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農民工市民化問題

2019-10-21 05:17胡驍騎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市民化城鎮化農民工

胡驍騎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但是城鄉貧富差距過大,城鎮化的問題也愈來愈加突出,農民工能否順利融入城市,直接影響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這其中有“文化”和“經濟”兩大影響因素,戶籍制度,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以及農民工自身的就業問題都影響著城鎮化的建設,我們要實行有效的措施來進行農民工市民化。

關鍵詞:城鎮化;農民工;市民化

中圖分類號:F5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4-0317-02

1 引言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現象加劇,真實農業人口下滑嚴重。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農村體制的改革,城鎮化成為解決人口高度聚集的良方,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所隱含的問題一直讓我們頭疼。一方面,在城鎮化建設過程當中,由于城鄉二元結構存在,我國農業、和農民長期以來一直位于弱勢地位,品質良好的生產要素單方面流向城市,雖然減少了我國農民的數量,但是也使農村變得更加邊緣化。另一方面,部分城市的土地資源不切實際的過度開發,造成了大批的“空城”現象,人口城鎮化的速度遠遠小于土地城鎮化,致使土地資源,基礎設施,資金等嚴重浪費。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能把農村、農民落下,落下農村農民也建不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因為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叭r”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處于矛盾的核心。妥善的解決農民問題是我國穩定蓬勃發展的重要前提。在傳統城鎮化進程中,不惜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實現外延擴張和數量增長的目標,這樣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和巨大的環境污染,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來彌補。在推動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國仍大約有大量農民工由于戶籍問題無法享受城市化的成果,戶籍人口城鎮化遠遠低于城鎮化率。為此,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進城人口權益的市民化上,使進城農民工完成從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變化。

2 城鎮化發展中農民工市民化現狀分析

2.1 農民工市民化的概念

農民工市民化是人的城鎮化的主要標準之一,農民工市民化是指具有農村戶口但是卻不在農村工作生活,而是選擇進城務工,這些人大多數在城鎮的第二,第三產業工作,具有農民和工人的雙重身份。這種農民工現象是計劃經濟時期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產物,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迅速興起,農村勞動力出現大量剩余,城市化的速度開始明顯加快,在城市里的就業機會要比農村多得多,并且勞動報酬也要遠遠高于農村,交通方式也愈發的便捷,這種種因素造成了農民工大量涌入到城市里。農民工市民化是一系列過程階段,他們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從農村戶口變成了城鎮戶口。他們的居住地發生了變化,從鄉村變成了城市。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觀念,價值觀念也必須要進行轉變,才能更好地屬于城市,真正地實現市民化。

2.2 農民工市民化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8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1978-2018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增加到8.3億,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17.9%提升到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836萬人,比上年增長0.6%。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增長0.9%。雖然數據顯示農民市民化的速度非???,但事實上農民市民化發展還很不平衡。在各方各面的生活上,同城里人享受一樣的權益對他們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就業時,他們會在就業崗位和工資酬勞方面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子女教育上,他們也容易遭到上學難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我國的農民市民化進程影響重大,使得他們在城市中普遍處于邊緣地帶或底層地位。陳豐認為,在我國進行城鎮化改造時,從農村來到城市的人們并沒有真正融進城市社會,他們一直處于城市的邊緣,造成了一種“虛城市化”的現象。李燕認為,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基本完成了非農業化和城市化,但是距離農民市民化的改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這其中會遭遇到諸多的體制性障礙。與此同時因為城鄉政府規劃的問題,官方人員和普通百姓對城鎮化市民化并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不大了解農民市民化的意義所在,從而導致官方在進行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完成目標。

3 城鎮化發展中農民工市民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要實現農民工市民化,分析其中的障礙因素是重中之重。農民工市民化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進程,要從多個方面考慮所面臨的問題。根據現有的文獻,可以把所遇到的問題大致分為“文化”和“經濟”兩大方面。由于農民工長久以來居住在農村,生活環境的不同造成了他們和城市里居住的人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的差異,農村的教育環境普遍不高,也造成了他們在市民化的過程中舉步艱辛。自身素質和文化涵養都是他們要加強的方面。

3.1 戶籍制度

在西方國家,農民和市民的區分并不存在身份和福利的差異,僅僅是一種地域的劃。而在我國,農民市民化的建設過程,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農民的身份是有別于城市居民。195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后,農民就是指被登記為農業戶口的人,不論其從事何種職業。以此為基礎,對城市和農村采取不同的措施,導致城鄉關系緊張,農民和市民的關系被迫變成對立關系。戶籍制度的產生本意是防止農村人大量向城市擴張,防止城鎮人口過度的膨脹造成社會斷層,但是這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人無法進城,嚴重阻礙了城鎮化建設,這種制度把農民限制在了農村,無法觸及城鎮。這也就造就了農民工這一特殊社會群體,在我國,“農民工”是指戶籍在農村,身卻在城市的勞動者。他們的身份是農民,人屬于農村,但工作地點卻在城市,做的工作不是種地,而是與城市工人一樣的工作。盡管大多數農民工已經在城市進行工作,職業和地域都發生了改變,但是他們的身份始終是農民,不能享有市民的社會福利,成了生活在城市邊緣的人。雖然政府推出了相對應的政策,但是并沒有改變農民工被歧視的現象。在就業方面,農民工的競爭力遠遠不如城里人?,F有研究普遍認為,農民工在城市首先面臨著制度排斥,戶籍制度是農民工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的根源。

