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常規培養案例反思及策略

2019-10-18 05:22霍若茜
求知導刊 2019年17期
關鍵詞:遵循原則行為習慣策略

摘 要:常規培養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幼兒園常規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常規的建立為孩子的自由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幼兒園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生活基本能力,確保其健康成長而制定的幼兒園生活各個關節的基本規則與要求。有了規則的約束和指導,幼兒才能生活在不超越底線的自由狀態中,才能生活在和諧的秩序中;才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才能促進幼兒對生活及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行為的目的性、意識性,發展自律能力及交往能力。

關鍵詞:常規培養;行為習慣;遵循原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7-0145-02

一、反思以往常規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案例1:過多使用“指令性語言”

玩大型玩具時,教師指示孩子“玩時不準推擠、不準插隊、不準奔跑,否則就取消玩的資格”;吃飯時,指示孩子“不能掉飯粒、不能講話、不能剩飯菜……”教師的話就像是“圣旨”,孩子們總是在“你說我做”中建立各種規則。

分析:這種命令式、說教式的規則教育,完全以教師為主導,不但不能建立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還會使孩子形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沒有主見與創新意識。

案例2:隨意取消和改變規則

美工活動撕面條時,幼兒問教師:“小筐沒發,我們剪下的紙屑放哪兒?”教師忙著指導,隨口說:“小筐不要了,紙屑就剪在桌上吧?!苯Y果活動結束,滿地滿桌都是紙屑;早上出操了,小朋友踩著樓梯上的小腳印一個跟著一個排隊下樓,教師在后面催促孩子:“快走,今天我們有點晚了,要來不及了?!焙⒆右宦?,就爭先恐后地往下沖……

分析:這樣隨意地取消原有規則,是無視規則的表現,無疑會讓幼兒無所適從。教師都不遵守規則,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和教師一樣,隨心所欲,這不利于規則的建立。

案例3:重自主輕規則

集體教學活動結束了,教師組織孩子游戲,指著櫥柜上的雪花插片、拼圖、串珠、積木等,對孩子說:“現在你們可以去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了,比一比,誰玩的花樣多?!苯處熢捯魟偮?,孩子就一哄而上,結果把插片打翻了,把串珠拉斷了……告狀聲一片。

分析:案例中,教師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的活動環境和氛圍,但由于重自主輕規則,對幼兒沒有提出任何規范性的要求,幼兒之間就只能產生相互干擾,從而無法保證自主活動的順利展開。

案例4:無固定標識

情景A:一幼兒在水杯櫥前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自己的喝水杯,非常著急。

情景B:一幼兒洗完手后在掛鉤上一個一個地翻找自己的毛巾,卻始終沒找到,快哭了。

情景C:一幼兒去圖書架取書,回來后找不到自己的小椅子,與旁邊的幼兒因為搶椅子發生了爭執,越吵越兇,女孩子哇哇大哭起來。

分析:三個情境中矛盾的產生,都是因為沒有固定標識造成的,幼兒年齡較小,矛盾的發生不利于他們融入集體生活。幼兒對事物分辨能力較弱,具體形象思維強,固定的標識可以為他們提供直觀的圖片,分辨自己的物品,從而培養積極的心態融入集體生活。

二、幼兒常規培養應遵循的原則

1.正面引導

“正面引導”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對幼兒提要求,以積極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當我們希望幼兒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一件事情時,我們要直接告訴幼兒具體如何去做,而不是命令孩子不要如何做、不能做什么。正面引導可以讓幼兒得到正確行為的信息,相當于正強化,這樣幼兒接收到正強化越多,就會養成好的習慣。

2.榜樣為先

“榜樣為先”是指教師要為孩子樹立榜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身作則、以身示范,樹立了榜樣,才可為幼兒提供具體的行為標準,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3.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表現為規則建立過程中教師強調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讓幼兒真正成為制定規則的主人,這樣才能使幼兒執行規則的自覺性增強。

4.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要求教師在與孩子共同生活和參加活動時,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兒行為規則教育要依托生活,借助于生活的不斷重復的特性,日積月累地形成和鞏固。

