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考題變化看考向變化
——人口問題新視角

2019-11-07 01:54甘肅程鐵勤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19年5期
關鍵詞:人口比例人口數量常住人口

甘肅 程鐵勤

在人地關系中,人口是關鍵的因素。人口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重屬性對環境產生影響。人口數量的變化、人口的遷移都會引發包括資源利用、環境容量、經濟發展及社會文化等在內的一系列變化。本次新課改,教學目標由“三維”轉向“核心素養”。與此同時,考向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人口問題類考題在立意上,逐漸形成其獨有的立意風格和獨特切入視角。本文以近年來高考試題對人口問題考點為例,探究高考試題的考向變化特點,并據此提出人口問題的高考復習策略,以提升高考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考向變化

(一)再現概念,準確界定,從區域差異的角度,考查人口數量變化的內在因素

【例1】(2018年全國卷Ⅰ)戶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戶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實際居住在某地一定時間(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圖示意近十年來我國某直轄市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數量變化,據此完成1,2題。

1.根據圖示資料推測,近十年來該直轄市

( )

A.外來務工人口多于外出務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勞動力需求數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增加

2.該直轄市是

(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慶市

【答案】1.C 2.D

【解析】第1題,戶籍人口是指具有該行政區域戶籍的人口,包括實際居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個行政區域內實際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戶籍且實際在住的,也包括無戶籍但實際在住的。圖示表明,該直轄市近十年間,常住人口一直少于戶籍人口,說明外來務工人員少于外出務工人員;材料中沒有顯示人口的年齡構成及其變化,故無法推斷出老年人口比例變化;圖中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數量差距趨向于縮小,說明人口遷出、遷入的數量差距在縮小,勞動力需求數量有所增加;圖中只給了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數量變化,涉及自然和機械增長兩個方面,故無法單獨區分出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第2題,選項中出現了我國四大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城市可分為兩類,其中北京、天津、上海三市位于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重慶位于欠發達地區。目前,引起我國人口遷移和流動的主導因素為經濟因素。位于欠發達地區的重慶應表現人口凈遷(流)出,即戶籍人口數量多于常住人口數量,故選D。

【命題特點】以同一城市近十年來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數量的變化為線索,考查人口數量變化與空間變化,探究其發生變化原因及其產生的影響。試題通過兩種不同統計口徑的人口數據,要求考生通過綜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①常住人口少于戶籍人口,②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數量差趨于減小。人口流動導致了常住人口數量變化,而對戶籍人口數量不會產生影響,從而導致了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數量差值的變化。經濟發展吸引人口回流,暗含人地關系的變化。

(二)呈現人口年齡和性別構成,從區域產業發展的角度,考查產業特點對人口性別和年齡構成的影響

【例2】(2018年江蘇卷)如圖為“某國2017年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讀圖回答3,4題。

3.導致該國青壯年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因素是

( )

A.政局動蕩 B.生育觀念

C.產業結構 D.自然災害

4.該國最可能位于

( )

A.北美 B.西亞 C.西歐 D.南美

【答案】3.C 4.B

【解析】第3題,該國20~55歲之間人口占比較高,而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恰好為勞動年齡人口。其中,性別比男性遠大于女性,其他年齡段的性別比較為均衡,由此說明,產業發展提供了就業機會,吸引了人口遷入。就業崗位多為適合男性的職業。政局動蕩可能會導致人口大量外遷,但不會在性別和年齡上呈現出明顯的選擇性。生育觀念對人口發展的影響是持續的,對人口的繁衍不會表現出時段性,這與圖中的20~55歲人口比重較高的現象不相符。自然災害對人口的影響同樣不會出現性別上選擇性。第4題,西亞石油資源豐富,石油的開發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以石油產業為中心的工業多為傳統工業部門,吸引了大量男性青壯年人口遷入,導致性別比變高。北美和西歐為兩個發達國家分布集中的區域,產業構成中,第三產業比重較高,且老齡化嚴重,應該表現為老年人口比重較高。南美為欠發達地區,難以吸引人口大量遷入。

【命題特點】以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為素材,圖表呈現方式延續了以往試題的模式。從年齡構成出發,要求學生得出:20~55歲之間人口比重最高,為勞動年齡人口且與其他年齡段的比重差距非常懸殊,得出經濟因素是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必然原因。從性別構成的角度,得出就業崗位特點,從而進一步推知其產業構成特點。最后,從產業構成去權衡四大區域的產業特征對人口遷移的影響。從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兩個層次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

(三)以雙線性金字塔圖的形式,呈現人口的性別和年齡構成對比,從來源上考查人口遷移對人口構成和變化的影響

【例3】(2019年全國卷Ⅰ)下圖示意2015年歐盟境內歐盟籍和非歐盟籍的人口結構。據此完成5,6題。

5.與歐盟籍相比,2015年非歐盟籍

( )

A.男性人口數量較多

B.25~50歲女性比例較小

C.勞動人口比例較大

D.50歲以上人口比例較大

6.近些年來,非歐盟籍人口占歐盟總人口比例持續加大,使歐盟

( )

