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成長記”

2019-10-20 09:27盧矜矜
音樂愛好者 2019年9期
關鍵詞:古鋼琴琴師英式

盧矜矜

1800年之前的鋼琴發展歷程

鋼琴的發明

1700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B.Cristofofi)制成了一種鍵盤樂器——“有強弱音的羽管鍵琴”,這是現代鋼琴誕生的標志。在此之前盛行的是兩類古鋼琴: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又稱“楔槌鍵琴”)和撥弦古鋼琴(Harpsichord,又稱“羽管鍵琴”)。古鋼琴在巴洛克時期發展到頂峰,后逐漸被性能更加優良的鋼琴所取代。

克里斯托福里自1688年起開始在梅第奇家族擔任宮廷鍵盤樂器的制作師,制作了琴槌向下擊弦的擊弦機裝置。琴槌是用麂皮包裹的木槌,琴弦可以全段振動,區別于古鋼琴的發音方式,音量較大。后來,他對樂器持續改良,發明出能夠“用演奏者按鍵力度的大小來控制音量高低”的鍵盤樂器,此后許多制琴師都參照他的制琴原理制作鋼琴。

1726年,德國制琴師西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據此原理制造出德國的第一臺鋼琴,并對其進行革新,使其音量更大、音效更好。西爾伯曼有許多徒弟和學生對早期鋼琴發展有著重要貢獻,其中影響力最高的十二位被稱為“十二門徒”。后來“有強弱音的大羽管鍵琴”(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逐漸被簡化為“Pianoforte”或“Fortepiano”,作為當時鋼琴的名稱。1739年,立式鋼琴出現,由意大利人加利安諾(Domenicodel Gagliano)發明,首次將琴弦豎直排列,是為了節省空間和材料。但由于做工和用料的限制,它的琴身依舊很龐大。

“英式”“維式”兩大流派

十八世紀下半葉,即古典主義盛期,鋼琴的制造工藝高度發展,制琴師們持續改良內部擊弦機的結構,并調整琴身外形,使之更為合理。其中西爾伯曼及其“十二門徒”在鋼琴的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西爾伯曼的兩位徒弟制造出了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英國式擊弦機鋼琴”(以下簡稱“‘英式鋼琴”)和“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以下簡稱“‘維式鋼琴”)。1766年,約翰·楚姆佩(Johann Zumpe)發明了“英式”鋼琴?!坝⑹健变撉俾曇麸枬M渾厚,有著較強的共鳴效果,并且構造簡單,節省空間,降低了生產成本,在當時廣受喜愛,加速了鋼琴取代羽管鍵琴的進程。1768年,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用楚姆佩制作的“英式”鋼琴在倫敦舉行了第一次公開的音樂表演,具有歷史意義。

后來,英國鋼琴制作師布羅德伍德(Johannes Broadwood)又在“英式”鋼琴的基礎上做了重要改進。1771年,他制作了第一臺翼型外形的鋼琴,并用金屬支弦架代替過去的木質支弦架。1796年,布羅德伍德使鋼琴的音域擴大到六個八度,鋼琴的表現力增強。1817年,貝多芬獲贈布羅德伍德的鋼琴,激賞之下,為它譜寫出著名的《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槌子鍵琴)》(Op. 106)。

1770年,德國的斯坦因(Johann Stein)發明了“維式”鋼琴,因這類鋼琴在以維也納為中心的德語國家創造而得名。這種鋼琴的琴槌是由較小的皮革包裹的,發出的聲音輕而尖細。時間久了,隨著琴槌的不斷敲擊,皮革會越來越硬,使鋼琴的音質更為干澀。1773年,斯坦因將較軟的織作物覆蓋在琴槌皮革外,使鋼琴的音色得到了改善。

持續改良

隨著作曲家和大眾對樂器性能的高要求,鋼琴的材質和制作技術需要持續改良。鋼琴整體結構的穩定是改善各性能的基礎。為了配合琴弦張力的不斷增大,產生更豐富的聲音,鋼琴的音板、背架等骨架構成也需要更加結實牢固。有制琴師將原來的木框架增加了尺寸,但效果仍不明顯。1799年,史密斯(Smith)在制作支架中加入新材料鑄鐵,代替了原來的純木制框架,增加了鋼琴音效的穩定性。

立式鋼琴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發展。早期立式鋼琴個頭龐大,高達兩米多,由于琴弦豎直排列,低音琴弦長,高音琴弦短,呈現為左高右低的形狀。1800年,美國人約翰·霍金斯(John Hawkins)和維也納人馬提亞斯·米勒(Mattias Muler)分別制造出了體態更小的立式鋼琴,琴殼呈對稱形狀。

鋼琴在十八世紀末得到普及并發展迅速,多數制琴師都著手于鋼琴的制作而放棄了古鋼琴。這一樂器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憑借形制、性能方面的優勢取代了古鋼琴,在鍵盤樂器中占據主導位置。鋼琴的名稱在這一時期由“Pianoforte”簡化為“Piano”,并沿用至今。

1800年后的鋼琴發展歷程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強調以個人的主觀感受為中心,藝術家們無所不用其極般地宣泄著各類情緒,創作上不拘一格。這一時期是科學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階段,鋼琴制造技術隨之更上一個臺階。這一時期的鋼琴主要在之前的發明上進行高品質的改進,以繼續擴大音域,提高音質,許多制琴方法應用至現代鋼琴。這些制琴技術有著較高的歷史作用,同時為當時的優秀作曲家增添了許多靈感,為他們帶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音量、音色的改善

