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背景下旅游本科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困境與對策

2019-10-21 05:17王進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重慶

摘要:“旅游+”背景下,重慶旅游行業及旅游教育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本文探討了重慶旅游本科院系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從重慶“旅游+”發展角度,分析了重慶旅游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困境,并從完善國際化教學體系及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角度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旅游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重慶

中圖分類號:F5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4-0419-02

全球旅游業的持續繁榮助推了旅游市場對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國旅游人才培養與改革開放同步,專業辦學僅40余年。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旅游高等院校已超過800余所,專業教師接近4萬余人。相較于社會學、歷史學等傳統人文學科,旅游管理專業具有辦學歷史不長、起步較晚、社會需求大、人才要求高等學科特征。我國旅游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已成定勢,并必將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而日益興盛?!奥糜?”時代的來臨,為傳統旅游行業注入新鮮活力,也為未來旅游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旅游行業具有產業融合度高、崗位涉及面廣、國際化程度深等行業特征,其中,國際化已儼然成為我國旅游高等院校培養和提升人才競爭力的可行標準。因此,國際化辦學已成為我國眾多開設旅游管理專業高等院校的學科發展理念,并成為學生實習實踐、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突破口。

1 重慶“旅游+”發展概況

參照《重慶市建設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020年前,重慶將在“旅游+體育”、“旅游+養生”等方面進行項目創新和產業融合,重點打造自駕旅游、養老旅游、低空旅游、體育旅游及工業旅游等五大新業態,以把旅游業培育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柱型產業?!奥糜?”背景下,重慶旅游行業對人才要求呈現出多元化、國際化的需求特征,一方面助推了旅游國際化人才培養熱潮;另一方面為重慶旅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方向。

2 重慶市旅游院校國際合作現狀

2.1 重慶旅游教育概況

重慶旅游教育是我國旅游教育辦學起步較早的省市之一。發展至今,已形成“本科辦學為特色、職業教育為輔助、研究生教育為亮點”的多元化格局。目前,重慶市綜合類高校幾乎均設有旅游類本科專業,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管理等相關專業或方向,平均每年畢業生規模超過2000余人,為我國西南地區旅游行業輸入了大量人才。

2.2 重慶旅游院校國際合作模式與特色

調研顯示,重慶高校旅游專業的國際合作具有起步時間較早、合作國家較多等特征。從人才培養目標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人才是重慶旅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旅游專業復合型人才指在特定的旅游領域內具有良好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及一定國際教育經驗的人群。這類人群的代表特征是掌握現代旅游、酒店、郵輪、會展等相關行業的服務與管理理論,并具有上述相關行業國際從業經驗或受教育背景,能在上述旅游相關行業內從事基本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其中,國際化教育成為重慶高校旅游學院或專業進行人才質量提升、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近年來,在國家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扶持下,重慶旅游院校的國際化合作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發展、階段式培養局面。

2.3 互換留學生

互換留學生為重慶旅游專業國際化教育的早期模式。根據學校與國外合作院校簽訂的交換生培養協議,雙方選派同等數量的師生到對方學校進行學習和進修。比如,以重慶文理學院等為代表的二本院校與馬來西亞等國家開展了酒店、旅游專業的國際合作。通過互派學生、教師、管理人員,了解對方旅游教育課程體系及辦學特色。此類模式的優勢在于成本花費較少、手續相對簡單,但受到人數限制,受眾面較少,學習時間通常為半年至一年,學習知識系統性不強。

2.4 分段聯合培養

以國內學習為主,國外學習為輔的分段聯合培養不僅是重慶旅游國際化教育合作的特色,也正在成為我國多個學科實踐國際化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重慶設有旅游本科專業的高校均與美國、英國、瑞士等國家開展了分段聯系培養合作,即學生在國內按照學校人才培養相關需求修完旅游專業基礎課程,并按國際合作院校要求達到一定英語水平后,可在大三階段申請國外學習。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保證國內學習階段質量,并順利獲得本科文憑的同時獲得國外合作院校的結業證書或畢業證。