A.人均消費劇增

B.老齡化進程趨緩

C.人均收入劇降

D.勞動力供給過剩

【答案】5.C 6.B

【解析】第5題,由圖可知,非歐盟籍人口同年齡段的女性與男性人口比例相關較小,男女人口數量相關較少。25~50歲女性比例,非歐盟籍遠高于歐盟籍。50歲以上人口比例歐盟籍大于非歐盟籍人口比例,25~50歲人口比例較大,說明勞動力人口比例較大。第6題,非歐盟籍人口經濟比歐盟落后,受文化和消費觀念影響,非歐盟籍人口比例持續增加,會降低人均消費水平。非歐盟籍人口年齡集中在25~50歲,大量非歐盟籍勞動力遷入,可以降低歐盟地區平均年齡,減緩歐盟地區老齡化進程。受老齡化影響,歐盟經濟增長乏力。非歐盟籍人口大量遷入,彌補了勞動力不足,促進了經濟增長,使得人均收入升高。歐盟地區是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機會多,且歐盟籍人口老齡化嚴重,需要大量勞動力,不會出現勞動力過?,F象。

【命題特點】以同一地區,不同來源的人口的年齡和性別構成進行對比,其中暗含了人口遷移的方向及遷移人口的年齡特點,實際是從兩個不同發展水平的區域(歐盟和非歐盟)進行比較。歐盟作為發達經濟體,人口老齡化嚴重,大量人口進入非勞動年齡人口階段,但其經濟發達,產業規模大,部門構成齊全,就業機會多,勞動力需求量大,但勞動力短缺,需要大量外來勞動力作為補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口作為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的現狀,即經濟因素是促使現代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人口遷移對遷入地的影響,從這個角度考查了消費(文化傳統和消費觀念)、收入(對應區域GDP)兩個方面,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青壯年人口大量補充,緩解了老齡化,發達地區以經濟發展上的先機,自然地借用了欠發達地區的人口紅利。勞動力的盈缺最終取決于產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從動態的角度看,老齡化使得就業崗位持續騰退,同時源源不斷的勞動人口遷入使得當地產業再次煥發生機。新的就業機會不斷出現,其命題思路清晰地體現出:人口→年齡結構→勞動力→產業→就業機會的思路。

(四)以城市空間構成為背景,通過產業發展與聚落類型變化,考查人口遷移與分布

【例4】(2018年天津卷)攀枝花市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由鄉村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

攀枝花市人口統計圖

據圖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兩個特點。

【答案】特點:人口密度差異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遷入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區和西區,其他區域遷入人口少。

【解析】題目要求,據圖概括攀枝花市的人口分布特點。城市范圍圖顯示了三區兩縣,且每個縣、區均給出了人口數量和來源。從人口數量與各自對應區域的面積可知,人口密度差異大。從人口來源看,分為祖籍人口和1965年后遷入人口兩種類型,在各縣、區分布各不相同,主要集中分布于東區和西區。

【命題特點】單獨呈現城市的區域范圍,對其內部的組成進行細化(縣、區構成)。比例尺暗示,該圖是以大比例尺的地圖呈現。并以柱狀圖的形式,給出了各縣區人口的來源構成。要求學生通過兩類人口構成數量計算得出各縣區人口的總數量,對比各區域面積大小,得出人口密度。按圖例中的人口來源,說明遷入人口分布的區域差異。配合文字材料“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由鄉村發展起來的工業城市”,要求學生順藤摸瓜,得出遷入人口集中分布區。

二、復習策略

從高考地理試題的考向變化看,試題力圖反映:“雙基”是前提,“四項基本能力”是基礎,學科素養是目的,重視對地理圖表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地理要素從時、空兩方面高度綜合,既考查現代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又從歷史發展演變過程中,追根溯源,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過程中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一)立足考綱,突出主干,夯實“雙基”

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是高考命題重頭戲。對人口知識的教學要求主要集中體現在人地關系的范圍內,包括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人口遷移(流動)的主要原因、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這就要求復習過程中,對概念透徹理解,對主要知識進行梳理,對于特點、差異、原因、影響、對策、措施等結合情景予以問題化,加強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

(二)加強讀圖能力的培養

地理命題無圖不成題,復習中要特別強調熟練使用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統計圖表等。在復習時,一方面要在練習中規范讀圖程序,掌握讀圖要領。讀圖時首先要窮盡地理事物信息,理解圖形主題,分析掌握圖形所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變化規律,聯系所學地理知識,運用規律、原理進行信息解讀。另一面運用相應的制圖原理和方法對同一主題,同一內容的圖表進行有效變換,以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關注生產、生活現象和國家相關政策

地理實踐力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現實問題是地理學主要目的之一。人口作為地理環境的基本組成要素,深刻影響著地理環境。通過各種經濟活動與環境產生聯系,具體表現為:產業發展、聚落變化、交通聯系、文明演化等。因此在復習時必須關注:國家人口政策變化,如獨生子女、單獨二孩、全面二孩。人口發展過程中與此相關的現象,如人口紅利與產業轉移、老齡化與養老機構、精準扶貧與生態移民、性別比例與婚姻問題、城市化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

猜你喜歡
人口比例人口數量常住人口
基于灰色預測模型的人口結構與數量問題研究
Q2.如果全球人口停止增長,將發生什么?
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首超15歲以下人口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萬以內
新疆人口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現負增長
2020年前俄人口數量將增至1.475億
整形人口比例韓國輸給匈牙利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萬多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