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蠶到死絲方盡

2019-10-21 07:43文亮
東方收藏 2019年11期
關鍵詞:山水畫山水大師

文亮

在20世紀的中國畫壇上,國畫大師錢松嵒(1899—1985)作為繼傅抱石以后的“新金陵畫派”領軍人,于充滿革命激情的歲月里,以畫筆謳歌新社會、新時代,贊揚廣大民眾新的精神面貌;并以渾厚沉著、剛柔并濟的畫風,將中國新山水畫與民族精神、時代氣象完美契合;同時樹起了山水革新的新大旗,開辟出了新的藝術天地。這里筆者以中國美術館藏其山水畫為例,簡要介紹一下這位“早熟晚成”的大師之筆墨人生。

●? ?50歲之前:寂寂無名

1899年,錢松喦出身于江蘇宜興楊巷鎮湖墅村的一個窮秀才家庭。八歲時其父開始教他讀書,并按“士大夫”的要求對其進行培養。教習的內容除卻詩文,金石書畫、琴棋唱曲、醫卜星相等均有涉獵,其中錢松喦最鐘情于畫。因家庭條件有限,錢松喦的父親無力購買古畫及名畫,但還是花了大價錢買了當時名人的畫作供其學習,其中就有任伯年的扇面、冊頁小品,以及《芥子園畫傳》《點石齋畫譜》等學畫入門的必備手冊。這就是錢松喦最早的繪畫啟蒙。

錢松喦繪畫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是考入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范學校。這里他不僅接觸了西洋繪畫理論,學習了透視學、人體解剖學、色彩學等知識;還在老師胡汀鷺的引導下,臨摹了王詵、沈周、唐寅、石濤等人的作品。1920-1950年的30年中,這類仿古山水,錢松喦一直都有所創作,平時也會賣一些維持家業。

1929年上海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讓錢松喦的藝術之路又發生了新的變化。這次展覽中他的《壽者相》《山水》入選,并選登在??睹勒埂返诹谏?,由此他開始在無錫小有名氣,并堅定了其藝術之路。師范學校畢業后,錢松喦一直輾轉任教于蘇、錫、常各地小學、中學以及美術學校任教,屬于當時社會地位不高的中下階層知識分子。

●? ?50-60歲:嘗試山水人物畫

新中國的成立,讓錢松喦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新社會對畫家的需求,是要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熟悉的、身邊的事物,而人物畫就是人們最直觀、能看懂的畫種。但人物畫在錢松喦此前的三十年里,并非創作的重點。由此大師將創作由擬古山水,轉入到以現實與當下為基礎的新國畫創作中。

20世紀50年代,是錢松嵒創作豐碩和嶄露頭角的時期,其有《黃海漁場》(圖1)等作品問世。1953年,大師的《快樂的暑假》入選第一屆“全國國畫展覽會”。1956年,其繪《瘦西湖》(圖2)、《溪山如畫廠如林》《劫?;卮骸啡脒x第二屆“全國國畫展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標志。翌年,大師的《錫山》《黿頭渚》又參加了在南京舉辦的“江蘇省第一次國畫展覽會”。由此大師在上世紀50年代以后的江蘇畫壇上,贏得了最初的聲名,并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影響。1958年,大師深入無錫芙蓉湖兩岸體驗生活創作的《芙蓉湖上》(圖3)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辦的第一屆“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會”。此作也標志了他于山水畫創作領域內在這一時期的高度。而這一系列的創作成果,奠立了大師后來到南京發展、擎立山水畫革新大旗的基礎,同時標明了大師在新中國山水畫史上聲名鵲起。

錢松嵒這一時期的作品,如《無數銀山積海鹽》(圖4),人物大多處于畫面的顯要位置,山水似乎變成“附屬”,顯得不那么重要。此外畫面還出現了大量被認為不入畫的內容,如電線桿、煙囪、公路、水庫、廠礦等,尤其是象征新中國的元素“紅旗”被同一時期的畫家廣泛應用,插遍畫面的各個角落。但這種直接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添加農業機械化、人民公社化、生產“大躍進”的方式,大師其實并不太滿意。而這種表現方式,也暴露了當時他缺乏寫生經驗、西畫造型基礎薄弱的缺點。

●? ?61歲:二萬三千里壯游

彌補了錢松喦創作缺陷的,是1960年的一次大型寫生活動。這年9月為了向黨的40周年獻禮,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組織國畫工作團一行13人從南京出發,行經8個省進行創作寫生,且歷時三個月、行程二萬三千里。而當時在他的《壯游萬里話丹青》一文中,概括這是一次“有領導、有組織、有目的,大規模、長時間、長路程的旅行寫生”,是當時中國美術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

錢松喦就這樣走一路、畫一路,不斷地將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歌頌新時代的主題,注入到畫幅之中。同時大師在這個過程中,還頓悟了許多現實與藝術之間的問題,筆墨也有了全新的改觀,并且創作了像《陜北高秋》(圖5)、《魚籪》(圖6)、《西陵峽》(圖7)、《徂徠山》(圖8),以及《宮鞋石》(圖9)、《榕谷歌聲》(圖10)、《三門峽》(圖11)等代表作,藝術的發展自此走入巔峰。

