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古時硯 雅致又文氣

2019-10-21 07:43瑞霖
東方收藏 2019年11期
關鍵詞:硯池硯臺

瑞霖

在我的藏硯中,有近百方長或寬不足10厘米(個別稍超一點)的小硯,材質端、歙、洮河、澄泥、陶瓷、壽山石皆有,可握在掌中把玩,其中不少質地優、造型雅、雕工精,有的還鐫有短小精悍的銘文。這大概就是玩硯行家講的“掌中寶”。

古人制硯,初始就是為了磨墨蘸筆寫字。中國古代以文取仕,隋唐以后,推行科舉制度,硯臺成為文人墨客作文遣詞、筆歌墨舞、登科進仕、維持生計的重器。正如明代陳繼儒所說,“文人之有硯,如美人之有鏡也,一生之中,最相親傍!”硯臺從漢晉時期粗獷、簡約、實用,逐漸演變到唐宋之后用材考究,模式多樣,紋飾精致,實用觀賞兩相宜。宋明以降,文人墨客又多在其上賦詩題詞,抒情明志,記事贊硯。有的還配制精美硯盒,在上嵌玉鑲金,極盡奢華。硯臺的觀賞性越來越突出,成為能工巧匠技藝與文人雅士才智共融的智慧結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獨有的藝術瑰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藝術、史料內涵。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為了能將這樣美妙的文化珍品隨身攜帶,掌中把玩,悅目養心,遂琢制出小巧玲瓏的“掌中寶”。劉禹錫在《陋室銘》中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笔虏煌硗?,硯不在大小,形制雅致則珍,內涵文氣則寶。有人舉例說,紀曉嵐《閱微草堂硯譜》所刊近百方硯中,長不過掌者多達55方。

蔡鴻茹研究員在《中華古硯100講》中說,“這些硯臺質地優良,造型精美,品種多樣?!薄安粌H有藝術價值,也有歷史價值,有些硯臺的精美雕刻令人嘆為觀止?!痹谶@優美的百方古硯中,就有多方大不盈掌的小硯。如第42講“清紀昀方池華月端硯”,長、寬、高分別只有10、5.2、1.4厘米,著錄《閱微草堂硯譜》。紀昀在硯背隸書“方池華月”,以贊此硯。又如第94講“宋進祿小匋硯”,長7.8、寬5.8、高1.5厘米,上銘“進祿”吉語,為隨身攜帶之物。再如第95講“宋范廣惕澄泥小硯”,長8.8、寬8.5、高4厘米,長方抄手形,三側刻銘,蔡鴻茹稱其“造型古拙,字體隨意,毫無板滯做作之意”“語言通俗,妙趣橫生”。還有第97講“金朱紅澄泥小硯”,長11、寬7、高2.5厘米,小抄手,正反兩面有錢形印,印文為“大定通寶”。文中說,“據聞此硯的原收藏者徐世章先生收購此硯耗資可觀,因硯上有金代確切年代者較少,同時也是他收藏品中的薄弱環節,當時收入此硯時所用黃金幾與硯的重量相等”。不厭其煩地引述上面諸方小硯,意在從實例證明有些小硯彌足珍貴。當然,這并不抹殺規格大些硯臺的可貴之處。只要是材優、工精,大、小好硯各領風騷。至于當代制作許多大硯,要人背車拉,以至大到以噸計量,再精雕細刻,也不算硯臺,更不可能是民國之前古硯,只是現代工藝品而已。如果把它以古硯欺市,以美硯張揚,只能說明其主人俗氣、沒文化。

現從我收藏的小硯中選出18方,分三類展示如下,以求同道指正。

第一類,6方。在發表的說硯文章中提及。當時只從這些硯臺的年代,或紋飾,或銘文角度敘述,沒有突出它們“掌中寶”的特色。在此再把它們集中刊列,突出圖樣,只作簡要文字介紹。

(一)橢圓大化年制瓷硯(圖1),長9.5、寬5.5、高2.2厘米。形制橢圓小巧,施白釉,釉汁均勻肥潤,釉色光潔瑩亮,邊側繪青花纏枝花,線條流暢。背青花行書“大化年制,江兄訖”。全硯素雅精致,包漿自然,光滑滋潤,應是長期握在手中把玩所致。此硯可當筆舔,可使硃砂,可賞可玩。大化年為日本飛鳥時代孝法天寶年號,公元645-650年,相當我國唐貞觀時期。從硯釉色、紋飾、精美看,可能是我國明代制品。