2.5 訂單式培養

重慶旅游國際化人才的訂單式培養方式主要源于與洲際酒店集團、萬豪國際酒店集團、上海長航國際海運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的校企合作。在訂單培養模式下,學生作為定向培養生,畢業后一般要求前往指定企業實習或工作。因此,只有極少數優秀學生可通過申請企業支持的國際項目實現國外深造的目標。一般來說,相比學校之間的分段聯合培養,訂單式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的性和應用性很強,即其人才的國際化能力與素質培育主要服務于企業。因此,此類模式下,學生出國深造的目的地通常以美國迪士尼、馬爾代夫度假酒店、國際郵輪等企業為主,而非國外高校。

2.6 海外見習(實習)模式

海外見習具有耗時時間較短、實習內容豐富等特點,一般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可利用寒暑假或在集中實習時段進行。目前,重慶不少旅游院系已與國外相關旅游院校積極對接,通過參觀實訓室、體驗專業課程等方式,開拓國際實踐基地。但由于涉及學生人數較多、成本較高和安全等現實問題,這種模式在重慶旅游專業實踐中的應用并不普遍,尚處于探索階段。

總的來說,重慶旅游國際化人才培養呈現出“積極探索、多元發展”的樂觀態勢,亦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旅游國際化辦學的亮點和示范。但在“旅游+”背景下,旅游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多種新業態層出不窮,旅游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隨之變化,旅游院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

3 重慶市旅游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困境分析

據《2018年中國旅游城市榜單》數據顯示,重慶以接待游客5.5億人次,位居全國第一??梢?,重慶旅游市場前景持續升溫,前景看好。但與此同時,從權威機構公布的公辦本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排名看,重慶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排名及國際化辦學力度滯后于四川、廣東、北京、天津等省市。調研顯示,重慶高校在國際化辦學的進程中,存在國際合作院校層次不高、合作模式相對粗放等發展瓶頸,不利于高素質旅游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因此,結合重慶高校國際人才培養模式特點,以“旅游+”背景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為切入點,歸納重慶高校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的困境如下:

3.1 學校層面:中介效應顯著,對國際教育成效的評估體系尚不完善

研究表明,重慶旅游高等院校的國際辦學以“2+2”、“3+1”或“3+2”等培養模式為特色,即兩(三)年國內學習與一(兩)年國際學習相融合的辦學模式,學生通過國內與國外學習獲得學分,并通過學分疊加的方式獲取相應學位??梢?,目前,重慶旅游高等院校在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中主要扮演著為學生提供國際教育渠道的中介角色,主要承擔“送出去”職責。由于合作模式相對單一,重慶目前各大旅游高校與國際院校的中后期互動較少。這種角色定位有利有弊,一方面確實為學生打開了國外學習的窗口;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發展問題。如學生在國外學習的專業課程、實習崗位等與國內旅游行業的需求差異較大,學習內容與業能力無法對接,導致學生國外教育質量較難保證,且不易進行過程評估。因此,重慶旅游院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評估體系及評價標準尚不完善,國際人才評價體系亟需建立。

3.2 師資隊伍:國際化教育經驗較少,缺乏國際教學思維

目前,重慶市旅游相關院系的旅游師資學科背景多由地理類、環境類、中文類、外語類、經濟類等非旅游管理類碩、博士構成。多學科背景下,旅游研究碩果累累。但真正具有國際化教育經驗的教師數量較少,缺乏國際化教學思維,課程體系的國際化程度較淺。因此,國外旅游相關專業的教學方式和模式在國內高校的實踐程度較低。并且,由于專業教師的國際化教育率占比不均,限制了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國際思維,導致課程體系設置較為傳統,較難與國外課程合理銜接。這對具有典型涉外性和應用性背景的旅游類專業來說,儼然是一個早已存在的共識困境。