三、常規教育中嘗試的策略與方法

1.制訂《一日活動常規細則》

幼兒園作為一個大集體,一個小社會,一日生活的各個活動環節無疑必須建立具體的規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一種安全、和諧、有秩序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和生活。為此,我們班對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和社會領域的具體要求,再結合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班三名教師就入園、區域游戲、晨間活動、盥洗、吃點心、學習活動等環節進行了討論,由此制訂出《一日活動常規細則》,張貼在教師工作區的醒目位置,方便提醒我們在常規培養中統一要求。如喝水、如廁、洗手等按組進行;吃完早飯的孩子即可自由選區進行區域活動;午飯后,先吃完的小朋友將小椅子搬到指定地點閱讀圖書……這些規則是孩子處在幼兒園這個大環境中必須適應、內化和遵守的,它由教師來告訴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被禁止的。遵守這些規則可以讓孩子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中,也可以為教師組織好幼兒的一日活動提供保證。

2.建立《班級行為公約》

《班級行為公約》是由教師與自己班的孩子共同制訂的。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把本班孩子平時帶有普遍性的不好的一些行為列舉出來,然后組織討論。大家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和要求,探索規則和要求的合理性,從而逐步建立起《班級行為公約》。如我班的圖書區,我們發現有些小朋友在圖書區看書時大聲說話、打鬧,有時還撕書。針對這種行為,我們和孩子們共同討論,制作了圖文并茂的圖書區溫馨提示。另外,很多孩子洗手時喜歡玩水,并把水開得很大;吃完飯有不少幼兒把碗重重地扔到桶里……我們就偷偷地把孩子的行為用錄像拍下來,放給孩子看。孩子們違反規則往往并非有意為之,所以會很“震驚”,并積極地參與規則的制訂,這樣我們的《班級行為公約》就出臺了。由于規則是孩子自己制訂的,活動中他們能主動認同規則,并通過相互監督,心甘情愿地遵守規則。

3.使用“統一規則性信號”

“理解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發出的規則性信號,并按要求執行”是幼兒行為規則培養目標之一。具體常見的規則性信號有節奏性拍手、音樂播放、手勢示意、敲小鈴等。如午睡起床時間到了,我們會放較舒緩的起床音樂,幼兒聽到音樂后會起床。

4.制作“規則提示圖標”

“環境是可以說話的?!敝谱髦庇^形象的提示圖標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引導幼兒積極行為的作用。作為閱讀特色班,我們使用孩子們喜歡的圖畫書名字作為分組的名稱,制作成“彩虹花里的家”貼在孩子們能看見的地方,編成兒歌作為口令。在我們幼兒園的樓梯上可以看到上下樓梯靠右走的箭頭、小腳印圖標;在草地垃圾桶上,可以看到小手扔垃圾的圖標;在樹干上可看到掛有“禁止采摘”的圖標;這些圖標都是教師和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因此孩子們都看得懂,并愿意遵守。通過嘗試,我們發現“規則提示圖標”確實能有效地抑制幼兒的不良行為,促使幼兒在活動中不斷地把一些他律的規則轉化成自律的行為。

5.設計自己專屬標識

這種方法十分符合小班幼兒,可以嘗試創設提示性環境來促進幼兒良好生活常規習慣的培養。因此,幼兒將自己設計、選擇在班級中使用的標志,并通過游戲鞏固認識自己的標識,使這個標識像“照片”一樣,成為幼兒的獨用代表。通過標識的作用,初步培養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

運用及時貼制作標識,幼兒分別將它們貼到水杯櫥格上、毛巾掛鉤上和椅子上,固定自己物品的擺放位置。還可根據幼兒需要,將標識貼在小床上、鞋櫥中等。

6.設立“小小值日生”

雖然是小班,我們已經開始輪流做 “小小值日生”,擔負著檢查同伴執行規則情況的任務,起初是由能力較強的幼兒擔任,并帶動能力較弱的幼兒。洗手時,我們推選一名幼兒做聞香香;進餐時,我們推選先吃完飯的幼兒做“放碗檢查員”;午睡起床了,我們又會推選一名幼兒做“儀表檢查員”……這些“小小值日生”定期更換,有效地促使幼兒用自己的體驗感受規則要求,并不斷完善規則,同時也增強了孩子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楊靜雅.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理性思考[J].山西科技, 2008(5).

[2](美)蔡偉忠. 幼兒常規建立的道與法[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霍若茜,女,河北保定人,小學高級教師, 本科,研究方向:幼兒園教育管理、幼兒家庭教育。

猜你喜歡
遵循原則行為習慣策略
遵循原則做減法 保留核心說完整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初探試卷分析在教學中的意義與原則
遵循教學原則優化英語教學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Passage Four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