3.2 農民工子女上學難

在中國的城市和村莊之間,每天都有數以億計的流動農民工作,農民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存在于大中城市的各個地方。這些農民工背后有數以千萬計的未成年子女。這些孩子是在城鄉之間穿梭的特別群體,他們的教育問題也是讓無數農民工頭痛的問題。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是黨和政府關注和特別關注的問題。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將從農業轉向非農業,從農村轉向城市,農民工和流動兒童的數量將繼續增長。雖然國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充分考慮到了流動兒童的教育,許多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門也致力于解決農民工問題,兒童教育問題,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作用。首先,城市子女和農民工子女接受的機會是不平等的,農民工子女在上學年齡的升學率比城市子女要低得多。其次,農民工子女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因為生活習俗,說話口音等無法融進城市子女的朋友圈,甚至可能會遭遇到歧視,造成心理問題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即使讀了農民工子學校,師資和教學環境也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造成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的差距越來越大。

3.3 農民工就業難

由于農民工們大多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整體素質偏低且缺乏專業技能,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甚至是加班加點的高危勞動。而且從2019年開始,農民進城務工不能像以前一樣一手完工一手收錢,而必須要簽合約,用人單位必須要給其繳納養老保險。這本來是國家為了維護農民工權益所出的規定,但是如果全面實施的話。對60歲左右的農民工將會是致命打擊,因為幾乎不會有用人單位和他們簽訂合約,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失業危機。近年來,政府對于環境保護的問題越來越重視,那些對環境會產生污染的企業,政府都是要求進行整改,甚至要求關門,這當中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工廠,沒有做好合格的排污設備,只能被迫關停。對于農民工的需求就會大大地減少了,農民工找工作就會變得更加的困難。

4 城鎮化發展中農民工市民化對策建議

農民工市民化所涉及的“三農問題”一旦解決,將會大力的推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但這是一項復雜、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對于個人來說,這要求農民工們加快適應職業轉換,文化轉換,生活環境轉換;對于國家來說,也要求國家加大力度進行體制改革,政府加大力度進行監管。盡快掃清農民工市民化的諸多問題,讓農民工能夠真正地融入城市、成為新市民。要實現農民工市民化,首先我們要創新包容的社會文化,為農民工提供切實的社會幫助。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有的人把它全部歸咎于農民工,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因為在當今社會,雖然有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務工,但是他們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專業的職業技能,只能找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臟活累活,他們幾乎包攬了城市的“美容”工作,,我們要摒棄對農民工的偏見,對農民工多一份包容。要認識到,農民工早就成為這個社會健康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要積極地宣揚農民工對我們城市做出的貢獻,認識到農民工對整座城市的必要性,對整個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性,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支持,讓他們在城市里產生認同感,只有全社會都加入進來,才能為農民工在城市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空間加快城鎮化的建設。但這是不夠的,農民工們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學習職業技能,加快適應城市的文化,農民工的整體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能否成功融入城市。素質高的農民工,更容易獲得就業機會,以及更客觀的職業和收入。目前農民市民化的進程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就在于農民工的整體素質和職業技能不高,缺乏就業競爭能力。只有通過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學習知識技能,才能夠在殘酷的社會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政府應該制定相關的保護政策,讓農民工享受和城市人一樣的工作待遇,不能搞就業歧視,更不能搞工資差別對待。只有全社會上下一條心,才能真正實現農民工市民化。

參考文獻:

[1] 于奇立.新型城鎮化面臨的困難和挑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9).

[2] 王力力.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的探索[J].發展研究,2016(6).

[3] 程業炳,張德化,程淑平.中部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市民化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6,14(1).

[4] 陳豐.從“虛城市化”到市民化:農民工城市化的現實路徑[J].社會科學,2007(2).

[5] 李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身份轉化問題及對策[J].理論月刊,2017(2).

[6] 胡杰成.農民工市民化研究--一種社會互構論的視野[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2009.

[7] 盧巧玲.從“民工荒”現象看農民市民化[J]農村經濟,2005(6).

【通聯編輯:李雅琪】

猜你喜歡
市民化城鎮化農民工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農民工市民化精準轉化的大數據分析
農民工市民化精準轉化的大數據分析
我國2.8億農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山東省獎勵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陸銘:不能高估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公租房計劃中不能少了農民工等5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