此次在中國美術史上傳為美談的“二萬三千里壯游”,不但開闊了錢松喦的視野,而且為大師的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大師曾經說道:“這是我畢生難忘光榮愉快的一頁生活史?!薄拔彝ㄟ^這次壯游,覺得不獨反映祖國河山需要山水畫?;貞浉锩?,歌頌新面貌,也有適用之處……山水畫大有文章可作?!?/p>

●? ?63歲:創作紅色經典《紅巖》

上世紀60年代,錢松喦到江西瑞金寫生。在參觀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總辦公處的路上,大師見到了一株倒在地的大樟樹,并見到老干已經干枯腐朽,新枝卻頑強生長;且聽老鄉說此樹在太平天國時期曾遭火燒而不死,生命力極其頑強。大師當時就強烈意識到“革命的圣地不但人是革命的,連樹也是革命的!”于是他開始放棄之前把山水畫改造成為“山水人物畫”的做法,轉而嘗試在山水畫上做文章。

錢松喦的經典之作《紅巖》(圖12),即這一嘗試的代表。早在1960年11月,大師就曾經參觀了紅巖革命紀念館,并用寫生的形式記錄了當時所看到的山巖、芭蕉、黃桷樹、紀念館等情景,且創作了初稿。但大師對此并不太滿意,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里,他對這幅作品進行了幾十次修改,最終于1962年10月正式完成。此作整幅畫面只有紅、白、黑三種顏色,紅色的山巖、用白描繪出的綠色芭蕉、立于云霧之上的紀念館,館旁的黃桷樹被去掉,只余一棵古柏。而這樣的創作手法,幾乎可以說是對毛澤東當時所提出的“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的完美詮釋。

同時《紅巖》畫面中所表現的紅色、巖石、松柏等元素,都是“革命”的。且巖石象征著革命者堅強偉岸的精神,以及不屈的斗爭意志;紅色的基調則寓意革命斗爭的激烈和犧牲的壯烈,也可以表現新天地的曙光等;松柏自古以來就是堅貞和正直的象征,在錢松喦的畫中它又被賦予了中國革命萬古常青、新中國生機勃勃等寓意。從這個角度來看,作品又可這樣解讀:堅強偉岸的中國革命沐浴在新時代的曙光下,萬古常青、永垂不朽。而《紅巖》是大師創作革命圣地題材山水畫以來第一幅大獲成功的作品,從此他完成了從一般山水向一種特定山水即“革命圣地山水”的轉移。

●? ?63歲:推陳出新《古塞駝鈴》

1959年,花甲之齡的錢松喦曾經前往居庸關、八達嶺、官廳水庫至山西大同,到塞外旅行。此次大師生平的第一次遠游,作畫四十余幅,積素材稿百余件,并有《古塞駝鈴》問世。且大師在1980年81歲時還重新創作了此題材的作品,可見對其的偏愛。

在錢松喦于1962年創作的這幅《古塞駝鈴》(圖13)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師繪畫特有的“穩實中求巧變”之構圖特征。畫面主體是巍峨雄偉的主山,在崇山峻嶺上是逶迤綿延的萬里長城,背后的云霧里兩行大雁排成人字在山巒疊嶂間穿行,襯托出邊陲的天空遼闊曠遠。大山深處遠遠地走來一排駝隊,為首的騎駝人隱約可見,似乎可以聽見悠悠的駝鈴聲。畫面氣氛雄渾厚重而富有歷史感,但在蜿蜒的長城旁邊,伴著古老的烽火臺豎立著許多電線桿,又標示著新時代的到來。大師善于處理大場面的全景式構圖,注重畫面的整體氣勢,同時在畫面細節刻畫上充分運用自然法則的矛盾統一,在虛實、破立、險穩等構圖原則上巧妙經營,把形式中的節奏變化與主題內容和思想感情緊密結合在一起。

創作于錢松喦藝術生涯第一個高峰期的《古塞駝鈴》,表明大師的山水畫既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又具有傳統形式,二者做到協調統一;并且在傳統山水表現時代內容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新路。無怪乎著名漫畫家、美術活動家華君武,曾稱其作品是“山水畫推陳出新的樣板”。另外,錢松喦年輕時就深研宋元諸家以及石濤、石溪、沈周等明清大家的風格,其雄厚的書法功力造就古樸厚茂、雄健蒼潤的獨特筆墨,《古塞駝鈴》很好地體現出這一特征。且此作還反映出新中國的畫家努力擺脫傳統文人畫束縛,運用和改造傳統技法表現社會主義新中國形象的積極探索。

