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帝文化與湖湘文化源流

2019-10-28 06:47周建剛毛健
華聲 2019年9期
關鍵詞:神農氏炎帝神農

周建剛 毛健

炎帝,又稱神農氏,為遠古傳說中的一個強大氏族部落首領。炎帝氏族部落與黃帝氏族部落,原來都出自我國甘肅一帶,后沿黃河東下,發展為中原華夏部落集團。炎帝、黃帝也就一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關于炎帝的形象,可以從集中保存在唐初歐陽詢編纂的類書《藝文類聚》的相關記載中了解其大概:他通過發明各種農具,教民種植谷物,成為農業文明的發明者;通過遍嘗百草,治療生民疾病,成為古代中醫學的發明者;通過發明琴弦等樂器,開啟了禮樂教化的傳統。

我國遠古的史前史,留下了豐富的關于炎帝的傳說,其中不少與湖南有密切關系。這些傳說,對于了解我們的祖先和湖南的遠古歷史,以及關于湖湘文化形成的歷史淵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南下流亡中輾轉湖湘

根據傳說,炎帝部落東下后,同蚩尤九黎集團發生沖突。最初炎帝敗于蚩尤,后來炎帝與黃帝聯合起來,擒殺蚩尤。經過這場部落間的戰爭,黃帝部落勢力迅速擴張,取代炎帝,成為華夏部落聯盟之首和黃河中下游的主宰。戰勝蚩尤九黎以后,黃帝部落反過來又攻打炎帝部落。從此,炎帝部落成員一部分可能逐步融合為華夏族;有相當一部分則被迫南下,徙居于長江中游和洞庭湖南北。因此,南方也有了“炎帝”,并且南方被稱為“炎天”。

黃帝部落對南方的炎帝部落成員及其后裔,又繼續進行征伐。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征天下“不順者”,“南至于江,登熊湘”,也是指黃帝對南方炎帝部落后裔發起武力進攻?!敖奔撮L江,“湘”即湘山,在岳州巴陵縣南??梢?,黃帝“南伐”,已越過長江,直抵洞庭湖區和湖南境內。

由于黃帝部落的追逐征伐以及后來中原華夏集團勢力的威脅排擠,炎帝部落的某些支系更進一步往南流徙,從洞庭之野直達九嶷蒼梧之地。隨著炎帝部落后裔的南徙,在湖南各地也就留下了許多關于炎帝的傳說和遺跡。其中最重要的標志性遺跡就是酃縣(今炎陵縣)炎帝陵廟。

多種典籍都記載炎帝神農氏崩葬于長沙,各書的記載雖表述不同,其實都是一致的。晉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記載:炎帝神農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這是關于炎帝墓葬在湖南的最早記載。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炎帝墓在茶陵縣南一百里康樂鄉白鹿原?!薄把椎蹚R在陵側?!卑茁乖?,即鹿原陂。

在以后的有關史志中,對炎帝陵廟的興廢變遷和祭祀活動多有記載?!奥橼椤?、“鹿原陂”,原屬茶陵縣地。茶陵,秦漢時均為長沙郡和長沙國轄地,故日“長沙茶鄉之尾”,或統稱為“長沙”。

湖湘農耕文明自此伊始

據傳說,炎帝神農氏所屬的部落是我國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部落,炎帝則被奉為農業的創始者,故世號“神農”。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食物需要火來燒烤煮熟,因此遠古人類逐漸形成對太陽和火光的崇拜,火焰被稱為“炎”,久而久之“炎”就成了這個部族的稱呼,部族的首領則被稱為“炎帝”。

炎帝部落較早地從原始采集、狩獵生活過渡到從事原始農業耕種,當他們的后裔徙入湖南后,無疑促進了湖南地區原始農業耕種技術的形成和發展。到目前為止,中國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位于湖南澧縣彭頭山和八十垱遺址,距今約九千年左右,發現有大量人工栽培稻谷和三丘古稻田,可視為神農炎帝最早的文化遺址。

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長沙南托新石器時代農耕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刻畫了“太陽”、“向著太陽、口含著禾苗的鳥”、“南方干欄式房屋”、“流水紋”、“花瓣紋”、“草繩紋”、“農田紋”等象形符號,明顯地表現了太陽與農作物的關系。這一組頗具系統性的刻畫符號,可視為神農炎帝農耕文化在藝術上的表現。

炎帝的傳說經過歷代演變,炎帝形象不斷被加入各種文化因素,其內涵越來越豐富。炎帝不僅是部族首領,更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不僅是農耕文明的開創者,更是古代圣賢的代表,治世的典范。

炎帝的形象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所體現的精神與品質已內化為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發揮著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炎帝的精神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樣在湖湘大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境內的炎帝陵成為海內外華人朝拜的圣地。

大公意識與湖湘精神一脈相承

炎帝具有樸素的大公意識,他的所作所為,都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栋谆⑼x》日:“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p>

炎帝提出的“日中為市”主張,也是為了“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讓人民富足。炎帝的這種心懷天下的大公無私精神,與湖湘士人“心憂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是一脈相傳的。

炎帝發明耒、耜等農作工具,據《衡湘傳聞》載,神農氏之裔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睹饕唤y志》:“耒水出郴州耒山?!薄榜缢?、“耒山”,均因神農后裔在其地制作耒耜而得名。又據王應章《嘉禾縣學記》載:“嘉禾,故禾倉也。炎帝之世,天降嘉種,神農拾之以教耕作,于其地為禾倉。后以置縣,徇其實日嘉禾縣?!?/p>

據以上傳說,湖南嘉禾縣就是“天雨粟”,神農氏最初教民耕種谷物的地方。神農氏教民耕種之時,也就是原始農業發明之時,農業因此成為圣人之教的重要內容。

由于炎帝部落較早地從原始采集、狩獵生活過渡到原始農業經濟生活之中,當他們的后裔遷徙入湖南地區,很快在湖南傳播推廣農業耕作技術,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為湖湘地區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湖南人民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之中,逐漸形成了堅韌不拔、求真務實的精神,湖湘文化中所強調的經世致用的思想精髓,在本質上與農業文明中形成的求真務實精神是基本一致的。

摘編自《湘學八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神農氏炎帝神農
神農氏
神農氏嘗百草
炎帝樣本
炎帝奮斗者聯盟的攻與守
神農嘗百草
炎帝 星耀美加
炎帝 大愛健康之旅
神農氏的清腸藥
神農與神農得荼的傳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