鋼琴的音色與琴弦、琴槌的制作有著密切聯系。十九世紀初,鑄造工藝的發展推進了琴弦的改良進程。鋼琴低音區使用較重的銅絲纏弦,中音區和高音區由一鍵兩弦改為一鍵三弦,鋼琴的音量增大,具有更加豐富的色彩變換。1808年,法國鋼琴制作師塞巴斯蒂安·艾哈德(Stbastien Erard)發明了弦鉤,這是一種黃銅搭扣,琴弦從中穿過。它可以精確地確定琴弦的發音長度,同時防止琴弦在被琴槌敲擊時向上帶起發生移位,提高了音效的穩定性。1822年,艾哈德的商行將這一裝置進一步改良,發明了“雙擒縱連動裝置”。

十九世紀初,有制琴師將更多的織物覆蓋在皮革上。1826年,巴黎制琴師讓·帕普(Jean Pape)用更加細質柔軟的兔毛和羔羊毛做成毛氈包裹琴槌,使琴槌更富有彈性和重量,因而發出更加清脆精細的音效。1850年,艾拉爾德制造了更堅固的木質琴槌,毛氈的制作也更加柔軟,琴槌的彈性提高,產生的泛音更加豐富。

穩定性的加強

鋼琴結構的穩定性為整件樂器各性能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十九世紀之前,鋼琴僅在弦軸板和其他支架間有金屬支架,其他結構都是木制,產生的穩定性并不理想。1800年,制琴師約翰·霍金斯第一個將全金屬的框架引入鋼琴的琴殼。1820年,威廉·索斯韋爾(William Southwell)首次發明了金屬框架,裝在鋼琴的外框上。1821年,布羅德伍德改良了平臺鋼琴的內部裝置,將與琴弦平行的三根框架的金屬條增加為五根。這種做法不僅讓鋼琴更加牢固,還為鋼琴音域的增加提供了條件。之后他還進行了大膽革新,在鋼琴上安裝了掛弦板,同樣是金屬材料,并將金屬掛弦板與金屬條合為一體,大大增加了鋼琴的穩定性。

1825年, 阿爾菲烏斯·巴布科克(Alpheus Babcock)將分離單個的金屬條焊接起來,制成一整個牢固的金屬框架,使鋼琴的共鳴效果更好,音響更洪亮。這個裝置的改良在波士頓申請了專利,并很快被用于“英式”鋼琴的制造。1843年,波士頓制琴師喬納斯·奇克林(Jonas Chickering)在三角鋼琴的制造中也使用了金屬框架。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整體的金屬框架在制造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884年,布羅德伍德的鋼琴金屬框架已接近現代三角鋼琴中的框架構造。

音域的擴大

1828年,制琴師們開始在立式鋼琴上進行擴大音域的實驗,將琴弦平行的排列形式改為交叉排列,即中音和高音的琴弦保持平行排列,低音則在它們上方從鋼琴的左后方交叉排列至右前方。1859年,德國制琴師海因里?!な┨雇℉einrich Steinway)將此變革應用在平臺鋼琴上,同時用鋼絲制作了更粗、更長的琴弦,琴弦的張力增大,這使鋼琴的音域達到了七個半八度。到了十九世紀末,幾乎所有的鋼琴都采用了交叉弦排列方式。

制琴公司的推動

鋼琴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與各個制琴公司競爭而擇優改良有著密切關系。第一個批量制造鋼琴的公司由格拉夫(Graf)于1809年在維也納創建。許多作曲家,如貝多芬、舒曼、李斯特等人都用過這家公司制造的鋼琴。貝森多夫(Bosendorfer)的鋼琴廠創建于1828年,是知名的手工制作鋼琴品牌,具有考究的用料和精湛的工藝。這個工廠主要制造音樂會三角鋼琴,音色厚重飽滿,氣勢磅礴。世界上最大尺寸的三角鋼琴就是在貝森多夫鋼琴廠生產的,有九十七鍵,被稱為“帝王”鋼琴。

1836年,海因里?!な┨雇摻耸┨雇撉俟?,這家公司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1853年,施坦威的兒子查爾斯在紐約創建了施坦威父子公司(Steinway & Sons)。1859年,他們制造出全鐵框架和琴弦交叉排列的三角鋼琴,獲得轟動性的影響。1876年,施坦威公司制造了音樂會三角鋼琴,這是現代三角鋼琴成型的標志。

“樂器之王的誕生,自然是十八、十九世紀音樂文化大潮的時勢造英雄,它是順天應人應運而生的:然而英雄又造時勢,對音樂大超有推波助瀾之功,且厥功甚偉!”辛豐年先生曾在《亂彈琴》中如是說?;仡欎撉龠@件樂器的成長歷程,不禁感慨,從喃喃細語的初生之犢發展成如今擁有八音迭奏之勢的龐大機器,這是一代代制琴師與音樂家相互成就的結果。

猜你喜歡
古鋼琴琴師英式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拼寫為什么不同?
英式苦啤酒
VINTAGE樂器聲音的魅力
——以巴洛克時期流行的古鋼琴為例
斷弦
斷弦
英式下午茶
古鋼琴與巴洛克音樂的融合及發展
鍵盤樂器的起源與發展( 之三)古鋼琴之
——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
鍵盤樂器的起源與發展(之四)古鋼琴之
——撥弦古鋼琴(也稱羽管鍵琴Harpsichord)
英式英語VS美式英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