●? ?64歲:有感而作《常熟田》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表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題材日益受到山水畫家的關注。錢松嵒就是當時這方面表現得最為成功的畫家。如大師的作品《常熟田》(圖14),雖然畫的是一個平凡的江南水鄉,卻呈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新世界。這幅作品絲毫沒有傳統文人畫里不食人間煙火的意境,有的只是倍感真實的生活景象。此作是大師為新中國成立十五周年慶祝大典獻禮而作,所表現的內容是他根據此前在常熟虞山上寫生,目睹當時繁榮新景象后的有感而發。

作品取名《常熟田》,一語雙關。常熟作為一個普通的地方名稱,在新中國成立后一改“宰相常熟天下荒”的境況,水稻豐產。故大師在畫上題字“常熟縣境,平疇萬頃,歲歲豐收,真乃名實相符?!倍昴辍俺J臁?,既有對江南農田繁榮景象的歌頌,也寄寓了大師對農業年年豐收的美好祝愿。

從1957年到1966年,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錢松嵒的藝術完全走進了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的道路,他每年都要跋山涉水,訪名山覽大川,拜謁革命圣地,以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創作激情,一心一意地用山水畫這種傳統形式來表現新中國的巨變和對這種變化的頌美之情。反映到作品中,其最大的變化是題材由江南轉向了塞北,由太湖而擴大到大江南北的祖國山河。因此,畫風中江南的細膩和筆墨的精致又糅進了北地的雄渾,有如此幅《常熟田》。

●? ?65歲:作品亮相中國美術館

與地域相關的新的題材內容的加入所帶來的筆墨上的變化,也表現在錢松嵒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這一時期作品中,形成了與江南相對應的另外一個方面的特色,而這正反映了此時大師的藝術發展的又一方面的成就。不僅顯現了其藝術發展的方向和階段性的特點,同時也從這一方向中發展了自己的筆墨風格,并在個人特色中表現出了筆墨的多元格局。無疑,大師在這一時期的一系列作品,為許多困頓中的畫家如何表現時代所需,樹立了“山水畫怎樣反映時代精神”的榜樣,并贏得了其在畫壇上的地位。

1964年3月,“錢松喦國畫展覽”亮相中國美術館,華君武、鄧拓、潘潔茲、王靖憲等都撰寫了評論文章。華君武說“錢松喦推陳出新的山水畫,給予了我們美術界一個樣板?!编囃貏t說“他基本上解決了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如何反映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的問題?!苯浌俜蕉ㄔu后,錢松喦得到了極大的鼓勵,創作靈感也源源不斷襲來。同年,大師還創作了《連云港》(圖15)和“毛澤東詩意畫”《喜看稻菽千重浪》(圖16)。

●? ?67-77歲:創作進入調整期

正準備大展拳腳之際,“文革”悄然拉開序幕,錢松喦的諸多創作也被迫中斷。直至1971年,為了慶祝建黨50周年,江蘇省“五七”干校抽調了錢松喦、魏紫熙、徐奷、尚君勵、宗靜草等5人組成了“江蘇省五七干校創作組”,以“長江大橋”“江南煤田”兩個題目進行創作。因為創作條件寬松,錢松喦又陷入對繪畫的癡迷中。

上世紀70年代,錢松喦又進入到了一個調整期。雖然內容上仍然延續了60年代以來與革命路線相關的山山水水,但表現手法上,則在之前的基礎上又有所深入,特別是對不經常作的青綠山水進行了專門探索。如他創作的《錦繡江南魚米鄉》(圖17)、《延安》(圖18)等。

●? ?81歲:完成藝術突變

上世紀80年代,錢松喦再次調整了他的藝術表現。首先是重拾童年的樂趣之指畫。通過指畫,大師將筆墨山水與指墨山水進行互證,并將其山水畫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大師也完成了他藝術之路上的又一次突變。

除了指畫,錢松喦的晚年也最愛畫長城,其中于1982年創作的《長城老龍頭》是他晚年的代表,表達了大師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無比敬仰之情。另外,錢松喦晚年的畫松也是一絕。如其上世紀80年代創作的《東方春永》(圖19)。大師畫松強調骨法用筆,喜用“顫筆”,畫風古拙、穩健、渾厚、沉著,令人振奮,過目難忘。且善用中鋒,每筆下去筆墨腴潤而蒼勁,濃淡變化微妙而生動,筆法中提、頓、輕、重、疾、徐等的變化都融于“顫筆”的運用中。

縱觀錢松喦的山水畫創作歷程,從50歲之前的擬古山水,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山水人物畫,以及隨后的革命圣地山水和晚年的指墨山水,錢松喦作為舊社會的老知識分子,一直在新中國的指引下探索自己的繪畫之路,直至1985年9月4日去世。而臨終前大師說的最后一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可謂自我總結了他卓爾不凡的筆墨人生。

猜你喜歡
山水畫山水大師
空蒙山水間
論南宋山水畫的藝術審美性
《山水間》
對話大師
山水朋友
對話大師
對話大師
程燦山水畫作品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大師談翻譯永不讓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