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傳承與創新談山東木版年畫

2019-11-04 07:16王傳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
流行色 2019年8期
關鍵詞:楊家埠木版年畫

王傳東(文)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

《新春大吉》作者:張運祥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我國的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創造力的體現。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間年畫達到了鼎盛階段。在當時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征,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年畫已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文化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文化受到強烈沖擊,依靠口授身傳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許多精湛的傳統技藝瀕臨滅絕,木版年畫也不例外。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加強非遺保護工作,逐漸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關于非遺的保護政策,初步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分層級的保護體系山東木版年畫也由此獲得了新的生命。

山東木版年畫的歷史悠久,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山東木版年畫以楊家埠年畫為代表,輻射到青島、聊城等地,以色彩對比強烈、造型質樸醇厚、題材廣泛、形式繁多、工藝技術完備、產量高、銷量大而著稱于世,其中楊家埠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并稱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通俗地談楊家埠年畫的藝術特點有以下幾點:一是造型夸張,構圖飽滿,畫面有意突出人物的面部,并夸張形體,突破了現實中人物體態比例的限制,使構圖看上去具有充實感和熱鬧氣氛;二是想象自由,象征寓意, 楊家埠的年畫創作有句俗話叫做“畫畫無正經,好看就中”, 就是怎么好看怎么畫,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得形神兼備、別開生面,同時還要借助畫面中的形象、諧音等,將人們祈福納祥的美好愿望寓意其中;三是色彩鮮明,圖文結合,就是充分利用紅、黃、黑、綠、紫五種主要顏色,造成色彩對比強烈的視覺沖擊,塑造出鮮艷奪目、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有的年畫還配以文字,制作成“詩配畫”形式,用來表達思想、傳授知識等。所以,山東木版年畫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教價值、經濟價值和人文歷史價值。作為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山東木版年畫是中華古老文化尤其是齊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年畫作坊一角

近幾年我在工作當中實地走訪了許多山東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這些傳承人有的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有年富力強的中年,也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參觀了他們工作生活的環境,聆聽了他們的傳承故事,現場記錄了他們的技藝操作,用文字、圖片、視聽等手段完整地記錄保存下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并出版了《中國非遺傳承人口述技藝叢書·木版年畫技藝》。在此期間,如何使傳統手工藝得到真正地傳承,如何讓傳統文化在當今重現活力,進一步發展、創新,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一、非凡匠心鑄就年畫之美

木版年畫傳承人傾心的專注,精湛的技藝,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就了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這種匠心精神不斷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敬畏和頌揚。以“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楊洛書老先生為例,他現在已90歲高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老人現在依然很健康,在談到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歷史和他的從業經歷時老人興致勃勃。談話中我了解到楊家埠的年畫手藝始祖是明朝初年的楊伯達,楊洛書的技藝是祖輩手藝的代代傳承和父輩的言傳身教。傳統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分朽稿、雕刻、印刷、裝裱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耐心、精細,其中雕版是最關鍵的。為了保持傳統木版年畫的樣子和韻味,這些年楊洛書始終堅持手工刻版。他說,刻版的竅門是“刀頭具眼、指節靈通”,也就是說刀頭要靈活,尤其是手指,全靠它們控制刀的走向和力量。楊洛書的手指關節比我們常人都大,都鼓起了疙瘩,這是因為常年過度使用指關節,造成了勞損。常年刻版,他的右手已經變形,好幾個手指都不能隨意彎伸了,手指關節腫脹隆起…在走訪過程中我了解到,很多木版年畫的從業者都有這樣那樣的“職業病”,但正是他們的堅守,才使得我們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工匠精神,正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完美追求的精神理念。他們對自己從事的手藝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追求技藝的至臻至美,在追求技藝的道路上永不止步。非遺傳承人精益求精、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匠心精神使得非遺得以傳承。也可以說,匠心精神是非遺傳承中最核心、最持久的力量。

《八戒娶媳婦》 作者:宗成云

二、漫長艱辛的發展之路,非遺保護帶來新的生機

以楊家埠木版年畫為例,楊家埠楊氏木版年畫發展到今天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明末清初,因為戰亂,年畫生產遭到了極大破壞,到了康熙年間,年畫生產得以恢復和發展,至乾隆后期,村里的畫店發展到了80多家。楊家埠木版年畫至咸豐年間達到鼎盛,一時間,當地出現了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的盛況,年畫人才輩出,楊家埠木版年畫曾行銷大半個中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多次到楊家埠燒殺搶掠,集市被封,百余家畫店停業。到解放前夕,楊家埠木版年畫已被破壞殆盡。

新中國成立后,木版年畫也迎來了春天。1951年11月,山東省年畫工作隊,為貫徹中央文化部、國家出版總署關于加強年畫工作的指示進駐楊家埠,舉辦新舊年畫展覽,并成立楊家埠年畫改進籌備委會。1953年至19 58年,山東省文化局、山東省文聯多次組織美術專家、學者和年畫工作隊到楊家埠調查研究,進行年畫改革、創新活動,對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拔母铩逼陂g,年畫業受到沖擊,年畫生產停止,年畫資料、原版大部被毀。1976年“文革”后木版年畫開始復蘇,文化部藝術處負責人華君武提出“要恢復濰坊民間木版年畫”, 并建議組織創作晉京展出。1978年恢復”楊家埠木版年畫社”。

山東木版年畫在國家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了許多挖掘、搶救、繼承、弘揚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1、木版年畫大都是師教徒學的方式,全靠師傅口傳心授,一招一式耳提面命地教。