(二)安岐銘小澄泥硯(圖2),明代,長9.8、寬7.3、高2厘米,堂池布局、邊框弧度、背面線條、邊側纏枝花,每一件都把握得恰到好處,精致到無可挑剔。硯堂留硃砂痕。背鈐兩章,上為圓形,內陽文篆書“麓邨”;下為方形,內陰文“儀周”。硯色鱔魚黃,質地極佳,堅細溫潤,撫如石,呵生津。帶原配紫檀木天地蓋。全器不啻為上乘藝術品,典型“掌中寶”。清初著名收藏家安岐,字儀周,號麓邨,松泉老人,朝鮮人,父為朝大臣明珠家臣。安岐從商,深愛中華傳統文化,好書畫,精鑒賞,喜收藏。

(三)心字池橢圓瓷硯(圖3),明代,長8、寬6.3、高2.2厘米。硯堂圍以黑色邊線;硯池琢心字,藍色起邊。邊側上沿一圈藍色弦紋。前邊側著黑色行書“錦榮”二字,似硯主人。除背無釉、露白胎外,其余均施乳白釉,釉汁肥潤柔和。以心字為池,寓意深遠,似在提醒學子,要用心磨墨、用心寫字、用心讀書,所謂磨心磨血也。硯雖小,但制作精致、色彩豐富、意蘊深沉,既可作筆舔,又可握在掌中,時刻把玩,時刻警示,促人沉思。

(四)太極八卦圖澄泥硯(圖4),清代,對寬7.8、高1.4厘米。四邊長,四邊短,兩兩相對稱。邊框上浮雕八卦圖,內為陰陽魚,分別作硯堂、硯池,上留硃砂痕。硯小巧玲瓏,直線挺拔,曲線柔順,紋飾簡潔深奧。硯色黃中泛青,質地堅細滑潤。既可作筆舔,又可握在掌中把玩,領會八卦之妙、陰陽變化之理。

(五)美中奇制祥云仙鶴龍池硯(圖5),民國初年,長8.9、寬6.6、高0.7厘米。硯面四周祥云繚繞飄拂,右上角一仙鶴駕云飛舞,矯健優美。背復手內陰刻行書“先天后天,上壽百年。何女片石,泉泉流傳?!甭淇睢懊乐衅嬷啤?。銘文贊美硯臺。硯面構圖巧妙,雕工精細,線條流暢,寓意祥瑞,而且配有精致的脫胎綠漆荷葉盒(盒面缺失),可見主人鐘愛有加、玩不釋手。

(六)長方鵝紋紅石硯(圖6),民國,長8.8、寬6、高2厘米。硯面浮雕一只大鵝,從右向左慢游,鵝首向后,睜眼遠望。頸下成一彎小硯池,大肚為硯堂。所刻鵝紋,線條簡約,形象生動。背平,上邊沿陰刻行書“庚申初夏慶春刻”。字體流利,全用繁體,包漿開門,可見已使用時間不短。這里庚申年似為1920年。全硯紫紅色,鮮艷溫和。硯大不盈掌,宜于握掌把玩,也可作筆舔,還可當鎮紙。

第二類,新推出8方“掌中寶”小硯。

(七)長方鐘紋鳳咮硯(圖7),宋代,長9.4、寬6、高0.9厘米,四周圓角,硯面下挖蠶繭形水池和近方形硯堂(四圓角),堂、池之間一弧底溝相通,構成鐘形。硯堂中間稍凸。四邊側內斂。背平。全硯青黑純凈,極為滑膩潤澤,握手生津。邊線挺拔,內線柔和,形制中規中矩,堂、池簡潔精美,全器秀雅,凸顯宋硯琢制水平。

(八)仿哥窯辟雍瓷硯(圖8),明代,面徑8.6、高1.7厘米。硯堂中間稍凹,無釉,極其潤滑,上留暗紅色硃砂痕,外圍弧形底溝渠,作硯池。硯緣稍高出,內卷。邊側內收,下為圈足。底無釉,露土紅胎,墨汁斑駁。內外壁均施米黃釉,溫暖柔和,上布小裂片,金絲鐵線疏密有致,硯制圓活,秀雅迷人。此雖為實用硯,然握在掌中,更覺滑膩潤澤。

