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景觀的策略研究

2019-10-21 05:17劉欣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景觀旅游文化

劉欣

摘要:地域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景觀是將鄉村地方獨特的地域風貌和歷史文化以景觀的形式進行表達。文章以鄉村旅游景觀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案例與分析探索地域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景觀的設計思路與方法,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的設計理論體系,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地域文化;鄉村旅游;景觀

中圖分類號:F5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5-0385-02

近年來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地域振興成為我國社會均衡發展的關鍵問題。如何基于地方特色保護和地域文化傳承,推動整體的鄉村旅游景觀設計是設計者需要考慮的。

1 鄉村景觀與地域文化

鄉村景觀按構成要素劃分,可分為鄉村物質景觀和鄉村非物質景觀。其中鄉村物質景觀可以分為:自然景觀、鄉村生產景觀、鄉村聚落景觀;鄉村非物質景觀包含了節事、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體力和腦力勞動創造的,并得以積淀、發展和升華的物質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1]。鄉村景觀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載體,地域文化也為鄉村景觀的營造提供了靈感源泉。地域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景觀是將鄉村地方獨特的地域風貌和歷史文化以景觀的形式進行表達,傳達一方水土之上的人與土地、人與歷史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2 地域文化在鄉村景觀中的表達

以文學中的“敘事”的思路來破解地域文化在鄉村旅游景觀中的表達會容易很多。將鄉村景觀看作是一種敘事語言,地域文化作為語言所要表達的故事與內涵,我們只要掌握“敘事”的方法和語言組織方式,就可以較為方便地解決地域文化在鄉村景觀中的表達問題。表達方式的攝取取決于敘事的目的,那么鄉村景觀講述地域文化這個宏大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打動別人、陶冶自己,還是想要傳達一種文化自信,推廣一種生活方式、美學情趣、人天關系……基于不同的目的,“敘事”的側重會不一樣。在鄉村旅游的視角下,站在“宜居、宜業、宜游、宜文”綜合發展的大目標下,我們希望鄉村景觀所表達的地域文化是能夠適應并引領當代人們的社會關系、生活理念、心理需求、審美趣味,并且能區別于其他地方的一種特色化的“敘事”,不光能打動別人,也能打動自己,激發當地人的文化自信和生活熱情,從而激活這方土地的人-地能量。

3 鄉村旅游景觀的情境策略

一個好故事無非就是多個微妙的情境進行連接的過程。鄉村景觀所營造的情境是對景觀“精神場所”的營造,是能夠讓游人在游覽與體驗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感受到的情感、思想的共鳴與感動,能夠吸引人投入其中,得到樂趣。

鄉村景觀的情境表現可以是直觀的,通過數字影像、展覽陳列、舞臺表演等方式進行的呈現,例如動畫版《清明上河圖》、《印象西湖》的實景演出等;也有“紀實”式的情境,特點是自然與生活最質樸詩意的展現,讓游客自由體驗,只對一些重要節點和細節作特征處理,例如紹興的魯鎮;還有通過游客自發地參與行動,讓游客在行為過程中體驗到的生產、生活、藝術創作等的樂趣,例如龍井村的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系列體驗項目。還有一些情境營造體現在游人行住坐臥的媒介的設計中,例如一些特色民宿、鄉村餐廳、文創商店在空間氣氛營造與產品細節中所展現的傳統古典空間的魅力。

4 鄉村景觀表達地域文化的總體思路

鄉村景觀表達地域文化的總體思路如同編寫故事的大綱,首先確定故事核心思想,然后設定主要角色、次要角色及相互關系,再安排敘事線,編排主要情節……總體的步驟如下:首先,建立一個地域文化信息庫,對各文化要素進行信息篩選與提煉,以此為基礎發展出某一概念作為主題;再將該主題聯系到民間故事、地方風俗、節事活動、藝術作品等為人所接受且易于實現的表達形式;再展開關聯性分析與編碼,確立子題;在子題層級下篩選提煉出更具體的要素題素;將題素相關的抽象意向轉化為可感知的景觀要素和形式,結合空間場所理論,形成具有體驗性與交互性的景觀空間序列。

4.1 信息提煉

進行地域文化信息的提煉首先要對鄉村景觀進行綜合感知探討,通過言語尺度進行心理感受測試,測試對象以村民、游客、調研的專業人士和專家為主。借助心理實驗的SD法——語意學解析法[3],以“形容詞組”對感知對象的諸多相關因素進行綜合評價。

構成鄉村景觀的客觀要素有:山水、聚落、農田、建筑、民俗、節事、藝術等;構成景觀主觀感受的主觀要素有:空間感、質感、美感、色彩感、光影感、動感、雄偉壯麗感、祥和寧靜感等?;趧I誼的風景園林三元論[2]中的三個評價元素:提取形態(時間、空間、尺度)、活動(感受、行為、文化)、背景(環境、生態、資源),拓展為:時序延展、時向融合、時域感應、曠奧感、層次感、有序性、尺度感、動感度、觀賞、參與、交往、內涵度、延續性、儀式感、生理感受、心理感受、社會感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居環境、自然生態、社會生態、人居生態、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居資源。選取能夠綜合表達這27個評價因素的形容詞,分5-7個程度等級,進行問卷設計,以便進行定量分析,從而得出有效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相關要素。

4.2 確立主題及子題

基于前面信息提煉的工作,得出一個最能反映該鄉村地域特質的主題概念,圍繞該主題設立相關的體驗單元,也就是子題。主題相當于故事的主旨立意,子題相當于故事的章節標題,主題與子題的設立有助于增強場所體驗的整體性。

例如,杭州的龍塢茶鎮的葉埠橋村的景觀規劃設計,旨在打造龍塢茶鎮最具古風茶韻的產業特色村。其中,主題是“古風茶韻”,圍繞該主題展開“三境”的子題:歷史遺存物境的回歸、農耕文明情境的再現、文化創意意境的反映,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策略,把握了整體的景觀風格。

4.3 題素轉化

題素是基于前面主題、子題所關聯的體驗單元和空間需求將地域文化特征的相關要素轉化成具有表征意義的景觀符號。題素的可以通過直觀展示、象征隱喻、引用重構、對比融合等方式進行地域文化的轉譯。

4.4 場所的構建

景觀場所包含了“物質場”和“行為場”,是融合了人物活動和空間環境、精神環境有機整體。場所借助人在其中的感知體驗,展現出空間的特質。

場所的文化表達可分為三類:互動體驗式、隱喻式、直觀式。其中互動體驗式是指參與者通過對場所采取一種主動的探知、體驗的方式來解讀、認知場所的內涵;隱喻式則是在以景觀符號的象征性和心理暗示作用,讓人們將景觀意向進行關聯性整合;直觀式則是通過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藝術表現或讓人會意的命名、信息提示,或是場景的重現等方式直接地傳遞信息。

5 結語

鄉村旅游景觀設計是一項綜合工程,設計師除了需要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探索其文化本身的價值與表現形式,提煉出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要素,還需要結合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游客需求等“人”的要素,以及生態、經濟發展的規律,進行設計與推演,探討地域文化融于鄉村旅游景觀的有效途徑,這才是鄉村地域文化最根本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趙鋼.地域文化回歸與地域建筑特色再創造[J].華中建筑,2001,19(2):12-13.

[2] 劉濱誼.風景園林三元論[J].中國園林.2013(11):37-38.

[3] 莊惟敏. SD法與建筑空間環境評價[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4):42-47.

【通聯編輯:唐一東】

猜你喜歡
景觀旅游文化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景觀平面圖》
創意涂鴉
誰遠誰近?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中東政治景觀——阿倫德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