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設施結構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

2019-10-28 12:11許迅安
商業經濟研究 2019年19期

許迅安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國31?。ǜ郯呐_地區除外)1997-2016年面板數據,利用PVAR模型實證檢驗了基礎設施結構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四類基礎設施都正向促進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但是,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作用存在差異,第一類和第二類基礎設施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呈現促進作用,具體是先遞增后遞減的過程;第三類和第四類的促進作用呈現出穩定遞增的趨勢。方差分解分析結論與脈沖響應結論一致,四類基礎設施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的貢獻度均呈遞增趨勢,但貢獻度大小有差異,具體為第三類>第四類>第二類>第一類。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 ?基礎設施結構? ?PVAR模型

相關文獻綜述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商貿流通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商貿流通業增加值以11.22%的年均增長率從2000年的6161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0364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社會投資中,交通運輸、郵政業和倉儲一直占據10%左右的高比重。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傳統的銷售和消費模式迅速轉為線上,極大地提高了消費交易的便利性,也刺激了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從而擴大了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要求。數據表明,每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從2008年的2.90持續上升至2013年的3.48。政策層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以及物流“國九條”等政策為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了諸多政策和稅收支持,有力地提高了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正因為如此,借助與基礎設施、行業興盛以及政策推動三方力量的共同刺激下,中國商貿流通業發展開啟了飛躍式發展的新征程。年均19.7%的增長速度,實現了商貿流通業物流總額的飛躍。

與此同時,經過近三十年的投資拉動增長的發展模式,我國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規模龐大,更加密集的交通網絡促進了彼此之間的互聯互通,為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了必需的硬件條件。是否由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商貿流通業發展?更進一步,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商貿流通業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為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政策指導,也有益于針對性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前期文獻研究表明,對于商貿流通業發展影響經濟發展的相關研究較多,而對于哪些因素影響了商貿流通業發展,文獻中還較少探討。張志敏(2015)研究認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且兩者可能具有穩定的均衡關系。李晶(2016)基于綠色發展視角,研究了商貿流通業發展如何實現物流業綠色發展,并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盧杰(2017)研究了大數據技術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其研究認為,精準營銷、業務創新、風險管理和運營優化這四個方面可能是大數據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主要渠道機制。紀亞楠和閆寒(2017)對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結論發現,新型城鎮化是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且不斷擴大了不同區域間的發展差距。舒俊華和吳丹潔(2017)認為技術創新可以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且國內申請專利數量、研發機構R&D支出經費、研發機構R&D從業人員這三個指標非常顯著。另一方面,關于基礎設施與商貿流通業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較為缺乏。梳理發現,只有王平(2017)和陸向蘭(2017)對基礎設施與商貿流通業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王平(2017)研究表明,交通基礎設施對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有明顯正向作用,且影響具有正向溢出效應。陸向蘭(2017)研究發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與商貿流通業發展正相關,交通基礎設施水平高的地區商貿流通業發展越快,反之則越慢。

綜合上述文獻發現,已有關于基礎設施與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文獻不僅缺乏,而且很少有文獻對基礎設施建設的結構進行研究,更多地是分析基礎設施規模的影響。本文與上述文獻的區別在于,不僅研究基礎設施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還分類研究了基礎設施結構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差異性,補充前期研究不足。

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

(一)模型建立

PVAR模型是本文用于分析基礎設施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主要方法,該方法具有諸多優勢,可以識別兩者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討可能存在動態影響。相比于時間序列VAR模型,本方法不僅對變量間的時間變化進行研究,還能夠借助面板數據的優勢,充分考慮不同省份之間的差異性特征。更進一步而言,由于模型本身將變量內生化的優勢,從統計關系上識別因果關系,從而避免了控制變量的煩擾,提高估計的精準性。最后,由于其動態效應分析方法,能夠對變量間的動態變化關系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更全面分析變量間的動態影響。

PVAR模型的建立需要基于一定的檢驗條件,其中首先對于模型滯后期的確定尤為關鍵,這是后文因果分析、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的基礎。具體地,為實現這一目的,需要借助三種檢驗準則進行確定檢驗,常用的AIC、BIC、HQIC三種準則。如果上述三種檢驗準則有至少兩個拒絕原假設,那么就應該以該滯后階數作為模型的最優階數。上述檢驗的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表明,在4期滯后的時候,所有檢驗準則均顯著拒絕了原假設,于是選取4階滯后為最后滯后期。

為此,PVAR(4)模型構建為:

yit=αi+βt+Ayit-1+μit

其中,yit中的i為截面變量,為數據中我國31個?。ǜ郯呐_地區除外),t為不同的時間期間,為年份。A為四階的模型系數矩陣,αi為地區不隨時間變化固定效應。βt表示變量的時間趨勢yit=(wlb,inf1,inf2,inf3,inf4)。wlb為商貿流通業發展系列變量,inf1、inf2、inf3、inf4依次為第一類基礎設施、第二類基礎設施、第三類基礎設施、第四類基礎設施。yit-1是yit的一階滯后項。擾動項μit滿足E(μit|αi,βt,yit-1)=0。