(九)茝堂銘隨形小端硯(圖9),清代,長9.5、寬8.5、高1.8厘米。硯近圓形,面有細起邊,內為硯堂,中間稍洼,無堂、池之分。邊側隨意。背平,陰刻行書:“山之精,石之英,利用永貞。乙酉孟秋望,茝堂?!保它c筆者加)銘文贊揚此硯為端石之精華,堅密細潤,將世代使用。字體俊雅,刀味十足,包漿與周邊一致,是為舊刻。形制小而精致,質地堅而細嫩,銘文短而精悍,實用觀賞兩相宜,掌中把玩,耐人回味。清代名、號茝堂者不止一人。據民國初年葛虛存編篡《清代名人軼事》載:吳江吳茝堂先生名燮,乾隆丙辰,嘗舉博學鴻詞科,不遇,浮沉諸生中。年七十余,無家室,宿食紫陽書院,后輩輕薄,肥腸滿腦,視茝堂如怪物,無與言者。一日書院課期,蘇州太守孔公名傳可,點名及茝堂,茝堂趨而前,與太守執手問好,太守怒曰:“汝一老諸生,太無禮節,敢與我抗禮耶!”茝堂遂挺立謾罵曰:“汝父與我同舉鴻博科,汝尚在子侄行,豈有孔門子孫而輕視長者乎?”太守大駭,詢之他人,知其實,跼蹐謝罪。人稱為“吳書呆”。乾隆庚辰為1760年,如是這位茝堂,銘中“乙酉孟秋望”為1765年七月十五日。

(十)橢圓祥云紋端硯(圖10),清代,長10.4、寬6.6、高1.4厘米。面無邊線,硯額精雕祥云,繞著隨形硯池,飄拂自如。硯堂中間稍洼。邊側左右上下對稱,線條宛轉柔順。背平。全硯造型勻稱,黑中泛紫,隱約可見青花、火捺、胭脂暈。握在掌中,極為滋潤,如小兒肌膚。此硯可作筆舔,又可賞玩。

(十一)長方帶天地蓋小歙硯(圖11),清代,長8.8、寬5.6、高1厘米,含天地蓋3厘米。小硯四圓角,面有細起邊。硯堂平展,布滿細刷絲紋。硯池弧底。堂、池與邊墻無折痕,柔順過渡。邊墻直下,背淺復手,內平坦。硯留硃砂痕。硯面極為細膩潤澤。天地蓋以紫檀木刻制,上蓋面凸起,邊繞弦紋,內邊挖子母扣,與硯吻合。蓋座臺式,上飾弦紋,下伸四寬足,平穩美觀。蓋硯緊扣,天衣無縫。硯、蓋精雕細刻,精致秀雅,擺在案頭,賞心悅目,握在掌中,滋潤舒坦。

(十二)趙叔孺銘長方牛紋澄泥硯(圖12),清代,長10.2、寬5.5、高1.7厘米。面有起邊,前寬后窄。堂、池下挖,落潮處高浮雕一水牛,頭右尾右,臥地小憩,栩栩如生。左邊側陰刻隸書“庚申二月,為? ? 孫兄。叔孺”(標點筆者加),字體工整俊秀,刀工上乘,包漿與周邊相同。背平。全硯橘紅色,為蝦頭紅澄泥硯,吉祥亮麗,質地細潤有加,墨汁斑駁。此處庚申年為1920年。這是趙叔孺送給友人? ? 孫先生禮物,小小硯臺,圖文并茂,又是名人之間饋贈,彌足珍貴。趙叔孺(1874—1945),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原名潤祥,字獻忱、叔孺,后易名時棢,號紉萇,晚年自號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趙叔孺從小聰慧,5歲就愛好書畫,尤以畫馬最佳,被稱為神童。趙是個全才,山水、人物、花卉、駿馬無所不精,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趙叔孺的鞍馬、吳湖帆的山水、馮超然的人物、吳待秋的花卉,有“四家絕技”之稱。趙叔孺書法篆刻遍學各家,得趙之謙之精髓,兼浙皖兩派之長,自成一家。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弟子五十多人,皆有所成。趙出身官宦世家,父親為咸豐翰林,曾為同治帝啟蒙師,官至太常寺卿。趙叔孺也先后做過幾任小官,但他性情淡泊,不熱衷官場,38歲之后即攜眷移居上海,以篆刻字畫教育為生。? ?孫即秦文錦(1870—1938),字? ? 孫,號云居士,息園老人,齋號鉏彝齋、古鑒閣,江蘇無錫人,富收藏金石、碑帖,詩詞書畫無不精湛,歷史文翰博學絕聞。清末在滬上創辦藝苑真賞社,印制珂羅版畫冊,并編篡《碑帖集聯》等集字工具書。