3.3 辦學模式:國際化合作深度不夠,與“旅游+”發展趨勢銜接度較低

“旅游+”不僅正在成為推動旅游相關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亦是指導旅游高等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旅游與傳統工業、農業融合而成誕生的諸多新業態促使旅游行業對人才需求進行了重新洗牌。如今,重慶各大旅游院校大同小異的課程模塊正在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如前所述,由于旅游行業對國際化人才的急迫需求,旅游管理應是重慶高校國際化辦學特色最為突出、成效最為顯著的品牌專業之一。從現狀來看,重慶各個旅游院校已與美國、英國、瑞士、馬來西亞等國家建立了國際合作,國際化教育范圍不斷擴大,但旅游人才的國際化培養仍側重于如何“送出去”的傳統合作路徑,對國外相關課程及其創新教學方式的引入程度不高,國內國際化教育體系不完善,國外教育質量監管和評估尚未形成體系。此外,國外旅游教育的課程設置與實踐體系主要集中在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傳統板塊,與我國旅游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銜接度不高,特別是與我國“旅游+”催生的新業態人才需求脫節。

3.4 學生角度:留學門檻較高,國際交流普及率和受益面較低

相關統計表明,由于受到語言能力、家庭經濟條件、專業名額等多方面限制,目前重慶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出國率不足5%。換言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出國深造的機會較多,但留學門檻也相對較高,在校生的國際交流率和受益面較低。歸納的看,重慶旅游國際化人才培養主要聚焦于如何引領學生進入國外合作院校進行深造,對國外院校教育方式及資源依賴度較高,導致重慶高校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過程中話語權的缺失,不利于為多數學生創造和爭取更有利的學習機會。

4 重慶旅游本科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對策建議

4.1 完善和創新校內國際化教學體系

如前分析及上圖所示,強化校內國際化教學體系是奠定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的基石。旅游專業課程的模塊化設置已成為其他文科專業相繼模仿的范本,為滿足旅游行業發展要求,旅游專業課程模塊的優化首先應配備“國際”特色。建議可將與國際行業聯系緊密的餐飲、酒店、前廳、旅行社等相關基礎課程升級為雙語或全英文課程,一方面可進一步強化學生英語能力,一方面可培養學生提前熟悉國外學習課程,為出國深造打下基礎。此外,對于經濟條件或自己要求無法滿足出國進修的學生而言,也能接觸到國際化教學理念。

4.2 培養和提升學生國際化學習能力

目前,重慶旅游院系對學生國際化學習能力的塑造主要集中在對英語學習的強化,忽視了學生對專業課程及實踐實訓等方面的國際化意識培養。除語言提升外,為鍛煉學生快速適應國際課程及國際學習環境,學生國際化思維和視野養成應作為國際化學習能力培養的重點。這對旅游教師也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國際合作路徑的深化尤為必要,如開拓長期合作的師資交流項目,建立國際課程的國內培養體系等。只有幫助學生建立國際化學習意識,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增強學生對國際化學習的正確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森玲.新業態背景下旅游人才培養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6(22):57-57.

[2] 王進. 酒店管理專業雙語教學實踐平臺搭建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2, 31(1):87-89.

[3] 白長虹, 張植奎, 楊明靜. “旅游·酒店·餐飲”創新教育聯盟建設探究[J]. 現代教育技術, 2018(S1):17-21.

[4] 張薇, 吳開軍, 歐陽瑩. 澳門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發展經驗及其對內地的啟示[J]. 順德 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 53(02):78-85.

【通聯編輯:張薇】

猜你喜歡
重慶
新基建,重慶該怎么干?
2020年重慶成績單
“十四五”重慶要做哪些工作
重慶之旅
來重慶,能干啥?
重慶喜歡重慶
數說:重慶70年“賬本”展示
視覺重慶
視覺重慶
視覺重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