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使命與思政課教育目標設計的邏輯思考

2019-10-21 09:28李梁
中國高等教育 2019年1期
關鍵詞:教育目標思政課高等教育

李梁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目標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目標設計應考慮教育目標的具體化與抽象化、標高與標低以及結構與過程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高等教育;思政課;教育目標

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時代高等教育使命的邏輯理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人民賦予高等教育更崇高的使命。使命是人們對組織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的一種認定。使命呼喚擔當。任何教育機構不論其性質、功能、規模,都應當有自己的使命,并在明確使命的基礎上確定其目標、目的和任務。從教育邏輯學的視角,目標是使命的具體化,是實現使命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同時也是對目的的標定。高校目標體系由教育目的、培養目標、教育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等層次構成。教育目的是一個國家對培養人的總的要求,是教育過程的長期目標。教育目的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教育價值觀,即“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標準要求。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因此,高等教育“必須堅守培養人才的使命”和“對國家負責的使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而且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質規律,指明了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價值目標和時代使命。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目標的邏輯指向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靈魂課程。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核心是提高辦學質量,這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而提高辦學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是由現代大學的使命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水平,這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方式必須變革的時代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奠定科學的思想理論基礎。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其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必須做好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教學體系轉化為學生的知識體系和信仰體系的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

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出的目標和任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標準。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事關意識形態工作大局,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始終擺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新時代思政課教育目標設計的邏輯思考

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目標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高校的基本工作是課程與教學,課程問題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什么人的藍圖。教學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是整個教學過程實施的依據。教學目標的確定,反映了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最終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

首先是教育目標的具體化與抽象化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教育目標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目標具體化與抽象化的問題。從課程目標與教育目的的邏輯關系來說,課程目標是具體的,是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但對教學目標來說,它又是具有概括性的,是抽象的。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目標是教育所要達到的具體的外顯行為目標,而課程目標則是一種內隱的行為目標,通過教學實施,課程目標才能從可能轉化為現實。因而,在處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目標的具體化與抽象化的問題上,應概括性地表達課程目標,盡可能具體、精確地描述教學目標。

例如,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下簡稱“概論”),是為了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有更加準確的把握;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歷史變革、歷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堅持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徹的理解;使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上“概論”的課程目標,屬于抽象和概括的范疇?!案耪摗苯虒W目標的設計,可以具體到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邏輯方式呈現。有鑒于此,“概論”課程目標之一的“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有更加準確的把握”,對應的教學目標設計應包括: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實現了哪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哪兩大理論成果、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論成果等具體化的語料。同時要將這些目標以行為化的目標程度陳述出來,如“請簡述......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請回答......的主要內容有哪些”“請說明......的歷史地位”等。因此,課程目標的設計應是抽象的,過于具體細致往往會對課堂教學產生制約作用,不利于教學目標的設計。

其次是教育目標的標高與標低的問題。教育目標設計究竟以最高目標為準,還是以最低目標為準?一般認為,課程目標作為課程實施的預期結果,具有一定的理想性,應以最高目標為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被稱為“重要陣地”“主干渠道”“核心課程”和“靈魂課程”,意味著其定位于最高目標。那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是不是也定在最高目標呢?國內中小學教育實施新課程后,制定了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并強調三維目標不是三個不同的目標,而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層面,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構成了三維一體的目標體系結構。這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提供了借鑒。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表明,教學目標的設計無法以最高或最低目標的機械方式來劃分。思想政治理論課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流價值觀,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整體性、系統性教育,即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緊密結合是其教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不僅僅局限于課程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蘊含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更確切地說是一種關乎信仰體系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生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義才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質上是價值觀教育。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來看,其教學目標是一個由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觀培育構成的目標體系,這種目標體系反映了教學目標的整體性。

再次是教學目標的結構與過程問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學生只有“深刻領會”了“四個選擇”,才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自己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進而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希望學生通過教學過程獲得相應的學習結果,這個結果就是教學預期的目標。這個目標所呈現的結構方式反映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三個方面:第一,教師

把國家和社會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信息作用于學生的知覺和記憶系統,引起其信息量的增加和信息內容構成的變化,這屬于認知方面的效果認知;第二,作用于學生的觀念和價值體系而引起情緒或感情的變化,這屬于心理和態度方面的效果,即對社會主導價值的內化與維護;第三,這些變化通過學生的言行表現出來,成為行動上的效果,即社會行為范式或行為習慣的養成。第一、二個方面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內化”,即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或在其他社會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國家和社會要求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道德規范并轉化為自己的個體意識,是個體不僅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國家和社會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將這些要求作為自己的價值準則與行為依據的過程。第三個方面是我們一般講的“外化”,即學生將個體意識轉化為良好行為,并多次重復良好行為使其成為行為習慣,產生良好的行為結果的過程。這三個方面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效果形成的不同階段,或者說從認知到態度再到行動,是一個效果累積、深化和擴大的過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通過教學結構和過程,表達了教師和學生是否共同完成了教學任務,由于它是預先設定的,所以可以成為衡量教學任務完成與否的標準。它集中體現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特點,反映了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途徑和方式,同時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

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目標的最高和最低是相對的。問題是不應只有一種層次的目標,而應構成教育目標結構,這樣才能對課程實施起導向、調控和評價作用。無論從哪方面來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目標,我們務必要保證目標的體系化和結構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

[2]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3]眭依凡.大學的使命及其守護[J].教育研究,2011(1).

[4]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5]郭元祥.教育邏輯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歡
教育目標思政課高等教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論教育目標如何契合社會需要
高職教育中課程設置若干問題的思考
教育目標多元化與基礎英語教育改革分析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