(十三)箕式抄手小龍池硯(圖13),宋代,長9、寬5.5、高2.4厘米。該硯前低后高,前窄后寬。硯堂從后向前斜淌,與三邊墻相交出折線,后無堵。四邊側內斂,背抄手。全硯青黑,面、背布滿樹輪紋,極為細膩潤澤。形制規整,線條挺拔,雕工嫻熟,小巧精致,可用可玩可賞,是宋硯中精品。硯上留土銹,土味重,包漿自然,是出土文物。

(十四)隨形無量佛龍紋端硯(圖14),當代,長8.2、寬6.8、高1.4厘米。近橢圓,上小下大。硯額高浮雕一蒼龍,擊水駕霧,從右向左飛騰,瞪眼咧嘴,張爪擺尾,甚為勇猛。龍身下面,波濤翻滾,渦浪滔天,頗為壯觀。硯池細長,硯堂呈橫向橢圓形,平展滑膩,邊起棱。背平,圍邊框,中間淺浮雕一佛陀,穩坐蒲團,豐額長耳,手托圓球,目視遠方,頭上方陰刻篆書“無量壽佛”。左下角陰刻行書“壽石作”,鈐兩小方?。骸笆薄白鳌?。左邊框上陰刻篆書“壽”字章。硯臺小巧玲瓏,雕工精細嫻熟,線條流暢多變,人物生動逼真。一方小小硯上能精雕細刻如此豐富內容,非高手莫屬。硯盒以紅木刨制,精確合體,整器有包漿無墨痕,只是作為藝術品觀賞把玩。陳贊堯(1936—2016),號壽石翁,福州人,能書善畫工篆刻,精鑒賞,尤精硯雕。

第三類,4方微形硯,體雖小,但制作講究,雕琢一絲不茍?;虿荒苣ツ蚬P,但可供擺設、觀賞、把玩。

(十五)虎紋袖珍紅石硯(圖15),元代,長6、寬4、高1.2厘米(加虎2.4厘米),硯體大小為一拇指。硯額高浮雕一臥虎,前兩足爬地,后一足伸到耳朵,似在抓癢。頸項上戴瓔珞,看似家養寵物,嘴、鼻、眼、耳、尾巴清晰可見,準確合度,體態生動傳神,雕工精致上乘。硯面中間稍洼,以示硯堂,有細邊線。四側直下,背平。全硯紫紅色,邊墻有黃綠色斑塊,堅硬細密,不知何石。硯上包漿老舊,不見墨跡,大概只供擺設觀賞。

(十六)長方抄手小瓷硯(圖16),明代,長6.7、寬4.6、高2厘米。硯面上部下挖“8”字形硯池,頗深,下接硯堂,平展,前、左、右圍陰線,后稍翹。四邊側直下,背淺抄手。硯堂無施釉,露灰白胎,光滑細膩,上有硃砂痕,可見曾作紅筆舔。其余施青釉,釉色泛黃,釉汁肥厚,觀賞舔筆兩相宜。

(十七)長方微形壽山石硯(圖17),民國,長5、寬4、高2厘米,色灰白,半透明,細嫩瑩澤。四圓角,面開橢圓硯堂,上部下挖扇形硯池。四邊側直下,背平。硯雖小,但規整端正,堂池俱全,上有包漿,沒有墨痕,只供觀賞把玩。

(十八)桑葉幼蠶紋漆砂小硯(圖18),清代,長6.5、寬4.5、高1.1、含蠶高1.5厘米。硯作桑葉形,葉柄葉脈清晰可見,中間稍洼以示硯堂,周邊黑色,上布滿碧綠斑點,閃光發亮。葉邊沿一幼蠶爬行,惟妙惟肖。背平。全器木胎髹黑漆,光滑亮麗。仿物逼真,工藝精湛,小巧精致,難能可貴。

猜你喜歡
硯池硯臺
過梅林
如何鑒別硯臺
游襄陽米公祠
浣溪沙·己亥十月十六子夜吟
專注
專注
硯緣
一方硯臺散墨香
墨錠和硯臺
硯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