目前許多木版年畫老藝人已是垂暮之年,加之現在許多年輕人都不愿學習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所以一旦這些老藝人離開人世, 許多“絕活兒”將會絕跡;2、木版年畫不應孤立地發展,山東是文化大省,其中與木版年畫相通的民間藝術有剪紙、風箏、花布印染、木雕、核雕等,木版年畫只有與這些民間藝術相互借鑒,才能尋求持續健康地發展; 3、木版年畫從業人員文化、藝術水平偏低,缺乏創新能力, 年畫題材缺乏新意;4、畫板及古年畫保存條件簡陋。在采訪老藝人楊洛書的年畫作坊時,我就看到許多畫版堆放在作坊的一角,保存條件十分簡陋。

自2003年以來,濰坊市民間藝術家協會在中國民協的指導和幫助下,對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制作技藝、銷售及相關的行業習俗與口傳口訣進行了全方位的普查和搶救,并在此基礎上編纂完成了《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楊家埠卷。2006年5月20日, 楊家埠木版年畫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幾年來,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以楊家埠木版年畫和風箏為重點,依托豐厚的文化底蘊,借助濰坊國際風箏節的拉動,從做好木版年畫挖掘保護、辦好楊家埠風箏年畫藝術節等方面入手,精心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如今,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生產地主要以西楊家埠村為主,并輻射周邊村莊。西楊家埠村曾有“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美譽。目前該村仍有近百戶從事年畫印刷,年產年畫2000余萬幅,遠銷省內外和幾十個國家與地區。在山東濰坊千里民俗旅游線上,楊家埠成了重要一站。

印在布上的年畫 作者:張運祥

三、創新發展是未來之路

印金年畫《門神》作者:張運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和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提倡保護非遺的同時,強調在文化傳承過程中要保持創造力和活力。在木版年畫的保護過程中,要以提升現代生活品質為目的,要以創新謀發展,要在文化意義的生產層面推動傳統向現代的轉型與變遷。這個創新發展的過程只靠非遺傳承人個人,沒有理論上的指導和資金上的支持是很難完成的?,F在山東木版年畫大多是家庭、小作坊式操作,經營好了可以維持生計,經營不好就只能關閉另謀生路,這使得很多家年畫店出現斷代失傳。在山東木版年畫的保護和創新過程中,高級工藝美術師張殿英作出了突出貢獻。張殿英從事濰坊木版年畫傳承與創新工作50余年,他為了研究和傳承這門民間藝術,開始走訪當地的民間年畫藝人,并從理論上思考和學習木版年畫的傳承技術。在清乾隆時期,就有一種年畫叫“金童子”,即印金年畫,后來失傳了。他通過查史料與尋訪老藝人,經過反復研究試驗,試印成功失傳的印金、粉印和拱花,全面恢復了古代年畫的印制技術。他還解決了年畫表褙跑色的難題,印出泡在水里不掉色的年畫。2004年6月,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民間藝術品博覽會”上,張殿英的”保護木版年畫三大件”--手工木版水印《山東濰縣年畫》、年畫長卷《農家樂》和《年畫工具百寶箱》榮獲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金獎。如今, 他把木版年畫技藝傳授給兒子張運祥,繼續木版年畫的傳播和創新工作。張運祥嘗試制作木版水印手箋,這是用傳統木版年畫的制作方法,在木版年畫的印制方法的基礎上,與水墨畫的手法相結合印制出介于年畫與手繪之間的一種特殊效果,可以在同一色版上刷不同的顏色,產生不同色彩效果,使水印出的作品效果每張都不一樣,使每件作品都是孤品。他還在年畫的載體上進行創新,嘗試用布印制年畫,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為年畫走進現代家庭裝飾、時尚手袋、時裝等打下基礎。另外,木版藏書票設計創作也是他的創新之一。近年來他和他的助手、學生們克服種種困難,共同完成了多項技術攻關,努力進行現代新年畫的創作、推動新年畫雕版、印制、推廣等一系列活動。

宗家莊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平度宗家莊木版年畫研究會會長宗成云,雖已是70多歲的老人,在木版年畫的傳承與創新上依然熱情不減。他在延續木版年畫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努力推動木版年畫的傳承與發展,通過對舊版的保護、翻新、改進、再創作等手法推陳出新,力爭通過多種途徑使宗家莊木版年畫技藝傳承下去。他認為,創新是年畫謀生和發展的唯一選擇。從前幾年開始,他便對木版年畫進行了創新,首先選出符合當今人們審美觀、符合現代居住環境的新題材,采用“半印半畫”的手法,還兼顧使用國畫顏料,不但圖案是新的,而且通過改變工藝技術,畫面更加細致、精美,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所以很受歡迎。近些年來,他不斷創新、改進創作,先后創作了《二十四孝》《一百單八將》和《青島老建筑》等作品。

近期,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的“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提出以“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為理念,鼓勵“新創作、新作品、新應用”,推動以年畫為代表的傳統工藝更好更快地融入現代生活、走進千家萬戶。由此看來,木版年畫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象征,其繼承和發展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繼承與創新的協調發展,傳統與現代的有效融合,才能應對時代的需要和挑戰,最終實現其為民族傳承、為生活創新的目的。只有這樣,民間木版畫藝術才能進步和發展,成為世界的藝術。

《鐘馗》作者:張運祥

猜你喜歡
楊家埠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跟著總書記看桃花塢木版年畫
2012-2022年楊家埠木版年畫文獻綜述
2012-2022年楊家埠木版年畫文獻綜述
牛年畫牛
年畫
淺析楊家埠年畫的品牌設計及應用研究
缸魚年畫之旅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視覺藝術符號分析與解讀
論中國木版年畫數據庫的建立與開發——兼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