐步提升大家的熟悉度,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師范專業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教育實習實踐中,在中小學實習教學中,融入客家音樂文化教學,并將實踐心得進行反饋,進而再轉化為高校人才教學的內容,進一步加大師生的參與度。

三、文化自信視域下提升非物質客家音樂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高校作為育人的搖籃,肩負著發展地方經濟、傳播地域文化、培養應用型人才等任務,對于非物質客家音樂文化的發展,有著研究、資源、師資等發展的優勢,合理的整合資源可以更好的推動其發展。

(一)更新理念,加大研究針對性

高校音樂類專業教師接觸的學習知識多為西方或是單一的專業類學習,對于地域性的文化了解不多,重視程度不夠。就調研中發現高校的發展與育人的需求,有服務地方經濟與文化的目標。所以高校要有針對性觀念的引領,需要轉變對傳統地域文化的教育理念,重視師生非遺客家文化素養與精神需求的培養。對于科研研究方面引導鼓勵教師注重加強地域非遺客家音樂文化傳承研究的意識與學習性,搭建科研平臺,并對其科研提供有力的保障,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借助師生學習實踐團隊,開展教師科研、師生實踐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進一步創新性研究。

(二)多樣模式搭建育人平臺

結合已有的客家音樂文化教學資源與創新探究的階段性成果,形成理論與實踐的指導性內容,滿足學生個性化與多元化成長需要。與地方文化館等相對接聯系,組織學生定期進行文化館觀摩學習,在文化館進行一對一的實踐學習,并參與地方非遺客家音樂文化展演,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并與其一起深入挖掘地方非遺文化的精髓,對部分資料進行搜索與分享。發揮專業優勢,組織學生進行三下鄉文藝匯演與調研,組織科研團隊進行地域非遺客家音樂文化的采風與調研等,收集整理整合凝練,編寫具有地域文化的非物質文化課程的學習資料。建立實踐基地,便于開展學習調研活動。組建科研與教學團隊,采用“請進來·走出去”,設定非遺文化課程群,并擬定課程學習時間與學分;有設定的分階段學習,初步的理論學習、實踐觀摩、交流心得、反饋總結、實踐體驗;請地方老藝人來進行授課與展示,結合教學資源的開展主題教育與開展階段性的文藝匯演,讓學生進行教學內容反思與創新,并將其記錄形成成果資源?!白叱鋈ァ边€應爭取政府和社會的多方面的支持,將更多的非遺客家文化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等納入學習實踐基地,給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三)品牌培育,寓教于樂

樹立產學研的育人意識,高校應該將非遺客家文化作為育人寓教于樂的品牌文化來打造,做好主題活動的整體構建,借助校園主題活動進行文化宣傳,推動其發展。就近取材,因地制宜,有利于增進學生的熟悉度與參與性,例如成立客家山歌協會、山歌班等,借助各類第二課堂文體活動進行實踐鍛煉,循序漸進讓師生感受到地域非物質文化的魅力,幫助師生深入探尋、了解非遺文化特色,與此同時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校內各類傳播載體,制作推文與新聞進行推送,大力營造傳承客家音樂文化的校園氛圍。

文化自信視域下非物質客家音樂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主題導向內容。通過讓傳統客家音樂文化走進校園、融入校園,走進師生,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促進了和諧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更推動了教育教學成果的有機轉化,使其服務學院的發展與滿足學生成才成長的需求最具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管建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M].西安:陜西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傅利民.中國傳統音樂研究與傳承的相關思考[J].中國音樂學,2015,(02).

[3]張應華,謝嘉幸.我國當代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目標、功能探析[J].中國音樂,2012,(03).

[4]郭曉云.客家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融合策略探究——以龍巖學院為例[J].龍巖學院學報,2018,(06).

猜你喜歡
傳承高校發展
區域發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圖說共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