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一體化發展模式研究

2019-10-21 09:58高旗紅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模式

摘要:國家正在實施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對實現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意義。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在眾多貧困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對成功地區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實踐研究,總結出二者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對其他地區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開放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鄉村旅游;精準扶貧;一體化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5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4-0060-02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鄉村旅游已成為農村扶貧的重要手段。習總書記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而發展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從產業發展、人力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等方面對精準扶貧產生積極推動作用;而精準扶貧又能從村容村貌建設、文化建設、旅游資源建設等方面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支撐[1]。

1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體化發展的動因分析

1.1 政策推動

旅游扶貧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扶貧模式,其作用日益凸顯,產業鏈布局完整、關聯帶動作用強、市場優勢明顯,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發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旅游扶貧。2014年,國務院于8月發布《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國家旅游局會同相關部于11月聯合下發《關于實施美麗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的通知》,提出具體的旅游扶貧目標,即在“十三五”時期(2015年到2020年),中國通過發展旅游將帶動17%的貧困人口(約1200萬)實現脫貧。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1.2 需求拉動

貧困地區自然景色優美,生態環境良好,與城市生活富裕,環境污染嚴重形成鮮明對比。鄉村特色民俗和鄉土文化保持完整,而經濟卻落后,農民生活貧困,形成了鄉村旅游資源與貧困人口的分布區域具有高度的重疊性。要脫貧就需要發展經濟,經濟發展靠傳統農業是行不通的。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要將鄉村“綠色”資源與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結合,發展鄉村旅游,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將“青山綠水”變為“金山銀山”,實現經濟發展和脫貧目標。

1.3 產業結構調整驅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消費結構的轉變,我國的農產品供求關系逐步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農產品結構和質量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業的發展,單純依靠增加農產品數量或提高農產品價格來增加農民收入的做法違背了市場發展趨勢。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要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必須結合市場需求變化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檔次,發展名特優新產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鄉村旅游是重要抓手,通過深化農旅融合,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效益農業和生態農業,推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

綜合上述,鄉村旅游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能相互發展、相互影響的關鍵點于二者在各自發展中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在政府的宏觀把控下,鄉村旅游發展和精準扶貧各自的需求構成了他們互動發展的動力機制(見圖1)。

2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一體化發展的模式研究

2.1 研究案例概括

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政府緊緊抓住四川省第二輪產村相融成片推進新農村示范區建設契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鞍灼骸w龍”鄉村旅游度假區(“白坪—飛龍”新農村示范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榮獲四川“文明村鎮”、農業部“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展金獎”、央視“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住建部“全國宜居鄉村”、農業部“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等榮譽稱號。

政府將鄉村旅游開發與精準扶貧工作精密結合,創新工作思路,科學編制旅游扶貧規劃,發揮示范區的帶動作用。根據武勝縣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示范區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8元,同比增長18.3%,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2%[2]。2015年以來,景區帶動周邊7個建檔立卡扶貧村528戶農民發展鄉村旅游,實現1426人脫貧[3]。2016年11月,四川省旅游扶貧示范區評審專家給予武勝縣高度評價,指出武勝縣將鄉村旅游開發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的做法使眾多貧困群眾享受到了旅游產業發展紅利。2016年,“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四川省僅4家單位躋身全國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名錄。

2.2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一體化發展模式

通過多次實地走訪調研,歸納出“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一體化發展模式。武勝縣政府高度重視,開拓創新,因地制宜的制定了“白坪—飛龍”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將鄉村旅游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鄉村旅游發展統籌規劃,連片推進,實現三產互動和城鄉互動。精準扶貧工作通過調查摸底,重視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針對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幫扶措施,實施土地流轉充分解放勞動力;通過政策兜底,提供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等主要形式實現貧困人口收入的可持續增長。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相互支持,協調發展,實現景村合一,農事勞動與旅游工作合一,產品與禮品合一(見圖2)。

3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一體化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鄉村旅游大力發展,對精準扶貧工作產生了積極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需要解決。

3.1 問題分析

1)扶貧績效空間差異未完全消除

鄉村旅游發展中,核心景區通過發展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村發展,遠離景區的村莊由于區位優勢不明顯,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導致貧困戶從旅游發展中收益程度相對較低,收入穩定性不高,可持續性不強,容易出現“返貧”現象。

2)貧困人口脫貧內生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農村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有年老體弱、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子女教育致貧和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致貧等。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年齡偏大,觀念落后,自我發展能力有限等問題。

3)扶貧利益分配存在一定的矛盾

旅游扶貧利益涉及政府、企業、經營者、農戶等多個主體,政府要平衡各個利益主體間的權益分配存在較大難度,容易出現“旅游飛地”現象。

3.2 對策研究

1)加強旅游精準扶貧產業規劃

加強旅游精準扶貧規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防止盲目和無序開發,通過發揮核心景區旅游扶貧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景區周邊村落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和核心景區相輔相成的產業項目,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提高積極性。

2)增強貧困村民脫貧內生動力

針對貧困人口建立完善的信息檔案,借助大專院校、各村農民夜校、旅游行業協會等機構深入、持續開展對癥下藥的勞動技能和思想意識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能力和參與意愿。通過思想教育消除貧困人口消極思想,樹立真干、實干、苦干、能干的積極態度,積極參與到旅游發展中去。

3)建立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

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通過調查摸底,明確政府、非政府組織、扶貧企業、社區、貧困人口等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對各主體進行準確角色定位,在相關利益主體間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消除相關利益主體間矛盾沖突和惡性競爭,營造健康有序的旅游發展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利益。

參考文獻:

[1] 高旗紅.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聯動關系研究[J].旅游縱覽,2019(2):162-164.

[2] 四川農村日報.堅持六個統籌 推進六項創新[EB/OL].http://www.scfpym.gov.cn/show.aspx?cid=131&id=54533,2016-12-14.

[3] 廣安市旅游發展委.廣安“白坪—飛龍”鄉村旅游區列入全國旅游扶貧示范項目榜單[EB/OL].http://www.scta.gov.cn/sclyj/lydt/szdt/ga/system/2016/08/19/001117356.html,2016-08-19.

【通聯編輯:代影】

猜你喜歡
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模式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永續債券探析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