(二)數據說明

本文主要變量包括基礎設施結構和商貿流通產業發展?;A設施結構指標用固定資產投資中符合基礎設施特點的水電煤的供應和生產業(第一類)、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倉儲業(第二類)、社會服務業(第三類)、文教體衛(第四類)四個行業的投資作為基礎設施結構的衡量指標。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用來度量本文商貿流通業發展變量。為保持數據的平穩性,上述變量均取對數。樣本包含中國大陸31個省份1997-2016年期間的面板數據,數據來源從相應年份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獲取。

實證結果分析

(一)面板單位根檢驗

正如前文所述,變量是否平穩是使用PVAR模型的又一個關鍵條件,只有當各變量是平穩變量時,模型的建立才是穩定的,估計的結果也相對穩健。同樣地,要檢驗這一假設同樣要根據兩個準則來進行:LLC和IPS準則。該準則檢驗的原假設為變量是非平穩的,如果顯著拒絕原假設,則表明各變量是平穩變量,可以直接利用PVAR模型進行分析。上述檢驗結果報告在表2中,結果表明,四類基礎設施變量本身并未通過檢驗,說明原始變量并不是平穩變量,不適合直接進行分析。為此,進一步將各類基礎設施進行一階差分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各變量均顯著拒絕原假設,說明,一階差分后的變量是平穩的,可以基于一階差分后的變量進行PVAR模型分析。

(二)脈沖響應分析

圖1-4分別為商貿流通業發展對第一類基礎設施、第二類基礎設施、第三類基礎設施、第四類基礎設施沖擊的脈沖響應圖,分別表示商貿流通業發展在相應類別基礎設施沖擊下的變動情況。從圖1來看,整體而言,第一類基礎設施與商貿流通業發展之間呈現正向關系,即商貿流通業發展由于第一類基礎設施的完善得到了提高。從第0期到第5期,這種促進作用不斷增強,在第6期之后逐漸遞減,但依然保持著正向促進作用。這表明第一類基礎設施對商貿流通業的促進作用呈現先遞增后遞減的倒“U”型趨勢。從圖2來看,第二類基礎設施同樣能夠對商貿流通業產生促進作用。從第0期到第2期,第二類基礎設施促進商貿流通業發的作用急劇增加,但到第3期之后這一促進作用開始遞減,與第一類基礎設施一樣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呈現先遞增后遞減的倒“U”型關系。從圖3來看,第三類基礎設施依然能夠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從第0期到第3期表現為促進作用先遞增后遞減的過程,在第4期之后開始持續的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其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正向作用不斷增強,在第10期依然保持穩定。從圖4來看,第四類基礎設施也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產生正向刺激作用。從第0期開始,第四類基礎設施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強,呈現遞增趨勢,且這一遞增趨勢一直持續到第10期,說明第四類基礎設施能夠持續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從以上結論來看,不同類型和結構的基礎設施整體而言均能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表明基礎設施建設對商貿流通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不同類型基礎設施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作用存在差異,表明為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完善建設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

(三)基于方差分解的估計結果

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可以用來分析沖擊變量對響應變量作用的大小,得出各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貢獻度。此部分內容在脈沖響應分析基礎上,進行方差分解分析。表3為四類基礎設施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方差分解結果,表示四類基礎設施影響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大小貢獻度。結果表明,四類基礎設施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貢獻度不斷增加,呈遞增趨勢,表明四類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貿流通業發展。同時,從不同類型具體的大小來看,估計結論與脈沖響應結論一致,第三類和第四類基礎設施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較第一類和第二類大,整體大小比較呈現第三類>第四類>第二類>第一類。

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思考建議:首先,商貿流通業發展需要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決定了商貿流通業配置資源的基礎硬件水平,從而能夠有力保障商貿流通業的正常發展。因此,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大對不同區域的投資建設力度,尤其要關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其次,規模保障基礎上,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質量成為了商貿流通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證,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基礎設施建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采取針對性措施,重點建設和完善有益于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相關類型基礎設施,從而保障商貿流通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百勝,楊曉勤.交通基礎設施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效應[J].城市問題,2017(7)

2.盧杰.大數據技術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7(23)

3.李晶.綠色物流發展對我國商貿流通業空間布局模式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6(24)

4.紀亞楠,閆寒.新型城鎮化發展對區域商貿流通業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7(4)

5.張志敏.信息化水平提升與商貿流通業發展方式轉變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15)

6.李涵,唐麗淼.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空間溢出效應與企業庫存[J].管理世界,2015(4)

7.王平.交通基礎設施對商貿流通業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5)

8.蘇俊華,吳丹潔.技術創新對商貿流通業發展影響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12)

9.周浩,鄭筱婷.交通基礎設施質量與經濟增長:來自中國鐵路提速的證據[J].世界經濟,2012,35(1)

10.陸向蘭.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